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长轴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2023-06-01 09:03: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轴整形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长轴整形机。


背景技术:

2.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行业中,长轴零件加工是避免不了的加工项目,例如汽车上使用到的各类传动轴,都属于长轴零件的范畴,在加工作业时,这些长轴的结构形状有时会产生变形,严重情况下,长轴零件自身会产生弯曲,普通情况下,长轴零件前后端的同心度会存在一定差异,无论何种情况,上述问题都是可以进行补救的,即使用相应的整形机对长轴零件进行整形矫正,使其达到标准尺寸要求。
3.目前,公开号为cn10909293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管整形机,它包括支撑脚,支撑脚顶端设有平台,平台下方设置一电控系统,平台上方设有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端分别设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第一模架顶端安装有压紧辊,压紧辊中间设有中心轴,压紧辊后部安装旋转气缸,第一模架侧面顶端安装一旋转调节装置,第一模架侧面设有第一操作部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二模架上设有固定组件,第二模架侧面设置有第二操作部和第二驱动电机,平台右侧上方设有一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有激光测距器,且支撑座设置于第二基座右侧,这种整形机虽然易于操作使用、高效便捷,整形后的钢管品质高,但是,这种整形机只存在一道简单的整形工序,整形后如果效果不佳,需要反复放入设备中进行处理,并且每次之后能单独对一根钢管进行处理,其最终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都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轴整形机,其能够对产线中形状不合格的长轴进行矫正整形。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长轴整形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一整形装置,所述第一整形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辊组、第二驱动辊组、整形辊组,所述整形辊组安装于第一驱动辊组与第二驱动辊组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整形装置中设有双工位,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端向外端延伸,所述底座顶部位于第一整形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二整形装置,所述第二整形装置包括下模具与上模具,所述下模具固定于底座顶部,所述上模具悬浮于下模具上方,所述第一驱动辊组、第二驱动辊组、整形辊组均转动连接安装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辊组包括第一驱动辊与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安装于第一从动辊上方,所述第一驱动辊安装于第一从动辊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辊组包括第二驱动辊与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安装于第二从动辊上方,所述整形辊组包括5组上端整形辊以及5组下端整形辊,所述上端整形辊与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平行,所述下端
整形辊与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平行,所述上端整形辊与下端整形辊分别一一对应配合工作。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辊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一侧板的一面,所述第一驱动辊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控制辊,所述第二驱动辊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控制辊,所述第一控制辊与第二控制辊之间设有安装于第二侧板外侧的过渡连接辊,所述第一控制辊、过渡连接辊以及第二控制辊之间安装有皮带。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表面位于过渡连接辊的顶部设有两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安装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并向着第二侧板的外侧凸出,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皮带上方受支撑轴限制约束。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底部与下模具顶部之间的左端设有第一整形槽,所述上模具底部与下模具顶部之间的右端设有第二整形槽。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顶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连接于顶板顶部,所述气缸底部与上模具连接,所述上模具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贯穿顶板进行安装。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自带两套整形系统,且配备有双工位,提升了处理效率,设置在前端的第一整形装置可以初步对长轴零件进行粗略整形加工,将长轴两件前后两端逐渐整形成同轴结构,设置在后端的第二整形装置可以进一步对长轴零件进行精细化整形,利用两块模具压铸使长轴零件恢复标准结构,整体上提升了整形的效果,可以将次品整形为质量合格过关的产品。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斜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整形装置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顶板;5、下模具;6、上模具;7、第一驱动辊;8、第一从动辊;9、第二驱动辊;10、第二从动辊;11、电机;12、第一控制辊;13、第二控制辊;14、过渡连接辊;15、皮带;16、支撑轴;17、第一整形槽;18、第二整形槽;19、气缸;20、定位柱;21、上端整形辊;22、下端整形辊。
具体实施方式
20.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4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1.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22.实施例1:一种长轴整形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之间
设有第一整形装置,第一整形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辊7组、第二驱动辊9组、整形辊组,第一驱动辊7组、第二驱动辊9组、整形辊组均转动连接安装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之间,整形辊组安装于第一驱动辊7组与第二驱动辊9组之间的位置,第一整形装置中设有双工位,待整形的长轴零件可以同时从两个工位进入到第一整形装置内部。
23.第一驱动辊7组包括第一驱动辊7与第一从动辊8,第一驱动辊7安装于第一从动辊8上方,第一驱动辊7安装于第一从动辊8上方,第二驱动辊9组包括第二驱动辊9与第二从动辊10,第二驱动辊9安装于第二从动辊10上方,整形辊组包括5组上端整形辊21以及5组下端整形辊22,上端整形辊21与第一驱动辊7、第二驱动辊9平行,下端整形辊22与第一从动辊8、第二从动辊10平行,上端整形辊21与下端整形辊22分别一一对应配合工作。
24.第一驱动辊7的一侧固定有电机11,电机11安装在第一侧板2的一面,第一驱动辊7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控制辊12,第二驱动辊9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控制辊13,第一控制辊12与第二控制辊13之间设有安装于第二侧板3外侧的过渡连接辊14,第一控制辊12、过渡连接辊14以及第二控制辊13之间安装有皮带15。
25.第二侧板3表面位于过渡连接辊14的顶部设有两组支撑轴16,支撑轴16安装于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之间,并向着第二侧板3的外侧凸出,支撑轴16转动连接于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皮带15上方受支撑轴16限制约束。
26.顶板4的一端向外端延伸,底座1顶部位于第一整形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二整形装置,第二整形装置包括下模具5与上模具6,下模具5固定于底座1顶部,上模具6悬浮于下模具5上方,上模具6底部与下模具5顶部之间的左端设有第一整形槽17,上模具6底部与下模具5顶部之间的右端设有第二整形槽18。
27.上模具6的顶部设有气缸19,气缸19固定连接于顶板4顶部,气缸19底部与上模具6连接,上模具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0,定位柱20贯穿顶板4进行安装。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产线中如果出现需要整形的长轴零件次品,则可以同时将长轴零件放入到第一整形装置的双工位中,设备可以同时对两根长轴零件进行整形加工,首先需要将长轴零件从第一驱动辊7、第一从动辊8之间水平塞入到两个工位中,第一驱动辊7受电机11影响,带动长轴零件向前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上端整形辊21与下端整形辊22之间全方位贴合长轴零件的表面,长轴零件不断受到上端整形辊21与下端整形辊22的挤压影响,长轴零件前后的同心度逐渐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当长轴零件到达第二驱动轴与第二从动轴之间的位置时,第二驱动轴与第二从动轴继续推动长轴零件向前运动,两端的长轴零件分别进入到上模具6与下模具5之间,并分别进入到第一整形槽17与第二整形槽18的位置中,此时气缸19推动上模具6下降,上模具6与下模具5贴合后进一步对长轴零件进行整形加工,当时上模具6与下模具5贴合时,电机11停止工作,当上模具6离开下模具5后,电机11继续工作,将长轴零件继续向前输送,随后上模具6再次下降,与下模具5配合整形长轴零件,以此反复进行加工。
29.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