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3-03-03 11:0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公知有在肌肤相对面侧具有也称为防漏翻边、立体皱褶、立体防护部等的侧漏防止部件的结构。该侧漏防止部件典型的是,在沿着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阻挡尿或便等的排泄物来防止侧漏。
3.本技术人提案了包括具有多个弹性部件的防漏翻边的一次性尿布(专利文献1)。该防漏翻边为在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至少在2个部位的弯折部被弯折而被折叠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防漏性能的降低,并且能够使裆部的宽度变窄。
4.另外,专利文献2中,以提高防漏翻边的紧贴性为目的,公开有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防漏翻边中设置有弹性收缩机构,其形成有随着从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向该方向的中间位置去而从基端侧向自由端靠近的收缩作用线。
5.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尿布,以在横向和物品后部的两方防止排泄物的漏出为目的,在物品的展开状态下,成为第一防漏翻边中的弹性部件与第二防漏翻边中的弹性部件的在物品宽度方向上的间隔,随着从物品后部分向物品前方向去而变窄的形状。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8802号公报
9.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023343号说明书
10.专利文献3: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1603505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在肌肤相对面设置有在纵向上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
12.上述各防漏翻边具有:成为该防漏翻边的立起端的基端部;自由端部;和位于该基端部与该自由端部之间且在上述纵向上延伸的弯折部。
13.上述各防漏翻边被划分为:位于上述基端部与上述弯折部之间的下方部;和位于上述弯折部与上述自由端部之间且向上述横向外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
14.上述外侧伸出部具有在纵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
15.在自然状态下,上述外侧伸出部中,上述纵向中央区域的沿着上述横向的宽度小于上述纵向前方区域和上述纵向后方区域的沿着上述横向的宽度。
16.至少在上述纵向中央区域中,上述各弹性部件其的至少纵向的一部分固定于上述外侧伸出部,在上述弹性部件被固定的部位中,沿着上述横向相邻的上述各弹性部件隔开间隔地以平行状态配置。
附图说明
17.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自然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18.图2是在图1所示的自然状态的尿布的纵向中央区域中的沿着横向的截面的示意图(i-i线对应图)。
19.图3是在图1所示的自然状态的尿布的纵向后方区域中的沿着横向的截面的示意图(ii-ii线对应图)。
20.图4的(a)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自然状态的尿布的防漏翻边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沿着横向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的(b)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自然状态的尿布的防漏翻边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沿着横向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21.图5是防漏翻边的外侧伸出部的设计尺寸的俯视时的示意图。
22.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尿布的防漏翻边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沿着横向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有时由于该物品自身的质量、或被排泄吸收的排泄物的质量而在穿戴中向下方滑落,在穿戴者的胯裆部及其周围配置的防漏翻边与穿戴者的身体不充分地紧贴,损害了合身性。其结果是,可能发生排泄物的侧漏。
24.专利文献1~3的吸收性物品中虽然在裆部及其周围配置的防漏翻边向穿戴者的身体的紧贴性良好,但是在进一步提高向穿戴者的身体的紧贴性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25.因此,本发明涉及提高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合身性的吸收性物品。
26.以下,对于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至图3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以下,将其简单称为“尿布”。)。
27.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尿布1,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且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延伸到背侧的纵向x,和与其正交的横向y。纵向x的中央区域包括在尿布1的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而构成。纵向x的中央区域位于在穿戴时配置在比该排泄部相对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前方区域与在穿戴时配置在比该排泄部相对部靠背侧的后方区域之间。各区域在穿戴者的前后方向上连续地延伸。
28.在本说明书中,尿布的“自然状态”是指,对尿布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松弛状态)。详细而言是配置在防漏翻边的弹性部件的纵向x的长度最短的状态。
29.另外,“肌肤相对面”是在关注尿布或者其构成部件时,在尿布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在尿布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的相反侧的面。即,肌肤相对面是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地靠近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离穿戴者的肌肤相对地较远侧的面。“穿戴时”和“穿戴状态”是指维持尿布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地穿戴的状态。
30.图2是在自然状态的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沿着横向y的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在自然状态的尿布1的纵向x后方区域中的沿着横向y的截面的示意图。在图3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以在尿布1的纵向x后方区域中的沿着横向y的截面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纵向x前方区域具有与尿布1的纵向x后方区域同样的结构。因此,关于尿布1的纵
