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体式隔音罩的制作方法

2023-05-27 18:1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振动盘配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体式隔音罩。


背景技术:

2.随着生产线的智能化发展,生产线需要利用振动盘让物件按照设定的姿态且有序的输送至下一道工序中。
3.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振动盘外周面上设置一个隔音罩,隔音罩内部通常会填充隔音垫来对振动盘产生的声音进行阻隔。但在振动盘的振动下,隔音罩会与隔音垫相对位移后摩擦,使得隔音垫受损,难以对隔音垫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隔音罩的新技术方案。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隔音罩,该一体式隔音罩包括:隔音罩本体,所述隔音罩本体设置在所述振动盘外壁上;隔音垫,所述隔音垫设置所述隔音罩本体内;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隔音罩本体的内周面上,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隔音垫的一端连接;以及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用于驱动调节机构沿所述隔音罩本体的内周面滑动。
6.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与所述隔音垫的一端连接;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在所述隔音罩上转动的第一滚轮,所述连接块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用于在所述隔音罩上转动的第二滚轮。
7.可选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隔音罩本体内部;第一牵引机构,所述第一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牵引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机构沿第一方向滑动;以及第二牵引机构,所述第二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牵引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机构沿第二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相反方向。
8.可选地,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包括: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至少一个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一端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机构包括: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至少一个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一端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杆的外周面固定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周面上固定有棘轮,所述固定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棘轮啮合的棘爪,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棘爪朝向所述棘轮转动的弹性件。
10.可选地,所述第二转杆靠近棘轮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支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上套设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杆靠近棘
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套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牵引绳,所述第三牵引绳远离所述限位套管的一端与棘爪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杆外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套管内壁上的第一螺纹面配合的第二螺纹面,所述第三转杆伸入到所述滑槽内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滑槽槽壁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的第二限位块。
11.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有对所述第三牵引绳限位的限位轮。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第一转杆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块朝向第三转杆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二斜面。
13.可选地,所述隔音垫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隔音罩还包括用于与所述隔音罩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隔音盖,所述隔音盖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孔插接的第一限位杆,所述连接杆外周面上固定有与第二限位孔插接的第二限位杆。
1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需要对隔音垫取出时,可以调节牵引机构,使得调节机构沿着隔音罩本体的内周面进行滑动,使得隔音垫逐步的从隔音罩本体内部移动至隔音罩本体的开口处,随后可以将隔音垫取出后进行更换,再调节牵引机构使得隔音垫从隔音罩的开口处逐步移动到隔音罩本体内部,以方便对隔音垫进行更换,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6.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隔音罩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隔音罩的隔音罩本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隔音罩体现调节机构和牵引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隔音罩体现固定支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隔音罩本体1;隔音垫2;第二限位孔21;调节机构3;连接杆31;第二限位杆311;连接块32;第一滚轮33;第二滚轮34;牵引机构4;固定支架41;第一牵引机构42;第一转杆421;第一牵引绳422;第二牵引机构43;第二转杆431;滑槽4311;第二牵引绳432;棘轮5;棘爪51;弹性件52;第三转杆6;限位套管61;第三牵引绳62;第一限位块63;第一斜面631;第二限位块64;第二斜面641;限位轮7;隔音盖8。
