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制T梁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1: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预制 装置 模具 建筑施工 设备

一种预制t梁模具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t梁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混凝土t梁的预制过程中,需要对t梁侧模进行重复多次的脱模合模及纵移。传统方法一般利用人工对t梁进行重复多次的脱模合模及纵移,在拆模过程中往往容易损坏梁体表面和t梁交接处,比如划伤、磕损和掉角等,影响t梁表面质量,且此种方法需大量工作人员配合完成,工作效率低且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预制t梁模具装置,能够通过机械方法对t梁侧模进行重复多次的脱模合模及纵移,提高脱模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t梁模具装置,减少梁体表面和交接处的损伤,提高脱模质量和工作效率。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预制t梁模具装置,包括:
6.模板系统,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底撑模组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撑模组上的两个侧撑模组,两个所述侧撑模组在所述底撑模组上围设形成t型槽,所述t型槽包括第一容置槽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的第二容置槽,所述侧撑模组包括支撑架和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处;
7.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承托板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深,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两个所述侧撑模组相互靠近或远离以调节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宽。
8.作为优选,所述底撑模组包括定位桩块和两个底板,所述定位桩块位于两个所述底板之间,每个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侧撑模组。
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承托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承托板平行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低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定位桩块。
10.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漏件,所述防漏件一端插装于所述定位桩块中,另一端夹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
11.作为优选,所述防漏件上设置有对位块,所述定位桩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对位块相配合的对位槽,所述对位块插装于所述对位槽中。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两个所述承托板一一对应的两个垂直驱动装置,所述垂直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和第一驱动器,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位于所述承托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
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承托板。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承托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一对应的两个水平驱动装置,每个所述水平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支座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固定支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座上,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轴上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16.作为优选,还包括滑动系统,所述滑动系统包括连接支架、第三驱动器和滑轮,所述连接支架连接于所述固定支座,所述第三驱动器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滑轮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器能够带动所述滑轮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移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t梁模具装置中,通过模板系统和设置于模板系统中的驱动系统完成对t梁的成型和脱模。在梁体成型过程中,通过底撑模组和侧撑模组围设形成的t型槽容纳梁体,底撑模组和侧撑模组分别贴合在预制梁体的底部和侧边部,在梁体进行脱模时,通过驱动系统中的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承托板移动,能够将承托板与梁体脱离,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两个侧撑模组相互靠近或远离,能够将侧撑模组与梁体脱离,实现竖直和水平方向分步脱模,避免破坏t梁交接处,提高梁体表面脱模质量和脱模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模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模具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模具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22.图中:
[0023]1‑
模板系统;11

