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1: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综合防治 病害 小麦 防治 农业


1.本发明属于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2.小麦是是全球第一大口粮作物。当前全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2-2.4亿公顷,2019年全球小麦总产量为7.28亿吨,约占全球谷物总产量的27.90%,全球一半左右的人口把其做为主食来食用。在我国,小麦是第二大粮食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19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2984千公顷,产量13106万吨,。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之一,保障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对世界粮食的供应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都能够被多种病害威胁。据报道,现如今调查发现的小麦病害就有200多种,由真菌引发的小麦病害高达100种左右。小麦茎基腐病是目前在小麦田中被报道较多危害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它是一类土传性真菌病害,可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侵染小麦。据报道,小麦茎基腐病能可造成9.5%~35%的平均作物损失,发病严重地块可减产80%以上,因其发生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不断演化成为小麦上主要真菌病害之一。
4.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镰孢属真菌(fusariumspp.)引起的,因不同地区种植条件差异,引起该病害发生的主要致病菌也不同。结合国内外调查发现,假禾谷镰孢(f.pseudograminearum)、黄色镰孢(f.culmorum)和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的致病菌,其他镰孢菌如燕麦镰孢(f.avenaceum)、亚洲镰孢(f.asiaticum)等也都可以在小麦茎基腐病病株中分离得到,但因占比较低,并且易被环境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这些不是该病的优势致病菌。
5.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以子囊壳、菌丝和分生孢子等形式存在于病残体和土壤中过冬,为下一年准备了大量病原积累。病原菌在小麦地块主要随农业劳动进行传播,其寄主主要是各类禾本科植物以及杂草,大对数情况下很难侵染双子叶植物。目前小麦小麦茎基腐病抗病品种较少。土壤不断积累病原菌,为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了菌源。耕作施肥等方式不合理,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6.当前,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最大程度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主要包括清理病残体、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以及控制氮肥施用量等措施。
7.(2)生物防治,一般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拮抗剂来杀死田间病原菌,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另一种是通过拮抗菌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其增强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但是由于生物防治花费较大,并且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没有在社会上大范围推广。
8.(3)化学防治一般是通过药剂拌种和后期的喷药防治减少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在播种之前,一般通过种衣剂包衣处理减轻小麦茎基腐的发病率。但现阶段小麦茎基腐病
防治起来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农药信息网上并没有明确的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


技术实现要素:

9.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
10.本发明通过鲁西地区麦田试验,模仿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发生发展过程,调查对照处理在不同时期的发病率变化,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均可发病,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小麦播种后冬前期为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高峰为小麦起身拔节期。本发明提出,在小麦茎基腐病第一个高峰发生之前,可用种衣剂提前包衣处理小麦,从而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前期发病率;在第二个高峰发生之前,3月中旬小麦进入返青期时及时喷药防治,可在后期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11.本发明分别选出泰农18、济南17和太麦198三个品种,并搭配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调查其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从鲁东(潍坊昌邑)地区麦田试验结果中可知:与各品种不拌种处理相比,三个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均能对小麦茎基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返青期调查结果为:泰农1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泰农用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以及太麦19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这三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0.19%、72.29%以及69.91%。