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及砌块墙体

2023-09-21 18:0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建筑砌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及砌块墙体。


背景技术:

2.建筑砌块是建筑材料半成品,是组成砌体构件(墙、柱等)的基本单元块体。所谓免浆砌块即砌块在砌筑过程中砌块之间无需砂浆进行粘结。砌块的原材料来源广、品种多,可就地取材、价格便宜。一般有水泥、砂石、天然浮石、凝灰熔岩、人工陶粒以及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矸石、高炉矿渣)等。砌块的生产工艺简单易行,现场施工方便,可提高房屋的坚固程度和稳定性。因此,近年来砌块建筑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3.现有的建筑砌块一般都设计有结合结构,可与相邻砌块相接,砌筑物竖向形成贯穿孔洞,既可以干砌,也可以采用粘结剂代理砂浆进行组砌,就其结构而言,水平方向上下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孔洞,灌芯混凝土无法在砌体内部形成弱框架效应,因此大大影响了砌体的抗震承载力。同时,现有的砌块保温隔热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及砌块墙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6.一种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包括:主墙砌块和墙端砌块;
7.所述主墙砌块包括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砌块组件,两所述第一砌块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
8.所述第一砌块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固接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面以及底面上均固接有第二连接机构,相邻的上下两层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交错设置,位于上层的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位于下层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
9.所述墙端砌块包括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二砌块组件,两所述第二砌块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层;
10.所述第二砌块组件包括端部块,所述端部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的第二连接块,位于同一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两所述第二连接块平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下两端的中间处,两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连接块内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两个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相邻层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内均埋设有加强框架,所述第一连接
孔固接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内的所述加强框架内。
14.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端部块一侧的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位于所述端部块上下两端的中间处,所述第三连接块远离所述端部块的一侧固接有第四连接块;
15.所述第三连接块的顶面与底面上均固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四连接块内贯穿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
16.优选的,所述的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还包括转角砌块,所述转角砌块包括转角主体,所述转角主体相邻的两侧壁上均固接有第七连接块,所述第七连接块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转角主体上下两端的中间处,所述第七连接块远离所述转角主体的一侧固接有第八连接块,所述第七连接块位于所述第八连接块的上下两端的中间处,所述第七连接块的顶面与底面上均固接有第四连接柱,所述第八连接块上穿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相适配,所述第四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
17.优选的,所述的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还包括三通砌块,所述三通砌块包括三通主体,所述三通主体相邻的三个侧壁上均固接有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五连接块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三通主体上下两端的中间处,所述第五连接块远离所述三通主体的一侧固接有第六连接块,所述第五连接块位于所述第六连接块的上下两端的中间处,所述第五连接块的顶面与底面上均固接有第三连接柱,所述第六连接块上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相适配,所述第三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
18.一种砌块墙体,由若干所述主墙砌块以及所述墙端砌块砌筑得到,所述主墙砌块以及所述墙端砌块为前述方案所述的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20.本发明中,主墙砌块由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砌块组件组成,两个第一砌块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增加了砌块墙体的保温性能;上下两层主墙砌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以及第二连接机构相互配合,在墙体的边缘处设置墙端砌块,墙端砌块通过第三连接机构与位于墙端砌块上方以及下方的主墙砌块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从而使得各个主墙砌块以及墙端砌块之间相互约束,避免各个砌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增加了墙体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墙端砌块的设置使得砌筑而成的砌块墙体端部平整,不需要工人切割砌块,节约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中主墙砌块的俯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中主墙砌块的主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中主墙砌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中加强框架的俯视图;
26.图5为本发明中墙端砌块的主视图;
27.图6为本发明中墙端砌块的俯视图;
28.图7为本发明中三通砌块的俯视图;
29.图8为本发明中三通砌块的主视图;
30.图9为本发明中转角砌块的俯视图;
31.图10为本发明中转角砌块的俯视图;
32.图11为本发明中砌块墙体的主视图;
33.图1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4.其中,1、主墙砌块;101、第一连接块;102、第二连接块;103、第一连接柱;104、第一连接孔;105、第一连接头;106、第一保温层;107、加强框架;108、连接管;2、墙端砌块;201、端部块;202、第三连接块;203、第四连接块;204、第二连接柱;205、第二连接孔;206、第二保温层;207、第二连接头;3、三通砌块;301、三通主体;302、第五连接块;303、第六连接块;304、第三连接柱;305、第三连接孔;4、转角砌块;401、转角主体;402、第七连接块;403、第四连接柱;404、第八连接块;405、第四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7.实施例1
38.参照图1至图1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包括:主墙砌块1和墙端砌块2;