向x后方区域的说明,除非另有规定,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于尿布1的纵向x前方区域。
31.如图2和图3所示,尿布1具有吸收性主体2。吸收性主体2包括: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21;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22;和介于正面片21与背面片22之间地配置的吸收体23。正面片21、背面片22和吸收体23,它们通过接合剂等公知的接合方式一体化地构成。吸收体23包括含有吸水性材料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24、和覆盖该吸收性芯24的外表面的包芯片25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23俯视时具有长方形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一致地配置。
32.作为正面片21、背面片22和吸收体23,分别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作为正面片21,例如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单层或者多层构造的无纺布或者开孔膜。作为背面片22,能够使用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或者液体难透过性的片,例如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作为构成吸收体23的吸收性芯24,例如,能够使用将木浆或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水性材料积纤而成的积纤体、含有该吸水性材料的片状的吸收构造体。作为构成吸收体23的包芯片25,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能够使用纸、无纺布。
33.图1至图3所示的尿布1,在其肌肤相对面具有在横向y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防漏翻边3、3。防漏翻边3分别以在纵向x上延伸的方式配置。防漏翻边3至少具有在纵向x上延伸的多根弹性部件37,优选包含用于形成防漏翻边的片材即翻边形成片30。翻边形成片30由无纺布等非伸缩性的片材构成。
34.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具有从吸收体23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一对侧翼部4、4。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正面片21覆盖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背面片22覆盖吸收体23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两个片21、22从吸收体23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与翻边形成片30一起构成侧翼部4。即,侧翼部4位于吸收体23的横向外侧且位于没有配置吸收体23的部位,包括正面片21、背面片22和翻边形成片30而构成。构成侧翼部4的这些多个部件,通过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式而相互接合。
35.在尿布1的侧翼部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的各个中,多根腿部弹性部件42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通过腿部弹性部件42的收缩能够形成腿部皱褶。腿部弹性部件42至少在纵向中央区域在横向y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纵向x的后方区域设置有一对粘扣带7、7。各粘扣带7以从位于纵向x后方区域的侧翼部4的横向y的两侧缘延伸的方式配置。各粘扣带7的一端固定在背面片22与翻边形成片30之间。
37.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纵向x前方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着扣带72,其作为粘扣带7所具有的固接部71能够自由拆装地固接的固接区域。着扣带72根据粘扣带7所具有的固接部71的材料选择适当的材料。例如固接部71为机械性固定件的雄部件的情况下,作为着扣带72,作为机械性固定件的雌部件,能够使用能够与该雄部件卡合的纤维片,例如针织材料、无纺布。另外,在固接部71为粘合剂的情况下,作为着扣带72,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平滑的膜。
38.本发明的尿布如上所述,具有一对防漏翻边3、3。各防漏翻边3优选包含翻边形成片30而构成。各翻边形成片30以分别跨吸收体23的横向y的侧缘的方式配置。防漏翻边3和
翻边形成片30的构成材料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39.如图2和图3所示,翻边形成片30包括在该片30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上在纵向x上延伸的基端部31和自由端部32。基端部31为固定在翻边形成片30以外的其它部件的固定部。自由端部32为与翻边形成片30以外的其它的部件的非固定部。防漏翻边3构成为能够将基端部31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位置作为立起端,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基端部31和自由端部32优选至少配置在纵向x中央区域,也可以沿着纵向x的整个区域配置。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的纵向x整个区域是指,包括前方区域、中央区域和后方区域的全部区域的意思,与表示纵向x的长度的“全长”是不同的概念。此外,基端部31和自由端部32也可以都配置在纵向x全长上。作为上述的其它部件,典型的是在翻边形成片3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能够与该片30接触地配置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其它部件为正面片21。
40.基端部31典型的是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热融接等的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基端部31位于比吸收体23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
41.如图2和图3所示,各防漏翻边3、3具有位于基端部31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弯折部35。弯折部35能够使其例如位于各防漏翻边3、3的横向y的大致中央。或者,能够使弯折部35位于防漏翻边3的从横向中央偏倚于自由端部32的位置,相反地也能够使其位于防漏翻边3的从横向中央偏倚于基端部31的位置。弯折部35在纵向x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翻边形成片30在基端部31与自由端部32之间向横向y外侧弯折而形成。通过形成有弯折部35,各防漏翻边3、3被划分为位于基端部31与弯折部35之间的下方部3a、和位于弯折部35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外侧伸出部3b。外侧伸出部3b比弯折部35的位置更向横向y外侧伸出,形成在防漏翻边3的纵向x整个区域。
42.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伸出部3b构成为,将连续的一个翻边形成片30在横向y上弯折而形成有相对的二个面的二层构造。通过翻边形成片30的弯折而形成的外侧伸出部3b的一个面形成与穿戴者的肌肤以面相抵接的抵接面。
