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滤芯的安装结构以及滤芯的制作方法

2023-10-07 18:05: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在纯水制造装置等液体处理装置中使用且对消耗品类进行收纳的滤芯能装卸地安装于该液体处理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适于该安装结构的滤芯。


背景技术:

2.从自来水等被处理水生成纯水的纯水制造装置例如由具备活性炭的活性炭处理装置、具备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装置,具备离子交换树脂等离子交换体的离子交换装置、紫外线氧化装置等装置构成。为了纯水制造,使用活性炭、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等,但这些均为消耗品,需要定期或者根据需要更换。要求削减消耗品类的更换所需的劳力,还需要在这些消耗品类的更换时,使得不将灰尘、污染物质等带入纯水制造装置的内部。因此,在纯水制造装置中,通过将消耗品存放在滤芯(也称为滤筒或者过滤组件等)内,防止纯水制造装置内部的污染,进行按每个滤芯能拆卸地安装于纯水制造装置的主体。在滤芯上设置有被处理水的入口和出口。通过在将滤芯例如向上安装于设置于纯水制造装置的主体的歧管或者盖体,由此纯水制造装置的主体内的配管分别与滤芯中的被处理水的入口和出口连接,能够经由滤芯而将被处理水通水。收容有活性炭的滤芯例如被称为活性炭滤芯,存放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滤芯例如被称为离子交换树脂滤芯。
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具备通过能够绕枢轴旋转从而能够在跟前方向下拉的例如剖面为l字形状的架台,并将筒状的滤芯载置并固定于下拉状态的架台,之后,通过将架台设为直立状态,由此将滤芯与液体处理装置的主体连接。该结构需要在将滤芯载置于架台时通过紧固片将滤芯固定于架台,并不能说必然提高了作业能率。此外,由于不是将连接状态的滤芯按压于液体处理装置的主体的结构,因此有在滤芯和液体处理装置的主体的连接部中发生液体泄漏的担忧。为了防止液体泄漏,需要另外进行位置调整的作业,作业性降低。
4.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构成:在该构成中,将杯状的外箱构件安装于歧管,使得经由铰链相对于歧管进行开闭,在打开外箱构件的状态下将滤芯存放于其内部,之后,关闭外箱构件并在该状态下固定外箱构件,由此滤芯与歧管连接。在专利文献3中也公开了同样的构成。在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滤芯的安装结构中,在滤芯的安装、拆卸时,外箱构件以相对于歧管垂下的状态变为打开状态。而且,在安装滤芯的作业中,用手握住滤芯,并相对于打开状态的外箱构件插入滤芯。如果是大型的滤芯,则质量为数kg,需要慎重进行作业,使得滤芯不撞到歧管,因此该作业的作业性不好。
5.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使滤芯的前端的圆筒部与圆形歧管的圆形空间嵌合并安装滤芯的安装结构,在滤芯的圆筒部的外周面,设置在其圆周方向延伸的线状的突起即固定构件,在圆形歧管的圆形空间的内壁形成能够容纳固定构件的槽状的滑动通路,并且固定构件抵接并滑动,由此在圆形空间的内壁形成高低差,使得能够将固定构件引导至滑动通路。然而,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滤芯的安装结构中,需要将滤芯的前端相对于歧管的圆形空间进行定位,并且需要在提升滤芯的同时使滤芯扭转这样的动作,因此产
生在滤芯的质量较大时作业难以实现的担忧。
6.作为解决在滤芯的质量较大时作业性变差这样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技术课题的专利文献,专利文献5公开了如下内容:将具备槽的提升用的构件(升降器)设置于歧管,该槽与设置于滤芯的突起卡合。