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型无土栽培箱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土栽培 特别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无土栽培箱。


背景技术:

2.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栽培,而将作物栽培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和温度,使得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无土栽培可以克服土壤缺盐、土传病虫和连作障碍,可以在盐碱地、沙地和海岛等不适于耕作的地带周年栽培,较有土栽培有无法比拟的优越度。
3.但是,每株植物的生长状况都不一样,当植物生长过快时,植物的根系也会快速生长来汲取营养液中自身需要的物质,当栽培箱内的空间不能够再容纳生长过快的植物的根系时,此时便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如果向上移动整个培养箱内的植物,则生长缓慢的植物接触不到营养液。
4.因此亟需对一种小型无土栽培箱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无土栽培箱,可以根据植株根系的生长状况调整放置板的角度,使得能够满足植株根系生长空间的同时,使得根系生长慢的植株也能够与营养液相接触。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小型无土栽培箱,包括第一放置单元,第一放置单元包括:箱体,箱体的一侧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贯穿箱体的一侧板,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棘轮,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转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位于转板的两侧,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提升板,提升板的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有第三转轴设置在箱体的内侧壁,放置板从顶端贯穿开设有若干等距的双排放置口;还包括:与棘轮配合使用的固定块,固定块与棘轮能固定卡接,固定块的一端与箱体安装有棘轮的一面转动连接。
8.优选的,双排放置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器皿,两排器皿形状一致且与营养液相接触。
9.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放置单元,第二放置单元同第一放置单元对称设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另一端与提升板转动连接,放置板的侧面还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与箱体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提升板端面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另一端与放置板转动连接。
11.优选的,第一棘轮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棘轮齿牙相反的第二棘轮,固定块为两个,两个固定块分别与第一棘轮、第二棘轮配合使用,固定块内部设置有扭簧,第二棘轮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转柄。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设置转板、提升板和放置板,转板转动带动提升板运动,提升板的运动带动放置板的转动,放置板上开设有等距的双排放置口,双排放置口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器皿,一排器皿内部设置有根系生长缓慢的植株,另一排器皿内部设置有根系生长快的植株,使得可以根据植株根系的生长情况,调节放置板至合适的角度,进而在满足植株根系的生长空间下,两排根系生长状况不同的植株均能从与营养液接触,汲取自生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剖面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中,1、箱体;11、第一转轴;12、转板;13、第二转轴;14、提升板;15、第三转轴;2、放置板;21、第四转轴;22、放置口;3、器皿;4、第一棘轮;41、固定块;42、扭簧;43、转柄;44、第二棘轮;5、营养液;6、第一放置单元;7、第二放置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0.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无土栽培箱,包括:第一放置单元6,第一放置单元6包括:箱体1,箱体1内的底部注入一定的营养液5,箱体1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 11贯穿箱体1的一侧板,第一转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棘轮4,第一转轴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12,转板1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一转轴11与第二转轴13位于转板12的两侧,第二转轴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提升板14,提升板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放置板2,放置板2与提升板14转动连接的侧板以及对面侧板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5,箱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5,放置板2从顶端贯穿开设有若干等距的双排放置口22;还包括:与棘轮配合使用的固定块41,固定块41与第一棘轮4能固定卡接,固定块41的一端与箱体1安装有第一棘轮4的一面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贯穿箱体1的一个侧板,一端与第一棘轮4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板12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1主要用于将第一棘轮4的转动传递给转板12,转板12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与转板12呈偏心设置,第二转轴13 将第一转轴11的转动传递给提升板14,第二转轴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提升板14,提升板14通过第三转轴15与放置板2转连接,第三转轴15连接放置板2侧面靠近端部的位置,放置板2的侧面还设置有第四转轴21,第四转轴21连接放置板2侧面的中部,第四转轴 21的作用是在提升板14运动时,使得放置板2在第三转轴15的作用下,围绕第四转轴21做圆周运动,第一转轴11与第一棘轮4固定连接,当棘轮与固定块41卡接时,整个转动装置不再发生转动,放置板2的角度固定,放置板2开设的放置口22用于放置植株。
21.其中,双排放置口2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器皿3,两排器皿3形状一致且与营养液5相接触,放置口22内部转动连接器皿3可以更好的对植株进行固定,同时,器皿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一直处于竖直状态,使得植株可以更好的与箱体1内部底端的营养液5接触。
22.其中,还包括第二放置单元,第二放置单元7同第一放置单元6 对称设置,包括:放置板2,所述放置板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5,第三转轴15的另一端与提升板14转动连接,放置板2的侧面还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21,第四转轴21与箱体1转动连接,第二放置单元7与第一放置单元6关于第四转轴21的轴心对称,第二放置单元7的设置,使得无土栽培箱内部可以放置为更多的植株提供生长空间,当长根系的植株较多时,或者短根系的植株较多时,都可以根据选择放置在合适的放置口22中。
23.其中,提升板14端面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5,第三转轴15的另一端与放置板2转动连接,提升板14侧面的两端转动连接第三转轴15,第三转轴15分别与第一放置单元6、第二放置单元7 中的放置板2转动连接,使得一个提升板14可以同时为第一放置单元6与第二放置单元7提供动力。
24.其中,第一棘轮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棘轮4齿牙相反的第二棘轮44,固定块41为两个,两个固定块41分别与第一棘轮4、第二棘轮44配合使用,固定块41内部设置有扭簧42,第一棘轮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棘轮44,可以分别控制顺时针转动以及逆时针转动,两个固定块41分别对对应的第一棘轮4与第二棘轮44进行定位,固定块41内部设置有扭簧42,扭簧42使得固定块41在不与齿牙卡接后自行的复位,棘轮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转柄43,转柄43固定设置在第二棘轮44的端面,有利于对棘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箱体1内部的放置板2转动。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当植株根系与现有的栽培箱内的生长空间不适配时,通过两个固定块41与对应的第一棘轮4和第二棘轮 44配合使用,转动转柄43,转动至合适位置,对应的固定块41在自身内部扭簧42的作用下恢复至与齿牙卡接位置,转板12在外部棘轮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转轴11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偏心设置在转板12上的第二转轴13移动,在第二转轴13的移动下带动提升板14移动,提升板14的侧面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5,两个第三转动分别与第一放置单元6、第二放置单元7中的放置板2转动连接,放置板2的侧面还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21,第四转轴21与箱体1转动连接,防置板的端面开设有放置口22,放置口2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器皿3,器皿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一直处于竖直状态,更利于与箱体1内部底端的营养液5接触,在植株后续的生长过程中,短根系的植株生长,可以根据根系的所需的生长空间在一次调整放置板2的角度,以满足放置板2上的植株更好的生存以及汲取营养液。
26.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
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