43.防漏翻边3除了翻边形成片30以外,还具有在纵向x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37。详细而言,在防漏翻边3中的外侧伸出部3b,配置有多根线状或者带状的弹性部件37。弹性部件37以在纵向x上能够伸缩的状态在横向y上排列地配置有多根。弹性部件37至少配置在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至少在纵向x中央区域中分别固定于外侧伸出部3b。根据情况,弹性部件37延伸至纵向x中央区域和纵向x的前方区域以及后方区域。各弹性部件37在尿布1的至少纵向x中央区域中,各弹性部件37的至少纵向的一部分分别固定在外侧伸出部3b。根据情况,各弹性部件37在纵向x中央区域和在纵向x的前方区域以及后方区域都分别固定在外侧伸出部3b。
44.作为各弹性部件37的固定方式,能够举例例如在纵向x中央区域中在纵向上间隔性地固定在多个部位,或者在纵向x中央区域中在规定的长度范围中连续地固定,并且在纵向x中央区域以外的部位被固定的方式。前者的固定方式的情况下,弹性部件37至少在纵向x中央区域中被固定的部位彼此之间能够在纵向x上伸缩。在后者的固定方式的情况下,弹性部件37至少在纵向x中央区域被固定的部位与在纵向x中央区域以外被固定的部位之间,能够在纵向x上伸缩。
45.在任一情况下,各弹性部件37在弹性部件37被固定的部位中,沿着横向y相邻的弹性部件37以隔开间隔地相互平行的状态配置。
46.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平行状态”包括:在弹性部件37被固定的部位中,沿着任意的弹性部件37的延伸方向的第一假想线、和沿着与该弹性部件37相邻的弹性部件37的延伸方向的第二假想线彼此不交叉(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以及第一假想线与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在2
°
以内、优选在1
°
以内这两者。
47.通常,如果在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尺寸设计中,各弹性部件37以沿着纵向x平行地配置的方式设计,则通常在实际制造的物品中,各弹性部件37相互平行地配置。但是,在实际制造中,存在弹性部件37的配置位置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的情况。因此,所谓“平行状态”的意思是,允许在起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的偏移。当然,弹性部件37在弹性部件37被固定的部位中,优选与沿着纵向x的假想线成为平行状态。
48.在根据作为产品的吸收性物品判断和测量弹性部件37的配置和尺寸的情况下,基于设计尺寸(在使弹性部件最大地伸长、将弹性部件的伸缩或构成部件的弯曲等的影响完全排除的状态下,将吸收性物品平面状地展开时的尺寸)进行。
49.尿布1在其自然状态中,防漏翻边3中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与纵向x的其它区域中不同。详细而言,外侧伸出部3b中,在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比在纵向x前方区域和纵向x后方区域中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容易使防漏翻边紧贴于穿戴者的胯裆部,能够提高尿布的合身性。在从纵向x的中央部沿着纵向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看时,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可以连续地增加,或者也可以阶梯状地增加。
50.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中,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长度w1(参照图2)优选为4mm以上,更优选为9mm以上,优选为24mm以下,更优选为19mm以下。长度w1以满足上述的范围作为条件,在纵向x中央区域的整个区域中可以为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长度w1为将防漏翻边3中的外侧伸出部3b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进行平面投影时的长度。在此,所谓平面投影是指,在由外侧伸出部3b构成的面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与平面(尿布的载置面)平行时,如字面所述投影在平面,在由外侧伸出部3b构成的面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与平面(尿布的载置面)不平行时,从由外侧伸出部3b构成的面的法线方向进行投影。
51.另外,纵向x前方区域和纵向x后方区域中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长度w2(参照图3),以比长度w1大作为条件,分别独立地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长度w2以满足上述的范围为条件,在纵向x前方区域和纵向x后方区域的整个区域中可以为相同的,也可以为不同的。长度w2与长度w1同样地,是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将由外侧伸出部3b构成的面进行平面投影时的长度。
52.作为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与在纵向x的其它区域不同的结构,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中,在自由端部32与弯折部35之间进一步形成一个或两个以上与弯折部35不同的在纵向x上延伸的弯折部50、60,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可以不形成与弯折部35不同的弯折部50、60。
53.在图2和图4的(a)和(b)中表示了在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防漏翻边3的横向y截面的一个实施方式。图2和图4的(a)和(b)所示的防漏翻边3中,配置在外侧伸出部3b的各弹性部件37,在弹性部件37被固定的部位中,沿着横向y相邻的弹性部件37隔开间隔地以平行状态配置。该图所示的防漏翻边3,为了说明的方便,以配置在外侧伸出部3b的弹性部件37的沿着横向y的间隔不同的方式表示,但相邻的弹性部件37彼此的沿着横向y的间隔,
如该图所示在弹性部件37被固定的部位中可以相互不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以相同的方式配置。
54.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优选防漏翻边3在自由端部32与弯折部35之间,具有不同于弯折部35的、在纵向x上延伸的第二弯折部50。通过在防漏翻边3的纵向中央区域设置第二弯折部50,能够使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比纵向中央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小。第二弯折部50形成在外侧伸出部3b。
55.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折部50,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自由端部32与距自由端部32最近地配置的弹性部件37之间,在纵向x上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折部50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地靠自由端部32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折部50,通过位于自由端部32与配置在横向y的最外侧的弹性部件37之间的翻边形成片30被弯折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伸出部3b,优选在其自然状态下,以第二弯折部50作为可挠轴,位于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的自由端部32与第二弯折部50之间的外侧区域3s,向穿戴者的身体侧立起,或者向横向y内侧回折。其中,“向横向y内侧回折”是包括外侧区域3s向肌肤相对面侧回折的情况和外侧区域3s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回折的情况这两者。
