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太阳能车载式林业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1: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林业 喷雾器 喷洒 太阳能


1.本发明涉及林业喷洒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太阳能车载式林业喷雾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林业种植和后期管理过程中,喷洒农药是最常见的作业管理的工作之一,喷洒农药一般是使用背负式喷雾,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现有施药机械社会保有量在8000万台以上,其中手动喷雾器7100万台以上,而背负式喷雾器占800万台以上;这些喷雾器虽然便携,但存在着以下缺点;1、工作时药液桶需背在背上,喷药时人工不断摆动喷头喷洒药液,劳动强度大;2、容量小,作业效率低,不适合大面积作业;3、全性能差,作业时药液桶需背在背上,与身体大面积接触,若药液渗漏到人体,易导致操作人员中毒。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车载式林业喷雾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自动化喷洒以及摆动喷洒的问题。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车载式林业喷雾器,包括双层底座、太阳能收集机构、搅拌机构、下压组件、缓震组件、稳固机构和喷雾组件;下压组件设置于双层底座的内部,下压组件包括用于稳定装置的四组推压机构,四组推压机构两两一组呈间隔且互相平行设置于双层底座的内侧四周顶部;缓震组件设置于双层底座的两端,缓震组件包括用于装置的移动和减少装置晃动的四组减震机构,四组减震机构两两一组呈间隔且互相平行设置于双层底座的两端;太阳能收集机构设置于双层底座的顶部一端;喷雾组件设置于双层底座顶部远离太阳能收集机构的一端,喷雾组件包括用于喷射液体的喷洒机构、用于带动喷洒机构纵向转动的第一旋转机构、用于带动喷洒机构纵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和用于带动喷洒机构横向转动的第二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呈的输出方向与双层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旋转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第一旋转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顶部,喷洒机构通过第一旋转机构设置于双层底座的上方;搅拌机构设置于双层底座的顶部,减半机构位于太阳能收集机构和喷雾组件之间;稳固机构架设于升降机构的顶部两端。
5.优选的,推压机构包括气缸、凸杆、铰接圆环、圆盘、三个拉簧、三个支撑脚和三个防滑垫,气缸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内部一端的顶部,气缸的输出端穿过双层底座的侧壁向下延伸,凸杆一端呈竖直且一端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铰接圆环呈水平套设于凸杆上,铰接圆环的侧壁设有三组铰接槽,三个支撑脚的一端与铰接圆环铰接,圆盘呈水平且一端与凸杆的另一端相连,圆盘的侧壁设有三个连接耳,三个拉簧的一端均与圆盘侧壁的三个连接耳相连且另一端均与三个支撑脚的内侧相连,三个防滑垫呈水平且顶部均与三个支撑脚的另一端相连。
6.优选的,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柱、弹簧、第一铰接块、稳定板、连接套、车轮和保护圈,支撑柱呈竖直且一端与双层底座的底部一端相连,第一铰接块呈水平设置于双层底座的侧壁,稳定板呈倾斜状一端与第一铰接块铰接且另一端与支撑柱另一端的顶部相连,弹簧呈倾斜状一端与稳定板的底部相且另一端与支撑柱的拐角处相连,连接套呈水平且一端与支撑柱远离双层底座的一端相连,车轮套设于连接套上,保护圈呈竖直套设于连接套的另一端。
7.优选的,太阳能收集机构包括竖壳、第一限位盘、第二限位盘、第一旋转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电机、旋转盘和太阳能集热板,竖壳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顶部的一端,第一限位盘和第二限位盘呈水平设置于竖壳的内部和顶部,第一旋转杆呈竖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盘和第二限位盘相连,第一旋转杆与第二限位盘相连的一端穿过第二限位盘的侧壁向上延伸,第一齿轮套设于第一旋转杆,第一电机呈竖直固定设置于第一限位盘的顶部,第二齿轮套设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旋转盘呈竖直设置于第二限位盘的顶部且旋转盘与第一旋转杆的延伸端相连,太阳能集热板呈倾斜状且其底部与旋转盘的顶部相连。
