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负压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2.通常我们所说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一般指的是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也叫变频无负压供水设备。传统的供水方式离不开蓄水池,蓄水池中的水一般自来水管供给,这样有压力的水进入水池后变成零,造成大量的能原白白浪费。而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理想的节能供水设备,它是一种能直接与自来水管网连接,对自来水管网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的二次给水设备,在市政管网压力的基础上直接叠压供水,节约能源,并且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量小、安装快捷、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
3.目前无负压供水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其供水罐会存在过滤装置,但目前的供水罐上的过滤装置不存在自清洁功能,进而经过长时间之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去清除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此时则会浪费工作人员的检修时间,同时在清理杂质过程中,供水设备是不能进行工作的,进一步的长时间不清理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杂质会导致过滤装置堵塞,影响到供水罐的正常供水,同时杂质堆积过久,会出现异味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所述供水罐由螺钉固定在无负压供水设备上端一侧,其中供水罐中端贯穿设置螺钉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连接杆,其中连接杆中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承接杆,所述承接杆下端设置螺钉连接的过滤板,所述供水罐中端嵌入设置螺钉连接的杂质储存管。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设置的形状为三角形杆,其中连接杆设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角度间隔为九十度。
7.优选的,所述供水罐内端两侧对称贯穿开设出水孔,其中出水孔贯穿杂质储存管下端开设,所述出水孔上方设置螺钉连接的过滤层,其中过滤层固定嵌入在杂质储存管的内端设置,所述过滤层的上表面与杂质储存管的内侧表面设置弧形吻合。
8.优选的,所述杂质储存管上端贯穿开设进料口,其中进料口在杂质储存管上倾斜六度开设,所述杂质储存管一端贯穿设置卡扣连接的收集框。
9.优选的,所述杂质储存管另一端贯穿设置螺钉连接的集流管,其中集流管一端设置螺钉连接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的管道直径大于集流管的管道直径。
10.优选的,所述过滤板设置的形状为锥形板,其中过滤板侧边密封贴合杂质储存管设置,所述过滤板边侧上表面与进料口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对本实用的设置,可使得杂质在过滤板上,经过水的不断冲击往两侧运动,最终杂质实现自清洁并进入到杂质储存管的内部,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且在清理过程中,可以保持供水设备进行作业;
13.2、通过对本实用的设置,可使得工作人员快速的对杂质储存管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集中,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清理作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罐半剖立体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罐半剖前视示意图。
17.图中:无负压供水设备1、供水罐2、出水孔201、过滤层202、进水管21、连接杆22、承接杆23、过滤板24、杂质储存管25、进料口2501、收集框2502、集流管2503、通水管2504。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无负压供水设备1与供水罐2,供水罐2由螺钉固定在无负压供水设备1上端一侧,供水罐2内端两侧对称贯穿开设出水孔201,其中出水孔201贯穿杂质储存管25下端开设,出水孔201上方设置螺钉连接的过滤层202,过滤层202与出水孔201相互配合,可使得杂质储存管25内部进入的水可以重新流入供水罐2的内部,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其中过滤层202固定嵌入在杂质储存管25的内端设置,过滤层202的上表面与杂质储存管25的内侧表面设置弧形吻合,其中供水罐2中端贯穿设置螺钉连接的进水管21,进水管21内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连接杆22,连接杆22设置的形状为三角形杆,连接杆22对水的阻力会减小,其中连接杆22设置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杆22之间的角度间隔为九十度,其中连接杆22中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承接杆23,承接杆23下端设置螺钉连接的过滤板24,过滤板24设置的形状为锥形板,其中过滤板24侧边密封贴合杂质储存管25设置,过滤板24边侧上表面与进料口2501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供水罐2中端嵌入设置螺钉连接的杂质储存管25,杂质储存管25上端贯穿开设进料口2501,其中进料口2501在杂质储存管25上倾斜六度开设进料口2501槽的下表面倾斜角度与过滤板24的倾斜面相吻合,杂质储存管25一端贯穿设置卡扣连接的收集框2502,收集框2502在杂质储存管25上倾斜三十度设置,可以防止杂质逆流回到杂质储存管25内,杂质储存管25的位置对应其中一个过滤层202,杂质储存管25另一端贯穿设置螺钉连接的集流管2503,其中集流管2503一端设置螺钉连接的通水管2504,通水管2504的管道直径大于集流管2503的管道直径,集流管2503对应另一侧过滤层202,进而水在清理杂质储存管25时,水在集流管2503加速集中之下,不会过多的从过滤层202的流出。
20.工作原理:当需要对供水罐2进行使用时,水经过进水管21进入到供水罐2的内部,同时与过滤板24进行接触,过滤板24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此时在过滤板24特殊的
形状与水的冲击下,杂质会往过滤板24两端运动,最终会经过进料口2501进入到杂质储存管25的内部,进一步的杂质储存在杂质储存管25内部,在此期间,杂质储存管25内部进入的水,可经过过滤层202的过滤进入到出水孔201的内部,随后水进入到供水罐2的内部,进一步的需要对杂质储存管25的内部进行清理时,对通水管2504进行通水,随后集流管2503加快水的流速,水会对杂质储存管25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最终进入到收集框2502的内部,此时工作人员对收集框2502进行清理即可。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无负压供水设备(1)与供水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罐(2)由螺钉固定在无负压供水设备(1)上端一侧,其中供水罐(2)中端贯穿设置螺钉连接的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内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连接杆(22),其中连接杆(22)中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承接杆(23),所述承接杆(23)下端设置螺钉连接的过滤板(24),所述供水罐(2)中端嵌入设置螺钉连接的杂质储存管(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2)设置的形状为三角形杆,其中连接杆(22)设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杆(22)之间的角度间隔为九十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罐(2)内端两侧对称贯穿开设出水孔(201),其中出水孔(201)贯穿杂质储存管(25)下端开设,所述出水孔(201)上方设置螺钉连接的过滤层(202),其中过滤层(202)固定嵌入在杂质储存管(25)的内端设置,所述过滤层(202)的上表面与杂质储存管(25)的内侧表面设置弧形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储存管(25)上端贯穿开设进料口(2501),其中进料口(2501)在杂质储存管(25)上倾斜六度开设,所述杂质储存管(25)一端贯穿设置卡扣连接的收集框(25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储存管(25)另一端贯穿设置螺钉连接的集流管(2503),其中集流管(2503)一端设置螺钉连接的通水管(2504),所述通水管(2504)的管道直径大于集流管(2503)的管道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24)设置的形状为锥形板,其中过滤板(24)侧边密封贴合杂质储存管(25)设置,所述过滤板(24)边侧上表面与进料口(2501)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负压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洁净无负压供水设备。所述供水罐由螺钉固定在无负压供水设备上端一侧,其中供水罐中端贯穿设置螺钉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连接杆,其中连接杆中端下侧设置螺钉连接的承接杆,所述承接杆下端设置螺钉连接的过滤板,所述供水罐中端嵌入设置螺钉连接的杂质储存管。通过对本实用的设置,可使得杂质在过滤板上,经过水的不断冲击往两侧运动,最终杂质实现自清洁并进入到杂质储存管的内部,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且在清理过程中,可以保持供水设备进行作业。进行作业。进行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锋 林威娜 彭竞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逢兴智慧水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3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