39.主墙砌块1包括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砌块组件,两第一砌块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06;
40.第一砌块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块101,第一连接块10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固接有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块101的顶面以及底面上均固接有第二连接机构,相邻的上下两层的第一连接块101交错设置,位于上层的相互靠近的两个第一连接机构与位于下层的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
41.墙端砌块2包括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二砌块组件,两第二砌块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06;
42.第二砌块组件包括端部块201,端部块2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机构,第三连接机构与第一连接机构以及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
43.第一砌块组件与第一保温层106相互贴合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梯形滑槽,第一砌块组件与第一保温层106上的第一梯形滑槽一一对应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梯形滑槽内穿设有第一连接头105,第一砌块组件与第一保温层106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头105连接。
44.第二砌块组件与第二保温层206相互贴合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梯形滑槽,第二砌块组件与第二保温层206上的第二梯形滑槽一一对应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梯形滑槽内穿设有第二连接头207,第二砌块组件与第二保温层20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头207连接。
45.本发明中,主墙砌块1由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砌块组件组成,两个第一砌块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06,增加了砌块墙体的保温性能;上下两层主墙砌块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以及第二连接机构相互配合,在墙体的边缘处设置墙端砌块2,墙端砌块2通过第三连接机构与位于墙端砌块2上方以及下方的主墙砌块1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从而使得各个主墙砌块1以及墙端砌块2之间相互约束,避免各个砌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墙端砌块2的设置使得砌筑而成的砌块墙体端部平整,不需要工人切割砌块,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6.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第一连接块101侧壁上的第二连接块102,位于同一第一连接块101上的两第二连接块102平行且对称设置,第一连接块101位于第二连接块102上下两端的中间处,两第二连接块102的厚度之和与第一连接块101的长度相等,第二连接块102内穿设有第一连接孔104,第一连接孔104沿第二连接块10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孔104与第二连接机构相适配。第一连接块101与第二连接块102等宽。
47.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第一连接块101上的两个第一连接柱103,第一连接柱103与相邻层的第二连接块102上的第一连接孔104相适配。
48.砌筑时,首先在底面上将若干主墙砌块1沿砌块墙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铺设,相邻的两个主墙砌块1上的相互靠近的两个第二连接块102贴合,然后在上层继续铺设主墙砌块1,上下相邻两层的主墙砌块1交错设置,位于上方的相邻的两个主墙砌块1上的相互靠近的两个第二连接块102落在下方同一主墙砌块1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块102之间,若干第一连接柱103与若干第一连接孔104一一对应设置,此时第一连接柱103插入第一连接孔104内,若干主墙砌块1之间相互约束,相互限制,避免主墙砌块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保证了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
49.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连接块101与第二连接块102内均埋设有加强框架107,第一连接孔104固接在位于第二连接块102内的加强框架107内。
50.第一连接孔104位于加强框架107内,一方面,加强框架107加强了主墙砌块1的结构强度,加强了主墙砌块1自身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主墙砌块1之间起主要限位作用的是加强框架107,而非主墙砌块1,加强框架107的结构强度大于主墙砌块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
51.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三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端部块201一侧的第三连接块202,第三连接块202位于端部块201上下两端的中间处,第三连接块202远离端部块201的一侧固接有第四连接块203;第三连接块202与第四连接块203等宽。
52.第三连接块202的顶面与底面上均固接有第二连接柱204,第四连接块203内贯穿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5,第二连接孔205与第一连接柱103相适配,第二连接柱204与第一连接孔104相适配。
53.第三连接块202内以及端部块201内设置有加强框架107;端部块201上下两端的距离与第三连接块202上下两端的距离和第四连接块203上下两端的距离之和相等。砌筑时,
第二连接块102落在第四连接块203与端部块201之间,第一连接柱103插入第二连接孔205内,第二连接柱204插入第一连接孔104内。
54.进一步优化方案,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还包括转角砌块4,转角砌块4包括转角主体401,转角主体401相邻的两侧壁上均固接有第七连接块402,第七连接块402水平设置且位于转角主体401上下两端的中间处,第七连接块402与转角主体401等宽,第七连接块402远离转角主体401的一侧固接有第八连接块404,第七连接块402位于第八连接块404的上下两端的中间处,第七连接块402与第八连接块404等宽,第七连接块402的顶面与底面上均固接有第四连接柱403,第八连接块404上穿设有第四连接孔405,第四连接孔405与第一连接柱103相适配,第四连接柱403与第一连接孔104相适配。
55.转角砌块4内设置有加强框架107。砌筑时,房间相邻两侧的砌筑墙体相互靠近的端部的第二连接块102落在转角主体401与第八连接块404之间,第一连接柱103插入第四连接孔405内,第四连接柱403插入第一连接孔104内。
56.进一步优化方案,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还包括三通砌块3,三通砌块3包括三通主体301,三通主体301相邻的三个侧壁上均固接有第五连接块302,第五连接块302水平设置且位于三通主体301上下两端的中间处,第五连接块302远离三通主体301的一侧固接有第六连接块303,第五连接块302位于第六连接块303的上下两端的中间处,第五连接块302的顶面与底面上均固接有第三连接柱304,第六连接块303上穿设有第三连接孔305,第三连接孔305与第一连接柱103相适配,第三连接柱304与第一连接孔104相适配。
57.当房间需要隔断时,在隔断处砌筑三通主体301,位于三通主体301相邻三个侧壁的主墙砌块1分别与三通主体301连接,主墙砌块1上的第二连接块102落在三通主体301与第六连接块303之间,第一连接柱103插入第三连接孔305内,第三连接柱304插入第一连接孔104内。三通砌块3内埋设有加强框架107。
58.一种砌块墙体,由若干主墙砌块1以及墙端砌块2砌筑得到,主墙砌块1以及墙端砌块2为前述方案的工字型抗震免浆砌块。
59.实施例2
60.参照图1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柱103替换为连接管108,连接管108内可穿设钢筋和/或灌注混凝土,进一步增强了砌块墙体的结构强度。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