8.优选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箱、第二电机、连接杆、旋转叶片和两个防水轴承,搅拌箱呈竖直架设于双层底座顶部且搅拌箱位于太阳能收集机构的旁侧,搅拌箱底部远离太阳能收集机构的一端开设有圆口,两个防水轴承呈水平设置于搅拌箱内部的上下端且两个防水轴承与搅拌箱的中心线齐平,连接杆呈竖直且两端与两个防水轴承相连,连接杆靠近双层底座的一端穿过搅拌箱的侧壁向下延伸,第二电机呈竖直固定设置于搅拌箱的底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接杆的延伸端相连,旋转叶片套设于连接杆上。
9.优选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三电机、齿条、第三齿轮、抬升板和两个导向杆,支撑架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顶部远离太阳能收集机构的一端,两个导向杆互相平行且两端均与支撑架的顶部和双层底座的顶部相连,抬升班呈水平且两端与两个导向杆相连,第三电机设置于抬升板顶部的一端,第三齿轮套设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齿条呈竖直且两端与支撑架的顶部和双层底座的顶部相连,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
10.优选的,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竖杆、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四电机,竖杆一端与抬升板的顶部相连另一端穿过支撑架的顶部向上延伸,第四齿轮套设于竖杆上,第四电机呈竖直设置于抬升板顶部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第五齿轮套设与第四电机的输出端,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
11.优选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横板、第五电机、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两个矩形板,横板呈水平且其底部与竖杆的顶部相连,第一u型板呈竖直设置于横板的顶部,第二u型板呈水平且通过第二旋转杆与第一u型板铰接,第一锥齿轮套设于第二旋转杆上,第五电机呈竖直设置于第一u型板的顶部且第五电机输出端穿过第一u型板的侧壁向下延伸,第二锥齿轮套设于第五电机的输出端,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两个矩形板呈水平且一端均与第二u型板远离搅拌箱的一端两边相连。
12.优选的,喷洒机构包括第一塑料软管、第二塑料软管、水泵、喷洒管和若干个喷头,水泵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的顶部且水泵位于搅拌箱和支撑架的之间,喷洒管呈竖直且下端通过两组半圆抱环与两个矩形板相连,喷洒管的底部开设有圆槽,第一塑料软管的一端与搅拌箱底部的圆口相连另一端与水泵的一端相连,第二塑料软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另一端
相连且第二塑料软管的另一端与喷洒管底部的圆槽相连,喷洒管的侧壁开设有纵向的若干个凹槽,若干个喷头与若干个凹槽相连。
13.优选的,稳固机构包括两个升缩杆,两个升缩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块与第三铰接块和竖杆的侧壁与支撑架的顶部相连,两个升缩杆通过竖杆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下压组件和缓震组件的设立,使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减少晃动以及在喷洒液体时提供稳定性防止装置移动,此装置的设立,通过自动化的喷洒,减少了操作人员与药业的接触,保护的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一旋转机构的紧密协调运作,使装置不断摆动喷洒药液,使药液更加均匀的喷洒出去,同时稳固机构在喷洒机构通过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时提供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推压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推压机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缓震组件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太阳能收集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搅拌机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升降机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旋转击鼓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旋转机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喷洒机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喷洒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稳固机构示意图。
