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0-12 19: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洞口 使用方法 建筑施工 装置 固定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会有一种称为防线洞的洞口,其存在是为了将下层或者底层的坐标点引导上一层,使得该层控制点与下层相同,便于内部腔体、门窗等结构布局的统一性。在层数不高的多层建筑中则很少采用预留放线洞的方法进行控制点的控制,通常情况下采用外墙中心线吊线锥的方式引点。而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其层高往往达到50米甚至更高,采用线锥吊的方法会导致误差的积累,不利于有效的控制,因此往往会采用多层放线并检验的方式,或者光线投射的方式引点。
3.在现有工程中,由于建筑楼板在施工形成洞口的时候,为了满足实际误差,通常会将洞口做大,从而使吊锥或光线能够顺利地通过每一层的洞口,进而进行引点。为了减少洞口出现对人员踩空或物品掉落等安全隐患,往往会用螺钉或直接放置的方式将模板(板材)覆盖在投测洞口上,从而达到防护作用。
4.顶部楼层放线时,首层控制点向上投射,需将所有楼层的放线洞口的模板撬开或者搬开才可投射上去,测量放线完后又需要将所有楼层的放线洞防护模板进行恢复,非常繁琐且工作量大。此外,洞口防护模板常被工人私自撬开或搬开等原因而发生挪位的情况,进而导致存在杂物坠落、人员踩空等安全隐患的问题。同时模板覆盖在洞口上,有时会由于受力不均,而出现歪斜或安装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不需要移开洞口的防护装置的前提下,减少出现踩空或较大物件坠落等安全隐患,可以实现控制点投射放线的作用,并且能够实现洞口防护装置的循环反复利用,并且能够实现安装稳固的作用。
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固定装置,包括朝向洞口的端面贯通有投测孔的盖板,所述投测孔位于所述盖板平面的中心位置,盖板的平面贯通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投测孔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通孔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弯折杆,所述螺杆位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弯折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母,所述盖板的平面呈正方形设置,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通孔分别分布在所述盖板平面上的四个顶角位置。
8.进一步得,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弯折杆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贯通有与所述投测孔正对的工作孔,所述盖板覆盖所述限位板设置,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盖板均呈镂空设置。
9.进一步得,所述限位板的外形呈方形状设置,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盖板的端面的边沿与所述盖板的平面边沿相平行,所述限位板的大小与洞口的大小插接适配,所述通孔贯通所述限位板设置。
10.进一步得,所述盖板朝向所述限位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垫圈,所述第一防水垫圈环绕所述限位板设置。
11.进一步得,所述限位板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垫圈。
12.进一步得,所述弯折杆的外周面设置有防滑纹。
13.进一步得,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弯折杆的末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盖。
14.一种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5.(1)预准备:将限位板插入洞口内,盖板覆盖洞口;
16.(2)位置调节:由此首层位置向上投射光束,由下至上每一楼层逐一将检测件放置在盖板的投测孔上方,观察物体上是否存在光束点,如是,则进入下一楼层进行同样操作;如否,则调节洞口尺寸,进而调节盖板和限位板位置,直至检测件上出现相应的光束点,直至检测完所有楼层上的盖板的光束穿过投测孔的情况;
17.(3)固定整体装置:转动调节每一螺杆,至螺杆上的弯折杆与楼板底面正对后,在螺杆远离弯折杆的末端螺纹安装连接盖,手持连接盖以保持螺杆相对固定,然后连续转动手拧螺母,以缩小手拧螺母与弯折杆之间的间距,通过手拧螺母和弯折杆夹紧盖板和楼板整体,以实现固定整体装置。
18.基于所述限位板的外形呈圆形状设置,所述限位板的轴线与所述投测孔的孔轴同轴设置,所述限位板的外周面大小小于洞口内周面的大小,所述通孔未贯通所述限位板。
19.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与上述的使用方法的区别在于:位置调节:由此首层位置向上投射光束,由下至上每一楼层逐一将检测件放置在盖板的投测孔上方,观察物体上是否存在光束点,如是,则进入下一楼层进行同样操作;如否,则调节盖板和限位板整体位置在洞口上的位置,直至检测件上出现相应的光束点,直至检测完所有楼层上的盖板的光束穿过投测孔的情况。