56.图2所示的尿布1中,外侧区域3s向肌肤相对面侧回折。通过外侧区域3s向肌肤相对面侧且向横向y内侧回折,形成为排泄物的防漏性更加优异的尿布。在位于尿布1的纵向x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的外侧伸出部3b中,以满足上述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的关系为条件,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外侧区域3s,也可以不形成。
57.在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中,相对于包含外侧区域3s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设计尺寸的长度的、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外侧区域3s的沿着横向y的长度(即从第二弯折部50至自由端部32的沿着横向y的设计尺寸的长度)的百分率,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另外,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通过形成为这样的范围,在穿戴者的胯裆部能够使防漏翻边更紧贴,使尿布的合身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58.作为使纵向中央区域中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比纵向中央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小的另外的方式,如图4的(a)所示,优选在纵向x上延伸的第二弯折部50,位于外侧伸出部3b中的距自由端部32最近地配置的弹性部件37与距弯折部35最近地配置的弹性部件37之间。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折部50,通过在外侧伸出部3b中位于相邻的弹性部件37之间的翻边形成片30被弯折而形成。图4的(a)所示的第二弯折部50形成在自由端部32与弯折部35之间的横向y的中央部,但只要形成在弹性部件37彼此之间,可以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地靠自由端部32的位置,也可以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地靠弯折部35的位置。
59.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伸出部3b,优选在其自然状态下,与上述的方式同样地以第二弯折部50作为可挠轴,位于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的自由端部32与第二弯折部50之间的外侧区域3s,向穿戴者的身体侧立起,或者向横向y内侧回折。位于尿布1的纵向x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的外侧伸出部3b中,以满足上述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的关系为条件,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外侧区域3s,也可以不形成。
60.另外,在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外侧伸出部3b,如果以多根弹性部件37存在于外侧区域3s的方式构成,则外侧伸出部3b容易以面抵接穿戴者的肌肤,更加提高紧贴性,故而优
选。而且,以多根弹性部件37存在于第二弯折部50与弯折部35之间的沿着横向y的区域中的方式构成时,外侧伸出部3b容易以面稳定地抵接穿戴者的肌肤,对穿戴者的运动的追随性和对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故而优选。这样的结构,例如如后文所述,通过以使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的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的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高的方式配置多个弹性部件37,能够容易地达成。
61.作为使纵向中央区域中的外侧伸出部3b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比纵向中央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沿着横向y的宽度小的又一方式,如图4的(b)所示,防漏翻边3优选在外侧伸出部3b的自由端部32与弯折部35之间,具有不同于弯折部35的、在纵向x上分别延伸的第二弯折部50和第三弯折部60。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折部50,在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上,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地靠自由端部32的位置。第三弯折部60在横向y上,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地靠外侧伸出部3b的弯折部35的位置。即,第二弯折部50位于比第三弯折部60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折部50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自由端部32与弯折部35之间的大致中央部,第三弯折部60位于第二弯折部50与弯折部35之间的大致中央部。第二弯折部50和第三弯折部60的形成位置,以将外侧伸出部3b在横向y上最大伸长时的位置为基准。
62.在外侧伸出部3b形成有第二弯折部50和第三弯折部60的情况下,如图4的(b)所示,外侧伸出部3b在纵向x中央区域中,以位于弯折部35与第二弯折部50之间的内侧区域3t向横向y内侧回折的方式形成。此外,外侧伸出部3b中,位于第二弯折部50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外侧区域3s向横向y外侧回折的、第二弯折部50和第三弯折部60,均通过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翻边形成片30被弯折而形成。位于尿布1的纵向x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的外侧伸出部3b中,以满足上述的外侧伸出部3b的宽度的关系为条件,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外侧区域3s和内侧区域3t,也可以不形成。
63.关于上述的第二弯折部50或第三弯折部60的结构,只要是满足上述的各结构之中的任一者的结构,也可以是上述的各结构相组合而构成。为了形成上述的第二弯折部50或第三弯折部60,例如可以使用在将翻边形成片30预先弯折的状态下在纵向x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固定,而形成有折痕的部件,使得能够在规定的位置形成上述的第二弯折部50、第三弯折部60。或者,以使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的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的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高的方式构成即可。关于用于使伸长应力变化的结构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64.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在防漏翻边形成外侧伸出部,能够使外侧伸出部与穿戴者的肌肤面接触而在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提高紧贴性,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合身性。