16.图中标号为:气缸1,凸杆2,铰接圆环3,圆盘4,三个拉簧5,三个支撑脚6,三个防滑垫7,铰接槽8,连接耳9,支撑柱10,弹簧11,第一铰接块12,稳定板13,连接套14,车轮15,保护圈16,竖壳17,第一限位盘18,第二限位盘19,第一旋转杆20,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一电机23,旋转盘24,太阳能集热板25,搅拌箱26,第二电机27,连接杆28,旋转叶片29,两个防水轴承30,圆口31,支撑架32,第三电机33,齿条34,第三齿轮35,抬升板36,两个导向杆37,竖杆38,第四齿轮39,第五齿轮40,第四电机41,横板42,第五电机43,第一u型板44,第二u型板45,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两个矩形板48,第一塑料软管49,第二塑料软管50,水泵51,喷洒管52,若干个喷头53,圆槽54,凹槽55,升缩杆56,第二铰接块57,第三铰接块58,双层底座59。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18.参照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太阳能车载式林业喷雾器,包括双层底座59、太阳能收集机构、搅拌机构、下压组件、缓震组件、稳固机构和喷雾组件;首先推动装置移动至待喷雾区域,缓震组件在装置移动过程中减少装置的晃动,下压组件控制装置不让其在喷雾时产
生移动,接着搅拌机构对喷洒液体进行搅拌使其完全混合,然后通过喷雾组件进行喷洒,太阳能收集机构将收集到底热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上的机构使用。
19.下压组件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内部,下压组件包括用于稳定装置的四组推压机构,四组推压机构两两一组呈间隔且互相平行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内侧四周顶部;四组推压机构用于装置在喷雾时不产生移动。
20.缓震组件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两端,缓震组件包括用于装置的移动和减少装置晃动的四组减震机构,四组减震机构两两一组呈间隔且互相平行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两端;减震机构用于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减少晃动,提高装置移动的稳定性。
21.太阳能收集机构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顶部一端;太阳能收集机构将收集的热能转化为电机供装置上的机构使用。
22.喷雾组件设置于双层底座59顶部远离太阳能收集机构的一端,喷雾组件包括用于喷射液体的喷洒机构、用于带动喷洒机构纵向转动的第一旋转机构、用于带动喷洒机构纵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和用于带动喷洒机构横向转动的第二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呈的输出方向与双层底座59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旋转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第一旋转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顶部,喷洒机构通过第一旋转机构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上方;喷洒机构用于对林木进行喷洒,第一旋转机构用于对喷洒机构进行纵向的旋转喷洒,第二旋转机构用于对喷洒机构进行横向的旋转喷洒,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喷洒机构进行纵向移动。
23.搅拌机构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顶部,减半机构位于太阳能收集机构和喷雾组件之间;搅拌机构将喷洒的液体搅拌充分。
24.稳固机构架设于升降机构的顶部两端。稳固机构用于喷洒机构通过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时提供稳定性。
