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接器和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说 预制构件 连接器 装置 制造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市场对预制构件的需求越来越大。
3.张拉是生产具有预应力的预制构件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预应力张拉设备将预制构件内的锚固件施加预应力值。通常预应力预制构件在张拉的过程中,与预制构件连接的、带有第一张拉杆的张拉板穿过模具上的固定端后与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待张拉到设计值后旋紧第一张拉杆上的锁紧螺母至与固定端板顶靠进行张拉保持。
4.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后,在预制构件脱模时,需要从模具上拆卸固定端,连同固定板一起起吊脱模。因此,此方式在生产预制构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安装、拆卸固定端,运输周转固定板,同时还增加起吊运输重量,且对于成排批量生产的预制构件,会采用共用固定端的方式,其重量巨大,不断拆装不切实际,更何况不断起吊运输。
5.因此,通过在第一张拉杆与预应力张拉设备之间增设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的一端与第一张拉杆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张拉杆穿过固定端与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脱模时可以不需要拆卸固定端直接起吊脱模。
6.但是,当生产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时,由于张拉中心高度有偏差,连接器也需要更换或者调整高度。
7.目前,连接器设置有两个开口方向一致的u形槽,第二张拉杆通过一个u 形槽连接在连接器中、第一张拉杆通过另一个u形槽连接在连接器中。当需要更换连接器或者对连接器进行加高等处理时,张拉板、与张拉板相连的第一张拉杆和预制构件可通过吊具直接脱离,但是穿过固定端的第二张拉杆无法直接通过吊具进行脱离,只能从固定端上抽离后再起吊,当第一张拉杆和第二张拉杆均与连接器脱离后,才能保证连接器不受第一张拉杆和第二张拉杆的压制以进行更换或进行高度调整。如此一来,在连接器更换或者高度调整之前需要将第二张拉杆从固定端上抽离,劳动强度较高,同时效率也较低。同时,第二张拉杆会有部分杆体位于固定端内,即第二张拉杆即被固定端限制其移动又被连接器限制其移动,从固定板抽离第二张拉杆的过程,劳动强度也较高,效率较低。即第二张拉杆和连接器之间相互约束,更换其中一者或两者均较为不便。
8.综上所述,如何设计连接第一张拉杆和第二张拉杆的连接器,以便于对连接器进行更换或高度调整,从而便于生产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便于对连接器进行更换或高度调整,从而便于生产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
连接器的张拉装置。
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张拉杆卡接且至少为两个的卡接槽,并且每个卡接槽均设置有供所述张拉杆端部进入的敞口,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所述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的敞口方向与所述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一致,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的所述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的敞口不高于其槽底。
12.优选,所述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与模具的敞口方向一致,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的所述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的敞口方向与所述模具的敞口方向相反;
13.其中,所述连接器用于设置在所述模具中。
14.优选,所述卡接槽设置有与其敞口相通的穿孔,每个所述卡接槽中所述穿孔的轴向和所述敞口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穿孔供所述张拉杆的杆体穿过。
15.优选,所述卡接槽为两个且敞口方向相反,两个所述卡接槽的所述穿孔共轴线。
16.优选,至少两个所述卡接槽的内部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卡接槽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所述张拉杆卡接,至少一个所述卡接槽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的所述张拉杆卡接。
17.优选,所述卡接槽的敞口处具有渐扩槽段,且所述渐扩槽段沿所述卡接槽的敞口方向呈导向渐扩结构。
18.优选,所述卡接槽设置有与所述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相适配的容置腔,每个所述卡接槽中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穿孔相接并与所述敞口相通,且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的横向尺寸和竖向尺寸均大于所述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的直径,所述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的直径;其中,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的放入方向。
19.优选,用于和连接所述被张拉件的所述张拉杆卡接的所述卡接槽内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和所述被张拉件连接的所述张拉杆的端部凸缘。
20.优选,用于和连接所述预应力张拉设备的所述张拉杆卡接的所述卡接槽内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和所述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所述张拉杆的端部凸缘。
21.优选,所述连接体底部还设有减重口。
22.优选,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减重口相通。
23.优选,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连接体的底面上。
24.优选,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体之间的增高部件,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体均与所述增高部件可拆卸地固定相连。