65.此外,构成防漏翻边的多个弹性部件,在其被固定的部位,沿着横向y隔开间隔地以平行状态配置,由此,在至少纵向x的中央区域中,能够沿着与纵向x对应的穿戴者的前后方向使防漏翻边均匀地贴合于穿戴者的身体,在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任一部位都能够防止排泄物向横向外侧的泄漏(侧漏)。
66.进而,防漏翻边的外侧伸出部中构成为,纵向中央区域的沿着横向的宽度比纵向前方区域和纵向后方区域的沿着横向的宽度小,由此相比于穿戴者的腹部和背部,使外侧伸出部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增加,能够防止从腹部和背部的排泄物的侧漏,并且对
于由于吸收性物品的自重或排泄物的重量而容易向下方垂下的裆部,能够提高防漏翻边的高度或收缩力来使其紧贴以提高合身性,能够有效地防止从裆部的排泄物的侧漏。
67.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通过在防漏翻边的纵向中央区域形成第二弯折部、或者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构成防漏翻边的翻边形成片和弹性部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在防漏翻边的纵向中央区域中,能够使防漏翻边的厚度、高度、收缩力提高。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尿布的紧贴性,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68.尤其是,构成防漏翻边的多个弹性部件,因为在其被固定的部位具有沿着横向y的间隔且以平行状态配置,所以在相邻的弹性部件间容易沿着纵向x形成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在沿着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较广的范围中能够有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这一方面是有利的。
69.如图2所示,第二弯折部50位于外侧伸出部3b中的自由端部32与距自由端部32最近地配置的弹性部件37之间,由此,翻边形成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厚度增加,由此容易进一步提高防漏翻边与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性。
70.另外,如图4的(a)所示,关于第二弯折部50,通过在纵向x上延伸的第二弯折部50位于外侧伸出部3b中的距自由端部32最近地配置的弹性部件37与距弯折部35最近地配置的弹性部件37之间,由于翻边形成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以及提高收缩力所带来的防漏翻边与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性容易进一步提高。
71.另外,如图4的(b)所示,不仅形成第二弯折部50,还形成有第三弯折部60,由此,由于翻边形成片和弹性部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多层以及收缩力的提高,容易使防漏翻边与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性进一步提高。
72.其中,通过采用图4的(b)所示的方式,防漏翻边与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性的提高能够显著地奏效,因此是有利的。
73.从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的观点考虑,在防漏翻边3的外侧伸出部3b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37,优选使用伸长应力不同的至少2种弹性部件37。在该情况下,配置在外侧伸出部3b的弹性部件37,优选位于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高。弹性部件37的配置位置以使外侧伸出部3b在横向y上最大伸长时的位置为基准。通过使用这样的弹性部件37,在尿布的穿戴时,能够使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容易地形成在防漏翻边的纵向中央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裆部的紧贴性,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74.在外侧伸出部3b中,为了使位于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高,例如优选以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比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高的方式配置这些弹性部件37。在弹性部件37配置有3根以上的情况下,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也可以随着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向内侧去而阶段性地变高。或者,也可以是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最高,而其它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相同。
75.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首先,将配置在防漏翻边3的外侧伸出部3b的各弹性部件37分别取出,形成各个弹性部件37在长度方向上最大地伸长的状态,在各弹性部件37使用油性笔在该伸缩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l1标记2个印记。接
着,在非伸长状态下测量标记了印记的弹性部件37的长度l2。对各弹性部件37进行3次该测量,利用根据由“l1/l2”表示的式子计算出的值的算数平均值求得伸长倍率(倍)。间隔l1例如能够设为100mm。
76.在上述的测量方法中测量出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以按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比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高的方式配置作为条件,分别独立地优选为1.5倍以上,更优选为2.0倍以上,优选为3.5倍以下,更优选为3.0倍以下。
77.代替上述的方式、或者除上述方式以外,在外侧伸出部3b中,为了使位于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高,例如,优选以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比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高的方式,配置这些弹性部件37。在弹性部件37配置有3根以上的情况下,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也可以随着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向内侧去而阶段性地变大。或者,也可以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最大,其它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相同。