在该安装结构中,在将滤芯配置于歧管的正下的位置之后,移动手柄并使滤芯的突起与升降器的槽卡合,进而通过手柄移动升降器并沿槽使突起滑动,由此滤芯通过升降器提升,滤芯与歧管侧的连接部抵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7-2569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48-7615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2448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0-50484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12-5018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在专利文献5的安装结构中,在滤芯的安装时不需要用手朝向歧管将滤芯提升,但是当首先将滤芯定位于歧管的正下的位置时,也包括滤芯的朝向需要正确定位。此外,将手柄和升降器作为杠杆来提升滤芯,但手柄的长度也有极限,在滤芯的质量较大时需要与操作相应的力。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的安装以及拆卸的作业性良好、并且防止歧管与滤芯的连接部中的液体泄漏、且不需要独立的位置调整作业的滤芯的安装结构以及适于该安装结构的滤芯。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0.本发明的滤芯的安装结构是将在液体处理装置中使用的筒形形状的滤芯能拆卸地安装于液体处理装置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具备:收纳空间,其收容滤芯;转动轴,其沿收纳空间的开口的下端进行设置;罩体,其一端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转动轴,并对收纳空间进行开闭;支承构件,其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转动轴,具有保持滤芯的底面的底面支承部和支承滤芯的侧面的侧面支承部,并配置于罩体的靠收纳空间的一侧;以及一对提升构件,其相互平行地安装于罩体以能沿滤芯的侧面夹入滤芯,在一对提升构件的相互面对的内表面,朝向收纳空间的里面的一侧的端部成为开放端部而形成对形成于滤芯的侧面的突起进行容纳的槽,槽弯曲,使得在随着罩体绕转动轴的旋转而突起沿槽滑动时滤芯的底面从底面支承部远离。
11.本发明的滤芯是一种利用本发明的安装结构安装于液体处理装置的筒形形状的滤芯,具备设置于顶面并能与液体处理装置的歧管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侧面的一对突起,液体能经由连接部在歧管与滤芯的内部之间流通。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滤芯的安装以及拆卸的作业性良好、并且防止歧管与滤芯的连接部中的液体泄漏、且不需要独立的位置调整作业的滤芯的安装结构、以及适于
该安装结构的滤芯。
附图说明
13.图1a以及图1b分别是示出纯水制造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图2是示出纯水制造装置的构成的流程图。图3a以及图3b分别是示出第一滤芯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图4a以及图4b分别是示出第二滤芯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图4c是从与图4b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第二滤芯的立体图。图5a以及图5b分别是示出卸下前门的状态的纯水制造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和主要部位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为了滤芯的安装而打开罩体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绕转动轴的罩体和支承构件的关系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提升构件的俯视图。图9a以及图9b是示出打开罩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罩体成为半开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罩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在液体处理装置中使用且对消耗品类进行收纳的滤芯能装卸地安装于该液体处理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适于这种安装结构的滤芯。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假设液体处理装置为纯水制造装置,对纯水制造装置中使用的对于滤芯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当然,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液体处理装置不限于纯水制造装置。
