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及调节方法与流程

2023-05-17 09:0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缸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2.缸体作为液压缸、矿用单体支柱、液压支架、炮管等产品的主要部件,其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缸体在生产完成后其内部往往会留有毛刺,为了提高缸体的质量,往往需要用到专门的抛光装置对缸体进行抛光处理。
3.由于缸体的规格多种多样,然而现有的抛光装置在对不同规格的缸体内部进行抛光时,需要工作人员将抛光设备手动将缸体进行固定,然后将抛光辊调节到与缸体相对应的位置,才能对相应的缸体进行抛光,此抛光设备操作比较麻烦,进而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或者直接将不同规格的缸体移动到相对应规格的抛光设备上进行操作,此抛光设备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抛光的局限性较大,且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及调节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抛光装置不能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自动抛光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及调节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单向丝杆,且所述第一单向丝杆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并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座,且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底端贯穿至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并套接在所述第一单向丝杆的外壁,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柱,且所述转动柱的一端贯穿至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延伸至所述连接块的外部并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抛光辊,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远离所述第一滑动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座,所述弧形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弧形夹持块,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转动柱外壁的自适应机构,用于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固定且将所述抛光辊调节与缸体相匹配的位置;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位于所述弧形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自动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弧形夹持块进行限位。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适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且位于所述弧形夹持块一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三单向丝杆,所述固定座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且所述滑动板套接在所述第三单向丝杆的外别,所述滑动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块,且两个所述导向块的底端与所述弧形夹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夹持块的顶端位于所述导向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
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单向丝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滑动座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导向块的外壁设置有贯穿至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内侧用于对所述转动柱与所述抛光辊高度进行调节的自适应调节组件。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套接在所述第一单向丝杆的外壁,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单向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所述滑动板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单向丝杆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滑动板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适应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导向块一侧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单向丝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滑动座的一侧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的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且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滑动座的一侧外壁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丝杆,所述第二单向丝杆的底端贯穿至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内壁,且所述第二单向丝杆与所述第一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螺纹套筒,且所述螺纹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二单向丝杆的外壁,所述螺纹套筒的底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适应调节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转动柱外壁的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锥形块,所述第一滑动座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块,且所述弧形块的底端贴合在所述锥形块的外壁,所述转动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外壁与所述抛光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球形杆,且所述第一球形杆的顶端贯穿至所述转动柱的外壁并抵在所述锥形块的内侧。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伸缩杆由多个左右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套筒组成,所述第二伸缩杆由多个向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筒组成,所述螺纹套筒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单向丝杆相匹配的第三螺纹槽,所述螺纹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滑槽,所述螺纹套筒通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所述转动柱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三限位块相匹配的第四限位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通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三限位块与所述转动柱滑动连接。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限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且位于所述弧形支撑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形块,所述第二梯形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顶端延伸