25.优选,所述底板和所述增高部件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连接体上,所述增高部件设置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通孔。
26.优选,所述通孔具有能够供所述增高部件抽离的开口。
27.优选,所述增高部件包括补偿板和/或垫块。
28.优选,所述连接器上设有吊环,所述吊环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顶面和/或侧面上。
29.优选,所述连接体包括至少两个拼接的分体。
30.优选,所述分体的拼接面与张拉方向平行。
31.基于上述提供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张拉装置,张拉装置包括连接
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使用方法为:将上述连接器吊起,使得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穿过与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的端部,完成和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与连接器的连接;然后将被张拉件以及与其相连的张拉杆吊起,使得该张拉杆放入用于卡接该张拉杆的卡接槽内,完成与被张拉件连接的张拉杆以及与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的连接。当需要更换张拉杆时,先将与被张拉件连接的张拉杆吊走并更换该张拉杆,然后将连接器吊走,即可更换与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通过选择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的敞口方向与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一致,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的敞口不高于其槽底,则能够实现与被张拉板连接的张拉杆起吊并放入与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中,起吊连接器即可实现与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进入与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中,从而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无需起吊预应力张拉设备和与其连接的张拉杆,较现有技术相比,方便了对连接器进行更换或高度调整,同时减弱了和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与连接器之间的相互约束,更换和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也较为方便,从而利于生产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36.图2为图1所示连接体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37.图3为图1所示连接体的仰视图;
38.图4为图1所示连接体的侧视图;
39.图5为图4的a

a向剖视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41.图7为图6所示连接体的侧视图;
42.图8为图7的b

b向剖视图;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4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45.图11为图10所示连接体的侧视图;
46.图12为图11的c

c向剖视图;
4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4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49.图15为图14所示连接体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50.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51.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52.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种连接体的立体图;
53.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54.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补偿板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和第一张拉杆的装配示意图;
56.图22为图2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57.图23为图22的e

e向剖视图;
58.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第一张拉杆以及第二张拉杆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0.如图1

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连接体101,连接体101上设置有用于与张拉杆卡接且至少为两个的卡接槽103,并且每个卡接槽103均设置有供张拉杆端部进入的敞口111,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方向与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一致,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不高于其槽底。
61.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均卡接在连接器上后,在张拉过程中,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形成对拉平衡。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张拉杆卡接在连接器上后,当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工作时,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 的张拉杆受到的作用力方向与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所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基本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上述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即为被张拉件脱离模具1000 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被张拉件与模具1000发生脱离时的移动方向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从与其卡接的卡接槽内脱离时的移动方向基本一致。