15.图1a以及图1b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滤芯的安装结构的纯水制造装置的外观,图2示出该纯水制造装置的构成。该纯水制造装置10例如用于在实验室中纯水向烧杯、烧瓶等的采水,构成为台式设备。收纳消耗品类的滤芯11、12能拆卸地安装于纯水制造装置10。为了装配滤芯11、12并向滤芯11、12通水,在纯水制造装置10设置有歧管21、22。在此,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滤芯11为收纳有反渗透(ro)膜和活性炭的滤芯,第二滤芯12是存放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滤芯。
16.自来水等原水被供给到纯水制造装置10,供给的原水10经由电磁阀31和歧管21被供给到第一滤芯11。在第一滤芯11中,原水接受反渗透膜的反渗透处理和活性炭的处理,来自第一滤芯11的处理水经由歧管21被送至罐32。在反渗透处理中,生成未透过反渗透膜的水即浓缩水,但浓缩水从歧管21经由配管41作为排水排出。因此,在第一滤芯11中,作为用于水的出入的开口,包括原水的入口、处理水的出口以及浓缩水(排水)的出口需要三个开口,与第一滤芯11对应的歧管21构成为与这三个开口分别对应并连接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体侧的三根配管。
17.给送罐32内的水的泵33与罐32连接,流量传感器(fi)34以及紫外线氧化装置(uv)35以该顺序与泵33的出口连接,紫外线氧化装置35的出口水经由歧管22向第二滤芯12通水。第二滤芯12的出口水,即通过第二滤芯12内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水经由歧管22出口被供
给到配管36。在出口配管36设置有电磁阀37,并且在出口配管36的前端设置有排出纯水的喷嘴46。喷嘴46相对于与出口配管36连通的流路构件即喷嘴安装部38能拆卸地安装。作为喷嘴46,也能够使用具备末端过滤器的喷嘴。为了说明,在所附的附图中图2以外的图是在从纯水制造装置10拆卸喷嘴46的状态下绘制的。进而,在该纯水制造装置10中,在出口配管36中,由电磁阀37从上游侧的位置分支出循环配管39,循环配管39的前端侧与罐32连接。循环配管39设置成在没有从喷嘴46排出纯水的期间,将第二滤芯12的出口水返回到罐32,在循环配管39设置有电磁阀40。
18.在纯水制造装置1中,还设置有进行纯水制造装置10的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51和与控制部51电连接的操作面板52。操作面板52接受来自使用者的对于纯水制造装置10的指令并输入到控制部51,进而由控制部51控制并对使用者提示信息。具体地,控制部52接受流量传感器34中的测定值,基于对操作面板52的输入来控制电磁阀31、37、40、泵33以及紫外线氧化装置35。
19.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纯水制造装置10具有带圆角的大致四棱柱状的形状,其正面侧的上部作为突出部45向跟前侧突出。操作面板52设置于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上表面、使用者容易操作的位置,具体地设置于图1a中的跟前侧。喷嘴安装部38向下设置于纯水制造装置10的突出部45的下表面,从下侧安装喷嘴46。纯水清扫装置10的正面的、比突出部45下侧的部分构成为能够开闭或者能够拆卸的前门60。
