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构造柱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0-29 23: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构造 建筑施工 施工 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立面造型也日趋丰富,建筑立面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造型柱和构造墙。同时,根据设计及抗震要求建筑物填充砌体内也必须加设构造柱。目前,构造柱施工中一般需要待主体一次结构施工完毕,砌筑二次结构时,再进行构造柱的钢筋安装、模板支设、浇筑等工序。其施工效率较低,且构造柱的受力容易产生不均,影响砌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构造柱随二次结构进行施工时,其上方存在顶板,难以吊运混凝土,导致材料运输困难,且存在二次临空施工的问题,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将构造柱的主体部分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同步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构造柱的受力均匀,避免了二次施工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在建筑物下层结构浇筑完毕,上层结构支设钢筋时,在构造柱的既定位置处设置一隔板,然后支设构造柱的柱钢筋,所述柱钢筋的上端与所述上层结构的钢筋连接,所述柱钢筋的下端与所述下层结构预留的钢筋连接或者在穿经所述隔板后植入所述下层结构内;按照所述构造柱的形状支设柱模板,所述柱模板顶端预留浇筑孔,并浇筑混凝土,在所述混凝土达到第一预设强度后拆除所述柱模板;拆除所述隔板,并向所述构造柱与所述下层结构间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5.优选地,所述隔板套设在所述柱钢筋的底端,将所述柱模板形成的用于浇筑混凝土的腔体与所述下层结构隔开。
6.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形状与所述构造柱底面的形状相同,所述柱模板的下端包覆在所述隔板的外周。
7.优选地,所述隔板的材质为挤塑板或泡沫塑料。
8.优选地,拆除所述隔板的方法为:采用钩具将所述隔板钩出或将所述隔板破碎后取出。
9.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厚度为40mm