62.具体地,上述张拉杆包括:用于与被张拉件连接的第一张拉杆500,用于与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连接的第二张拉杆800;至少两个上述卡接槽103分别为第一卡接槽1031和第二卡接槽1032,第一卡接槽1031用于和第一张拉杆500卡接,第二卡接槽1032用于和第二张拉杆800卡接。此时,第一卡接槽1031的敞口方向与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一致,第二卡接槽1032的敞口111 不高于第二卡接槽1032的槽底。
63.如图5、图8、图12所示,在箭头所示方向上,连接体101右侧的卡接槽103即为第一卡接槽1031,连接体101左侧的卡接槽103即为第二卡接槽 1032。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使用方法为: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穿过与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连接的张拉杆的端部,完成和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连接的张拉杆与连接器的连接;然后将被张拉件以及与其相连的张拉杆吊起,使得该张拉杆放入用于卡接该张拉杆的卡接槽103内,完成与被张拉件连接的张拉杆以及与预应力张拉设备 1100连接的张拉杆的连接。当需要更换张拉杆时,先将与被张拉件连接的张拉杆吊走并更换该张拉杆,然后将连接器吊走,即可更换与预应力张拉设备 1100连接的张拉杆。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通过选择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方向与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一致,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不高于其槽底,则能够实现与被张拉板连接的张拉杆起吊并放入与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03中,起吊连接器即可实现与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连接的张拉杆进入与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03中,从而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无需起吊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 和与其连接的张拉杆,较现有技术相比,方便了对连接器进行更换或高度调整,同时减弱了和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与连接器之间的相互约束,更换和预应力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杆也较为方便,从而利于生产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
66.上述连接器和被张拉件均放置在模具1000中,为了便于脱膜,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与模具1000的敞口方向一致,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 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方向与模具1000的敞口方向相反。这样,便于被张拉件脱模,也便于安装和拆卸张拉杆。
67.为了便于装配张拉杆和连接器,上述卡接槽103设置有与其敞口111相通的穿孔112,每个卡接槽103中穿孔112的轴向和敞口方向大致垂直,穿孔 112供张拉杆的杆体穿过。
68.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卡接槽103中穿孔112的轴向和敞口方向大致垂直,是指,穿孔112的轴向和敞口方向垂直或者穿孔112的轴向和敞口方向的夹角近似90
°
,例如穿孔112的轴向和敞口方向的夹角为85
°‑
95
°
。因为张拉杆的杆体是从穿孔112进入连接器,张拉杆是从敞口111进入连接器,张拉杆在使用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只要穿孔和敞口的磨损程度不大,张拉杆和连接器就可以正常使用;可以理解的是,这种角度偏移对于张拉杆的作用力不足以使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的张拉杆轴心线发生较大程度的偏移。
69.上述连接器中,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方向与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一致,由于被张拉件的脱模方向通常为竖直向上,因此,优先选择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 设置在连接体101的顶面上。
70.上述连接器中,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 103的敞口111不高于其槽底,则该卡接槽103的敞口111设置在连接体101 的底面或者侧面。当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 103的敞口111低于其槽底时,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设置在连接体101的底面或侧面;当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和其槽底等高时,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设置在连接体101的侧面。
71.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优先选择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设置在连接体101的底面上。
7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优先选择卡接槽103为两个且敞口方向相反,两个卡接槽103的穿孔112共轴线,这样,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也保证安装后的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共轴线。
73.上述连接器中,至少两个卡接槽103的内部连通;且内部连通的至少两个卡接槽103中,至少一个卡接槽103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卡接,至少一个卡接槽103用于和