25.推压机构包括气缸1、凸杆2、铰接圆环3、圆盘4、三个拉簧5、三个支撑脚6和三个防滑垫7,气缸1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59内部一端的顶部,气缸1的输出端穿过双层底座59的侧壁向下延伸,凸杆2一端呈竖直且一端与气缸1的输出端相连,铰接圆环3呈水平套设于凸杆2上,铰接圆环3的侧壁设有三组铰接槽8,三个支撑脚6的一端与铰接圆环3铰接,圆盘4呈水平且一端与凸杆2的另一端相连,圆盘4的侧壁设有三个连接耳9,三个拉簧5的一端均与圆盘4侧壁的三个连接耳9相连且另一端均与三个支撑脚6的内侧相连,三个防滑垫7呈水平且顶部均与三个支撑脚6的另一端相连。通过气缸1的输出端向外伸出从而推动与之相连的凸杆2向下移动,凸杆2的移动带动了套设其上的铰接圆环3和与铰接圆环3铰接的三个支撑脚6相下移动,三个支撑脚6下移地面直至张开,三个拉簧5通过给三个支撑脚6的下移给予三个支撑脚6弹性,三个防滑垫7给予三个支撑脚6和地面足够的摩擦力。
26.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柱10、弹簧11、第一铰接块12、稳定板13、连接套14、车轮15和保护圈16,支撑柱10呈竖直且一端与双层底座59的底部一端相连,第一铰接块12呈水平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侧壁,稳定板13呈倾斜状一端与第一铰接块12铰接且另一端与支撑柱10另一端的顶部相连,弹簧11呈倾斜状一端与稳定板13的底部相且另一端与支撑柱10的拐角处相连,连接套14呈水平且一端与支撑柱10远离双层底座59的一端相连,车轮15套设于连接套14上,保护圈16呈竖直套设于连接套14的另一端。车轮15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弹簧11的弹性减少在移动过程中的颠簸,使装置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27.太阳能收集机构包括竖壳17、第一限位盘18、第二限位盘19、第一旋转杆20、第一
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一电机23、旋转盘24和太阳能集热板25,竖壳17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59顶部的一端,第一限位盘18和第二限位盘19呈水平设置于竖壳17的内部和顶部,第一旋转杆20呈竖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盘18和第二限位盘19相连,第一旋转杆20与第二限位盘19相连的一端穿过第二限位盘19的侧壁向上延伸,第一齿轮21套设于第一旋转杆20,第一电机23呈竖直固定设置于第一限位盘18的顶部,第二齿轮22套设于第一电机23的输出端,第一齿轮21与第二齿轮22啮合,旋转盘24呈竖直设置于第二限位盘19的顶部且旋转盘24与第一旋转杆20的延伸端相连,太阳能集热板25呈倾斜状且其底部与旋转盘24的顶部相连。通过第一电机23的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齿轮22产生转动,第二齿轮22带动第一齿轮21产生转动,第一齿轮21的转动带动了第一旋转杆20产生转动,第一旋转杆20的转动进而带动了旋转盘24产生转动,旋转盘24的转动从而带动太阳能集热板25产生转动,进而使太阳能集热板25能跟随太阳的移动进行转动。
28.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箱26、第二电机27、连接杆28、旋转叶片29和两个防水轴承30,搅拌箱26呈竖直架设于双层底座59顶部且搅拌箱26位于太阳能收集机构的旁侧,搅拌箱26底部远离太阳能收集机构的一端开设有圆口31,两个防水轴承30呈水平设置于搅拌箱26内部的上下端且两个防水轴承30与搅拌箱26的中心线齐平,连接杆28呈竖直且两端与两个防水轴承30相连,连接杆28靠近双层底座59的一端穿过搅拌箱26的侧壁向下延伸,第二电机27呈竖直固定设置于搅拌箱26的底部,第二电机27的输出端与连接杆28的延伸端相连,旋转叶片29套设于连接杆28上。通过第二电机27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28产生转动,连接杆28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旋转叶片29产生转动,旋转叶片29的转动进而将搅拌箱26内的喷雾液体搅拌均匀。
29.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32、第三电机33、齿条34、第三齿轮35、抬升板36和两个导向杆37,支撑架32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59顶部远离太阳能收集机构的一端,两个导向杆37互相平行且两端均与支撑架32的顶部和双层底座59的顶部相连,抬升班呈水平且两端与两个导向杆37相连,第三电机33设置于抬升板36顶部的一端,第三齿轮35套设于第三电机33的输出端,齿条34呈竖直且两端与支撑架32的顶部和双层底座59的顶部相连,齿条34与第三齿轮35啮合。通过第三电机33的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三齿轮35在齿条34上进行转动,从而是第三电机33通过抬升板36在两个导向杆37上进行纵向移动。
30.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竖杆38、第四齿轮39、第五齿轮40和第四电机41,竖杆38一端与抬升板36的顶部相连另一端穿过支撑架32的顶部向上延伸,第四齿轮39套设于竖杆38上,第四电机41呈竖直设置于抬升板36顶部远离第三电机33的一端,第五齿轮40套设与第四电机41的输出端,第五齿轮40与第四齿轮39啮合。通过第四电机41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五齿轮40产生转动,第五齿轮40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四齿轮39产生转动,第四齿轮39进而带动竖杆38产生转动。
