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5: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土木工程 装置 别后 支撑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后浇带(英文名称:post

cast strip)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3.大型混凝土结构,为了解决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一般需要用后浇带划分为若干部分。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需留设后浇带,后浇带部分模板需待主楼结构封顶后再进行后浇带浇筑及模板拆除。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架体庞杂,占用施工空间较大,对于地下室各项工艺施工如水电设备安装、材料运输等均存在较大影响。
4.如何降低后浇带支撑体系对施工的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该移动支撑装置能够对后浇带两侧的楼板进行支撑,同时降低对后续施工的影响。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包括:用以设于后浇带两侧的楼板底部的上层轨道,用以设于底板且与所述上层轨道一一相对设置的下层轨道,以及设于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之间的若干立柱,任一所述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和所述上层轨道、所述下层轨道相配合的滚轮。
7.可选地,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均为凹形槽钢,所述滚轮置于所述凹形槽钢的凹槽内。
8.可选地,所述滚轮包括与所述立柱固接的滚轮轴以及转动连接所述滚轮轴的滚轮本体。
9.可选地,还包括用以锁定所述滚轮本体的滚轮锁定机构。
10.可选地,所述滚轮本体和所述立柱均开设定位孔,所述滚轮锁定机构为设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销。
11.可选地,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一对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可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移动固定。
12.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杆以及斜拉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和所述立柱的斜支撑杆。
13.可选地,位于后浇带同侧的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支撑连杆。
14.可选地,所述支撑连杆为伸缩杆。
15.可选地,所述上层轨道相互平行设置。
16.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以及设置在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之间的立柱。一对上层轨道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底部,一对下层轨道与上述上层轨道对齐设置,立柱的上端和下端通过滚轮支撑在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之间。在立柱影响施工时,可通过两端的滚轮转动将立柱沿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移动避让,满足工序穿插和材料运输要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剖面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剖面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剖面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柱与滚轮的连接示意图。
24.其中:
25.01

后浇带、02

楼板、03

底板、04

钢筋;
[0026]1‑
上层轨道、2

立柱、3

下层轨道、4

滚轮、41

滚轮本体、42

滚轮轴、5

支撑架、51

水平支撑杆、52

斜支撑杆、6

支撑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柱与滚轮的连接示意图。
[003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通过在立柱2的两端设置滚轮4,在楼板02和底板03分别预埋上层轨道1和下层轨道3,使得立柱2能够对后浇带01的两侧进行支撑、且能够沿后浇带01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顺序调整立柱2的支撑位置,满足不同时期的施工需求。一对上层轨道1优选采用相互平行设置,也即一对下层轨道3也
相互平行设置。
[0031]
实施例一
[0032]
具体请参考图1和图2,上层轨道1和下层轨道3均采用凹形槽钢,上层轨道1设置在后浇带01两侧的楼板02底部、以凹槽口向下设置,通常和楼板02的钢筋04焊接并浇筑混凝土固定;下层轨道3与上层轨道1上下对齐、一一对应设置,下层轨道3的凹槽口向上设置,下层轨道3和底板03的钢筋04焊接并浇筑混凝土固定。请参考图6,立柱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滚轮4,滚轮4包括滚轮本体41和滚轮轴42,滚轮轴42(焊接)固定在立柱2的两端,滚轮本体41转动连接在滚轮轴42上。
[0033]
上层轨道1设置在后浇带01两侧约500mm处的楼板02底部,位于后浇带01同侧的相邻立柱2大体相间1m设置。当进行施工材料运输或调整施工工序时,为避免立柱2的影响,可以通过滚轮4沿上层轨道1和下层轨道3之间移动调整立柱2位置。
[0034]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避免立柱2在支撑时,立柱2两端的滚轮4分别沿上层轨道1和下层轨道3反向转动导致立柱2侧翻,可以在立柱2固定后在上层轨道1和下层轨道3的凹槽内、滚轮本体41的两侧打入膨胀螺栓等对滚轮本体41进行限位。
[0035]
作为优选地,立柱2的两端分别设置滚轮锁定机构,如在滚轮本体41和立柱2的两端开设定位孔,定位孔的与滚轮轴42平行设置。定位孔贯穿滚轮本体41的厚度方向,在立柱2移动到位后,调整滚轮本体41的定位孔与立柱2的定位孔对齐,通过在定位孔内插入定位销实现滚轮本体41的固定,避免立柱2侧翻。滚轮锁定机构还可参考现有锁定机构设置。
[0036]
实施例二
[0037]
请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的主体结构相同。有所不同的是,设置在后浇带01两侧的一对立柱2之间还连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的两端设置为能够沿一对立柱2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架5可采用图3所示的一字型支架,一字型支架的两端固接有连接套,连接套套装在立柱2上,并且能够沿立柱2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连接套还开设有螺栓孔并设置压紧螺栓,当支撑架5移动到位后,通过拧紧压紧螺栓实现支撑架5相对立柱2的固定。支撑架5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立柱2的稳定性,而且通过调整支撑架5的高度,还可以在浇筑后浇带01时通过支撑架5对后浇带模板进行支撑。
[0038]
此外,位于后浇带01同侧的相邻立柱2之间则连接有支撑连杆6,支撑连杆6和相邻的立柱2可以通过螺栓或销钉连接;还可在立柱2的侧部设置定位凸起,在支撑连杆6的底部以预设间距开设多组定位凹槽,通过将支撑连杆6以定位凹槽配合立柱2的定位凸起搭接固定,实现通过支撑连杆6连接后浇带01同一侧的相邻立柱2,借助支撑连杆6的设置提高了立柱2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立柱2侧翻。
[0039]
在需要调整立柱2位置时,只需将支撑连杆6拆除,解除滚轮锁定机构对滚轮本体41的锁定既可。
[0040]
显然,支撑连杆6还可采用伸缩杆,此时如需调整立柱2的位置,只需解除滚轮锁定机构对本轮本体的锁定,然后直接移动立柱2,通过支撑连杆6的伸缩实现相邻立柱2间间距的调整。
[0041]
实施例三
[004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从支撑架5的结构对实施例二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做更进一步的改进。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5不仅包括连接一对位于后浇带01两侧立柱2的水平支
撑杆51,还包括连接水平支撑杆51与立柱2的斜支撑杆52,水平支撑杆51和斜支撑杆52连接立柱2的一端均能够沿立柱2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固定。具体连接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将支撑架5设置为水平支撑杆51和斜支撑杆52结合的形式,提高了支撑架5的稳定性,保证了对后浇带模板支撑的可靠性。水平支撑杆51和斜支撑杆之间还可连接竖支撑杆,从而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结构。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4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浇带移动支撑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