孕穗期调查结果为:泰农1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太麦198用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以及泰农18用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这三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6.91%、63.47%以及60.91%。在后期调查不同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对小麦枯白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品种不拌种处理相比,三个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小麦枯白穗率。其中表现较好的5个处理为:太麦198用酷拉斯种衣剂包衣处理、太麦198用禾跃种衣剂包衣处理的、泰农18用酷拉斯种衣剂包衣处理、泰农用禾跃种衣剂包衣处理的、泰农18用亮势种剂包衣处理。其枯白穗率分别为0.73%、0.67%、0.13%、0.13%、0.53%。本发明发现不同品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病性不同。
12.本专利研究中,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对主要致病菌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进行荧光蛋白标记,观察假禾谷镰孢菌在不同温度下对小麦茎的侵染影响,可以看出培养10d后,假禾谷镰孢菌在20℃光照培养条件下对小麦茎的侵染菌丝表达明亮的荧光,而在10℃和15℃光照培养条件下则表现微弱的荧光。这表明高温20℃更有利于假禾谷镰孢菌的侵入,而低温10℃和15℃则不利于病原菌的侵入。本发明提出在播种小麦的时候可以适当推迟播期,温度较低不利于病原菌的侵入,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
13.鲁西(泰安)地区冬前苗期小麦茎基腐病调查结果表明,酷拉斯种衣剂、亮势种衣剂包衣处理过的小麦与无种衣剂拌种处理过的小麦相比,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明显降低,这也说明小麦前期种衣剂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麦幼苗被侵染,降低冬前发病率,减少来年被侵染几率。但是酷拉斯、亮势这两种种衣剂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这两种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4.在鲁东地区(潍坊昌邑)麦田试验中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种衣剂禾跃、酷拉斯、亮势分别搭配三种不同品种济南17、太麦198和泰农18。鲁东地区(潍坊昌邑)麦田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拌种配合抗病品种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后期降低枯白穗率
保证小麦产量。
15.田间观察可以看出:小麦茎基腐病侵入点主要集中在小麦茎基部或者地中茎的位置,而地中茎往往是由于小麦播种过深,或悬空苗造成的,所以,控制小麦的播种深度及播后镇压也是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有效农业措施。
16.化学药剂防治是目前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流行的最重要的措施,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是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和提高产量的关键。其次,找到最佳的预防和喷药时期,使用该药剂可获得最佳的药效。本专利通过温室试验初步得出结论,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用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两次用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控制效果最好,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效果次之,但这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前两个处理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在小麦起身期用药和小麦拔节中期用药。说明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关键用药时期是返青期至起身期。
17.为了进一步确定小麦茎基腐最佳防治时期和用药次数我们设计了鲁西(泰安)地区麦田试验。鲁西地区麦田试验结果进一步印证在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就能有效地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减少后期枯白穗率。通过对照发病率图我们可以看出,小麦茎基腐病在年后2月底到3月底发病率趋于平稳,而在3月底到4月底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快速升高并达到一个高峰,所以在3月份小麦返青期用药极为关键。
18.我们利用山东鲁西地区和鲁东地区小麦生长发育的时间差异,将鲁西地区得到的的实验结果应用到鲁东地区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和扩展,返青期用药极为关键。
19.喷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时候要注意足够水量,水量较少药液很难用药到发病部位,防治效果很差。水量足够才能用药到发病部位,保证防治效果。在鲁西(泰安)地区麦田试验中,我们将用药常规水量加大1到1.5倍得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当药剂加水量足够多时,靠常规背负式喷雾器很难控制,而使用压力式喷杆喷雾机则非常容易做到。所以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最好使用机械进行喷药防治,确保足够水量。在鲁东(潍坊昌邑)地区麦田试验中,在小麦苗期我们调查茎基腐病侵入点得知,其侵入点主要集中在茎基部或者茎基部以下的位置,病原菌大致从根茎部开始侵入小麦。所以在喷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要注意将药剂喷洒在小麦茎基腐部。
20.本专利经过研究,获得以下发现:(1)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侵入。该病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小麦播种后冬前期为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高峰为小麦起身拔节期。
21.(2)酷拉斯、亮势、禾跃种衣剂包衣处理过的小麦,可有效的防止小麦幼苗被侵染,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冬前发病率,减少来年被侵染几率。