实施方式
19.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0.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21.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装置、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和/或”可以用于描述关联对象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进行区分。该“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例子、例证或说明,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于一种技术特征,通过“第一”、“第二”、等区分该种技术特征中的技术特征,该“第一”、“第二”描述的技术特征间无先后顺序或者大小顺序。
24.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装置、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25.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隔音罩,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一体式隔音罩包括:隔音罩本体1,隔音罩本体1设置在振动盘外壁上;隔音垫2,隔音垫2设置隔音罩本体1内;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滑动设置于隔音罩本体1的内周面上,调节机构3与隔音垫2的一端连接;以及牵引机构4,牵引机构4用于驱动调节机构3沿隔音罩本体1的内周面滑动。
26.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隔音罩本体1的内周面可以与振动盘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焊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此处不做特殊限定。隔音罩本体1可以减少振动盘向振动盘周侧发出的噪音,隔音罩本体1顶部也可以安装设置有透明罩,以减少振动盘向振动盘顶部发出的噪音。振动盘的输出口通常设置在振动盘的顶部,且位于隔音罩本体1的上方,使得隔音罩不影响振动盘将物料从振动盘的输出口进行输出。隔音罩本体1采用塑料材质一体压铸成型,圆形构造体积小,以便于批量加工制作,成本较低。
27.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隔音垫2可以由隔音海绵制成,隔音垫2一端与调节机构3连接,在安装隔音垫2时,牵引机构4驱动调节机构3在隔音罩本体1的内周面上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使得隔音垫2跟随调节机构3移动并围绕在振动盘的周围,以实现对隔音罩本体1内部的填充,从而减少振动盘向振动盘周侧发出的噪音。在需要对隔音垫2进行更换时,牵引机构4驱动调节机构3在隔音罩本体1的内周面上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使得隔音垫2跟随调节机构3移动并从隔音罩本体1的开口处移出隔音罩本体1的内部,其中,隔音罩本体1的开口可以是预先开设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隔音罩本体1预先留有的间隙,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调节机构3包括:连接杆31,连接杆31用于与隔音垫2的一端连接;两个连接块32,两个连接块32分别固定于连接杆31的两端,连接块32远离连接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在隔音罩上转动的第一滚轮33,连接块32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用于在隔音罩上转动的第二滚轮34。
29.在一个示例中,两个连接块32的第一滚轮33可以在隔音罩本体1内顶壁和内底壁上转动,两个连接块32的第二滚轮34可以沿隔音罩本体1侧壁上转动,使得调节机构3整体
可以在隔音罩本体1内移动。换句话说,通过设置第一滚轮33和第二滚轮34,可以实现调节机构3带动隔音垫2填充到隔音罩本体1内部内。
30.在一个示例中,在需要安装调节机构3时,可以直接将调节机构3从隔音罩本体1的进口处直接放置到隔音罩本体1内部,以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安装。在需要将调节机构3取出时,可以通过牵引机构4直接将调节机构3从隔音罩本体1的进口处取出。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隔音垫2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21,隔音罩还包括用于与隔音罩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隔音盖8,隔音盖8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孔插接的第一限位杆,连接杆31外周面上固定有与第二限位孔21插接的第二限位杆311。
32.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隔音垫2上预先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和两个第二限位孔21,第一限位孔的设置位置与隔音罩的第一限位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使得在隔音垫2填充满隔音罩本体1内部时隔音垫2上的第一限位孔可以被隔音罩上的第一限位杆进行插接,以固定隔音垫2的一端。隔音垫2的第二限位孔21可以扣在第二限位杆311上,使得连接杆31与隔音垫2的相对位置固定,以实现调节机构3可以带动隔音垫2在隔音罩本体1内部移动。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牵引机构4包括:固定支架41,固定支架41可拆卸连接在隔音罩本体1内部;第一牵引机构42,第一牵引机构42设置在固定支架41上,第一牵引机构42用于驱动调节机构3沿第一方向滑动;以及第二牵引机构43,第二牵引机构43设置在固定支架41上,第二牵引机构43用于驱动调节机构3沿第二方向滑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相反方向。
