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用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1: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建筑 屋顶 结构


1.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2.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屋顶又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对建筑的形体和立面形象具有较大的影响,屋顶的形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形象。传统坡屋顶多采用在木屋架或钢木屋架、木檩条、木望板上加铺各种瓦屋面等传统做法;而现代坡屋顶则多改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桁架(或屋面梁)及屋面板,再加防水屋面等做法。坡屋顶一般坡度都较大,如高跨比为1/6~1/4,不论是双坡还是四坡,排水都较通畅,下设吊顶。保温隔热效果都较好。
3.但是,现有的屋顶结构不具有减震缓冲机构,一方面遇到大雪时,雪会堆积在屋顶上对屋顶造成堆压不能及时清理,另一方面遇到暴雨天气时,会因屋顶不具有减震缓冲机构,雨水会直接从高空掉落在屋顶上,长时间下来会对屋顶造成损坏;另外现有的屋顶结构也不具备有加固机构,会降低屋顶的牢固性,从而较低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屋顶结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用屋顶结构,包括底座、横梁、顶梁、屋顶板、减震机构和加固机构,所述底座的顶端部对称设有一组加固板;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伸缩端的外侧套接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块滑动连接在屋顶板的顶端部;所述横梁与屋顶板之间呈倾斜对称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伸缩端的外侧套接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底座的顶端部阵列设有三个承重柱,且承重柱与加固板的两相对面以横梁相连接,对屋顶结构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6.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伸缩端的外侧套接有第三伸缩弹簧,所述承重柱顶端部的两侧均通过第八铰接块滑动连接有分力杆,且分力杆远离承重柱的一端部通过第九铰接块与屋顶板的底端部呈倾斜连接;所述分力杆的顶端部通过第六铰接块转动连接有双向伸缩杆,所述双向伸缩杆中间部的外侧套接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双向伸缩杆远离分力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七铰接块与屋顶板的底端部呈倾斜连接;所述分力杆的底端部通过第五铰接块转动连接有推动杆,且推动杆远离分力杆的一端部通过第四铰接块滑动连接在横梁的内部,对屋顶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
7.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转轴柱相适应的转轴槽,且转轴槽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轴柱,所述转轴柱远离转轴槽的外端面与屋顶板靠近顶梁的一端部相连接,可以使转轴柱在转轴槽内以转轴为中心轴小幅度转动;所述加固板顶端部的内部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屋顶板的底端部对称开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
一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且第一伸缩杆的顶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铰接块的内侧,对屋顶板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伸缩弹簧,且第四伸缩弹簧远离第一滑动槽内壁上的一端部与第一滑动块的其中一端面相连接,当屋顶板受到的作用力消失时,第四伸缩弹簧伸出复位,第一滑动块在第一滑动槽内向下滑动并进行下次防护。
8.更进一步地,所述屋顶板的底端部对称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三铰接块,所述横梁的顶端部对称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二铰接块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远离第二铰接块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铰接块的内侧,可协助第一伸缩杆和第一伸缩弹簧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
9.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的底端部与承重柱的顶端部之间设有第三伸缩杆,所述承重柱顶端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远离第二滑动槽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八铰接块,所述第八铰接块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分力杆,所述分力杆远离第八铰接块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九铰接块的内侧,且第九铰接块固定连接在屋顶板的底端部,所述第二滑动块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第三伸缩杆与第三伸缩弹簧会随着减震机构内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一伸缩弹簧的收缩而进行收缩,避免暴雨长时间掉落在屋顶上对其造成损坏的问题,分力杆则用于分担屋顶所受到的作用力;所述分力杆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六铰接块,所述第六铰接块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双向伸缩杆,所述双向伸缩杆远离第六铰接块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七铰接块的内侧,且第七铰接块固定连接在屋顶板的底端部,会随着分力杆的位移而发生伸缩,一方面分担分力杆所承受的力,另一方面对加固机构进行加固稳定。