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杀菌化合物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在农业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3: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辛基 噻唑 农业 化合物 杀菌

杀菌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农业上的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农业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2.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属异噻唑类化合物。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能够自然生物降解。与人体接触易过敏,不耐高温,水溶性差。异噻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为杂环上的活性部位与细菌体内蛋白酶中的巯基形成二硫键使其失活,或杂环上的活性部位与细菌体内的核酸碱基形成氢键,并吸附在细菌的细胞上,从而破坏细胞内dna的结构,使其失去复制能力,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由于异噻唑类抗菌作用机制与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其他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因此无明显交叉耐药现象。
3.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主要用于粘合剂、聚合乳液,装饰木材表面,密封剂及油漆等湿膜防止真菌和细菌的生长。例如,中国专利cn112352024a公开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可用作船体防污剂;中国专利cn110037041a公开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工业防霉领域的应用。中国专利cn104472505a公开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作为防霉剂在聚合物注塑过程中的应用。中国专利cn106797955a公开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作为防污涂料中的除藻剂的应用。
4.虽然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如噻霉酮、dcmit(4,5

二氯
‑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oit(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等,且也有相关报道用于农业病害的防治,如中国专利cn102626091a。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作为农药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登记信息。本发明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小麦赤霉病和烟草野火病上有突出的效果,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效果突出的杀菌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将其用于农业病害的防治。发明人通过大量生测实验发现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多种植物病害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小麦赤霉病和烟草野火病有显著效果。
6.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防治农业病害中的应用,所述的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0008][0009]
所述的式(i)化合物可有效的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小麦赤霉病和烟草野火病,且低毒、绿色、对生态环境安全无药害。进一步的,所述的式(i)化合物优选用于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及烟草野火病。
[001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作为活性成分与农药助剂、填料以及任选的其他农药成分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其他农药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0011]
其中,可制备的剂型优选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微胶囊悬浮剂。
[0012]
其中,所述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上述剂型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80%,优选为20

60%。
[0013]
在本发明的应用中,所述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的使用剂量为300

40500mg a.i./hm2,优选为300

18000mg a.i./hm2。
[0014]
本发明创新性的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用于农业杀菌领域,杀菌效果明显,用量少,持效期长,且不易产生抗性,是绿色、安全的农用杀菌剂。具体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筛选试验,验证了该化合物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小麦赤霉病和烟草野火病等病害具有突出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峰、鸟、鱼、蚕、藻等生物安全,为低毒等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0016]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0017]
本实验采用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再进行田间试验,具体的实施如下。
[0018]
一、室内杀菌活性测定
[0019]
实施例1.1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的室内杀细菌活性测定
[0020]
(1)供试病原
[0021]
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油菜黄单胞杆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
[0022]
金橘溃疡病病病原菌:地毯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
[002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
[0024]
烟草野火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n pv.tabaci);
[0025]
(2)试验药剂
[0026]
试验药剂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照药剂为噻霉酮、dcmit及oit。将药剂先用丙酮溶解,然后用0.1%的吐温

80水溶液稀释制备系列浓度。
[0027]
(3)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
[0028]
采用浊度法测定该化合物对细菌性病害的抑制作用,试验参照国家行业标准《ny/t1156.16

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6部分:抑制细菌生长量试验浑浊度法》进行。将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药剂母液,充分震荡混匀后,加入装有50ml nb培养基的250ml规格三角瓶中,配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对照加同体积0.1%的吐温

80水溶液,充分混匀后备用,每处理重复4次。将培养好的细菌用灭菌水稀释为1
×
107cfu/ml浓度的菌液,每瓶培养基接种50μl菌液。开始培养前分别测定各处理的浑浊度。然后于30℃200rpm培养24h后,分别测各瓶的浑浊度值。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药剂在各浓度下对病菌的生长抑制率。
[0029][0030]
本发明药剂对上述病原细菌的抑制率结果如下表1