20.接下来,对该纯水制造装置10的纯水的制造进行说明。自来水等原水经过电磁阀31首先被供给到第一滤芯11,接受反渗透膜中的处理和活性炭的处理,由此,去除原水中的杂质的相当部分。来自第一滤芯11的出口水暂时储存在罐32中,接着,作为被处理水被供给到紫外线氧化装置35。在此,通过向被处理水照射紫外线,分解去除被处理水中的toc(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成分。而且,被处理水被供给到第二滤芯12并接受离子交换处理。由于通过该离子交换处理去除被处理水中的离子成分,因此从第二滤芯12得到纯水作为出口水。该纯水经由供给配管36以及电磁阀37从喷嘴46排出。即使在没有从喷嘴46排出纯水的定时,也驱动泵33,第二滤芯12的出口水即纯水经由循环配管40返回到罐32。也就是说,在没有排出纯水时,纯水从罐32经由紫外线氧化装置35、作为离子交换装置发挥功能的第二滤芯12向罐32循环,从而防止纯水的水质的恶化。
21.使用者对操作面板52进行采水指令的输入,由此执行来自喷嘴46的纯水的排出。若有采水指令的输入,则控制部51进行打开电磁阀37、关闭电磁阀40的控制。在停止纯水的排出时,控制部51进行关闭电磁阀37、打开电磁阀40的控制。无论在哪个时候,控制部51都将泵33保持在驱动状态。
22.在本实施方式的纯水制造装置10中,作为来自喷嘴46的纯水的排出的模式,有定量采水模式和连续采水模式(手动采水模式),它们能够通过对操作面板52的输入来选择。定量采水模式是将经由预先操作面板51设定的体积的纯水从喷嘴46排出的模式。在定量采水模式下,若存在采水指令的输入,则控制部51进行从喷嘴46排出纯水的控制,直到由流量传感器34测量的流量的累积值达到设定的体积,在流量的累积值达到设定的体积后,进行停止纯水的排出的控制。另一方面,在连续排出模式下,控制部51进行控制,使得操作面板52的例如按钮被按下,之后按钮松开,之后开始纯水的排出,并进行如下控制:按钮再次被按下并松开后,在该时点停止纯水的排出。在连续采水模式下,控制部51也可以进行控制,
使得仅在操作面板52的例如按钮被按下期间排出纯水,在按钮的按下结束后,在该时点停止纯水的排出。另外,在连续采水模式下,流量传感器34还测量纯水的排出量,经由iot(internet of thing)用的通信设备将定量采水模式和连续采水模式下的纯水的合计使用量发送到服务器,由此还能够在云端管理纯水的使用量。
23.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纯水制造装置10中使用的滤芯11、12进行说明。第一滤芯11收纳消耗品即反渗透膜以及活性炭,并构成为反渗透膜装置以及活性炭装置,第二滤芯12收纳消耗品即离子交换树脂,并构成为离子交换装置。滤芯11、12均为定期或者在处理水量达到恒定的值时应该更换。在更换第一滤芯11时,需要关闭电磁阀31从而切断原水到第一滤芯11的供给。在更换第二滤芯12时,需要停止泵33,从而停止向第二滤芯12的通水。罐32通常例如经由空气过滤器与大气连通,并且当从歧管22拆卸第二滤芯12时,循环配管39的水由于水头差而倒流到歧管22侧,有水从歧管22滴落的担忧。因此,在第二更换滤芯12时,优选不仅停止泵33,而且关闭电磁阀40,以使得循环配管39内的水不倒流。
24.图3a以及图3b分别是第一滤芯11的侧视图和立体图。图4a以及图4b分别是第二滤芯12的侧视图和立体图。图4c也是第二滤芯12的立体图,但是从与图4b中的视点相反侧观察的图。如这些图所示,第一滤芯11和第二滤芯12均形成为筒形的形状,在图示的例中形成为圆筒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各滤芯11、12中的顶面以及底面分别是指作为筒形的形状的顶面以及底面,各滤芯11、12中的侧面是指作为筒形的形状的侧面。滤芯11、12的长度方向是指连结底面的中心和顶面的中心的方向。在各滤芯11、12的顶面,设置有与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体侧的歧管21、22连接的连接部15。各连接部15是在滤芯11、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滤芯11、12的内部连通的管形状的构件,在外周面上形成在圆周方向的槽中装配有o型环15a。若将连接部15朝向歧管21、22按压,则压入歧管21、22的内部,o型环15a被压碎,并且紧贴于歧管21、22的内壁。其结果,在连接部15和歧管21、22之间不会引起液体泄漏,在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体侧和滤芯21、22之间能够实现液体的流通。在第一滤芯11设置有三个连接部15,在第二滤芯12设置有两个连接部15。