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顶端部对称开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铰接块,且第四铰接块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第四铰接块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五铰接块的内侧,且第五铰接块固定连接在分力杆的底端部,推动杆会随着分力杆的位移向两侧展开(推动杆底端部的第三滑动块在第三滑动槽内向外侧滑动),在加固机构与减震机构进行减震缓冲的同时对屋顶板进行支撑加固;所述第三滑动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且第二拉伸弹簧远离第三滑动槽内壁上的一端部与第三滑动块的其中一端面相连接,当屋顶板受到的作用力消失时,第二拉伸弹簧拉动第三滑动块在第三滑动槽内滑动使第三滑动块复位并对屋顶进行下次防护。
11.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
12.所述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旋转组件、设置在旋转组件顶部的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顶部的收纳桶、设置在收纳桶内部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驱动组件上的发电组件,所述发电装置上还设有配合的且受外部控制器控制的感光组件;
13.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底壳、支撑板、旋转电机和内齿条环,所述底壳的顶部向内凹陷式地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支撑板底部同轴式地设有圆形凹槽匹配的插接管体,所述插接管体的内环侧壁上设有内齿条环,所述圆形凹槽的底壁上固定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与内齿条环啮合;
14.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横杆和第一电动推杆,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板面上对称地设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固定端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部板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处于两个支撑杆之间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自由端的端部设有铰接头;
15.所述收纳桶外部底壁上固定设有联结体和铰座,所述横杆活动穿接在联结体上的杆槽中,所述铰座与铰接头之间转动连接;
16.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安装杆、外齿条环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设置在收纳桶的内部,所述安装杆同轴式地设置在第二电动推杆的顶部,所述外齿条环设置在安装杆的外侧壁上;
17.所述发电组件包括一组扇形板和均匀设置在每一个扇形板内部的一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扇形板的圆心角数值乘以扇形板的数量等于2π,其中一个所述扇形板圆心处的板体与安装杆的杆体固定连接,其余所述扇形板圆心处的板体均与安装杆的杆体转动连接,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与安装杆固定连接的扇形板的高度最高,并且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扇形板高于外齿条环的高度,相邻两个所述扇形板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18.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扇形板的底部板面上,并且所述输出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匀外齿条环啮合;
19.所述感光组件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和光敏电阻。
20.更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桶桶口处的外壁上设有旋转电磁阀,所述旋转电磁阀上设有与收纳桶桶口匹配盖板,所述收纳桶的底部设有导通内外的排放管;所述盖板的内、外侧板面上均设有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排放管上设有单向阀。
21.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滑槽和滑接块;除了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所述扇形板外,其他所述扇形板靠近边缘处的底部板面上均开设有与其弧边平行的滑槽;除了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高的所述扇形板外,其他所述扇形板侧壁上均设有一个滑接块,所述扇形板上的滑接块滑接在与其相邻且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其的扇形板底部的滑槽中;所述滑接块内部埋设有磁铁块,所述扇形板处于滑槽两端的内部均埋设有铁片。