60mm。
10.优选地,所述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0mm

200mm。
11.优选地,在支设所述柱模板时,还支设所述上层结构的模板;在所述构造柱的混凝土达到第二预设强度后,浇筑所述上层结构,使所述上层结构与所述构造柱非一体式结构。
12.优选地,所述柱钢筋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层结构的上方,作为所述上层结构上方的构造柱的预留筋;或者在所述上层结构的钢筋上还绑扎有所述上层结构上方的构造柱的预留筋。
13.优选地,拆除所述柱模板后还向所述构造柱内植入连接筋,用于与所述构造柱侧面的墙体连接。
14.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所述的构造柱施工方法,在建筑物的下层结构施工完毕后,在浇筑上层结构前,进行构造柱的施工。构造柱施工时,与下层结构间设置一隔板,可防止构造柱的混凝土与下层结构形成一体式结构。构造柱的柱钢筋与上层结构的钢筋同时支设,为固定柱钢筋提供了支点,同时构造柱的浇筑时间早于上层结构的浇筑时间,一方面保证二者非一体式结构,另一方面,构造柱上方无遮挡物,方便对其进行浇筑作业。由于该施工方法中,构造柱随主体结构一同施工,因此其与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间的连接较为稳定,使构造柱的受力更加均匀。
15.采用该施工方法无需进行二次施工,解决了传统的构造柱施工方法中,二次施工带来的材料运输困难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构造柱及建筑物整体的施工效率。另外,也可避免二次施工所带来的临空作业问题,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构造柱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构造柱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8.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9.1、构造柱
ꢀꢀꢀꢀꢀ
2、下层结构
ꢀꢀꢀꢀ
3、上层结构
20.4、柱钢筋
ꢀꢀꢀꢀꢀ
5、板钢筋
ꢀꢀꢀꢀꢀꢀ
6、隔板
21.7、柱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23.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用语“包括”、“配置有”、“设置于”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数量或次序的限制;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阅图1和图2,该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该方法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施工时,同时对构造柱进行施工,避免了二次施工的问题。该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步骤s1:支设构造柱1的柱钢筋4。
27.构造柱1位于建筑物的下层结构2与上层结3构间,例如相邻的两层楼板间。在支设柱钢筋4前,首先应确保构下层结构2浇筑完毕,且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建筑规范的要求。由于本发明中的构造柱1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同步施工,因此为了避免构造柱1与其下方的下层结构2连为一体,形成一体式结构,在支设柱钢筋4前,首先在下层结构2上对应构造柱1的位置处设置一隔板6。
28.柱钢筋4可同上层结构3的板钢筋5(例如楼板的板钢筋)同步支设。依据建筑规范的要求,柱钢筋4的下端应与下层结构2的钢筋连接,柱钢筋4的上端应与上层结构3的钢筋连接。具体地说,若下层结构2在与构造柱1连接处预留有连接钢筋,则将柱钢筋4的下端绑扎在该连接钢筋上,相应地,隔板6应从连接钢筋的顶端滑至底端,与下层结构2接触;若下层结构2在构造柱1位置处未预留有连接钢筋,则将柱钢筋4的下端植入下层结构2内,相应地,在植入柱钢筋4时首先应先穿过隔板6,或者,也可在下层结构2内植入连接筋后将柱钢筋4的下端与其连接。换言之,隔板6套设在柱钢筋4的底端,将柱模板形成的用于浇筑混凝土的腔体与下层结构2隔开,后续浇筑构造柱1时,混凝土可与下层结构2分离。
29.如图1所示,构造柱1设置在下层结构2和上层结构3之间,构造柱1的柱钢筋4下端穿过隔板6后延伸至下层结构2内,柱钢筋4上端与上层结构3内的板钢筋5固定连接。
30.另外,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对于柱钢筋的主筋和箍筋的数量、位置以及构造柱的尺寸,均非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该些参数应参照建筑物的设计图确定,在本技术方案中不再进行说明。
31.步骤s2:按照构造柱的形状支设柱模板,在柱模板顶端预留浇筑孔,并浇筑混凝土,在所述混凝土达到第一预设强度后拆除所述柱模板。
32.请结合图1,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柱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柱模板7设置在柱钢筋4的外周,形成一可容置混凝土的腔体,其上端为开口状,与上层结构3相连通,作为浇筑口。在柱模板7支设完毕后检验其内尺寸是否与构造柱的尺寸相符,相符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混凝土由柱模板7顶端的浇筑口注入其内,同时进行振捣作业,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时,顶端面需严格参照构造柱的高度进行确定,保证其水平且与上层结构3的下表面平齐。
33.在该实施例中,隔板6的形状与构造柱1的底面形状相同,因此柱模板7的下端包覆在隔板6的外周,此时隔板6还可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方便确定柱模板7的位置。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隔板6的尺寸也可大于构造柱1的截面尺寸,此时,柱模板7的底端应抵接在隔板6的上表面,该种结构形式下的隔板6由于部分处在构造柱1的外部,便于对其进行拆除作业。
3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养护一段时间,待其达到一定强度之后才可拆除模板。以上柱模板7属于侧模,因此混凝土需要至少养护两天,也即第一预设强度应不小于混凝土养护两天所达到的强度。在混凝土达到第一预设强度,拆除柱模板7之后,混凝土已具有较高的硬度,在进行后续施工作业时,不会破坏构造柱1的混凝土结构。
35.步骤s3:拆除隔板6,并向构造柱1与下层结构2间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36.在该步骤进行前,构造柱1的主体部分已浇筑完毕,但是其下端是通过隔板6间接地与下层结构相连,因此还需要拆除隔板6。隔板6拆除后,构造柱1的主体部分在柱钢筋4的竖向支撑以及板钢筋5的横向固定下,不会产生向下的位移,因此构造柱1与下层结构2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该间隙需要用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填充的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
硬化后,构造柱1的下端可与下层结构2直接相连,但二者的主体非一次性浇筑而成,也即非一体式结构,换言之,构造柱1与下层结构2非刚性连接。
37.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隔板6可选用挤塑板或者泡沫塑料,该两种材质制成的隔板具有抗压性好且容易致碎的特性。当隔板6的上方浇筑混凝土时,隔板6竖向的变形量小,保证在步骤s3前,构造柱1与下层结构2间预留有足够的尺寸。在后续步骤s3中需要拆除隔板6时,可采用钩具将隔板钩出或采用刀具将隔板破碎后取出。为了方便拆除隔板6,在选用隔板6时其厚度应控制在40mm

60mm,厚度过小影响后期的拆除工作,厚度过大影响构造柱1的整体性。
38.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浇筑构造柱所采用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60mm

200mm,既便于浇筑振捣作业,同时还保证构造柱具有较高的硬度。
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支设构造柱1的柱模板7时,还支设上层结构3的模板,在构造柱1的混凝土达到第二预设强度后,便浇筑上层结构3。此时,上层结构3与构造柱1的混凝土之间非一体式结构,确保上层结构3与构造柱1非刚性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层结构3仅与构造柱1的顶面接触,浇筑上层结构3时对构造柱1的混凝土影响较小,因此上述第二预设强度可小于第一预设强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强度应不低于混凝土养护6小时所达到的强度,此时混凝土已成形,且具有足够的硬度,施工浇筑上层结构3不会对其造成影响。采用该种施工方式,可以提高建筑物中构造柱上方的主体结构的施工效率。
40.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上层结构3上方的构造柱与其下方的构造柱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在支设上述柱钢筋4时,将柱钢筋4的上端延伸至上层结构3的上方,作为上层结构3上方的构造柱的预留筋。当上层结构3上方的构造柱与其下方的构造柱未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在支设上层结构3的板钢筋5时,同时支设上层结构3上方的构造柱的预留筋,方便上层构造柱的施工作业。
41.此外,为了提高构造柱1与其侧边的墙体,例如砌体结构,间的连接强度。在拆除柱模板7后,还在柱模板的侧面与砌体结构相连的位置植入连接筋,在砌筑砌体结构时,将该连接筋置于砌体结构内部,确保墙体与构造柱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