78.通过使用这样的弹性部件37,在尿布的穿戴时,能够使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容易地形成在防漏翻边的纵向中央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裆部的紧贴性,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79.上述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是指,各弹性部件的非伸长状态下的粗细度。在各弹性部件37为线状的情况下,关于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对于一根弹性部件37在不同的3个部位分别测量其截面的直径,用其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在各弹性部件37为带状的情况下,关于各弹性部件37的粗度,对于一根弹性部件37在不同的3个部位分别测量弹性部件的主面中的与伸长方向正交的长度,由其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各弹性部件37由多个弹性纤维的束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将从测量対象的防漏翻边将弹性部件切出一定的长度(例:100mm)而得的部分作为试样,将该试样的质量除以该试样的长度,作为弹性部件的粗细度(纤度)表示。
80.在上述的测量方法中测量出的弹性部件37的非伸长状态的粗细度d1(参照图5),以按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比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粗细度大的方式配置为条件,以纤度表示,分别独立地优选为150dtex以上,更优选为300dtex以上,优选为950dtex以下,更优选为800dtex以下。
81.另外,代替上述的方式、或者除了上述的方式之外,在外侧伸出部3b中,为了使位于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高,例如优选以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率,比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率高的方式配置这些弹性部件37。在弹性部件37配置有3根以上的情况下,各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率可以随着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向内侧去而阶段性地变大。或者,也可以是位于外侧伸出部3b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率最大,其它的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率相同。此外,上述的弹性率以各弹性部件37分别以相同的粗细度构成,且伸长倍率彼此相同为前提。
82.通过使用这样的弹性部件37,在尿布的穿戴时,能够使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容易地形成在防漏翻边的纵向中央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裆部的紧贴性,能够进一步有
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83.在上述任一方式中,作为构成弹性部件37的树脂,分别独立地例如举例天然橡胶、eva橡胶、丁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氯丁橡胶等的合成橡胶、聚氨酯和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能够举例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和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等的苯乙烯类弹性体,将乙烯类α-烯烃弹性体和乙烯
·
丁烯
·
辛烯等进行共聚的丙烯类弹性体等的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以及聚氨酯类弹性体。这些构成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腿部弹性部件42的构成树脂也能够同样地使用上述的树脂。
84.作为翻边形成片30,从可靠地发挥防止尿等体液向外部漏出这样的作用的观点考虑,能够适当地使用疏水性的片材料。作为疏水性的片材料能够举例无纺布,详细而言是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或者能够使用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等的复层构造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作为翻边形成片30,能够使用疏水性的树脂膜、该树脂膜与该无纺布的层叠体等。
85.另外,防漏翻边3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8-179128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7-22066号公报中记载的伸缩片。在该情况下,作为弹性部件37,例如能够使用上述的苯乙烯类弹性体、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和聚氨酯类弹性体等的热塑性弹性体、以橡胶等弹性树脂作为原料的纤维。另外,作为片材,能够使用在翻边形成片30中所说明的各种无纺布。
86.如上所述,防漏翻边3优选包括弹性部件37和由无纺布构成的非伸缩性的翻边形成片30,构成防漏翻边3的翻边形成片30优选环压压缩强度(ring crush resistance)处于规定的范围中。详细而言,翻边形成片30通过后述的方法测量的环压压缩强度优选为10.0n/30mm以下,更优选为8.0n/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n/30mm以下,另外优选其下限越低越好,但1.0n/30mm以上是现实的。
87.通过具有这样的物性,因为翻边形成片30容易通过外力而弯曲,所以在防漏翻边3中能够使弯折部35和外侧伸出部3b在纵向x整个区域中容易形成,能够使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中的尿布的合身性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使第二弯折部50和第三弯折部60在防漏翻边的纵向x中央区域中容易地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尿布的紧贴性,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88.环压压缩强度能够按以下所述方式进行测量。首先,将构成防漏翻边3的翻边形成片30切出5片沿着纵向x的长度为150mm、沿着横向y的长度为30mm的长方形形状,将它们作为试验片。将各试验片在该试验片的长度方向上卷成圆筒状,制成该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重叠5mm,直径为45mm的圆筒,将两端的重叠部分的上端(圆筒轴方向的上端)和下端的2个部位用订书钉〔例如maxco.,ltd.制造、no.10-1m的针〕固接,得到5个圆筒形状的测量试样。此外,针的方向与周方向平行。将所获得的各测量试样(初始试样宽度;30mm)放置在tensilon压缩试验机(orientec co.,ltd.制“rta-100”),测量利用直径70mm以上的圆形压缩板在圆筒的轴向(试样的横向)上以10mm/分钟的压缩速度进行了压缩时表示出的最大负载(n/30mm)。关于5个测量试样进行同样的测量,将它们的算数平均值作为翻边形成片30的环压压缩强度。
89.在图5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在防漏翻边3的设计尺寸中的弹性部件37的配置位置和