25.在各滤芯11、12的侧面的、靠近顶面的位置,设置有一对突起16,使得夹着滤芯11、12而相互面对。如后所述,一对突起16是在进行提升滤芯11、12的动作时作为作用点的部分,因此优选在滤芯11、12为圆筒形状时,分别设在一个直径的两端的位置。进而,如后所述,在各滤芯11、12的侧面、靠近顶面的位置,相对于支承构件71突出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该第一定位部17用于载置滤芯11、12时的定位,该第二定位部18在将滤芯11、12装配于纯水制造装置10时与设置于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体侧的定位槽77(参照图9a)卡合、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形成为脊。优选在滤芯11、12为圆筒形状时,在与两端配置有一对突起16的直径正交的直径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一定位部17,在另一个上设置第二定位部18。
26.接下来,对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滤芯11、12的安装以及拆卸的构成进行说明。在相对于纯水制造装置10安装或者拆卸滤芯11、12时,打开或拆卸前门60以进入纯水制造装置10的内部。因此,为了使说明更容易理解,以下说明的各图是假设前门60被拆卸来进行绘制的。图5a以及图5b分别是示出前门60被拆卸的状态的纯水制造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和主要部位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为了第二滤芯12的安装而打开罩体62的状态的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在图6中,没有示出与歧管22a、22b连接的配管、显示部52等。
27.滤芯11、12均在在直立的状态下安装于纯水制造装置10,使得在与歧管21、22连接的状态下,顶面成为铅垂方向上侧,底面成为铅垂方向下侧。为了收纳这样安装的滤芯11、12,在纯水制造装置10中设置有滤芯11、12的收纳空间70。而且,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罩体61、62,使得覆罩体收纳空间70。沿收纳空间70的开口的下端,水平设置有一根转动轴65,转动轴65贯通罩体61、62,由此罩体61、62能够绕转动轴65旋转,能够关闭或打开收纳空间70。也可以按照每个罩体61、62设置转动轴65。在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例子中,按照每个罩体61、62设置有转动轴65。罩体61、62中的转动轴65的贯通位置为该罩体61、62的一端即下端侧。图示左侧的罩体61为在第一滤芯11的安装以及拆卸时打开的罩体,图示右侧的罩体62是在第二滤芯11的安装以及拆卸时打开的罩体。在图6中,罩体61关闭,罩体62打开,以便于第二滤芯12的安装。在罩体61、62的上端,设置有为了将罩体61、62固定于闭锁位置而能够与纯水制造装置10侧的钩76(参照图9a)卡合的爪68。爪68通过未图示的弹簧,施力于与钩76卡合时的位置。进而,在罩体61、62,设置有在解除与该钩76的卡合状态时用于拉缩爪68的手柄66、和在手柄66的操作时插入手指等的凹部67。爪68、手柄66以及未图示的弹簧构成将罩体61、62固定在关闭收纳空间70的位置的能解除的闩锁机构。在打开闭锁状态的罩体61、62时,将手柄66拉到跟前。这样,爪68从钩76释放,如果进一步将手柄66拉到跟前,则在图6中如右侧的罩体62那样打开,使得罩体61、62绕转动轴65旋转,从而罩体61、62被拉下。
28.在罩体61、62的内部,设置有在滤芯11、12的安装以及拆卸时载置或者支承有该滤芯11、12的支承构件71。在关闭罩体61、62时,支承构件71配置在收纳空间70的内部并且也从罩体61、62覆盖。在图6中,示出用于第二滤芯12的支承构件71。在图2中,进行描绘,使得一个歧管22相对于第二滤芯12的两个连接部15对应,但在图6中,更具体地,描绘了分别对应于第二滤芯12的两个连接部15的两个歧管22a、22b。基于本发明的滤芯的安装结构的目标在于,关于第二滤芯12,在将第二滤芯12倾斜地横放的状态下载置于支承构件71之后,不用手直接提升滤芯12,而是将连接部15准确地定位于歧管22a、22b并与歧管22a、22b连接。当然,需要设为不在连接部15和歧管22a、22b之间产生液体泄漏等。为了达成这种目标,在罩体62,分别与滤芯12的一对突起16对应地设置有提升构件72l、72r。对于提升构件72l、72r的细节,稍后叙述。