20.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一种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盖板,用于覆盖在洞口的顶部,从而减少楼板上的物件通过洞口掉落或人员踩空等危险情况,通过在通孔内设置螺杆,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楼板,通过转动螺杆同时带动弯折杆转动,使得弯折杆的外周面与楼板的底面正对,然后连续拧动手拧螺母,使得手拧螺母与弯折杆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最终达到通过手拧螺母和弯折杆夹紧洞口相邻楼板以及盖板的作用,从而使得盖板的拆卸安装操作,可以实现循环利用的功能,而减少一次性耗品(如螺钉)的产生。通过对投测孔的位置进行限定,由于投测孔位盖板的平面中心,一方面能够达到方便加工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利用光线向上投测该装置的投测孔时,能够增加将光线落入该投测孔内的概率。另外的,通过在限位板设置工作孔,在盖板设置投测孔,由于工作孔与投测孔相互正对连通,因此该投测孔可以作为楼板的坐标引点,因此在实际通过光线(如激光)向上投测时,使得光线光束穿过每一楼层的固定装置的投测孔,从而达到便于标点标记的作用。
22.2、该装配式固定装置的四个螺杆作为调节部件,能够适用不同楼板厚度的洞口;
盖板覆盖洞口后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在盖板的中部开设投测孔,以满足放线时射线投射通过,且该装置安装时也能对上下层预留洞口的尺寸偏差和竖直偏差进行修正。同时具有免预埋,安装方便,速度快,操作性强的优点。
23.3、控制点投射方便,放线速度快,节约人工成本。首层控制点上上投射时,隔层投测洞口固定装置无需拆除和恢复,控制点即可投射,节约大量时间,放线速度快,节约工人人工成本。刚度大,不易变形,周转性强。装配式洞口固定装置使用钢制材料制作,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速度快,不易变形,可多次循环利用,周转性强成本可控,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25.图2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该剖图中省去螺杆结构。
26.图3为图1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27.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29.图6为图5中d

d方向的剖视图,该剖视图中省去螺杆结构。
30.图7为图5中e

e方向的剖视图。
31.图中:1、盖板;11、投测孔;12、通孔;13、第一防水垫圈;2、限位板;21、工作孔;22、第二防水垫圈;3、螺杆;31、弯折杆;32、防滑纹;33、手拧螺母;4、楼板;41、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41固定装置,包括朝向洞口41的端面贯通有投测孔11的盖板1,投测孔11位于盖板1平面的中心位置。投测孔11的截面呈圆形状设置,盖板1的平面贯通有若干通孔12,通孔12的延伸方向与投测孔11的延伸方向一致,通孔12插接有螺杆3,螺杆3远离盖板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弯折杆31,弯折杆31和螺杆3向垂直组成l型地脚螺栓,螺杆3位于盖板1远离弯折杆3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母33,该手拧螺母33为蝶形螺母,盖板1的平面呈正方形设置,通孔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通孔12分别分布在盖板1平面上的四个顶角位置。
35.具体的,通过设置盖板1,用于覆盖在洞口41的顶部,从而减少楼板4上的物件通过洞口41掉落或人员踩空等危险情况,通过在通孔12内设置螺杆3,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楼板4,通过转动螺杆3同时带动弯折杆31转动,使得弯折杆31的外周面与楼板4的底面正对,然后连续拧动手拧螺母33,使得手拧螺母33与弯折杆31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最终达到通过手拧螺母33和弯折杆31夹紧洞口41相邻楼板4以及盖板1的作用,从而使得盖板1的拆卸安装操作,可以实现循环利用的功能,而减少一次性耗品(如螺钉)的产生。通过对盖板1的通孔12数量和通孔12的位置进行限定,由于盖板1上的四个通孔12的位置位于盖板1平面的四
个顶角位置,从而使得通孔12的位置分布均匀,因此在利用拧动手拧螺母33从而以缩小手拧螺母33与弯折杆31之间的间距,从而为盖板1和楼板4提供夹紧力,由此使得盖板1上承受的夹紧力分布均匀,故而有利于减少盖板1由于受力不均,从而使得盖板1平面出现歪斜的情况。此外,通过对投测孔11的位置进行限定,由于投测孔11位盖板1的平面中心,一方面能够达到方便加工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利用光线向上投测该装置的投测孔11时,能够增加将光线落入该投测孔11内的概率。另外的,通过在限位板设置工作孔,在盖板设置投测孔,由于工作孔与投测孔相互正对连通,因此该投测孔可以作为楼板的坐标引点,因此在实际通过光线(如激光)向上投测时,使得光线光束穿过每一楼层的固定装置的投测孔,从而达到便于标点标记的作用。
36.参照图1至图4所示,盖板1靠近弯折杆3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限位板2贯通有与投测孔11正对的工作孔21,工作孔21与投测孔11相连通,盖板1覆盖限位板2设置,即盖板1的外周面大小大于限位板2外周面的大小。具体的,通过在盖板1设置限位板2,利用将限位板2放入洞口41内,从而达到限制盖板1活动范围的作用,在未通过手拧螺母33使盖板1保持相对固定时,盖板1利用限位板2周面与洞口41内壁正对的缘故,从而减少限位板2与洞口41相互分离,由此使得盖板1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37.限位板2的外形呈方形状设置,限位板2靠近盖板1的端面的边沿与盖板1的平面边沿相平行,限位板2的大小与洞口41的大小插接适配,通孔12贯通限位板2设置。具体的,通过对限位板2的形状限定,从而使得限位板2的外周面与盖板1的外周面相平行,因此在将限位板2装配到洞口41内时,则可以通过盖板1的外形找到限位板2的大致外形轮廓及位置,从而实现限位板2安装便利的有益效果。与此同时,利用限位板2与洞口41插接适配,能够进一步使得限位板2与洞口41保持相对稳固的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盖板1与洞口41相互分离的情况。