22.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杆顶部的杆体成透明状,并且所述安装杆顶部的杆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壁上以等间距圆周阵列的方式设有的一组呈放射状排布的光敏电阻。
23.更进一步地,所述扇形板受光面的玻璃表面均匀地布满有纳米凸起,所述扇形板受光面的玻璃内部均匀地掺杂有二氧化钛颗粒,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在扇形板内部的容置腔的底壁上均匀地设有一层热感应变色涂层,所述热感应变色涂层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温度上升其颜色由深色逐渐变为浅色。
24.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通过减震机构内的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弹簧、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块和第四伸缩弹簧用于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当屋顶顶部上堆积较多积雪时,第一伸缩杆与第一伸缩弹簧收缩,屋顶板屋檐端以转轴柱为中心向下位移(转轴柱在转轴槽内以转轴为中心轴小幅度转动);此时,第一滑动块在第一滑动槽内向上滑动,屋顶板倾斜度变大可使其顶端的积雪滑落下来,可以及时清理积雪,避免积雪长时间堆压在屋顶板上对其造成侵蚀。另外,第二伸缩杆与第二伸缩弹簧可协助第一伸缩杆和第一伸缩弹簧,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
26.2、通过设置的加固机构用于协助减震机构减震缓冲,同时提高屋顶结构的牢固性,当遇到暴雨天气时,雨水会直线加速从高空掉落在屋顶上,第三伸缩杆与第三伸缩弹簧会随着减震机构内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一伸缩弹簧的收缩而进行收缩,避免暴雨长时间掉落在屋顶上对其造成损坏的问题;此时,承重柱两侧的分力杆同时向下位移(分力杆一端的第二滑动块在第二滑动槽内向下滑动),推动杆会随着分力杆的位移向两侧展开(推动杆底端部的第三滑动块在第三滑动槽内向外侧滑动),在加固机构与减震机构进行减震缓冲的同时对屋顶板进行支撑加固,提高了屋顶结构的安全性能。另外,双向伸缩杆和第一拉伸弹簧会随着分力杆的位移而发生伸缩,一方面分担分力杆所承受的力,另一方面对加固机构进行加固稳定,以提高屋顶结构(构件)的使用寿命。
27.3、在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中,外部控制器可以通过检测各个光敏电阻上的数值大小,从而确定太阳与扇形板之间的夹角,然后外部控制器通过调节旋转组件和支撑组件(在额定的调节范围内),从而使得太阳光直射扇形板的板面(此时各个光敏电阻的数值相等,或者说各个光敏电阻之间差值在允许范围内),达到有效地提升本发明产品适用范围的效果。
28.4、在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中,通过发电组件、收纳桶和传动组件的配合;发电组件包括一组扇形板和均匀设置在每一个扇形板内部的一组太阳能电池板,扇形板的圆心角数值乘以扇形板的数量等于2π,其中一个扇形板圆心处的板体与安装杆的杆体固定连接,其余扇形板圆心处的板体均与安装杆的杆体转动连接,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与安装杆固定连接的扇形板的高度最高,并且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扇形板高于外齿条环的高度,相邻两个扇形板之间设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滑槽和滑接块;除了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扇形板外,其他扇形板靠近边缘处的底部板面上均开设有与其弧边平行的滑槽;除了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高的扇形板外,其他扇形板侧壁上均设有一个滑接块,扇形板上的滑接块滑接在与其相邻且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其的扇形板底部的滑槽中,扇形板受光面的玻璃表面均匀地布满有纳米凸起,扇形板受光面的玻璃内部均匀地掺杂有二氧化钛颗粒的设计。其中,纳米凸起和二氧化钛颗粒使得扇形板受光面的玻璃具备良好的自洁性,同时在夜间(或者无太阳光时),外部控制器通过驱动组件将扇形板折叠起来并完全收进收纳桶中,从而降低扇形板暴露在外界环境的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扇形板上灰尘的聚集量,达到有效地降低本发明产品日常运行维护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的屋顶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屋顶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屋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的加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的分力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的加固机构局部立体解剖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的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发明的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爆炸视图;