22.(3)在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用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其最佳用药时期是在返青期用药。
23.(4)不同品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不同。在茎基腐病发病严重地块,选用抗病品种搭配种衣剂使用并结合返青期喷施有效杀菌机,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4)温度在10℃和15℃,不利于假禾谷镰孢菌侵入小麦,所以适当推迟播期,温度较低可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
2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播种前进行化学药剂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适当推迟播期,使播种后地温不高于20℃;控制小麦的播种深度及播后镇压;返青期至起身期及时进行1-2次喷药防治,喷药水量加大常规1到1.5倍,使用机械进行喷药防治,将药剂喷洒在小麦茎基腐部。
26.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具有抗性小麦品种包括太麦198、泰农18。
27.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种子包衣剂包括酷拉斯、亮势、禾跃。
28.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适当推迟播期,使播种后地温不高于15℃。
29.更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适当推迟播期,使播种后地温不高于10℃。
30.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返青期及时进行1次喷药防治。
31.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所指药为45%戊唑
·
咪鲜胺、18.7%丙环
·
嘧菌酯、哈茨木霉或apn。
32.更有效的,所述步骤(5)中所指药为返青期使用45%戊唑
·
咪鲜胺或18.7%丙环
·
嘧菌酯,或起身期使用apn。
33.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使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所述步骤(5)在返青期一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处理;或所述步骤(2)中使用亮势种衣剂拌种,所述步骤(5)两次用药处理,在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在起身期用药apn处理;所述步骤(2)中使用亮势种衣剂拌种,所述步骤(5)在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
34.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使用泰农18,所述步骤(2)使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或所述步骤(1)中使用太麦198,所述步骤(2)使用亮势种衣剂拌种;所述步骤(1)中使用泰农18,所述步骤(2)使用亮势种衣剂拌种;所述步骤(1)中使用太麦198,所述步骤(2)使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所述步骤(1)中使用泰农18,所述步骤(2)使用禾跃种衣剂拌种。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种植区发展迅速,并且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趋势,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本发明根据小麦茎基腐病在田间发病的高峰以及发病规律对小麦茎基腐病进行防治,克服了在生产上大多数还是使用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的缺陷,本发明提出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将对进一步指导田间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36.图1表示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比较。
37.图2是对照处理在不同时期发病率变化图。
38.图3是用药处理在不同时期发病率变化图。
39.图4是小麦茎基腐病侵入点照片。
40.图5是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转化菌株的菌丝及孢子的荧光蛋白表达的荧光显微镜
图。其中a和b:gfp标记的菌株的菌丝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表现(明场和荧光场);c和d:gfp标记的菌株的分生孢子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表现(明场和荧光场);e和f:gfp标记的菌株连转五代的菌丝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表现(明场和荧光场);g和h:gfp标记的菌株连转五代的分生孢子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表现(明场和荧光场)。
41.图6是假禾谷镰孢菌转化子的gfp基因pcr检测图。
42.图7是转化菌株致病性测定图。
43.图8是假禾谷镰孢菌在不同温度对小麦茎的侵染图。
44.图9是转化子菌株在不同天数下对种衣剂处理小麦茎的侵染图。其中,*a1,a2;e1,e2;i1,i2:转化菌株对酷拉斯种衣剂处理的小麦在7d,14d,21d茎的侵染(明场和荧光);b1,b2;f1,f2;g1,g2:转化菌株对奥拜瑞种衣剂处理的小麦在7d,14d,21d茎的侵染(明场和荧光);c1,c2;g1,g2;k1,k2:转化菌株对无衣剂处理的小麦在7d,14d,21d茎的侵染(明场和荧光);d1,d2;h1,h2;l1,l2:原始菌株在7d,14d,21d侵染小麦茎的照片(明场和荧光)。
具体实施方式
45.实施例1小麦茎基腐病药剂关键防治时期选择一、试验材料供试品种:济麦2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供试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本试验室保存)供试药剂:(1)45%戊唑
·
咪鲜胺(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ml/667m2、(2)18.7%丙环
·
嘧菌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0ml/667m2、(3)apn(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0ml/667m2麦粒接种体的制备:济麦22麦粒提前一天用水泡开,隔天用水煮沸至麦粒破碎裂开,过滤掉大部分水分,装入耐高温封口罐中,麦粒装至瓶盖封口处即可。121℃高温湿热灭菌,放入无菌操作台中,待冷却至室温,在麦粒上方加入6~8块假禾谷镰孢菌菌块,拿无菌封口膜封好,25℃培养两周,待菌丝长满瓶罐即可,于实验室晾干备用。