至所述滑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且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位于一个所述导向块的一端,两个所述导向块的内部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位于所述弧形支撑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梯形块,所述第三梯形块位于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梯形块外壁斜面与所述第二梯形块内侧斜面对齐设置。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限位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两侧外壁的第一梯形块,所述固定座的内侧位于所述第二直齿轮的下方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直齿轮相啮合的直齿轮环,所述直齿轮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球形杆,两个所述第二球形杆的底端分别抵在所述第一梯形块的顶端,两个所述第二球形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盘,且所述连接盘位于所述第三单向丝杆的外壁,所述连接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且所述第四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第四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五限位滑槽,所述第四滑块通过底端固定连接的第四限位块与所述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直齿轮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五限位块,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五限位块相匹配的第六限位滑槽,所述直齿轮环通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五限位块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由多个上下滑动套接的第三套筒组成,所述滑动板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相匹配的第七限位滑槽。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调节方法,采用上述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需要抛光的缸体放置到所述弧形支撑座的顶端,然后启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单向丝杆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通过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抛光辊在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进行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座在所述工作台的顶端滑动向缸体靠近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二齿条进行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直齿轮带动所述第三单向丝杆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滑动板通过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弹簧带动所述弧形夹持块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弧形夹持块抵在工件的表面,然后所述第三单向丝杆继续转动驱动所述滑动板向下移动时,对所述第一弹簧进行挤压并沿着所述导向块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齿条外壁卡齿与所述第二直齿轮分离时,所述滑动板移动到最大位置;s2、当所述滑动板向下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座向下移动,并对所述第二伸缩杆进行挤压,使得所述第二伸缩杆进行收缩,当所述第一滑动座在所述工作台顶端进行移动向工件靠近时,对所述第一伸缩杆进行挤压,使得所述第一伸缩杆进行压缩,当所述弧形夹持块抵在工件的表面时,所述第一齿条不再进行移动,所述滑动板继续向下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齿条驱动所述第一直齿轮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伸缩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二伸缩杆旋转带动所述第二单向丝杆进行转动,驱动所述螺纹套筒通过所述螺纹套筒带动所述转动柱向上移动,根据所述弧形夹持块抵在不同规格缸
体上的位置,同时所述滑动板向下移动距离是确定的,从而能够根据所述导向块从所述滑动板顶端伸出的长度进而调节所述转动柱的高度,将所述转动柱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所述弧形支撑座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s3、当所述转动柱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锥形块向下移动,由于所述弧形块底端弧面抵在所述锥形块外壁锥面上,从而通过所述弧形块推动所述锥形块向所述第一滑动座靠近,通过所述锥形块内侧的锥面与所述第一球形杆顶端球面的配合,推动所述第一球形杆一端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挤压所述第二弹簧向下移动,所述第一滑块向下移动带动所述抛光辊向下移动,当所述转动柱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所述弧形支撑座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时,所述抛光辊的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平齐的位置;s4、当所述第二齿条外壁卡齿与所述第二直齿轮分离时,所述第一滑动座带动所述第二齿条进行移动的同时带所述第三梯形块进行移动,当所述第三梯形块外壁斜面与所述第二梯形块内侧斜面接触时,推动所述第二梯形块带动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三伸缩杆挤压所述第三弹簧向所述弧形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三伸缩杆进行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三滑块带动所述固定杆向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三梯形块外壁斜面与所述第二梯形块内侧斜面分离时,所述第三梯形块外壁平面贴合在所述第二梯形块的外壁对所述第二梯形块进行限位,使得所述固定杆插入到所述固定孔内部将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三滑块固定;s5、所述第四滑块在所述工作台顶端进行移动向所述弧形支撑座靠近的同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梯形块进行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梯形块顶端斜面与所述第二球形杆底端球面接触,通过所述第一梯形块顶端斜面推动所述第二球形杆通过所述连接盘拉动所述第四弹簧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球形杆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直齿轮环向上移动,使得所述直齿轮环移动到位于所述第二直齿轮的外壁,使得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直齿轮环相啮合;s6、当所述第三梯形块外壁斜面与所述第二梯形块内侧斜面分离时,所述第一滑动座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抛光辊移动到所述弧形支撑座顶端缸体内侧底端,然后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旋转通过所述转动柱带动所述第一滑块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抛光辊旋转,通过所述抛光辊旋转对缸体 内部进行抛光。