39.图10为本发明的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本发明的收纳桶经过部分剖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发明的扇形板完全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本发明的安装杆经过部分剖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14为本发明的扇形板与其受光面玻璃分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5为本发明的滑接块经过部分剖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6为本发明的扇形板经过部分剖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17为图15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7.图18为图16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8.图19为图16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9.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50.1、底座;2、加固板;3、承重柱;4、横梁;5、顶梁;6、转轴柱;7、屋顶板;8、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801、收纳桶;802、底壳;803、支撑板;804、旋转电机;805、内齿条环;806、圆形凹槽;807、插接管体;808、第一主动齿轮;809、支撑杆;810、横杆;811、第一电动推杆;812、联结体;813、铰座;814、杆槽;815、第二电动推杆;816、安装杆;817、外齿条环;818、驱动电机;819、扇形板;820、太阳能电池板;821、第二主动齿轮;822、光照强度传感器;823、光敏电阻;824、旋转电磁阀;825、盖板;826、排放管;827、单向阀;828、滑槽;829、滑接块;830、磁铁块;831、铁片;832、空腔;833、热感应变色涂层;834、铰接头;9、减震机构;901、第一伸缩杆;902、第一伸缩弹簧;903、第一滑动槽;904、第四伸缩弹簧;905、第一滑动块;906、第二伸缩杆;907、第二伸缩弹簧;908、第一铰接块;909、第二铰接块;910、第三铰接块;10、加固机构;101、第三伸缩杆;102、第三伸缩弹簧;103、第二滑动槽;104、第二滑动块;105、分力杆;106、双向伸缩杆;107、第一拉伸弹簧;108、第三滑动槽;109、第三滑动块;1010、第二拉伸弹簧;1011、推动杆;1012、橡胶垫;1013、第四铰接块;1014、第五铰接块;1015、第六铰接块;1016、第七铰接块;1017、第八铰接块;1018、第九铰接块;11、抵板。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52.实施例
5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屋顶结构,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底座1、横梁4、顶梁5、屋顶板7、减震机构9和加固机构10,底座1的顶端部对称设有一组加固板2;底座1的顶端部阵列设有三个承重柱3,且承重柱3与加固板2的两相对面以横梁4相连接;顶梁5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转轴柱6相适应的转轴槽,且转轴槽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轴柱6,转轴柱6远离转轴槽的外端面与屋顶板7靠近顶梁5的一端部相连接;减震机构9包括第一伸缩杆901,第一伸缩杆901伸缩端的外侧套接有第一伸缩弹簧902,第一伸缩杆901的顶端通过第
一铰接块908滑动连接在屋顶板7的顶端部;横梁4与屋顶板7之间呈倾斜对称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二伸缩杆906,且第二伸缩杆906伸缩端的外侧套接有第二伸缩弹簧907;加固板2顶端部的内部设有第一伸缩杆901,屋顶板7的底端部对称开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一滑动槽903,第一滑动槽9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一滑动块905,第一滑动块905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908,且第一伸缩杆901的顶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铰接块908的内侧;第一滑动槽90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伸缩弹簧904,且第四伸缩弹簧904远离第一滑动槽903内壁上的一端部与第一滑动块905的其中一端面相连接;屋顶板7的底端部对称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三铰接块910,横梁4的顶端部对称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二铰接块909,第二铰接块909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906,且第二伸缩杆906远离第二铰接块909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铰接块910的内侧。
54.当屋顶顶部上堆积较多积雪时,第一伸缩杆901与第一伸缩弹簧902收缩,屋顶板7屋檐端以转轴柱6为中心向下位移(转轴柱6在转轴槽内以转轴为中心轴小幅度转动);此时,第一滑动块905在第一滑动槽903内向上滑动,屋顶板7倾斜度变大可使其顶端的积雪滑落下来,可以及时清理积雪,避免积雪长时间堆压在屋顶板7上对其造成侵蚀。另外,第二伸缩杆906与第二伸缩弹簧907可协助第一伸缩杆901和第一伸缩弹簧902,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