46.二、试验方法把接有假禾谷镰孢菌的麦粒培养基均匀撒在泰安基地试验田中,将供试品种麦粒种下。待小麦度过春化阶段后于2018年12月中旬移回温室并进行二次接种,每盆约2-3粒麦粒培养基。缓苗一周后,开始进行不同时期喷药防治。
47.试验共设16个处理:(1)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2)小麦返青期用药18.7%丙环
·
嘧菌酯(3)小麦返青期用药apn(4)小麦返青期喷施清水(5)小麦返青起身两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6)小麦返青起身两次用药18.7%丙环
·
嘧菌酯(7)小麦返青起身两次用药apn(8)小麦返青起身两次喷施清水(9)小麦起身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10)小麦起身期用药18.7%丙环
·
嘧菌酯(11)小麦起身期用药apn(12)小麦起身期喷施清水(13)小麦拔节中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14)小麦拔节中期期用药18.7%丙环
·
嘧菌酯(15)小麦拔节中期用药apn(16)小麦拔节中期喷施清水三、试验统计温室盆栽种植小麦成穗后,对不同处理的小麦植株发病等级进行统计,以各个时期不用药的小麦植株作为对照。温室盆栽小麦茎基腐病的分级标准为:
0级:小麦植株无变褐症状1级:小麦只有第一叶鞘变褐,且变褐面积不超过1/23级:小麦仅第一叶鞘变褐,且变褐面积超过1/25级:小麦第二叶鞘变褐7级:小麦第三叶鞘变褐或植株死亡统计不同处理的发病等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并利用dps200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显著性处理。
48.病情指数=100
×
σ(各级发病个数
×
各级代表值)/(调查总个数
×
最高级代表值)防治效果(%)=对照平均病情指数-处理平均病情指数/对照平均病情指数
×
100%四、实验结果在温室条件下,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药剂在不同时期用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49.表1不同时期用药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表*a1:返青期a2:返青起身二次用药a3:起身期a4:拔节中期b1:45%戊唑
·
咪鲜胺b2:apnb3:18.7%丙环
·
嘧菌酯b4:对照。病情指数中字母相同表示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50.温室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小麦生长不同时期用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不同时期用药以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两次用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控制效果最好,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效果次之,但这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小麦起身期用药以及小麦拔节中期用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远不如前两个时期用药。四个时期用药与对照相比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51.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两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apn、18.7%丙环
·
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04%、58.44%、55.84%,病情指数分别为30、32、34。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apn、18.7%丙环
·
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65%、42.86%、49.35%,病情指数分别为38、44、49。小麦起身期三种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平均防效不到30%,小麦拔节中期三种药剂平均防效仅为12.25%。
52.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比较图(图1)结果表明:45%戊唑咪鲜胺、18.7%丙环
·
嘧菌酯在前期(返青期)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效果要好于apn,然而,apn在后期(起身期、拔节中期)表现较好。
53.病情指数越低,防治效果越高。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和18.7%丙环
·
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8、39,而apn为44。在后期(起身期、拔节中期)用药apn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2、53。45%戊唑
·
咪鲜胺和18.7%丙环
·
嘧菌酯在起身期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5、55,拔节中期则分别为64、62。
54.实施例2鲁西地区(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基地)麦田田间试验一、试验材料试验地点:泰安试验基地供试品种:济麦2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供试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本试验室保存)供试药剂:(1)45%戊唑
·
咪鲜胺(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ml/667m2、(2)18.7%丙环
·
嘧菌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0ml/667m2、(3)apn(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0ml/667m