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设置自适应机构与自动限位机构,通过自适应机构驱动弧形夹持块抵在缸体顶端,然后将转动柱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同时将抛光辊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相平齐的位置,通过自动限位机构对自适应机构进行限位,将弧形夹持块固定在指定位置,通过自适应机构与自动限位机构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自动固定,且将抛光辊调节到与缸体相对应的位置,以便于抛光辊能够对缸体进行抛光,以此实现了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抛光的功能,进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2、通过设置自适应机构,第一滑动座在工作台的顶端滑动向缸体靠近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进行移动,从而驱动第二直齿轮带动第三单向丝杆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动板通过导向块与第一弹簧带动弧形夹持块向下移动,使得弧形夹持块抵在工件的表面,然后第三单向丝杆继续转动驱动滑动板向下移动时,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并沿着导向块方向进行移动,第二齿条外壁卡齿与第二直齿轮分离时,滑动板移动到最大位置,然后通过自适应调节组件将转动柱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同时将抛光辊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相平齐的位置,以便于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抛光,无需
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操作,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3、通过设置自动限位机构,通过自动限位机构将导向块与第三滑块固定,且对第二直齿轮进行限位,以此实现了对导向块进行固定的功能,进而将弧形夹持块固定在指定位置,以此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自动固定,同时提高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以便于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抛光,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操作,进而提高了设备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台截面图;图4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滑动座与转动柱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转动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锥形块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工作台侧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c处放大图;图10为本发明的自动限位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自适应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工作台;2、弧形支撑座;3、第一滑动座;4、第一单向丝杆;5、弧形夹持块;6、自适应机构;601、固定座;602、滑动板;603、第一弹簧;604、导向块;605、第一转轴;606、第一齿条;607、第一直齿轮;608、第一固定块;609、第一伸缩杆;610、第二滑动座;611、第二伸缩杆;612、第二单向丝杆;613、弧形块;614、锥形块;615、第一滑块;616、第二转轴;617、第一锥齿轮;618、第二锥齿轮;619、第三转轴;620、第三单向丝杆;621、第二直齿轮;622、第二齿条;623、螺纹套筒;624、第一球形杆;625、第二弹簧;626、第二滑块;7、自动限位机构;701、第三滑块;702、固定杆;703、固定孔;704、第三伸缩杆;705、第三弹簧;706、第四滑块;707、第一梯形块;708、直齿轮环;709、连接盘;710、第四弹簧;711、第二梯形块;712、第三梯形块;713、第二球形杆;714、第二固定块;8、转动柱;9、抛光辊;10、第一驱动电机;11、连接块;12、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0.请参阅图1~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单向丝杆4,且第一单向丝杆4的一端贯穿至工作台1的内部并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工作台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座3,且第一滑动座3的底端贯穿至工作台1的内部并套接在第一单向丝杆4的外壁,第一滑动座3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柱8,且转动柱8的一端贯穿至连接块11的内部延伸至连接块11的外部并与连接块11转动连接,转动柱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抛光辊9,工作台1的顶端远离第一滑动座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座2,弧形支撑座2的上方设置有弧形夹持块5,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延伸至转动柱8外壁的自适应机构6,用于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固定且将抛光辊9调节与缸体相匹配的位置;工作台1的顶端位于弧形支撑座2的一端设置有自动限位机构7,用于对弧形夹持块5进行限位。
21.本实施例中:首先,将需要抛光的缸体放置到弧形支撑座2的顶端,然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驱动第一单向丝杆4进行转动,从而驱动第一滑动座3通过连接块11带动抛光辊9在工作台1的顶端进行滑动,通过自适应机构6驱动弧形夹持块5抵在缸体顶端,根据放置在弧形支撑座2顶端的缸体规格对弧形夹持块5的位置进行自动适应,同时自适应机构6根据对不同规格缸体顶端进行限位的位置,将转动柱8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2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同时将抛光辊9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相平齐的位置,然后通过自动限位机构7对自适应机构6进行限位,以此提高自适应机构6的稳定性,进而将弧形夹持块5固定在指定位置,通过自适应机构6与自动限位机构7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自动固定,且将抛光辊调节到与缸体相对应的位置,以便于抛光辊能够对缸体进行抛光,以此实现了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抛光的功能,进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22.