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这样,便于调节张拉杆的轴向位置,也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也减少了整个连接器的材料和重量,降低了成本,方便了起吊。
74.当然,也可选择任意两个卡接槽103的内部不连通,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75.对于卡接槽103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且任意两个卡接槽103 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例如第一卡接槽1031与第二卡接槽1032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
76.上述卡接槽103的槽底壁可为平面,也可为弧面。当张拉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时,优先选择上述卡接槽103的槽底壁为弧面,即卡接槽103为u形槽。进一步地,该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
°
。上述卡接槽103的槽底壁为平面时,卡接槽103呈“凵”字型。
77.为了便于张拉杆与卡接槽103卡接,上述卡接槽103的敞口111处具有渐扩槽段110,且渐扩槽段110沿卡接槽103的敞口方向呈导向渐扩结构。
78.可以理解的是,渐扩槽段110自其靠近卡接槽103槽底的一端向远离槽底的一端渐扩。
79.具体地,上述渐扩槽段110的槽侧壁段可为平面结构,也可为弧面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80.上述连接器中,也可通过其他结构来增大卡接槽103的敞口111,例如至少一个卡接槽103的敞口处设置有台阶结构108。进一步地,台阶结构108中垂直相连的两个面通过圆角过渡连接。
8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上述卡接槽103呈长条形,卡接槽103的边角处设置圆弧倒角,以避免应力集中,也降低加工难度。
82.为了便于张拉,张拉杆的端部通常设置有端部凸缘,为了保证卡接槽103 与张拉杆卡接,上述卡接槽103设置有与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相适配的容置腔 105,每个卡接槽103中容置腔与穿孔112相接并与敞口111相通,且容置腔的横截面的横向尺寸和竖向尺寸均大于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的直径,穿孔112 的直径小于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的直径;其中,容置腔105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的放入方向。与被张拉件连接的张拉杆主要由连接器承载。为了提高该张拉杆的稳定性,用于和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内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07,第一支撑部107用于支撑和被张拉件连接的张拉杆的端部凸缘;和/或,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内设置有第二支撑部109,第二支撑部109用于支撑和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连接的张拉杆的端部凸缘。
83.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即为第一张拉杆500,连接被张拉件的张拉杆的端部凸缘即为第一端部凸缘501。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即为第二张拉杆800,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的端部凸缘即为第二端部凸缘。
84.与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连接的张拉杆大部分架设在端梁900上,则第二支撑部109可设置,也可不设置。
85.为了简化安装,若上述连接体101具有第一支撑部107,上述第一支撑部 107与连接体101为一体式结构;若上述连接体101具有第二支撑部109,第二支撑部109与连接体101为一体式结构。
86.对于第一支撑部107和第二支撑部109的具体结构,根据张拉杆的端部凸缘的结构进行设计。例如,端部凸缘为圆形,则优先选择第一支撑部107 和第二支撑部109为弧形槽;如端部凸缘为方形,则优先选择第一支撑部107 和第二支撑部109为方形槽。本实施例对第
一支撑部107和第二支撑部109 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87.优选地,上述连接体101的底部设置有减重口104,这样,可降低整个连接体101的重量和所需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地,同一连接体101 中,卡接槽103与减重口104相通。
88.为了便于加工,优先选择用于和连接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的张拉杆卡接的卡接槽103的敞口111朝向连接体101底面,敞口111朝向连接体101底面的卡接槽103与减重口104等宽,即第二卡接槽1032与减重口104等宽。此时,敞口111朝向连接体101底面的卡接槽103的槽壁和减重口104的内壁共面。
89.需要说明的是,当卡接槽103的宽度不唯一时,上述卡接槽103的宽度即为卡接槽103的槽口最大宽度。
90.当然,可选择敞口111朝向连接体101底面的卡接槽103与减重口104 不等宽,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91.对于上述减重口104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减重口104自连接体101的一侧延伸至槽口朝向连接体101底面的卡接槽103;上述减重口104也可自槽口朝向连接体101底面的卡接槽103向连接体101 的另一侧延伸,且并未延伸至连接体101的另一侧。
92.在张拉过程中,连接体101的底面因为会与模具1000或者地面直接接触,且张拉过程中,连接体101会发生移动,较易磨损。为了降低磨损带来的影响,上述连接器还包括底板200,该底板200可拆卸地固定在连接体101底面上。这样,当出现磨损时,是底板200被磨损,仅更换底板200即可;而且,可通过选择不同厚度的底板200来调整卡接槽103的高度,从而调整张拉杆的高度。
93.对于上述底板200的固定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卡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94.为了减小摩擦面积,上述底板200呈条形。这样,底板200仅覆盖连接体101的部分底面,有效减小了底板200的材料成本。
95.对于底板200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提高稳定性,优先选择上述底板200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连接体101的底面且位于敞口111的两侧。当然,也选择上述底板200为三个或者四个等,并不局限于上述限定。