29.如图7所示,支承构件71为形成有支撑滤芯12的底面的底面支承部71a和支撑滤芯12的侧面的侧面支承部71b的构件。若滤芯12为圆筒形状,则侧面支承部71b为弯曲并在滤芯1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构件,使得剖面成为半圆,并且侧面支承部71b相对于底面支承部71a直立。在侧面支承部71b与底面支承部71a连接的位置的附近,转动轴65贯通底面支承部71a。由此,支承构件71也能够绕转动轴65旋转。在底面支承部71a,形成有抵接部71d,该抵接部71d在支承构件71绕转动轴65旋转时与罩体62抵接。由此,如图7所示,从转动轴65观察罩体62延伸的方向a和侧面支承部71b延伸的方向b所成的角θ限制为恒定的角度值以下。因此,支承构件71配置在罩体62的收纳空间70侧。支承构件71能够在靠近罩体62的方向上旋转,但罩体62的下端和底面支承部71通过弹簧构件75连接,因此,如图6所示,在罩体62打开时,通过弹簧构件75,角度θ保持恒定。在侧面支承部71b的上端,设置有容纳滤芯12的第一定位部17的凹口部71c(参照图9a),作为与第一定位部17嵌合的嵌合部。凹口部71c在侧面支承部71b的上端侧开口,能够实现从第一定位部17与凹口部71c嵌合的状态在滤芯12沿侧面支承部71b从底面支承部71a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30.提升构件72l、72r是板状的构件,以与滤芯12的宽度(如果为圆筒形状的滤芯12,则是直径)相同或比其稍宽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并且在收纳空间70的里侧延伸的方式,安装于罩体62。如图8所示,在提升构件72l、72r的相对的内侧的面形成有对滤芯12的突起16进行容纳的槽73。图8示出一个提升构件72l的内侧的面,但另一个提升构件72r的内侧的面与图8对称形成。槽73弯曲形成。更具体地,假设在角度θ通过弹簧构件75保持在恒定的值的状态下,滤芯12载置于支承构件71,形成槽73,使得随着角度θ变小,滤芯12的一对突起16进入提升构件72l、72r的槽中,在滤芯12的侧面通过提升构件72l、72r被夹入的状态下,突起16在槽73内滑动。即,在提升构件72l、72r的收纳空间70侧的端部的位置,槽73形成为开放端部73a,使得能够容纳突起16,槽73的弯曲的形状设为,槽73和转动轴65的距离在收纳空间70的里侧的端部较小,随着靠近跟前侧即设置有罩体62的手柄66的面侧,该距离变大。换言之,槽73弯曲,使得在滤芯12的突起16随着绕转动轴65的罩体62的旋转而沿槽73滑动时,滤芯12的底面远离支承构件71的底面支承部71a。
31.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滤芯11、12的安装以及拆卸的动作,举出第二滤芯12的安装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图9a以及图9b是以图5b的x-x线剖面观察的、罩体62打开状态下的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9a示出滤芯12没有载置在支承构件71的状态,图9b示出滤芯12载置于支承构件71的状态。在想要安装第二滤芯12时,如果罩体62关闭,则如上所述,通过将罩体62的手柄66拉到跟前,从而解除爪68和钩76的卡合状态,且罩体62被拉到跟前侧,成为图9a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夹着转动轴65而罩体62延伸的方向、即图7中的箭头a的方向与支承构件71的侧面支承部71b延伸的方向、即图7中的箭头b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θ通过弹簧构件75的作用保持恒定。
32.接下来,将第二滤芯12载置在支承构件71上,使得第二滤芯12的第一定位部17与支承构件71的凹口部71c嵌合。此时,需要进行定位,使得第一定位部17与凹口部71嵌合,该动作由于在将滤芯12暂时载置于倾斜的支承构件71之后,在滤芯12的底面由底面支承部71a支承、侧面由侧面支承部71b支承的状态下,成为嵌合状态之前,只要在支承构件71上使滤芯12旋转即可,因此容易。通过预先适当设定弹簧构件75的弹簧常量,此时,第二滤芯12的质量不会导致支承构件71大幅下沉。另外,此时,滤芯12的一对突起16位于接近提升构件72l、72r的槽73的开放的端部的位置。图9b示出此时的状态。