请着重参阅图1~2,自适应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的顶端且位于弧形夹持块5一端的固定座601,固定座60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三单向丝杆620,固定座60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602,且滑动板602套接在第三单向丝杆620的外别,滑动板60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块604,且两个导向块604的底端与弧形夹持块5固定连接,弧形夹持块5的顶端位于导向块60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03,且第一弹簧603的一端与滑动板602固定连接,第三单向丝杆62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621,第一滑动座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直齿轮621相啮合的第二齿条622,导向块604的外壁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滑动座3的内侧用于对转动柱8与抛光辊9高度进行调节的自适应调节组件。
23.本实施例中:将需要抛光的缸体放置到弧形支撑座2的顶端,然后启动第二驱动电
机12,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驱动第一单向丝杆4进行转动,从而驱动第一滑动座3通过连接块11带动抛光辊9在工作台1的顶端进行滑动,第一滑动座3在工作台1的顶端滑动向缸体靠近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622进行移动,从而驱动第二直齿轮621带动第三单向丝杆620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动板602通过导向块604与第一弹簧603带动弧形夹持块5向下移动,使得弧形夹持块5抵在工件的表面,然后第三单向丝杆620继续转动驱动滑动板602向下移动时,对第一弹簧603进行挤压并沿着导向块604方向进行移动,第二齿条622外壁卡齿与第二直齿轮621分离时,滑动板602移动到最大位置,然后通过自适应调节组件将转动柱8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2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同时将抛光辊9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相平齐的位置,以便于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抛光,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操作,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4.请着重参阅图1、图3、图8,第一滑动座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套接在第一单向丝杆4的外壁,第一限位块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单向丝杆4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工作台1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滑动板602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三单向丝杆620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固定座601的内侧开设有与滑动板602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
25.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单向丝杆4进行转动时驱动第一限位块沿着第一限位滑槽带动第一滑动座3在工作台1顶端进行移动,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对第一滑动座3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动座3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当第三单向丝杆620进行转动时,驱动滑动板602沿着第二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二限位滑槽对滑动板602进行限位,避免滑动板602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26.请着重参阅图1~8,自适应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动板602的顶端且位于导向块604一侧的第一固定块608,第一固定块60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05,且第一转轴6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607,第一单向丝杆4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直齿轮607相啮合的第一齿条606,第一滑动座3的一侧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座610,第二滑动座610的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616,第二转轴6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609,且第一伸缩杆609的一端与第一转轴605固定连接,第二转轴61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17,第二滑动座610的一侧外壁位于第二转轴61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619,第三转轴6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617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618,第三转轴6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611,第二伸缩杆6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丝杆612,第二单向丝杆612的底端贯穿至第一滑动座3的内壁,且第二单向丝杆612与第一滑动座3转动连接,第一滑动座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螺纹套筒623,且螺纹套筒623套接在第二单向丝杆612的外壁,螺纹套筒623的底端与连接块11固定连接,自适应调节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转动柱8外壁的两个第二滑块626,两个第二滑块62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锥形块614,第一滑动座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块613,且弧形块613的底端贴合在锥形块614的外壁,转动柱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15,且第一滑块615的一侧外壁与抛光辊9固定连接,第一滑块615的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25,且第二弹簧625的底端与转动柱8固定连接,第一滑块6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球形杆624,且第一球形杆624的顶端贯穿至转动柱8的外壁并抵在锥形块614的内侧。
27.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座6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六限位块,第二滑动座610通过