4所示。
[0031]
表1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抑制效果
[0032]
药剂名称回归方程ec
50
(mg/l)相关系数本发明式i化合物y=4.8096 1.2444x1.42240.9850噻霉酮y=4.8411 0.6185x1.80710.9657dcmity=4.8499 0.4208x2.27360.9449oity=4.7950 0.4201x3.07510.9987
[0033]
结果显示,本发明式i化合物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
50
为1.4224mg/l,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噻霉酮、dcmit及oit。
[0034]
表2金橘溃疡病病原菌抑制效果
[0035][0036][0037]
结果显示,本发明式i化合物对金橘溃疡病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
50
为1.5840mg/l,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噻霉酮、dcmit及oit。
[0038]
表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抑制效果
[0039]
药剂名称回归方程ec
50
(mg/l)相关系数本发明式i化合物y=4.8338 0.3426x3.05680.9600
噻霉酮y=4.0892 1.3028x5.00190.9961dcmity=3.8907 1.2152x8.18220.9948oity=3.9056 1.1304x9.29320.9968
[0040]
结果显示,本发明式i化合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
50
为3.0568mg/l,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噻霉酮、dcmit及oit。
[0041]
表4烟草野火病病原菌抑制效果
[0042][0043]
结果显示,本发明式i化合物对烟草野火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
50
为1.1939mg/l,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噻霉酮、dcmit及oit。
[0044]
实施例1.2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的室内杀真菌活性测定
[0045]
(1)供试病原
[0046]
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0047]
(2)试验药剂
[0048]
试验药剂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照药剂为噻霉酮、dcmit及oit。将药剂先用丙酮溶解,然后用0.1%的吐温

80水溶液稀释制备系列浓度。
[0049]
(3)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
[0050]
真菌性病害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ny/t1156.2

2006》。首先,向灭菌并冷却至45

50℃的pda培养基中加入配制的不同配比的药剂,摇匀后倒入培养皿,冷却后制成系列浓度的带毒培养基平板,设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以含0.1%吐温

80水溶液代替药剂)。各处理重复三次。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组菌落长满时,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单位为毫米(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各药剂处理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做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
50

[0051][0052]
测试结果如下表5所示。
[0053]
表5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抑制效果
[0054][0055]
结果显示,本发明式i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
50
为1.7371mg/l,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噻霉酮、dcmit和oit。
[0056]
二、安全性测定
[0057]
对本发明式1化合物进行安全性测定。
[0058]
实施例2.1鸟类急性毒性试验
[0059]
试验以《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9部分“鸟类急性毒性试验”(gb/t 31270.9

2014)为准则,对该式1化合物进行了日本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0060]
根据预试验结果,以100g鹌鹑分别灌胃1.00、1.16、1.35、1.56、1.81ml进行正式试验,其处理组浓度为:425.03、493.03、573.79、663.05、769.30mg a.i./kg体重。
[0061]
结果显示24h的ld
50
为648mg a.i./kg体重,95%置信限为590mg a.i./kg体重~732mg a.i./kg体重;48h~7d的ld
50
为616mg a.i./kg体重,95%置信限为563mg a.i./kg体重~674mg a.i./kg体重。
[0062]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

2014),供试物该式1化合物原药对日本鹌鹑7d的ld
50
>500mg a.i./kg体重,毒性为“低毒”。
[0063]
实施例2.2蜜蜂急性毒性试验
[0064]
试验以《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gb/t 31270.10

2014)为准则,对该式1化合物进行了意大利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0065]
设置了空白对照、100.0μg a.i./蜂处理组进行限度试验。
[0066]
结果显示100.0μg a.i./蜂处理组中蜜蜂在24h和48h时均未发生死亡与异常行为,这表明供试物对供试蜜蜂的24h和48h的ld
50
均在100.0μg a.i./蜂之上。
[0067]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0

2014),ld
50
>100μg a.i./蜂时,农药对蜜蜂的进行毒性为低毒。由此可知,该式1化合物原药的毒性为“低毒”。
[0068]
实施例2.3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0069]
试验以《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gb/t 31270.11

2014)为准则,采用浸叶法对该式1化合物进行了家蚕(菁松
×
皓月)的急性毒性试验。
[0070]
设置了空白对照、2000.00mg a.i./l试验浓度进行限度试验。
[0071]
结果显示在2000.00mg a.i./l处理组中,供试蚕未发生死亡及异常行为,供试物对家蚕96h的lc
50
>2000.0mg a.i./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供试物该式
1化合物原药对家蚕(菁松
×
皓月)的毒性为“低毒”。
[0072]
实施例2.4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0073]
试验以《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gb/t 31270.15

2014)为准则,对该式1化合物进行了赤子爱胜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0074]
设定空白对照、100.0mg a.i./kg干土浓度的该化合物进行限度试验。
[0075]
结果显示100.00mg a.i./kg干土处理组的蚯蚓未发生死亡及异常症状。表明供试物该式1化合物对蚯蚓的急性毒性7d、14d的lc
50
均在100.0mg a.i./kg干土之上。
[0076]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5