2 (4)哈茨木霉1kg/667m2供试种衣剂:(1)酷拉斯(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晴、22.6%噻虫嗪,三元复配,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0ml/100kg种子(2)亮势(吡虫啉、戊唑醇,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300ml/100kg种子二、试验方法小麦播种时,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按上述种衣剂处理和空白对照共播种27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5m2。选取籽粒饱满的济麦22麦粒,在播种前3天,根据供试种衣剂浓度要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播种时,先将接有假禾谷镰孢菌的麦粒培养基均匀撒在泰安基地试验田中,再播种包有种衣剂的小麦。此后,按各处理用药要求在小麦返青期(3月1日)和起身期(3月25日)用药。
55.田间防治试验共设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三次:(1)无种衣剂拌种,不用药的对照(2)无种衣剂拌种,只在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3)无种衣剂拌种,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小麦起身期用药18.7%丙环
·
嘧菌酯(4)亮势种衣剂拌种,只在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5)亮势种衣剂拌种,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小麦起身期用药18.7%丙环
·
嘧菌酯(6)亮势种衣剂拌种,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小麦起身期用药apn(7)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只在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8)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小麦起身期用药18.7%丙环
·
嘧菌酯(9)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小麦起身期用药apn (10)哈茨木霉返青期用药三、数据统计(1)小麦茎基腐病田间消长动态调查:小麦播种后(2018/11/22)以及小麦越冬(2019/2/27)后间隔10d,调查各处理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每个处理随机取小麦40株,重复三次,共调查8次。
56.(2)鲁西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调查:在冬前小麦苗期,分别调查两种种衣剂(酷拉斯、亮势)以及无种衣剂包衣处理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每个处理随机取小麦40株,重复三次。
57.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分别统计各处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情况。在这四个时期每个处理田间随机取小麦40株,重复三次。把小麦连根挖出,尽量不要伤
及到根部保证完整性。并标记好带回实验室调查不同时期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级数及病情指数,计算不同处理防治效果。
58.小麦抽穗期,5月下旬枯白穗显症后,每个小区随机取小麦40株重复三次,调查白穗率。
59.小麦茎基腐病田间苗期及返青拔节期分级标准0级:小麦整株无变褐症状1级:小麦胚芽鞘或地中茎变褐2级:小麦胚芽鞘及地中茎均变褐3级:小麦第一叶鞘变褐4级:小麦第二叶鞘变褐5级:小麦第三叶鞘变褐或整株茎秆变褐发软扬花期及灌浆期分级标准0级:小麦整株无变褐症状1级:小麦根部有变褐现象3级:小麦地上部分第一茎节有变褐腐烂现象5级:小麦地上部分第二茎节有变褐腐烂现象7级:病斑超过小麦第二茎节,但无白穗9级:病斑超过小麦第二茎节,有白穗白穗率(%)=枯白穗率/调查总穗数
×
100%四、实验结果(一)冬前苗期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调查表2冬前苗期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调查结果表冬前苗期小麦茎基腐病调查结果(表2)表明,酷拉斯种衣剂、亮势种衣剂包衣处理过的小麦与无种衣剂拌种处理过的小麦相比,可以有效的防止小麦幼苗被侵染,降低冬前发病率,减少来年被侵染几率。但是这两种种衣剂并没有显著差异。
60.(二)小麦茎基腐病田间消长动态调查由图2对照处理在不同时期的发病率变化图可以得知,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均可发病,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小麦播种后冬前期为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高峰为小麦起身拔节期。在小麦茎基腐病冬前第一个高峰发生之前,我们可用种衣剂提前包衣处理小麦,从而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前期发病率;在第二个高峰发生之前,3月中旬小麦进入返青期时及时喷药防治,可在后期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61.图3是用药处理在不同时期发病率变化图,由图3可以得知:(1)在返青期没有用药之前,酷拉斯和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率要低于没有种衣剂拌种处理。(2)在小麦返青期用药之后,各用药处理发病率均低于不用药处理。返青期一次用药处理与返青期、起身期两次用药处理在各时间段调查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差距,且发病率均缓慢上升。在2019年3月底到2019年4月底,对照处理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
快速攀升,并达到一个高峰,发病率由40%左右上升到70%,而各用药处理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仍是缓慢上升,稳定在40%到50%之间,并没有急速上升趋势。这表明前期种衣剂包衣处理并在返青期用药可有效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在后期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稳定上升,而不是快速上升。
62.(三)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表3不同药剂处理在不同时期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表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四个时期(返青期、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调查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首先,酷拉斯、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无论是在返青期一次用药还是在返青期起身期两次用药与不拌种但用药处理相比都能有明显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其次,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处理与小麦返青期、