33.接着,通过按压罩体62的手柄66的附近,罩体62绕转动轴65旋转并朝向收纳空间70移动。通过弹簧构件75的作用,罩体62的延伸方向a和支承构件71的侧面支承部71b延伸的方向b所成的角度θ保持恒定,因此支承构件71也绕转动轴65旋转,载置于支承构件71的滤芯12也旋转。其结果,滤芯12位于收纳空间70中。不久之后,滤芯12在收纳空间70的内部直立,此时,滤芯12与收纳空间70的里壁抵接,第二定位部18进入形成于收纳空间70的里壁的定位槽77。定位槽77形成为在上下方向延伸,在第二定位槽18进入定位槽77的状态下,能够实现在收纳空间70内滤芯12在上下方向移动。由于滤芯12与收纳空间70的里壁抵接,因此滤芯12不能再绕转动轴65的周围旋转,支承构件71也不能再旋转。在图10中示出该状态。图10也是以图5b的x-x线剖面观察的、罩体62为半开的状态下的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在该状态下,在滤芯12的连接部15和在纯水制造装置10中与收纳空间70的顶部对应设置的歧管22a、22b之间,存在间隙。
34.若进一步按压罩体62的手柄66的附近,则支承构件71不旋转,但罩体62对抗弹簧
构件75的施力,进一步绕转动轴65旋转。其结果,滤芯12的一对突起16相对于形成于一对提升构件72l、72r的槽73从其开放端部73a侧进入,沿槽73滑动。如上所述,槽73弯曲而形成,因此通过突起16滑动,从而滤芯12在远离支承构件71的底面支承部71a方向被提升。此外,通过罩体62被压入,从而罩体62的前端的爪68与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体侧的钩76抵接并被压入,若爪68通过钩76,则爪68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与钩76卡合。由此,罩体62关闭收纳空间70,并且罩体62不再打开。此外,在该状态下,如图11所示,滤芯13在收纳空间70内固定。图11是以图5b的x-x线剖面观察的、罩体62关闭的状态下的纯水制造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滤芯12通过提升构件72l、72r向上方提升,滤芯12的连接部15被压入歧管22a、22b的内部。此时,设置于连接部15的外周面的o型环15a以破碎的方式紧贴于歧管22a、22b的内壁。其结果,成为滤芯12安装于纯水制造装置10的状态,在歧管22a、22b和滤芯12的内部之间,不会引起液体向外部的泄漏,能够使液体流通。
35.在从图11所示的状态拆卸滤芯12时,拉动手柄66从而解除爪68与钩76的卡合状态,进一步将手柄66拉到跟前,从而打开罩体62。其结果,罩体62在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移动,滤芯12的突起16将槽73滑动到开放端部73a侧,滤芯12向下方移动。如果保持图10所示的状态打开罩体62,则成为滤芯12的连接部15远离歧管22a、22b、滤芯12的底面与支承构件71的底面支承部71a抵接的状态。通过到目前为止的罩体62的移动,由于弹簧构件75的作用,支承构件71不会移动。之后,若进一步打开罩体62,则罩体62与支承构件71的侧面支承部71b所成的角度θ的大小被限制为恒定值以下,由此随着罩体62的移动,支承构件71也绕转动轴75旋转,载置于支承构件71的滤芯12也旋转。而且,最终,由于返回到图9b所示的状态,因此能够用手从支承构件71握住并拿起滤芯12。
36.以上,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纯水制造装置10中的滤芯的安装结构,列举第二滤芯12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第一滤芯11也通过同样的安装结构安装于纯水制造装置10。在此,对假设滤芯11、12均为圆筒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滤芯11、12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筒形状,例如可以是多边形的筒状的形状。收纳于滤芯11、12的消耗品类不限于活性炭、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以是其他消耗品。此外,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不限于纯水制造装置,也可以是进行对水的处理的任意的其他装置。标号说明
37.10 纯水制造装置11、12 滤芯15 连接部15a o型环16 突起17、18 定位部21、22、22a、22b 歧管61、62 罩体65 转动轴70 收纳空间71 支承构件72l、72r 提升构件
73 槽75 弹簧构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