底撑模组;111

定位桩块;1111

对位槽;112

底板;113

防漏件;1131

对位块;12

侧撑模组;121

承托板;1212

限位块;122

第一支撑板;1221

限位槽;123

第二支撑板;
[0024]2‑
驱动系统;21

第一驱动组件;211

固定板;212

第一驱动器;22

第二驱动组件;221

固定支座;222

第二驱动器;223

连接套;
[0025]3‑
滑动系统;31

连接支架;32

第三驱动器;33

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0]
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t梁模具装置,包括模板系统1和驱动系统2,模板系统1包括底撑模组11和对称设置于底撑模组11上的两个侧撑模组12,两个侧撑模组12在底撑模组11上围设形成t型槽,t型槽包括第一容置槽和设置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的第二容置槽,侧撑模组12包括支撑架和承托板121,承托板121位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处。驱动系统2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和第二驱动组件22,第一驱动组件21能够带动承托板121移动以调节第一容置槽的槽深,第二驱动组件22能够带动两个侧撑模组12相互靠近或远离以调节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槽宽。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t梁模具装置中,通过模板系统1和设置于模板系统1中的驱动系统2完成对t梁的成型和脱模。在梁体成型过程中,通过底撑模组11和侧撑模组12围设形成的t型槽容纳梁体,底撑模组11和侧撑模组12分别贴合在预制梁体的底部和侧边部,在梁体进行脱模时,通过驱动系统2中的第一驱动组件21带动承托板121移动,能够将承托板121与梁体脱离,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2带动两个侧撑模组12相互靠近或远离,能够将侧撑模组12与梁体脱离,实现竖直和水平方向分步脱模,避免破坏t梁交接处,提高梁体表面脱模质量和效率。
[0032]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底撑模组11包括定位桩块111和两个底板112,定位桩块111位于两个底板112之间,每个底板112上设置有一个侧撑模组12。定位桩块111用于固定底撑模组11中的底板112,位于第二容置槽底部,侧撑模组12可移动地设置于底板112上,在第二驱动组件22的驱动下能够在底板112上来回移动,调节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槽宽。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3,承托板121位于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3之间,在第一驱动组件21的驱动下,承托板121两端分别在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3的表面上来回移动,调节第一容置槽的槽深。
[0034]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3垂直于底板112,第一支撑板122低于第二支撑板123,并相对于第二支撑板123靠近定位桩块111,第一支撑板122能够贴合于梁肋处。承托板121平行于底板112,承托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3能够贴合于翼缘处。
[0035]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每个底板112上设置有防漏件113,防漏件113一端插装于定位桩块111中,另一端夹设于底板112和第一支撑板122之间。防漏件113的设置确保在梁体浇筑过程中,原料不会从底撑模组11处泄露,保证t梁的完整性和成型质量。
[0036]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2,防漏件113上设置有对位块1131,定位桩块111上开设有与对位块1131相配合的对位槽1111,对位块1131插装于对位槽1111中。通过对位块1131与对位槽1111的配合设置,保证防漏件113与定位桩块111的连接密封性。
[0037]
可选地,对位块1131可设置多个,相配合的对位槽1111也设置有多个。
[0038]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一驱动组件21包括与两个承托板121一一对应的两个垂直驱动装置,每个垂直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211和第一驱动器212,固定板211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3上,位于承托板121的下方,第一驱动器212安装于固定板211上,输出端连接于承托板121。通过第一驱动器212的输出端带动承托板121移动,成型时能够将承托板121抵靠于t梁翼缘底部,脱模时能够将承托板121从t梁翼缘的底部移开,实现垂直方向脱模。
[0039]
可选地,第一驱动器212可选用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固装于211上,活塞杆连接于121,除液压缸外,第一驱动器212还可以是其它装置,在此不作限制。
[0040]
进一步地,参见图1,第一支撑板12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221,承托板121的一端设有与限位槽1221配合的限位块1212。通过限位块1212与限位槽1221之间的滑动配合,可避免承托板12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角度偏移,破坏t梁交接处的梁体,提高承托板121位移的精确度,提升t梁翼缘底部的脱模质量。
[004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二驱动组件22包括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22一一对应的两个水平驱动装置,每个水平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支座221和第二驱动器222,固定支座221设置于底板112上,第二驱动器222安装于固定支座221上,输出轴穿过第二支撑板123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2。通过第二驱动器22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3一起移动,成型时能够将第一支撑板122抵靠于t梁梁肋上,将第二支撑板123抵靠于t梁翼缘上,脱模时能够将第一支撑板122从t梁梁肋处移开,将第二支撑板123从t梁翼缘处移开,实现水平方向脱模。
[0042]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3,第二驱动器222的输出轴上套设有连接套223,连接套223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2,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23。连接套223的设置便于将第二驱动器222的输出轴穿设于第二支撑板123中,避免第二驱动器222作业时,其输出轴破坏第二支撑板123。
[0043]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223的截面为圆环形,第二驱动器222可选用油缸。
[0044]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还包括滑动系统3,滑动系统3包括连接支架31、第三驱动器32和滑轮33,连接支架31连接于固定支座221,第三驱动器32安装于连接支架31上,滑轮33连接于第三驱动器32的输出端,第三驱动器32能够带动滑轮33沿垂直于底板112的方向移动。当需要移动搬运底板112时,将滑轮33下降至底板112底部,再通过滑轮33拖动底板112即可,省时省力。
[0045]
具体地,第三驱动器32可选用气缸或油缸。
[0046]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