55.如图5至图7所示,加固机构10包括第三伸缩杆101,第三伸缩杆101伸缩端的外侧套接有第三伸缩弹簧102,承重柱3顶端部的两侧均通过第八铰接块1017滑动连接有分力杆105,且分力杆105远离承重柱3的一端部通过第九铰接块1018与屋顶板7的底端部呈倾斜连接;分力杆105的顶端部通过第六铰接块1015转动连接有双向伸缩杆106,双向伸缩杆106中间部的外侧套接有第一拉伸弹簧107,双向伸缩杆106远离分力杆105的一端部通过第七铰接块1016与屋顶板7的底端部呈倾斜连接;分力杆105的底端部通过第五铰接块1014转动连接有推动杆1011,且推动杆1011远离分力杆105的一端部通过第四铰接块1013滑动连接在横梁4的内部;顶梁5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抵板11,抵板11的底端部与承重柱3的顶端部之间设有第三伸缩杆101,承重柱3顶端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03,第二滑动槽1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二滑动块104,第二滑动块104远离第二滑动槽103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八铰接块1017,第八铰接块1017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分力杆105,分力杆105远离第八铰接块1017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九铰接块1018的内侧,且第九铰接块1018固定连接在屋顶板7的底端部,第二滑动块104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012;分力杆105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六铰接块1015,第六铰接块1015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双向伸缩杆106,双向伸缩杆106远离第六铰接块1015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七铰接块1016的内侧,且第七铰接块1016固定连接在屋顶板7的底端部;横梁4的顶端部对称开设有三组相互配合的第三滑动槽108,第三滑动槽10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应的第三滑动块109,第三滑动块109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铰接块1013,且第四铰接块1013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推动杆1011,推动杆1011远离第四铰接块1013的一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五铰接块1014的内侧,且第五铰接块1014固定连接在分力杆105的底端部;第三滑动槽108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1010,且第二拉伸弹簧1010远离第三滑动槽108内壁上的一端部与第三滑动块109的其中一端面相连接。
56.当遇到暴雨天气时,雨水会直线加速从高空掉落在屋顶上,第三伸缩杆101与第三
伸缩弹簧102会随着减震机构9内的第一伸缩杆901和第一伸缩弹簧902的收缩而进行收缩,避免暴雨长时间掉落在屋顶上对其造成损坏的问题;此时,承重柱3两侧的分力杆105同时向下位移(分力杆105一端的第二滑动块104在第二滑动槽103内向下滑动),推动杆1011会随着分力杆105的位移向两侧展开(推动杆1011底端部的第三滑动块109在第三滑动槽108内向外侧滑动),在加固机构10与减震机构9进行减震缓冲的同时对屋顶板7进行支撑加固,提高了屋顶结构的安全性能。另外,双向伸缩杆106和第一拉伸弹簧107会随着分力杆105的位移而发生伸缩,一方面分担分力杆105所承受地力,另一方面对加固机构10进行加固稳定。
57.本实施例中,特别地,所述顶梁5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8;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8的整体重量相比屋顶整体要低得多,其用于进行发电,以补充建筑电能,满足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需求。
58.具体地,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8的结构如图8

19所示,其包括旋转组件、设置在旋转组件顶部的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顶部的收纳桶801、设置在收纳桶801内部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驱动组件上的发电组件,发电装置上还设有配合的且受外部控制器控制的感光组件。其中,旋转组件包括底壳802、支撑板803、旋转电机804和内齿条环805,底壳802的顶部向内凹陷式地开设有圆形凹槽806,底壳802的底部固定在顶梁5顶部,支撑板803底部同轴式地设有与圆形凹槽匹配的插接管体807,插接管体807的内环侧壁上设有内齿条环805,圆形凹槽806的底壁上固定有旋转电机804,旋转电机804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808与内齿条环805啮合。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809、横杆810和第一电动推杆811,支撑板803的顶部板面上对称地设有两个支撑杆809,横杆8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809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推杆811固定端设置在支撑板803的顶部板面上,并且第一电动推杆811处于两个支撑杆809之间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第一电动推杆811自由端的端部设有铰接头834。收纳桶801外部底壁上固定设有联结体812和铰座813,横杆810活动穿接在联结体812上的杆槽814中,铰座813与铰接头834之间转动连接。
59.外部控制器可以通过感光组件感受太阳光与扇形板819之间的夹角,然后启动旋转电机804和第一电动推杆811进入工作,从而驱动支撑板803旋转指定角度和第一电动推杆811伸缩指定长度,从而使得扇形板819的板面正对太阳,让发电组件的发电效率最大化。
60.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815、安装杆816、外齿条环817和驱动电机818,第二电动推杆815设置在收纳桶801的内部,安装杆816同轴式地设置在第二电动推杆815的顶部,外齿条环817设置在安装杆816的外侧壁上。