内侧固定连接的第六限位块与第一滑动座3上下滑动连接,当滑动板602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固定块608、第一转轴605、第一伸缩杆609与第二转轴616带动第二滑动座610向下移动,并对第二伸缩杆611进行挤压,使得第二伸缩杆611进行收缩,当第一滑动座3在工作台1顶端进行移动向工件靠近时,对第一伸缩杆609进行挤压,使得第一伸缩杆609进行压缩,当弧形夹持块5抵在工件的表面时,第一齿条606不再进行移动,滑动板602继续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齿条606驱动第一直齿轮607通过第一转轴605带动第一伸缩杆609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转轴616带动第一锥齿轮617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二锥齿轮618通过第二锥齿轮618带动第二伸缩杆611进行转动,第二伸缩杆611旋转带动第二单向丝杆612进行转动,驱动螺纹套筒623通过螺纹套筒623带动转动柱8向上移动,根据弧形夹持块5抵在不同规格缸体上的位置,同时滑动板602向下移动距离是确定的,从而能够根据导向块604从滑动板602顶端伸出的长度进而调节转动柱8的高度,将转动柱8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2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当转动柱8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锥形块614向下移动,由于弧形块613底端弧面抵在锥形块614外壁锥面上,从而通过弧形块613推动锥形块614向第一滑动座3靠近,通过锥形块614内侧的锥面与第一球形杆624顶端球面的配合,推动第一球形杆624一端带动第一滑块615挤压第二弹簧625向下移动,第一滑块615向下移动带动抛光辊9向下移动,当转动柱8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2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时,抛光辊9的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平齐的位置,以此实现了将抛光辊9的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平齐的位置,以便于抛光辊9能够根据缸体的大小进行自动调节,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28.请着重参阅图1~8,第一伸缩杆609由多个左右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套筒组成,第二伸缩杆611由多个向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筒组成,螺纹套筒623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单向丝杆612相匹配的第三螺纹槽,螺纹套筒62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第一滑动座3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滑槽,螺纹套筒623通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块与第一滑动座3上下滑动连接,转动柱8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二滑块626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滑槽,第一滑块61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转动柱8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三限位块相匹配的第四限位滑槽,第一滑块615通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三限位块与转动柱8滑动连接。
29.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609由多个左右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套筒组成,使得第一伸缩杆609能够进行伸缩或拉长,第二伸缩杆611由多个向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筒组成,使得第二伸缩杆611能够进行伸缩或拉长,当第二单向丝杆612进行转动时,驱动螺纹套筒623通过第二限位块沿着第三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对螺纹套筒623进行限位,避免螺纹套筒623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使得螺纹套筒623能够稳定的上下移动,当锥形块614受到推力时,推动两个第二滑块626沿着第三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三限位滑槽对第二滑块626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块615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当第一滑块615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三限位块沿着第四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三限位块与第四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对第一滑块615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块615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30.请着重参阅图3、图4、图8、图9、图10,自动限位机构7包括滑动连接在工作台1的顶端且位于弧形支撑座2与固定座601之间的第四滑块706,第四滑块70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
二梯形块711,第二梯形块7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704,第三伸缩杆704的顶端延伸至滑动板6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701,且第三滑块701与滑动板602滑动连接,第三滑块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702,且两个固定杆702分别位于一个导向块604的一端,两个导向块604的内部均开设有固定孔703,工作台1的顶端位于弧形支撑座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714,第二固定块7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705,且第三弹簧705的一端与第四滑块706固定连接,第二齿条62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梯形块712,第三梯形块712位于第二梯形块711的一侧,且第三梯形块712外壁斜面与第二梯形块711内侧斜面对齐设置。
31.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齿条622外壁卡齿与第二直齿轮621分离时,第一滑动座3带动第二齿条622进行移动的同时带第三梯形块712进行移动,当第三梯形块712外壁斜面与第二梯形块711内侧斜面接触时,推动第二梯形块711带动第四滑块706与第三伸缩杆704挤压第三弹簧705向弧形支撑座2靠近,第三伸缩杆704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三滑块701带动固定杆702向固定孔703靠近,第三梯形块712外壁斜面与第二梯形块711内侧斜面分离时,第三梯形块712外壁平面贴合在第二梯形块711的外壁对第二梯形块711进行限位,使得固定杆702插入到固定孔703内部将导向块604与第三滑块701固定,以此实现了对导向块604进行固定的功能,进而将弧形夹持块5固定在指定位置,以此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缸体进行自动固定,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设备实用性。
32.请着重参阅图3、图4、图8、图9、图10,自动限位机构7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四滑块706两侧外壁的第一梯形块707,固定座601的内侧位于第二直齿轮621的下方滑动连接有与第二直齿轮621相啮合的直齿轮环708,直齿轮环7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球形杆713,两个第二球形杆713的底端分别抵在第一梯形块707的顶端,两个第二球形杆7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盘709,且连接盘709位于第三单向丝杆620的外壁,连接盘70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710,且第四弹簧710的底端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