2014),lc
50
>10mg a.i./kg干土为低毒,该式1化合物原药的毒性为“低毒”。
[0077]
实施例2.5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0078]
本试验以gb/t 31270.12

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试验准则》“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为依据,并参照“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203fish acute toxicity tes”,对该式1化合物进行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0079]
根据预试验的结果,配制名义浓度为100mg a.i./l的该化合物试验液进行限度试验,同时设置三个平行对照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试验选择静态法进行,周期为96h。
[0080]
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周期(96h)内,在名义浓度为100mg a.i./l(实测浓度99mg a.i./l)的该化合物三个平行对照组试验液和空白对照组中,供试鱼的死亡率均为0,并且在整个试验周期内,供试鱼无任何中毒异常情况。
[0081]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物该式1化合物对供试鱼的96h

lc
50
>100mg a.i./l(名义浓度),根据gb/t 31270.12

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试验准则》“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急性毒性评价标准,判定该式1化合物对鱼类的毒性等级为低毒。
[0082]
实施例2.6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0083]
试验以“《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3

2014)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为准则,试验以该式1化合物开展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试验周期为48小时。
[0084]
根据预试验和方法稳定性的结果,正式试验设置41.44、53.92、70.00、91.04、118.3、153.8、200.0mg a.i./l,试验以静态方式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每个浓度组设置四个平行,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只烧杯随机挑取5只大型溞进行试验。
[0085]
试验结果表明:24h

ec
50
=101.8mg a.i./l,其95%置信限为90.97~114.5mg a.i./l;48h

ec
50
=74.07mg a.i./l,其95%置信限为65.98~82.62mg a.i./l。
[0086]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3

2014)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中农药对溞类毒性等级划分标准,供试物该式1化合物的48h

ec
50
>10mg a.i./l,其毒性等级为低毒。
[0087]
实施例2.7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0088]
本试验以“《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4

2014)第14部分: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为准则,开展藻类生长抑制试验,试验周期为72h。
[0089]
根据预试验结果,正式试验中选择8.00、12.00、18.00、27.00、40.50、60.75mg a.i./l浓度进行,每个浓度组设置三个平行,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试验。温度控制在22.6~23.5℃之间。
[0090]
对照组的藻细胞浓度在试验开始后72h内增加了144倍。供试物该式1化合物24h

erc
50
为29.37mg a.i./l(0~72h实测浓度平均值),其95%置信区间为22.82~40.88mg a.i./l,48h

erc
50
为25.49mg a.i./l(0~72h实测浓度平均值),其95%置信区间为23.81~27.71mg a.i./l,72h

erc
50
为29.96mg a.i./l(0~72h实测浓度平均值),其95%置信区间为27.23~33.29mg a.i./l。
[0091]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4

2014)第14部分: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中农药对藻类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供试物该式1化合物的0.72h

ec
50
>3.0mg a.i./l,其毒性等级为低毒。
[0092]
从实施例2.1

2.7试验结果表明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化合物低毒、绿色、对生态环境安全无药害。
[0093]
三、制剂配制
[0094]
制备的农药制剂实施例如下:
[0095]
制剂实施例3.1:20%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悬浮剂
[0096]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20%,木质素磺酸盐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5%,硅酸镁铝1%,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4%,水补足100%。
[0097]
其制备方法为: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以及各种助剂与水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砂磨后,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悬浮剂。
[0098]
制剂实施例3.2:80%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可湿性粉剂
[0099]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80%,萘磺酸盐5%,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十二烷基硫酸钠2%,白炭黑4%,高岭土补足100%。
[0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混合,经研磨、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0101]
制剂实施例3.3:12%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水分散粒剂
[0102]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12%,木质素磺酸盐3%,烷基聚氧乙烯磺酸盐3%,白炭黑3%,硫酸钠10%,聚乙烯醇0.1%,高岭土补足100%。
[0103]
其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经粉碎、造粒,制得水分散粒剂。
[0104]
制剂实施例3.4:1%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颗粒剂
[0105]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1%,聚羧酸盐2%,木质素磺酸钙4%,聚乙烯醇3.5%,聚酯树脂0.5%,阿拉伯胶2%,砖渣补至100%。
[0106]
其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经粉碎、造粒,制得颗粒剂。
[0107]
制剂实施例3.5:5%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水乳剂
[0108]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5%,二甲基癸酰胺8%,二甲苯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醛缩聚物硫酸盐2.5%,尿素5%,水补足100%。
[0109]
其制备方法为: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用溶剂溶解制备成油相,将其他各组分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成水相,然后边搅拌边将油相加入水相,搅拌均匀,制得水乳剂。
[0110]
制剂实施例3.6:25%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微乳剂
[0111]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25%,环己酮10%,二甲基癸酰胺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醛缩聚物硫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水补足100%。
[0112]
其制备方法为: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用溶剂溶解制备成油相,将其他各组分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成水相,然后边搅拌边将油相加入水相,搅拌均匀,制得微乳剂。
[0113]
制剂实施例3.7:15%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微胶囊悬浮剂
[0114]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15%,乙醇10%,脲醛树脂预聚体水溶液10%,吐温