96.为了便于调节卡接槽103的高度,上述连接器还包括位于底板200和连接体101之间的增高部件,底板200和连接体101均与增高部件可拆卸地固定相连。
97.上述结构中,通过调整增高部件的厚度或者数量,亦可调节卡接槽103 的高度,有效扩大了调节范围。
98.对于上述增高部件的固定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99.为了简化安装,优先选择上述底板200和增高部件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在连接体101上。具体地,该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件为螺钉300 或者螺栓。对于螺纹连接件的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螺纹连接件为四个,分别位于连接体101底面的四个顶角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0.上述连接件最好只起导向和定位作用,连接体101被张拉杆拉动时,只要能带动底板200和增高部件同步移动即可,底板200主要受摩擦力,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101.上述连接体101设置有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106,为了便于更换增高部件,该通孔106具有能够供增高部件抽离的开口401,如图20所示。相应的,上述底板200设置有安装连接件的安装孔。
102.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时,上述通孔106和安装孔均为螺纹孔。
103.具体地,拧松连接件,即可自开口401将增高部件抽出,亦可自开口401 将增高部件插入底板200和连接体101之间。
104.对于增高部件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上述增高部件包括补偿板400和/或垫块等,亦可选择上述增高部件为补偿柱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5.为了提高稳定性,优先选择上述增高部件包括补偿板400。上述开口401 设置在补偿板400上。对于补偿板400的形状和大小,可参考底板200进行选择。优选地,上述补偿板400呈条形,可节省补偿板400所需材料。对于补偿板400的具体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补偿板400为两个,分别位于连接体101的底面且位于敞口111的两侧。
106.当上述底板200呈条形,底板200为两个,分别位于连接体101的底面且位于敞口111的两侧时,优先选择补偿板400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连接体101 的底面的两侧。
107.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上述底板200、垫块和补偿板400时,不能干涉张拉杆正常进出上述卡接槽103。
108.上述增高部件包括垫块时,垫块的形状和数目可根据底板200和/或补偿板400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9.具体地,若增高部件包括补偿板400和垫块,垫块位于补偿板400和连接体101之间,垫块与补偿板400固定相连。为了简化安装,上述垫块与补偿板400为一体式结构。
110.当然,也可选择上述垫块位于补偿板400和底板200之间,垫块与补偿板400和/或底板200固定相连。若垫块与补偿板400固定相连,则优先选择垫块与补偿板400为一体式结构;若垫块与底板200固定相连,则优先选择垫块与底板200为一体式结构
111.若增高部件仅包括垫块,开口401设置在垫块上。该垫块位于底板200 的顶侧,垫块与底板200固定相连。
11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补偿板400的高度小于垫块的高度,则需要较大的高度调整时,选用垫块,节省了材料成本;需要较小的高度调整时,选用补偿板400。
113.对于垫块和补偿板400的具体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14.上述连接器中,也可选择上述连接器仅包括连接体101,不包括底板200 和增高部件,此时,连接体101的底面无需设置通孔106。
115.为了便于起吊连接体101,上述连接体101的顶部设置有吊环102。
116.对于吊环102的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吊环102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以上。为了保证起吊过程的稳定性,优先选择吊环102至少为两个。进一步地,吊环102关于连接体101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这样,方便起吊,受力较好,提高了平衡性。
117.当上述吊环102至少为两个时,上述吊环102位于连接体101的顶面,或上述吊环102位于连接体101侧面的顶部。
118.上述连接体10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若连接体101 为分体式结构,优先选择连接体101包括至少两个拼接的分体,该分体的拼接面与张拉方向不垂直。具
体地,分体的拼接面与张拉方向平行,或者分体的拼接面与张拉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为了保证张拉可靠性,上述分体的拼接面与张拉方向平行。
119.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张拉装置,该张拉装置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
120.具体地,上述张拉装置包括:设置在模具1000内的受力主筋700,与受力主筋700连接的张拉板600,与张拉板600连接的第一张拉杆500,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与预应力张拉设备1100连接的第二张拉杆800,连接第一张拉杆500和第二张拉杆800的连接器。上述连接器的连接体101连接第一张拉杆500和第二张拉杆800。
121.上述张拉装置中,第二张拉杆800穿过模具1000的固定端,该固定端为端梁900,上述受力主筋700即为被张拉件。上述张拉装置通常放置在模具 1000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上述张拉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或者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22.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张拉装置具有上述连接器,则上述张拉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12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