起身期两次用药处理在这四个时期调查的小麦茎基腐病病情指数并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证明,在小麦返青期一次用药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63.在这四个时期调查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表现较好的几个处理分别为: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只在返青期一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处理;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在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起身期用药apn处理;亮势种衣剂拌种在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起身期用药apn处理。
64.其中,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只在返青期一次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处理表现最好,在这四个时期调查的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62.50%、61.22%、56.89%、61.11%。亮势种衣剂拌种在小麦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起身期用药apn处理次之,在这四个时期调查的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55.01%、55.01%、60.36%、60.32%。
65.(四)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枯白穗影响表4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枯白穗影响
表3是鲁西地区(泰安试验基地)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后期枯白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其他八组处理都能有效的降低小麦枯白穗率。其中,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在返青期只用一次45%戊唑
·
咪鲜胺处理的小麦枯白穗率最低,只有0.7%,与对照相比差异最为显著。其次是亮势种衣剂拌种,只在返青期用药45%戊唑
·
咪鲜胺枯白穗率为0.78%;种衣剂拌种在返青期一次用药处理后期枯白穗率均在0.7%左右,而返青期、起身期两次用药处理后期枯白穗率在0.9%左右。相比较之下返青期一次用药更能有效降低后期枯白穗的发生。
66.实施例3潍坊昌邑麦田田间试验结果一、试验材料试验地点:潍坊昌邑供试植株:(1)太麦198(泰安市泰山区久和作物研究所)、(2)济南17(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泰农18(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育种)供试药剂:(1)冠无双(含氮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667m2(2)菌刀(24%井冈霉素a)50ml/667m2(3)15%丙环唑(20ml/667m2)(4)25%吡唑醚菌酯(20ml/667m2)供试种衣剂:(1)酷拉斯(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晴、22.6%噻虫嗪,三元复配,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600ml/100kg(2)亮势(吡虫啉、戊唑醇,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1000ml/100kg(3)禾跃(灭菌唑、吡唑醚菌酯,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120ml/100kg二、试验方法试验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常年种植小麦,且小麦茎基腐病发病严重的小麦地进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共设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每个小区面积666.7m2。除对照外,每个处理只在返青期施用一次药剂,4种药剂混合使用。
67.试验方案设计如下:(1)太麦19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2)太麦198用亮势种衣剂拌种(3)太麦198用禾跃种衣剂拌种(4)太麦198无种衣剂拌种(5)泰农1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6)泰农18用亮势种衣剂拌种(7)泰农18用禾跃种衣剂拌种(8)泰农18无种衣剂拌种(9)济南17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10)济南17用亮势种衣剂拌种(11)济南17用禾跃种衣剂拌种(12)济南17无种衣剂拌种三、数据统计在小麦返青期、孕穗期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状况。每个处理随机取小麦30株,重复三次并进行分级调查,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小麦抽穗期,枯白穗显症后,每个小区随机取小麦3个点,每个点调查1m单行枯白穗,并计算枯白穗率。
68.四、实验结果(一)不同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抗性调查表5不同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抗性调查
表5是不同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在不同时期对小麦茎基腐病抗性调查,由表可知与各品种不拌种处理相比,三个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均能对小麦茎基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返青期调查结果为:泰农1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泰农18用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以及太麦19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这三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0.19%、72.29%以及69.91%。孕穗期调查结果为:泰农18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太麦198用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以及泰农18用亮势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麦这三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6.91%、63.47%以及60.91%。
