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缸套产品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汽油机针刺缸套一般是半成品加工,对于针刺缸套外表面在加工结束后需要进行全数检测出其中的不良品缸套,人工检测可能存在漏检、误检等风险,且人工劳务成本高。
3.本发明是开发新型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设备,来实现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自动化,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装置,通过增设运送缸套的移动组件以及缸套检测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装置,上料件和下料件;设置在上料件和下料件之间,用于检测缸套外观的检测组件;设置在上料件、检测组件以及下料件之间,用于连续移送缸套的移动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移动组件均与缸套检测系统相连。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相机检测件、激光检测件、第一涡流探伤件以及第二涡流探伤件。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若干个竖直方向调节件、若干个水平方向调节件、用于对缸套方向进行调节的翻转件以及用于固定移动后缸套位置的若干个旋转定位机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直方向调节件由上下伺服电机与气缸夹爪组成,所述水平方向调节件由左右伺服电机与气缸夹爪组成,所述翻转件由上下伺服电机与翻转夹爪组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件与第一旋转定位机构之间设有对缸套进行输送的第一竖直调节件与第一水平调节件,所述第一水平调节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竖直调节件固定,所述第一竖直调节件的输出端与第一气缸夹爪固定相连。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机构与第二旋转定位机构之间设有过渡定位座,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机构与过渡定位座之间设有搬运装置,所述第一涡流探伤件与第二涡流探伤件呈环形分布在第二旋转定位机构外侧,所述第一涡流探伤件固定在第四竖直调节件的输出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相机检测件与激光扫描件呈环形分布在第一旋转定位机构周围,所述激光扫描件与第二竖直调节件的输出端固定相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件上固定连接有挡料件和推料件,所述挡料件包括挡料气缸和挡料板,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气缸和推料板,所述挡料气缸与推料气缸均与缸套检测组件相连。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设置缸套检测组件以及在检测组件中起到连续输送作用的移动组件,能够将多个检测组件通过移动组件相连通,便于对缸套多个部位的连续检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缸套检测的自动化,同时能够连续对缸套的多个部位进行外观检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不良品缸套的漏检、误检的风险,柜体高了产品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上料件、2

缸套、3

第一气缸夹爪、4

第一竖直调节件、5

第一水平调节件、6

相机检测件、7

第一旋转定位机构、8

激光扫描件、9

第二竖直调节件、10

过渡定位座、11

搬运装置、12

第二旋转定位机构、13

第一涡流探伤件、14

第二涡流探伤件、15

翻转夹爪、16

第三竖直调节件、17

第四竖直调节件、18

第五竖直调节件、19

推料件、20

挡料件、21

下料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油机针刺缸套外观检测装置,包括上料件1、若干个用于检测缸套外观的检测组件以及下料件21,若干个所述检测组件之间设有连续移送缸套的移动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移动组件均连接有缸套检测系统,通过缸套检测系统能够将检测组件与移动组件得到的信息整合,同时根据得到的信息进一步控制检测组件与移动组件。
19.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相机检测件6、激光检测件8以及第一涡流探伤件13、第二涡流探伤件14,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竖直方向调节件、水平方向调节件、翻转件以及旋转定位件,所述竖直方向调节件由上下伺服电机与气缸夹爪3组成,所述水平方向调节件由左右伺服电机和气缸夹爪组成,所述翻转件由上下伺服电机、翻转夹爪组成,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移动后缸套位置的旋转定位件,所述旋转定位件不仅能够将缸套固定,还能够将驱动缸套进行转动,使检测组件能够对缸套表面一圈进行同步检测。
20.所述上料件1与第一旋转定位机构7之间设有对缸套进行输送的第一竖直调节件4与第一水平调节件5,所述第一水平调节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竖直调节件固定,所述第一竖直调节件的输出端与第一气缸夹爪3固定相连,所述相机检测件6与激光扫描件8呈环形分布在第一旋转定位机构7周围,所述激光扫描件8通过第二竖直调节件9实现其对缸套的上下移动检测;所述缸套通过无动力滚道从生产线上道工序运行至上料件1,再通过第一竖直调节件4向下移动,使第一气缸夹爪3夹取上料件1上的缸套,此时第一水平调节件5运行,带动缸套运输至第一旋转定位机构7上固定,等待第一水平和第一竖直调节件均回归到原点。第一旋转定位机构进行360度旋转的同时,相机检测件对缸套进行拍照且激光检测件对缸套进行激光扫描,检测出数据与系统内设置的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同时相
机检测件与激光检测件将检测结果同步传输至缸套检测系统中。
21.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机构7与第二旋转定位机构12之间设有过渡定位座10,检测完成的缸套再次通过第一竖直和第一水平调节件,将缸套运输到过渡定位座上,所述过渡定位座10与第二旋转定位机构12之间设有搬运装置11,所述搬运装置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搬运机器人,通过搬运机器人将缸套从过渡定位座移动至第二旋转定位机构上,所述第一涡流探伤件13和第二涡流探伤件14均设置在第二旋转定位机构侧边,且以第二旋转定位机构12为圆心,第一涡流探伤件与第二涡流探伤件呈环形分布在第二旋转定位机构外侧,所述第一涡流探伤件13固定在第四竖直调节件17的输出端;所述缸套通过搬运机器人从过渡定位座搬运到第二旋转定位机构上,第二旋转定位机构将缸套固定并开始360度旋转,同时第四竖直调节件17缓慢带动第一涡流探伤件13向下移动,进行缸套的上半段内圆面检测,与此同时,第五竖直调节件18缓慢带动第二涡流探伤件14到达指定位置进行缸套上半段端面检测,待检测完成后,第四竖直调节件17和第五竖直调节件18分别带动第一涡流探伤件13和第二涡流探伤件14归回原位。
22.所述翻转件包括第三竖直调节件16、以及固定在第三竖直调节件16输出端的翻转夹爪15。所述缸套通过第一涡流探伤件以及第二涡流探伤件检测后,翻转夹爪15开始前伸夹取缸套,第三竖直调节件带动翻转夹爪与缸套上升一定距离后,翻转夹爪15带动缸套旋转180度后,再由第三竖直调节件16带动翻转夹爪15与缸套下降至第二旋转定位机构12上,再重复上述缸套内圆面与端面的检测,缸套经过上述检测完成后,在由搬运机器人11将缸套搬运至下料件21上。
23.所述下料件21上固定连接有挡料件20和推料件19,所述挡料件包括挡料气缸和挡料板,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气缸和推料板,所述挡料气缸与推料气缸均与缸套检测系统相连,使缸套检测系统根据检测组件传递给缸套检测系统的信息,对挡料气缸和推料气缸进行的动作进行控制。若经过上述多重检测,测试得出缸套为不良品,挡料件20缩回,不良品缸套从无动力滚道滑动至缸套不良品区域;若经过上述多重检测,测试得出缸套为合格品,则挡料件20不动,挡住从无动力滚道滑下的缸套,由推料件推动缸套至合格品区域。在挡料件和推料件的作用下,能够根据缸套检测的结果,将缸套移动至不同的品质收纳区域。
24.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缸套检测组件以及在检测组件中起到连续输送作用的移动组件,能够将多个检测组件通过移动组件相连通,便于对缸套多个部位的连续检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缸套检测的自动化,同时能够连续对缸套的多个部位进行外观检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不良品缸套的漏检、误检的风险,柜体高了产品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