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与流程

2022-08-11 05:2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牡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单体牡蛎苗种养殖过程中,1-3cm苗种由于壳薄个体小较为脆弱,挂养在高流速海域(流速3节以上)养殖笼中会因水流冲击来回窜动,导致苗种大部分壳体破碎,死亡率较高(50%左右),因此只能在低流速、水面平缓的海域进行过渡暂养。而牡蛎苗种生长需要水中丰富的藻类为饵料,而流速慢、水体更新慢饵料缺少,势必生长速度也慢。且苗种在笼体内每层堆积挤压,会导致部分苗种壳体形态较差,并影响后期成品牡蛎的销售品质。同时传统牡蛎苗种在长成后,需要从小网目(1.0cm)养殖笼转入大网目(3.8-4.0cm)养殖笼内,该方操作需要进购两种规格养殖笼,且需要一年进行两次人工倒笼,因人工倒笼过程中需要人工分拣死亡牡蛎和杂质,而该过程会对正常牡蛎壳体造成一定损伤(后期可能死亡,导致成活率低),且需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人工成本及牡蛎苗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解决了单体牡蛎苗种在高流速海域无法挂笼养殖的瓶颈问题,大大降低了同等数量牡蛎苗种的死亡率,死亡率从50%左右降低到10%左右,节约了牡蛎苗种养成成本。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5.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将单体牡蛎苗种装入小网目的丝线网包中,两头封死,丝线网包裹住牡蛎苗种;将丝线网包放入大网目的多层养殖笼中,每层放置一个丝线网包,将养殖笼挂养在开放式养殖海区内;待牡蛎苗种长成到自然撑破丝线网包后,进行倒笼挂养。
6.优选地,丝线网包的网目为1.5-2.5cm。
7.优选地,多层养殖笼的网目为3.8-4.0cm。
8.优选地,丝线网包中单体牡蛎苗种的装填数量为:长20-25cm的丝线网包中装入100-150个1-3cm的单体牡蛎苗种。低于该密度首先容积率降低,丝线网包体积变小在笼层内活动空间变大,死亡率会增加,同时牡蛎长成后难以达到撑破丝线网包所需张力。
9.优选地,多层养殖笼的层高为20-30cm。
10.优选地,多层养殖笼的层数为8-10层。
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的养殖方法解决了单体牡蛎苗种在高流速海域无法挂笼养殖的瓶颈问题,大大降低了同等数量牡蛎苗种的死亡率,死亡率从50%左右降低到10%左右,提高了苗种成活率,节约了牡蛎苗种养成成本。另外通过减少倒笼次数和使用单一笼体规格,降低了相关配套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而且在同等规格的养殖笼中,可以挂养更多牡蛎苗种,提高养殖容积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13.2.本发明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在高流速海区内,由于水体更新快饵料充足,单体牡蛎苗种生长速度也快,对比低流速海区暂养的单体牡蛎苗种,生长速度提高30%-50%。
14.3.本发明的养殖方法,牡蛎苗种被丝线网包约束,减少了活动空间,既降低了牡蛎壳体破损率也保证了苗种的正常生长,优质壳型率高,为后期牡蛎高销售品质打好基础。
15.4.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在倒笼方面延长了倒笼周期,从一年两次降低到两年年三次,另外只需使用一种规格的养殖笼,节省了高价格养殖笼的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
16.5.本发明通过丝线网包束缚牡蛎苗种,减少牡蛎苗种的摩擦损伤,同时还增加了苗种投放量,另外增大苗种投放量可以减少丝线网包在笼层的活动空间,减少碰撞死亡率,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是在保证苗种成活率的基础上提高了养殖笼每层苗种的挂养容积率,进一步节约养殖成本。同时,丝线网包具有柔性特质,会随着牡蛎苗种的生长而扩张,在保护牡蛎苗种的同时,也不会对苗种壳体成型造成限制,保证苗种正常后壳体正常,为销售环节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8.实施例1
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首先将100个1-3cm的单体牡蛎苗种装入小网目的聚乙烯材质1.5cm网目、长20cm的丝线网包中,两头封死,丝线网包裹住牡蛎苗种。随后将丝线网包放入3.8cm网目、20cm层高的8层养殖笼中,每层放置一个丝线网包。最后将养殖笼挂养在开放式养殖海区内,通过日常抽样观察牡蛎苗种生长情况,在牡蛎苗种长成到半成品规格,会自然撑破丝线网包,届时再进行倒笼挂养。
20.实施例2
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首先将130个1-3cm的单体牡蛎苗种装入小网目的聚乙烯材质2.0cm网目、长25cm的丝线网包中,两头封死,丝线网包裹住牡蛎苗种。随后将丝线网包放入4.0cm网目、25cm层高的8层养殖笼中,每层放置一个丝线网包。最后将养殖笼挂养在开放式养殖海区内,通过日常抽样观察牡蛎苗种生长情况,在牡蛎苗种长成到半成品规格,会自然撑破丝线网包,届时再进行倒笼挂养。
22.实施例3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首先将150个1-3cm的单体牡蛎苗种装入小网目的聚乙烯材质2.5cm网目、长25cm的丝线网包中,两头封死,丝线网包裹住牡蛎苗种。随后将丝线网包放入4.0cm网目、30cm层高的10层养殖笼中,每层放置一个丝线网包。最后将养殖笼挂养在开放式养殖海区内,通过日常抽样观察牡蛎苗种生长情况,在牡蛎苗种长成到半成品规格,会自然撑破丝线网包,届时再进行倒笼挂养。
24.对比例1
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采用丝线网包,直接将牡蛎苗种放入养殖笼中进行养殖。
26.表1为实施例1-3及对比例1的牡蛎苗种生长情况:
27.表1
[0028][0029][0030]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养殖过程中的苗种死亡率高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苗种的生长速度。
[0031]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体牡蛎苗种装入小网目的丝线网包中,两头封死,丝线网包裹住牡蛎苗种;将丝线网包放入大网目的多层养殖笼中,每层放置一个丝线网包,将养殖笼挂养在开放式养殖海区内;待牡蛎苗种长成到自然撑破丝线网包后,进行倒笼挂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丝线网包的网目为1.5-2.5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养殖笼的网目为3.8-4.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丝线网包中单体牡蛎苗种的装填数量为:长20-25cm的丝线网包中装入100-150个1-3cm的单体牡蛎苗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养殖笼的层高为20-30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养殖笼的层数为8-10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体牡蛎苗种挂笼养殖方法,属于牡蛎养殖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将单体牡蛎苗种装入小网目的丝线网包中,两头封死;将丝线网包放入大网目的多层养殖笼中,将养殖笼挂养在开放式养殖海区内;待牡蛎苗种长成到自然撑破丝线网包后,进行倒笼挂养。本发明解决了单体牡蛎苗种在高流速海域无法挂笼养殖的瓶颈问题,大大降低了同等数量牡蛎苗种的死亡率,死亡率从50%以上降低到10%左右,提高了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节约了牡蛎苗种养成成本及生产成本。养成成本及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 尹志静 刘琨 沈智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国信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2/8/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