33.本实施例中:第四滑块706在工作台1顶端进行移动向弧形支撑座2靠近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一梯形块707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梯形块707顶端斜面与第二球形杆713底端球面接触,通过第一梯形块707顶端斜面推动第二球形杆713通过连接盘709拉动第四弹簧710向上移动,第二球形杆713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直齿轮环708向上移动,使得直齿轮环708移动到位于第二直齿轮621的外壁,使得第二直齿轮621与直齿轮环708相啮合,以此对第二直齿轮621进行限位,进而提高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
34.请着重参阅图3、图4、图8、图9、图10,第四滑块7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工作台1的顶端开设有与第四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五限位滑槽,第四滑块706通过底端固定连接的第四限位块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直齿轮环70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五限位块,固定座601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五限位块相匹配的第六限位滑槽,直齿轮环708通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五限位块与固定座601滑动连接,第三伸缩杆704由多个上下滑动套接的第三套筒组成,滑动板602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三伸缩杆704相匹配的第七限位滑槽。
35.本实施例中:当第四滑块706进行移动时通过第四限位块沿着第五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四限位块与第五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对第四滑块706进行限位,避免第四滑块706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当直齿轮环708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五限位块沿着第六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五限位块与第六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对直齿轮环708进行
限位,避免直齿轮环708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使得直齿轮环708能够稳定的进行移动,第三伸缩杆704由多个上下滑动套接的第三套筒组成使得滑动板602在进行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三滑块701对第三伸缩杆704进行挤压或拉伸。
36.以下结合上述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抛光装置,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缸体铸件加工调节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需要抛光的缸体放置到弧形支撑座2的顶端,然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驱动第一单向丝杆4进行转动,从而驱动第一滑动座3通过连接块11带动抛光辊9在工作台1的顶端进行滑动,第一滑动座3在工作台1的顶端滑动向缸体靠近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622进行移动,从而驱动第二直齿轮621带动第三单向丝杆620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动板602通过导向块604与第一弹簧603带动弧形夹持块5向下移动,使得弧形夹持块5抵在工件的表面,然后第三单向丝杆620继续转动驱动滑动板602向下移动时,对第一弹簧603进行挤压并沿着导向块604方向进行移动,第二齿条622外壁卡齿与第二直齿轮621分离时,滑动板602移动到最大位置;s2、当滑动板602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固定块608、第一转轴605、第一伸缩杆609与第二转轴616带动第二滑动座610向下移动,并对第二伸缩杆611进行挤压,使得第二伸缩杆611进行收缩,当第一滑动座3在工作台1顶端进行移动向工件靠近时,对第一伸缩杆609进行挤压,使得第一伸缩杆609进行压缩,当弧形夹持块5抵在工件的表面时,第一齿条606不再进行移动,滑动板602继续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齿条606驱动第一直齿轮607通过第一转轴605带动第一伸缩杆609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转轴616带动第一锥齿轮617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二锥齿轮618通过第二锥齿轮618带动第二伸缩杆611进行转动,第二伸缩杆611旋转带动第二单向丝杆612进行转动,驱动螺纹套筒623通过螺纹套筒623带动转动柱8向上移动,根据弧形夹持块5抵在不同规格缸体上的位置,同时滑动板602向下移动距离是确定的,从而能够根据导向块604从滑动板602顶端伸出的长度进而调节转动柱8的高度,将转动柱8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2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s3、当转动柱8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锥形块614向下移动,由于弧形块613底端弧面抵在锥形块614外壁锥面上,从而通过弧形块613推动锥形块614向第一滑动座3靠近,通过锥形块614内侧的锥面与第一球形杆624顶端球面的配合,推动第一球形杆624一端带动第一滑块615挤压第二弹簧625向下移动,第一滑块615向下移动带动抛光辊9向下移动,当转动柱8的圆心位置调节到与弧形支撑座2顶端缸体圆心位置对齐时,抛光辊9的底端调节与缸体内部底端平齐的位置;s4、当第二齿条622外壁卡齿与第二直齿轮621分离时,第一滑动座3带动第二齿条622进行移动的同时带第三梯形块712进行移动,当第三梯形块712外壁斜面与第二梯形块711内侧斜面接触时,推动第二梯形块711带动第四滑块706与第三伸缩杆704挤压第三弹簧705向弧形支撑座2靠近,第三伸缩杆704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三滑块701带动固定杆702向固定孔703靠近,第三梯形块712外壁斜面与第二梯形块711内侧斜面分离时,第三梯形块712外壁平面贴合在第二梯形块711的外壁对第二梯形块711进行限位,使得固定杆702插入到固定孔703内部将导向块与第三滑块701固定;s5、第四滑块706在工作台1顶端进行移动向弧形支撑座2靠近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一梯形块707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梯形块707顶端斜面与第二球形杆713底端球面接触,通过
第一梯形块707顶端斜面推动第二球形杆713通过连接盘709拉动第四弹簧710向上移动,第二球形杆713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直齿轮环708向上移动,使得直齿轮环708移动到位于第二直齿轮621的外壁,使得第二直齿轮621与直齿轮环708相啮合;s6、当第三梯形块712外壁斜面与第二梯形块711内侧斜面分离时,第一滑动座3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抛光辊9移动到弧形支撑座2顶端缸体内侧底端,然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旋转通过转动柱8带动第一滑块61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抛光辊9旋转,通过抛光辊9旋转对缸体 内部进行抛光。
3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