120为5%,木质素磺酸钠3%,乙二醇1%,草酸1%,去离子水补足100%。
[0115]
其制备方法为: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溶于乙醇中,搅拌条件下加入脲醛树脂预聚体水溶液、吐温

120、木质素磺酸钠,1200转/分高速匀化5分钟,形成水包油的乳液后降低转速至400转/分,缓慢加入草酸,,温度升至60℃恒温反应2小时,囊壁固化完成,调节ph至中性,加入乙二醇搅拌均匀,制得微胶囊悬浮剂。
[0116]
四、田间试验
[0117]
将上述的农药制剂实施例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烟草野火病和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0118]
实施例4.1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实验
[0119]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为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3%噻霉酮微乳剂、5%dcm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5%o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及空白清水。
[0120]
2.试验方法:实验区域为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0121]
本发明实验于2019年6月在海南省乐东县九所镇进行,按每亩有效成分20.0mg、27.3mg和42.9mg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共施药1次,药后7天、14天和21天查看的防治结果见下表:
[0122]
表6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
[0123]
[0124][0125]
从上表可以看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且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的持效期更长。
[0126]
实施例4.2防治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实验
[0127]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为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3%噻霉酮微乳剂、5%dcm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5%o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及空白清水。
[0128]
2.试验方法:试验区域为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0129]
本发明实验于在2019年9月在广西省桂林市阳朔县兴平镇进行,按每亩有效成分20.0mg、27.3mg和42.9mg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共施药1次,药后7天、14天和21天查看的防治结果见下表:
[0130]
表7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
[0131][0132]
从上表可以看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对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且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的持效期更长。
[0133]
实施例4.3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实验
[0134]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为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3%噻霉酮微乳剂、5%dcm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5%o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及空白清水。
[0135]
2.试验方法:试验区域为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0136]
本发明实验于在2019年7月在陕西杨陵示范区大寨镇王上村进行,按每亩有效成分2.1mg、2.4mg和2.7mg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共施药1次,药后7天、14天和21天查看的防治结果见下表:
[0137]
表8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
[0138]
[0139][0140]
从上表可以看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且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的持效期更长。
[0141]
实施例4.4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实验
[0142]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1.5%噻霉酮水乳剂、5%dcm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5%o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和空白清水对照。
[0143]
2.试验方法:实验区域为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0144]
本发明实验于2019年4月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进行,按每亩有效成分0.45g、0.6g和0.75g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共施药1次,药后7天、14天和21天查看的防治结果见下表:
[0145]
表9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0146]
[0147][0148]
从上表可以看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且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的持效期更长。
[0149]
实施例4.5防治烟草野火病田间药效实验
[0150]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为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5%dcm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5%oit水乳剂(采用制剂实施例3.5的助剂配方配制)及空白清水。
[0151]
2.试验方法:试验区域为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0152]
本发明实验于在2019年4月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曹家湾镇西坡村进行,按每亩有效成分0.87g、1.04g和1.20g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共施药1次,药后7天、14天和21天查看的防治结果见下表:
[0153]
表10 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对烟草野火病药效试验
[0154][0155]
从上表可以看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对烟草野火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且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农药制剂的持效期更长。
[0156]
从以上5个生测实施例可知,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作为农药活性成分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微胶囊悬浮剂,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小麦赤霉病和烟草野火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杀菌效果明显,弥补了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国内农药使用的空白,异噻唑类杀菌剂抗药性低,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抗性,同时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省力省时,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效率,是防治此类细菌真菌病害的理想药剂,在生产上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015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为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首先进行室内杀菌活性测试,再进行田间药效测试,杀菌效果显著。同时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0158]
本发明的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4,5

二氯
‑2‑
正辛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在农业上的使用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