翻边形成片30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构成防漏翻边3的翻边形成片30,以由无纺布等非伸缩性的纤维片构成作为条件,优选散布状地具有多个高纤维密度部80。高纤维密度部80是与翻边形成片30中的其它部位相比较,构成片的纤维间距离较短,或者纤维构造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而膜化,纤维密度变高的部位。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地在防漏翻边3形成纤维密度高、与片材的其它部位相比刚度较高的高纤维密度部80成为片材的弯曲的起点的皱褶构造。其结果是,防漏翻边的柔软性变得良好,并且防漏翻边向穿戴者的身体的肌肤触感和合身性提高。这样的高纤维密度部80例如通过对使用的无纺布预先实施压纹加工等的压密加工,或者对使用的无纺布局部地实施针刺、水刺等的由机械进行的交缠加工而能够形成。
90.图5所示的各高纤维密度部80均成为椭圆形的俯视形状,它们在纵向x和横向y两者上隔开间隔地形成。高纤维密度部80的俯视形状也可以是正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的各向同性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和椭圆形等的具有各向异性的形状。
91.另外,在翻边形成片30形成有高纤维密度部80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优选防漏翻边3中的相邻的弹性部件37彼此的沿着横向y的间隔w5,比在横向y上相邻的高纤维密度部80的间隔w6大。通过构成为这样的结构,片容易在相邻的弹性部件37彼此间弯折,因此能够成功地在外侧伸出部3b形成第二弯折部50、第三弯折部60。其结果是,纵向x的中央区域和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合身性进一步提高,能够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92.相邻弹性部件37彼此的沿着横向y的间隔w5(参照图5)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优选为9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另外,在横向y上相邻的高纤维密度部80的间隔w6(参照图5)以满足w5》w6为条件,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4.5mm以下。
93.另外,在防漏翻边3包括弹性部件37和翻边形成片30而构成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各防漏翻边3中的外侧伸出部3b优选具有接合翻边形成片30与弹性部件37的接合部90。形成有接合部90的部位为弹性部件37被固定在外侧伸出部3b的部位。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弹性部件37,在相当于弹性部件37的固定部位的接合部90的形成部位中,在纵向x上延伸且以平行状态配置,并且隔开相邻的弹性部件37彼此的沿着横向y的间隔地配置。与此同时,接合部90在纵向x上延伸、并且在横向y上隔开距离地间隔性地形成。
94.在该图所示的方式中,接合部90形成在与配置有弹性部件37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没有配置弹性部件37的位置中不形成。作为接合部90,典型的是配置有粘接剂等,接合部90优选至少形成在尿布1的纵向x中央区域中的与弹性部件37的配置位置相当的位置,更优选形成在与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配置位置相当的位置的整个区域。
95.通过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将弹性部件37更强力地固定于翻边形成片30,即使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易于将弹性部件37的沿着横向y的配置间隔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优选在纵向x整个区域中维持为一定值。由此,能够沿着与纵向x对应的穿戴者的前后方向使防漏翻边均匀地贴合穿戴者的身体,在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任一部位都能够有效地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96.此外,因为在外侧伸出部3b中的不具有接合部90的部位能够形成刚度较低的部位,因此片容易以不具有接合部90的部位为可挠轴弯折。其结果是,能够成功地在外侧伸出部3b形成第二弯折部50或第三弯折部60,纵向x的中央区域和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合身性进
一步提高,能够防止排泄物的侧漏。
97.作为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吸收性物品,以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具有防漏翻边的吸收性物品就能够适用。作为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除了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以外,还能够举例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失禁垫、生理用卫生巾等,但不限于此。
98.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的外侧伸出部3b没有形成第二弯折部50和第三弯折部60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以满足“长度w1《长度w2”为条件,在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的外侧伸出部3b形成有第二弯折部50和第三弯折部60中的至少一者。
9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漏翻边3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仅形成有比弯折部35向横向y外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3b,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除了从弯折部35的位置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3b以外,还设置有从弯折部35的位置向横向y的内侧伸出的内侧伸出部。
100.关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有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01.《1》
102.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在肌肤相对面设置有在纵向上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该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各防漏翻边具有:成为该防漏翻边的立起端的基端部;自由端部;和位于该基端部与该自由端部之间且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各防漏翻边被划分为位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的下方部,和位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自由端部之间且向所述横向外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所述外侧伸出部具有在纵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外侧伸出部中,所述纵向中央区域的沿着所述横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纵向前方区域和所述纵向后方区域的沿着所述横向的宽度,至少在所述纵向中央区域中,所述各弹性部件的至少纵向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外侧伸出部,在所述弹性部件被固定的部位中,沿着所述横向相邻的所述各弹性部件隔开间隔地配置成平行状态。