31.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横板42、第五电机43、第一u型板44、第二u型板45、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和两个矩形板48,横板42呈水平且其底部与竖杆38的顶部相连,第一u型板44呈竖直设置于横板42的顶部,第二u型板45呈水平且通过第二旋转杆与第一u型板44铰接,第一锥齿轮46套设于第二旋转杆上,第五电机43呈竖直设置于第一u型板44的顶部且第五电机43输出端穿过第一u型板44的侧壁向下延伸,第二锥齿轮47套设于第五电机43的输出端,第一锥齿轮46与第二锥齿轮47啮合,两个矩形板48呈水平且一端均与第二u型板45远
离搅拌箱26的一端两边相连。通过第五电机43的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二锥齿轮47产生转动,第二锥齿轮47的转动带动了第一锥齿轮46和与第一锥齿轮46相连的第二旋转杆产生转动,第二旋转杆的转动带动了第二u型板45产生转动,第二u型板45的转动带动了两个矩形板48产生旋转。
32.喷洒机构包括第一塑料软管49、第二塑料软管50、水泵51、喷洒管52和若干个喷头53,水泵51呈竖直设置于双层底座59的顶部且水泵51位于搅拌箱26和支撑架32的之间,喷洒管52呈竖直且下端通过两组半圆抱环与两个矩形板48相连,喷洒管52的底部开设有圆槽54,第一塑料软管49的一端与搅拌箱26底部的圆口31相连另一端与水泵51的一端相连,第二塑料软管50的一端与水泵51的另一端相连且第二塑料软管50的另一端与喷洒管52底部的圆槽54相连,喷洒管52的侧壁开设有纵向的若干个凹槽55,若干个喷头53与若干个凹槽55相连。第一塑料软管49通过水泵51将搅拌箱26内的液体吸出并通过水泵51将吸出的液体流进第二塑料软管50内,液体通过第二塑料管流进喷洒管52并通过若干个喷头53喷洒出来。
33.稳固机构包括两个升缩杆56,两个升缩杆5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块57与第三铰接块58和竖杆38的侧壁与支撑架32的顶部相连,两个升缩杆56通过竖杆38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升缩杆56通过跟随竖杆38的纵向移动进行纵向移动,从而对处于高处的第一旋转机构和喷洒管52提供稳定性。
34.步骤一,首先推动装置移动至待喷雾区域,减震机构上的车轮15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弹簧11的弹性减少在移动过程中的颠簸,使装置在移动时更加稳定,当装置移动至待喷洒区域时,推压机构通过气缸1的输出端向外伸出从而推动与之相连的凸杆2向下移动,凸杆2的移动带动了套设其上的铰接圆环3和与铰接圆环3铰接的三个支撑脚6相下移动,三个支撑脚6下移地面直至张开,三个拉簧5通过给三个支撑脚6的下移给予三个支撑脚6弹性,三个防滑垫7给予三个支撑脚6和地面足够的摩擦力。
35.步骤二,搅拌机构通过第二电机27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28产生转动,连接杆28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旋转叶片29产生转动,旋转叶片29的转动进而将搅拌箱26内的喷雾液体搅拌均匀。
36.步骤三,升降机构通过第三电机33的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三齿轮35在齿条34上进行转动,从而是第三电机33通过抬升板36在两个导向杆37上进行纵向移动,抬升板36的上移进而带动竖杆38向上移动至指定高度,接着喷洒机构上的第一塑料软管49通过水泵51将搅拌箱26内的液体吸出并通过水泵51将吸出的液体流进第二塑料软管50内,液体通过第二塑料管流进喷洒管52并通过若干个喷头53喷洒出来,然后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四电机41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五齿轮40产生转动,第五齿轮40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四齿轮39产生转动,第四齿轮39进而带动竖杆38产生转动,竖杆38的转动带动喷洒管52进行环形转动,对四周的林木进行喷洒,接着第一旋转机构通过第五电机43的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二锥齿轮47产生转动,第二锥齿轮47的转动带动了第一锥齿轮46和与第一锥齿轮46相连的第二旋转杆产生转动,第二旋转杆的转动带动了第二u型板45产生转动,第二u型板45的转动带动了两个矩形板48产生旋转,矩形板的纵向旋转代用喷洒管52纵向旋转,进而使控制喷洒的直径范围。
37.步骤四,当此处喷洒完,推动装置移动至下一处作业区域。
38.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