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结构和主线下端与转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7-06 09:10: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主线上下两端与其他钓鱼零部件的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结构和主线下端与转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0002.钓鱼用主线一般为尼龙材质,光滑细长,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下端与转环连接,转环也有叫八字环的。主线一般都是单股尼龙线,竿稍结下端为双线的u形连接端,转环的上部为一个封闭的环形,单股主线与这两个零部件连接时最终的连接方式都是打结结构,通过打结产生的摩擦力来保证连接处的强度。
3.0003.由于主线自身为尼龙材质,表面光滑,影响打结后的摩擦力,打结后牢固性不可靠,在钓鱼时承担了很大的拉力后容易从打结处滑托、散开,造成断线或者丢线的问题,有必要对这两处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保证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结构和主线下端与转环连接结构。
5.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主线和竿稍结,该竿稍结下端呈双线的u形连接端,所述的主线的上自由端穿过竿稍结的u形内部后向下翻折成朝下双线的u形连接端,两个u形连接端相反交叉互挂布置,在所述主线的u形连接端外侧缠绕有若干圈绑扎线,绑扎线缠绕方向与主线长度方向垂直,绑扎线在主线上持续缠绕,若干圈绑扎线为缠实状态。
6.0006.优选的,所述的绑扎线至少为三层,具体绑扎线的缠绕层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每层内左右相邻的绑扎线之间紧密贴合。
7.0007.优选的,所述的绑扎线缠绕时施加预紧力,也就是拉紧了缠绕,提升绑扎线对主线的包裹力度。
8.0008.优选的,所述的主线的上自由端,折返n次,形成n个折返段,相邻的折返段之间穿过并缠绕有绑扎线,n≥2。
9.0009.优选的,所述的绑扎线上部越过竿稍结与主线两个u形交叉互挂的部位,绑扎线缠绕竿稍结下端一定长度。
10.0010.一种主线下端与转环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主线和转环,所述的转环包括两端的封闭环体,所述的主线的下自由端穿过转环上端的封闭环体后向上翻折成朝上双线的u形连接端,在所述主线的u形连接端外侧缠绕有若干圈绑扎线,绑扎线缠绕方向与主线长度方向垂直,绑扎线持续在主线上缠绕,若干圈绑扎线为缠实状态。
11.0011.优选的,所述的绑扎线至少为三层,具体绑扎线的缠绕层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每层内左右相邻的绑扎线之间紧密贴合。
12.0012.优选的,所述的绑扎线缠绕时施加预紧力,也就是拉紧了缠绕,提升绑扎线
对主线的包裹力度。
13.0013.优选的,所述的主线的下自由端,折返n次,形成n个折返段,相邻的折返段之间穿过并缠绕有绑扎线,n≥2。
14.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一种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结构和主线下端与转环连接结构,主线上自由端和竿稍结之间通过反向交叉的u形连接端连接,外部密实的缠绕绑扎线成为主线上自由端与竿稍结的连接结构;主线下自由端和转环之间通过主线下端的u形连接端穿过转环的环体,然后在主线下端密实的缠绕绑扎线成为主线下端与转环的连接结构;通过缠绕绑扎线来大幅度的增加u形连接端双线重叠区域的轴向摩擦力,并且可以通过延长绑扎线在主线上的缠绕长度和增加绑扎线的层数来进一步的提升轴向摩擦力,也可以通过增加主线的上下自由端的折返次数进一步的提升轴向摩擦力,这样的连接结构能够避免主线在承载时的滑托、散开的问题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主线的拉力强度;能够让主线长期使用,钓鱼者安心钓鱼,不用为反复接线烦恼。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17.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3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一的主线上端与竿稍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20.图5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6为实施例二的主线下端与转环结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22.图7为图6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8为图7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实施例二的主线下端与转环结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25.图10为图6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26.图中1.主线、11.折返段、12.折返段、2.竿稍结、21.竿稍结的u形连接端、3.主线上自由端的u形连接端、4.绑扎线、5.转环、51.转环的环体、6.主线下自由端的u形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27.0016.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具体说明该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使用过程。
28.0017.实施例一:参见图1-5,图中一种主线1上端与竿稍结2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主线1和竿稍结2,该竿稍结2下端呈双线的u形连接端21,所述的主线1的上自由端穿过竿稍结的u形内部后向下翻折成朝下双线的u形连接端3,两个u形连接端相反交叉互挂布置,在所述主线1的u形连接端外侧缠绕有若干圈绑扎线4,绑扎线4缠绕方向与主线1长度方向垂直,若干圈绑扎线4为缠实状态。这样绑扎后的主线1的轴向方向受到内外的双重摩擦力,内部是两个双线接触面上受外部绑扎线4勒紧后产生的摩擦力,外部是绑扎线4横向缠绕主线1外表面形成的绑扎线4与主线1之间的摩擦力,内外摩擦力均能克服主线1轴向产生的拉力,这样就是使线的u形连接端连接牢固,不易滑托和散开。
29.0018.所述的绑扎线4至少为三层,本实施例中为10层以上,每层内相邻的绑扎线4
之间紧密贴合,在相邻的绑扎线4的接触面之间产生圆周方向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是绑扎线4绕主线1的绑扎更紧、更密实,能够进一步的转化为绑扎线4与主线内、外轴向的摩擦力。0019.所述的绑扎线4缠绕时施加预紧力,也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轴向摩擦力的效果,用于防止主线1滑托和散开。
30.0020.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绑扎线4上部越过竿稍结2与主线1两个u形交叉互挂的部位,绑扎线4缠绕竿稍结2下端一定长度,将竿稍结2下部和主线1上部固定成一体。
31.0021.实施例三:参见图5,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三中所述的主线1的上自由端,折返n次,形成n个折返段11,相邻的折返段11、12之间穿过并缠绕有绑扎线4,n≥2,本实施例中n=2,这样折返后再次被绑扎线4缠绕,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主线1端部的轴向摩擦力,避免脱线和散开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折返更多次,绑扎的更结实。
32.0022.实施例四:参见图6-9,图中一种主线1下端与转环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主线1和转环5,所述的转环包括两端的封闭环体51,所述的主线1的下自由端穿过转环上端的封闭环体51后向上翻折成朝上双线的u形连接端6,在所述主线的u形连接端6外侧缠绕有若干圈绑扎线4,绑扎线4缠绕方向与主线1长度方向垂直,若干圈绑扎线4为缠实状态。这样绑扎后的主线1的轴向方向受到内外的双重摩擦力,内部是两个双线接触面上受外部绑扎线4勒紧后产生的摩擦力,外部是绑扎线4横向缠绕主线1外表面形成的绑扎线4与主线之间的摩擦力,内外摩擦力均能克服主线1轴向产生的拉力,这样就是使线的u形连接端连接牢固,不易滑托和散开。
33.0023.所述的绑扎线4至少为三层,本实施例中为10层以上,每层内相邻的绑扎线4之间紧密贴合,在相邻的绑扎线4的接触面之间产生圆周方向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是绑扎线4绕主线1的绑扎更紧、更密实,能够进一步的转化为绑扎线4与主线1内、外轴向的摩擦力。
34.0024.所述的绑扎线4缠绕时施加预紧力。也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轴向摩擦力的效果,用于防止主线1滑托和散开。
35.0025.实施例五:参见图10,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五中所述的主线1的下自由端,折返n次,形成n个折返段11,相邻的折返段11之间穿过并缠绕有绑扎线4,n≥2,本实施例中n=2,这样折返后再次被绑扎线4缠绕,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主线1端部的轴向摩擦力,避免脱线和散开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折返更多次,绑扎的更结实。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