103.《2》上述《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04.所述防漏翻边在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具有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自由端部与距该自由端部最近地配置的所述弹性部件之间,所述外侧伸出部在所述纵向中央区域中,位于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外侧区域向穿戴者的身体侧立起,或者向所述横向内侧回折。
105.《3》上述《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06.所述防漏翻边在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具有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距所述自由端部最近地配置的所述弹性部件与距所述弯折部最近地配置的所述弹性部件之间,所述外侧伸出部在所述纵向中央区域中,位于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外侧区域向穿戴者的身体侧立起,或者向所述横向内侧回折。
107.《4》上述《2》或《3》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08.多根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外侧区域中配置有多根。
109.《5》上述《2》~《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10.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的沿着所述横向的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的各个中,配置有多根所述弹性部件。
111.《6》上述《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12.所述防漏翻边在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具有在所述纵向上分别延伸的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靠所述自由端部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三弯折部位于靠所述弯折部的位置,所述外侧伸出部在所述纵向中央区域中,位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内侧区域向所述横向内侧回折,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自由端部之间的外侧区域向所述横向外侧回折。
113.《7》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14.所述各防漏翻边包括所述弹性部件和由无纺布构成的翻边形成片,所述翻边形成片散布状地具有多个高纤维密度部,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彼此间的沿着所述横向的间隔比在所述横向上相邻的所述高纤维密度部的间隔大。
115.《8》上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16.配置有伸长应力不同的至少2种所述弹性部件。
117.《9》上述《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18.所述各防漏翻边包括所述弹性部件和翻边形成片,所述各防漏翻边具有接合所述翻边形成片与所述弹性部件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纵向上延伸,且在所述横向上间隔性地形成。
119.《10》上述《1》~《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20.所述各防漏翻边包括所述弹性部件和翻边形成片,
121.所述翻边形成片的环压压缩强度为10.0n/30mm以下。
122.《11》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23.所述弯折部位于从所述防漏翻边的横向中央偏倚于所述自由端部的位置。
124.《12》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25.所述弯折部位于从所述防漏翻边的横向中央偏倚于所述基端部的位置。
126.《13》上述《1》~《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27.所述外侧伸出部与所述弯折部的位置相比,向所述横向外侧伸出。
128.《14》上述《1》~《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29.所述外侧伸出部形成在所述防漏翻边的所述纵向的整个区域中。
130.《15》上述《1》~《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31.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纵向中央区域延伸并且延伸至所述纵向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
132.《16》上述《1》~《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33.所述外侧伸出部的沿着所述横向的宽度,在从所述纵向的中央部沿着所述纵向前方区域和所述纵向后方区域看时连续地增加。
134.《17》上述《1》~《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35.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下,所述纵向中央区域中的所述外侧伸出部的沿着所述横向的长度w1为4mm以上且24mm以下,优选为9mm以上且19mm以下。
136.《18》上述《1》~《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37.所述纵向前方区域和所述纵向后方区域中的所述外侧伸出部的沿着所述横向的长度w2为5mm以上且25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
138.《19》上述《1》~《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39.在固定有所述弹性部件的部位,沿着任意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的第一假想线、与沿着和该弹性部件相邻的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的第二假想线彼此不交叉,并且第一假想线与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为2
°
以内。
140.《20》上述《19》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141.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为1
°
以内。
142.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143.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合身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