38.参照图1至图4所示,盖板1朝向限位板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垫圈13,第一防水垫圈13环绕限位板2设置。限位板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垫圈22。值得说明书的是,第一防水垫圈13和第二防水垫圈22均是防水材料制成的,其可以是胶圈,也可以是防水胶条,同时具有相应的缓冲作用。具体的,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垫圈13和第二防水垫圈22,在安装后,能够提高盖板1和楼板4之间、以及限位板2外周面与孔洞内周面之间的防水作用,从而达到减少上层的水通过盖板1和限位板2与洞口41之间的间隙而渗透至下一层的情况,从而达到提高防水性能的有益效果。
39.弯折杆31的外周面设置有防滑纹32。具体的,通过在弯折杆31的外周面设置防滑纹32,在安装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弯折杆31与楼板4底面之间的相对摩擦力,因此在拧紧手拧螺母33的过程中,由于减少螺杆3与手拧螺母33的同步转动,从而达到减少弯折杆31与楼板4底面之间产生位移的情况,进而实现操作便利的有益效果。
40.参照图1至图4所示,限位板2通过焊接方式与盖板1固定连接,限位板2和盖板1均呈镂空设置。具体的,由于限位板2焊接安装在盖板1上,因此可以达到提高连接稳定性的作用。此外由于限位板2和盖板1均是呈镂空设置的,一方面,能够减少限位板2和盖板1的整体重量,从而实现便于搬运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开设形成投测孔11和工作孔21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切割工艺进行切割形成投测孔11和工作孔21,从而实现加工简便和节约加工资源的特点。另外的,由于盖板1和限位板2自身镂空的情况,故而能够使得投测孔11的孔底面
较为平整,从而达到提高投测点投至投测孔11内底面的位置更为真实。
41.螺杆3远离弯折杆31的末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盖。具体的,通过设置连接盖,以方便握持螺杆3后拧动手拧螺母33,从而使得螺杆3与手拧螺母33的相对运动更为明显,并且能够减少人手直接握持螺杆3后拧动手拧螺母33而出现手部擦伤的情况,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42.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41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
43.第一步:预准备:将限位板2插入洞口41内,盖板1覆盖洞口41;
44.第二步:位置调节:由此首层位置向上投射光束,由下至上每一楼层逐一将检测件放置在盖板1的投测孔11上方,观察物体上是否存在光束点,如是,则进入下一楼层进行同样操作;如否,则调节洞口41尺寸,进而调节盖板1和限位板2位置,直至检测件上出现相应的光束点,直至检测完所有楼层上的盖板1的光束穿过投测孔11的情况;
45.第三步:固定整体装置:转动调节每一螺杆3,至螺杆3上的弯折杆31与楼板4底面正对后,在螺杆3远离弯折杆31的末端螺纹安装连接盖,手持连接盖以保持螺杆3相对固定,然后连续转动手拧螺母33,以缩小手拧螺母33与弯折杆31之间的间距,通过手拧螺母33和弯折杆31夹紧盖板1和楼板4整体,以实现固定整体装置。
46.实施例2
47.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48.参照图5至图7所示,限位板2的外形呈圆形状设置,限位板2的轴线与投测孔11的孔轴同轴设置,限位板2的外周面大小小于洞口41内周面的大小,通孔12未贯通限位板2。具体的,通过对限位板2的形状及位置进行限定,因此在检测光束是否穿过盖板1的投测孔11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洞口41的尺寸,而仅仅需要移动盖板1位置,同时带动限位板2移动,进而达到调节投测孔11与向上投射的光束正对的情况,由此实现操作简便的有益效果。
49.盖板1朝向限位板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垫圈13,第一防水垫圈13环绕限位板2设置。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中限位板2与洞口41内周面之间有间距,因此仅是对盖板1和楼板4顶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水,从而达到减少上层水分下渗到下一层的情况。
50.本实施例2中装配式控制点竖向投测洞口41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51.在第二步中,位置调节:由此首层位置向上投射光束,由下至上每一楼层逐一将检测件放置在盖板1的投测孔11上方,观察物体上是否存在光束点,如是,则进入下一楼层进行同样操作;如否,则调节盖板1和限位板2整体位置在洞口41上的位置,直至检测件上出现相应的光束点,直至检测完所有楼层上的盖板1的光束穿过投测孔11的情况。
5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