61.发电组件包括一组扇形板819和均匀设置在每一个扇形板819内部的一组太阳能电池板820,扇形板819的圆心角数值乘以扇形板819的数量等于2π(在本实施例中,扇形板819的数量为6个),其中一个扇形板819圆心处的板体与安装杆816的杆体固定连接,其余扇形板819圆心处的板体均与安装杆816的杆体转动连接,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与安装杆816固定连接的扇形板819的高度最高,并且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扇形板819高于外齿条环817的高度,相邻两个扇形板819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62.传动组件包括滑槽828和滑接块829;除了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扇形板819外,其他扇形板819靠近边缘处的底部板面上均开设有与其弧边平行的滑槽828;除了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高的扇形板819外,其他扇形板819侧壁上均设有一个滑接块829,扇形板819上
的滑接块829滑接在与其相邻且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其的扇形板819底部的滑槽828中。
63.扇形板819展开和折叠的过程就像折扇一样。滑接块829内部埋设有磁铁块830,扇形板819处于滑槽828两端的内部均埋设有铁片831,这样当扇形板819完全展开后折叠时,磁铁和铁片831的吸附作用可以提升扇形板819展开(或折叠)时的状态稳定性。
64.驱动电机818设置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最低的扇形板819的底部板面上,并且输出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821匀外齿条环817啮合。
65.感光组件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822和光敏电阻823。
66.收纳桶801桶口处的外壁上设有旋转电磁阀824,旋转电磁阀824上设有与收纳桶801桶口匹配盖板825,盖板825的内、外侧板面上均设有光照强度传感器822,因为外部控制可以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822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达到指定值,若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等于指定值时,外部控制器指令旋转电磁阀824工作将盖板825旋开,并指令驱动组件工作将发电组件完全展开;若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指定值时,外部控制器指令驱动组件工作将发电组件完全折叠,并指令旋转电磁阀824工作将盖板825旋闭。
67.收纳桶801的底部设有导通内外的排放管826,排放管826上设有单向阀827,这样可以确保收纳桶801内部的积水及时地被排出。
68.安装杆816顶部的杆体成透明状,并且安装杆816顶部的杆体内部设有空腔832,空腔832的底壁上以等间距圆周阵列的方式设有的一组呈放射状排布的光敏电阻823,这样外部传感器便可以实时监测各个光敏电阻823的数值大小,从而确定此刻太阳光与扇形板819之间的夹角(因为太阳光不是直射扇形板819时,各个光敏电阻823上受到的光照情况是不一样的);只有当各个光敏电阻823的数值相等,或者说各个光敏电阻823之间差值在允许范围内时,可以认为此刻太阳光是正对着直射扇形板819的。
69.太阳能电池板820所在扇形板819内部的容置腔的底壁上均匀地设有一层热感应变色涂层833,热感应变色涂层833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温度上升其颜色由深色逐渐变为浅色,这样可以通过热感应变色涂层833吸收阳光并转化为热量供给给太阳能电池板820,从而有效地提升太阳能电池板820的发电效率(因为太阳能电池板820的发电效率不仅受光照强度影响还受自身温度的影响)。太阳能电池板820采用单晶硅材料制成,具有发电效率高和弱光下也能发电等优点。
70.扇形板819受光面的玻璃表面均匀地布满有纳米凸起,扇形板819受光面的玻璃内部均匀地掺杂有二氧化钛颗粒,并且透明板34的表面同样均匀地布满有纳米凸起,透明板34的内部同样均匀地掺杂有二氧化钛颗粒,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扇形板819受光面的玻璃和透明板34的自洁性,从而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
71.外部传感器通过盖板825上的光照强度传感器822实时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达到指定值,若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等于指定值时,外部控制器指令旋转电磁阀824工作将盖板825旋开,并指令驱动组件工作将发电组件完全展开(具体表现为:第二电动推杆815伸长指定长度使得扇形板819全部伸出至收纳桶801的外部,然后驱动电机818工作将扇形板819像折扇打开时一样完全旋转开来);若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指定值时,外部控制器指令驱动组件工作将发电组件完全折叠(具体表现为:驱动电机818工作将扇形板819像折扇折收时一样完全旋折叠起来,然后第二电动推杆815收缩指定长度使得扇形板819全部收入至收纳桶801的内部),并指令旋转电磁阀824工作将盖板825旋闭。
72.如果环境的光照强度检测所得结果执行相应步骤后,发电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状态与当前发电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状态相同,则外部控制器将不指令驱动组件和发电组件工作,即发电组件和驱动组件继续保持当前的状态不变。
73.发电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即此时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等于指定值;那么外部控制器会实时监测各个光敏电阻823的数值大小,从而确定此刻太阳光与扇形板819之间的夹角,然后外部控制器指令旋转电机804和第一电动推杆811进入工作,从而驱动支撑板803旋转指定角度和第一电动推杆811伸缩指定长度,从而使得扇形板819的板面正对太阳,从而有利于实现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最大化。
7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