69.(二)不同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对小麦枯白穗影响表6不同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对小麦枯白穗影响表6是不同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对小麦枯白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品种不拌种处理相比,三个品种搭配种衣剂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小麦枯白穗率。其中表现较好的5个处理为:太麦198用酷拉斯种衣剂包衣处理、泰农18用禾跃种衣剂包衣处理的、泰农18用酷拉斯种衣剂包衣处理、泰农18用禾跃种衣剂包衣处理的、泰农18用亮势种剂包衣处理。其枯白穗率分别为0.73%、0.67%、0.13%、0.13%、0.53%。
70.相比太麦198和泰农18,济南17在后期小麦枯白穗率控制上表现较差。济南17无种衣剂拌种处理后期小麦枯白穗达到23.67%,与泰农18和太麦198无种衣剂拌种处理差异显著。其中济南17搭配酷拉斯种衣剂处理后期的枯白穗率也达到了7.21%。鲁东地区麦田试验
结果表明,泰农18搭配酷拉斯、亮势、禾跃种衣剂使用以及太麦198搭配酷拉斯和禾跃种衣剂使用会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降低后期枯白穗率。综上概述,小麦茎基腐病可防可控,要在前期选择抗病品种搭配种衣剂使用并在返青期及时进行用药。
71.(三)苗期小麦茎基腐病侵入点调查图4是潍坊昌邑小麦茎基腐病侵入点照片。在小麦苗期,我们分别调查太麦198、泰农18以及济南17三个品种的小麦茎基腐病侵入点,由图可以看出,其侵染点主要集中在茎基部或者茎基部以下的地中茎位置,说明小麦茎基腐病菌主要从根茎基部开始入侵小麦。
72.实施例4假禾谷镰孢菌对小麦植株的侵染过程一、试验材料供试菌株:假禾谷镰孢菌whf104(本试验室保存)、大肠杆菌菌株dh5α(本试验室保存)供试植株:小麦品种济麦22供试质粒:pbargpe1供试引物:正向引物:5
′-
caccttgatgccgttcttctg-3

反向引物:5
′-
ggcagtaagcgaaggagaatgt-3

二、试验方法通过以下方法:假禾谷镰孢菌的活化、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大肠杆菌的热激转化、peg介导的假禾谷镰孢菌的原生质体转化、转化子总dna的提取验证、转化菌株遗传稳定性分析、转化菌株致病性测定,得到含gfp基因的载体转入假禾谷镰孢菌,并未明显影响其致病性。
73.(一)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在不同温度下对小麦侵染研究将供试品种麦粒催芽3d后播种,每盆播种10粒种子。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将荧光蛋白标记假禾谷镰孢菌制成麦粒培养基,在播种小麦种子周围每盆撒施两颗带菌麦粒。将其分别放入10℃、15℃、20℃的光照培养箱里,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培养10d后将小麦连根挖出,保持根系完整,并用清水小心清洗干净。用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在不同温度下假禾谷镰孢菌对小麦茎部侵染情况。
74.(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在不同天数下对不同包衣处理小麦侵染研究供试种衣剂:(1)酷拉斯(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晴、22.6%噻虫嗪,三元复配,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0ml/100kg种子、(2)奥拜瑞(戊唑醇、吡虫啉,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00ml/100kg种子选取籽粒饱满的济麦22麦粒,在播种前3d按照不同种衣剂要求的包衣比例对小麦分别进行包衣备用。每盆播种10粒种子。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在播种小麦种子周围每盆撒施两颗带菌麦粒。另外设置无种衣剂包衣、接菌处理以及无种衣剂包衣、不接菌处理的对照。将其放入20℃的光照培养中,分别在7d、14d、21d每个处理取三株小麦连根挖出,保持根系完整,并用清水小心清洗干净。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假禾谷镰孢菌在不同温度下对小麦茎部侵染情况。
75.三、实验结果(一)转化子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及pcr鉴定图5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转化菌株的菌丝和孢子都能发出明亮的荧光,野生型菌株并无明亮的荧光,证明含gfp基因的载体成功转入假禾谷镰孢菌中,并可以正常表达。将转化
子在不含潮霉素b的pda平板上连转五代,菌株仍可正常生长并表达荧光说明gfp基因的载体转入假禾谷镰孢菌后,能够稳定遗传表达。图6是pcr检测结果表明,随机选取四个转化菌株以gfp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验证均能得到扩增到目的条带(1050bp)。
76.(二)转化菌株致病性测定随机挑选四个菌株做致病性测定,由图7可以看出转化菌株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并无明显差异。均对小麦苗期有较强的致病性。接种三周后调查病情指数发现,野生型菌株和转化菌株病情指数均大于50,说明含gfp基因的载体转入假禾谷镰孢菌基因组后,并无明显影响致病性(三)假禾谷镰孢菌在不同温度对小麦茎的侵染影响图8是假禾谷镰孢菌在不同温度下对小麦茎的侵染影响,可以看出培养10d后,假禾谷镰孢菌在20℃光照培养条件下对小麦茎的侵染表达明亮的荧光,而在10℃和15℃光照培养条件下则表现微弱的荧光。这表明高温20℃更有利于假禾谷镰孢菌的侵入,而低温10℃和15℃则不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这提示我们在播种小麦的时候可以适当推迟播期,温度较低不利于病原菌的侵入,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
77.(四)种衣剂处理对假禾谷镰孢菌侵染小麦的影响图9是假禾谷镰孢菌在不同天数下对种衣剂处理小麦茎的侵染影响,可以看出,在前3周,假禾谷镰孢菌对酷拉斯、奥拜瑞种衣剂包衣处理小麦侵染力较弱只表达微弱的荧光,而无种衣剂拌种的小麦处理则表现出明亮的荧光,这表明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在前期很难侵入种衣剂包衣处理的小麦。
78.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