34.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牵引机构42可以驱动调节机构3沿第一方向滑动,可以是顺时针方向,使得隔音垫2可以填充满隔音罩本体1内部。第二牵引机构43可以驱动调节机构3沿第二方向滑动,可以是逆时针方向,使得固定支架41可以通过螺栓或者插销的方式固定在隔音罩本体1内部,使得固定支架41也可以快速安装或者取下。第一牵引机构424和第二牵引机构43都安装在固定支架41上,使得在取下固定支架41的同时可以将第一牵引机构42和第二牵引机构43也取下,以进一步的达到快速拆卸的目的。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牵引机构42包括:第一转杆421,第一转杆421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41上;至少一个第一牵引绳422,第一牵引绳422一端与调节机构3连接,第一牵引绳422另一端与第一转杆42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第二牵引机构43包括:第二转杆431,第二转杆431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41上;至少一个第二牵引绳432,第二牵引绳432一端与调节机构3连接,第二牵引绳432另一端与第二转杆43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
36.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转杆421可以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41上,第一牵引绳422可以在第一转杆421的转动下卷绕在第一转杆421的外周面上,此时第二转杆431上的第二牵引绳432从第二转杆431的外周面上松开,使得调节机构3沿着第一方向在隔音罩本体1内部移动,从而实现在隔音罩本体1内部填充满隔音垫2。第二转杆431可以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41上,第二牵引绳432可以在第二转杆431的转动下卷绕在第二转杆431的外周面上,此时第一转杆421上的第一牵引绳422从第一转杆421的外周面上松开,使得调节机构3沿着第二方向在隔音罩本体1内部移动,从而实现将隔音垫2从隔音罩本体1内部取出。其中,第一牵引绳422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此处不做特征限定。第二牵引绳432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此处不做特征限定。第一牵引绳422和第二
牵引绳432的设置位置和数量也可以根据需求设定。
3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杆421的外周面上固定有棘轮5,固定支架41上转动连接有与棘轮5啮合的棘爪51,固定支架41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棘爪51朝向棘轮5转动的弹性件52。
38.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转杆421底部的外周面上固定有棘轮5,固定支架41上转动连接有与棘轮5啮合的棘爪51,固定支架41内底壁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设置有弹性件52,弹性件52可以是任何具有弹性的器件,例如为弹簧,限位板朝向棘轮5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棘爪51远离棘轮5的一侧固定,使得弹簧向棘爪51施加驱使棘爪51朝向棘轮5移动的推力。换句话说,通过设置棘轮5和棘爪51,可以让第一转杆421单向转动,使得在隔音垫2填充满隔音罩本体1内部的情况下限制隔音垫2的移动,提高隔音垫2在隔音罩本体1内的稳定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转杆431靠近棘轮5的一端开设有滑槽4311,固定支架41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6,第三转杆6上套设有限位套管61,限位套管61的一端与第二转杆431靠近棘轮5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套管61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牵引绳62,第三牵引绳62远离限位套管61的一端与棘爪51固定连接,第三转杆6外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套管61内壁上的第一螺纹面配合的第二螺纹面,第三转杆6伸入到滑槽4311内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63,滑槽4311槽壁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块63配合的第二限位块64。
40.其中,限位套管61可以为多边形的中空的块,以使得限位套管61可以在固定支架41的侧壁上滑动,最好为方块。
41.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在需要将隔音垫2取出时,可以手动转动第三转杆6,在第三转杆6转动时,由于在第三转杆6外周面上设置第二螺纹面和在限位套管61内壁上设置第一螺纹面,因此第三转杆6可以带动限位套管61朝向固定支架41顶壁移动,使得第三牵引绳62拉动棘爪51远离棘轮5,随后,第一限位块63移动到与第二限位块64的相同水平位置处,而此时第一螺纹面与第二螺纹面分离,并且第三转杆6上的第二螺纹面可以减少第一螺纹面朝下移动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第三转杆6转动带动第一限位块63在滑槽4311内自转,滑槽4311槽壁上的第二限位块64与第一限位块63抵接使得第二转杆431跟随第三转杆6转动,从而实现在解除棘轮5和棘爪51啮合的状态之后驱使第二转杆431转动,减少操作人员需要在取出隔音垫2之前需要解除棘轮5和棘爪51啮合的状态的工作量,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手动反向转动第三转杆6,在第一螺纹面和第二螺纹面的配合下,限位套管61朝向固定支架41底壁移动,第一限位块63和第二限位块64随之分离,使得棘轮5和棘爪51再次啮合。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架41上固定有对第三牵引绳62限位的限位轮7。
43.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支架41内底壁上固定有限位轮7,第三牵引绳62的部分可以抵在限位轮7上,换句话说,通过设置限位轮7,可以改变第三牵引绳62的路径,从而实现在限位套管61上移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棘爪51远离棘轮5,在限位套管61下移的过程中能够使棘爪51与棘轮5啮合。
4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63朝向第一转杆421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斜面631,第二限位块64朝向第三转杆6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二斜面641。
45.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手动转动第三转杆6,第三转杆6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
转杆431远离第三转杆6移动,此时第三转杆6上的第一限位块63的水平位置发生改变,而滑槽4311槽壁上的第二限位块64的水平位置未发生改变,因此将第一限位块63上设置第一斜面631,第二限位块64上设置第二斜面641,可以有效减少第一限位块63和第二限位块64接触后发生磨损的情况发生。
46.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