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2023-03-03 09:10: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


背景技术:

2.摩托车的车架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主车架用于与发动机相连并支撑悬挂结构,副车架是指从主车架延伸出来用于负担驾驶员、乘客座位及一些配件(如电瓶、点火电脑等)的结构。当前摩托车后货架一般固定连接在副车架上,但当后货架需要承担一些较大物品时,经常会发现后货架的长度不够,而后货架在固定后就无法调节后货架的长度,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具有可调节的特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包括后货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后货架包括u形本体和固定板,所述u型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两个插槽适配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一对一地插接于插槽内并可沿插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6.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或第二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后货架锁定的固定组件。
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贯穿开设有与插槽连通的安装孔,固定组件安装在安装孔内。
8.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拉手、固定座、第一弹簧和锁杆,其中,所述固定座呈中空设置,包括座体和座盖,座盖螺纹连接于座体的开口端;所述锁杆活动穿设于固定座;锁杆位于固定座内的杆体上设置有环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固定座内,且套设于锁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环座抵接,上端与座盖抵接;
9.所述插接部上朝向固定组件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锁孔,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弹簧驱动整个锁杆朝向插槽移动并进入到对准的锁孔内。
10.优选地,所述固定座过盈配合地嵌设于安装槽内。
11.优选地,所述锁杆包括套管、压杆、第二弹簧和活动顶块,套管的上端与拉手螺纹连接;所述压杆螺纹套接于套管内,活动顶块位于套管内,且下端从套管的端部伸出,所述活动顶块的下端呈半球形设置;所述套管的下端口呈缩口状,活动顶块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该缩口部分配合的限位部,以防止活动顶块从套管的下端口掉出;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套管内,且上端与压杆的下端抵接,下端与活动顶块的上端抵接。
12.优选地,在套管上螺纹设置两个螺母,拉环被夹紧于两个螺母之间。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4.1、能够自由调节后货架的相对长度,以适应更多使用场景;
15.2、调节时能够通过活动顶块确认是否调节到位,简化了调节的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中副车架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剖视图;
18.图3为实施例中后货架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架;11、安装孔;2、第二支撑架;21、插槽;3、后货架;31、插接部;311、锁孔;32、u形本体;33、固定板;4、固定组件;41、拉手;42、固定座;421、座体;422、座盖;431、套管;432、压杆;433、活动顶块;434、第二弹簧;435、环座;44、第一弹簧;4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1.参考图1,副车架包括后货架3、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插槽21,插槽21沿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后货架3包括u形本体32和固定板33,u型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两个插槽21适配的插接部31,插接部31一对一地插接于插槽21内并可沿插槽21的长度方向移动。
22.另外,第一支撑架1和/或第二支撑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后货架3锁定的固定组件4,作为示例,固定组件4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上。具体地,第一支撑架1上贯穿开设有与插槽21连通的安装孔11,固定组件4安装在安装孔11内。
23.参照图2,该固定组件4包括拉手41、固定座42、第一弹簧44和锁杆,其中,固定座42呈中空设置,包括座体421和座盖422,座盖422螺纹连接于座体421的开口端;整个固定座42过盈配合地嵌设于安装槽内。锁杆活动穿设于固定座42,即:座盖422与座体421均设置有供锁杆穿过的通孔。锁杆位于固定座42内的杆体上设置有环座435;第一弹簧44位于固定座42内,且套设于锁杆上,第一弹簧44的下端与环座435抵接,上端与座盖422抵接。
24.锁杆包括套管431、压杆432、第二弹簧434和活动顶块433,套管431的上端与拉手41螺纹连接,另外,在套管431上螺纹设置两个螺母45,拉环被夹紧于两个螺母45之间。压杆432螺纹套接于套管431内,活动顶块433位于套管431内,且下端从套管431的端部伸出,活动顶块433的下端呈半球形设置。套管431的下端口呈缩口状,活动顶块43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该缩口部分配合的限位部,以防止活动顶块433从套管431的下端口掉出。第二弹簧434位于套管431内,且上端与压杆432的下端抵接,下端与活动顶块433的上端抵接。
25.参照图3,插接部31上朝向固定组件4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锁孔311,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弹簧44驱动整个锁杆朝向插槽21移动并进入到对准的锁孔311内,使得插接部31被锁定在插槽21内,从而达到固定整个后货架3的目的。当然,为了提升固定效果,可以同时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设置上述的固定组件4。
26.当要调节后货架3的相对长度时,通过拉手41将整个锁杆向后拉,使得锁杆的端部从锁孔311脱出,此时活动顶块433的下端半球部分正好与锁孔311形成一定的交错;然后移动插接部31,在此过程中,当活动顶块433与下一个锁孔311对准时,活动顶块433能够撞击套管431的端口内壁发出声音,用户即可判断锁杆与锁孔311是否对齐,然后用户放开拉手41,锁杆即可自动插入到锁孔311内。
27.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
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其特征是,包括后货架(3)、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插槽(21),所述插槽(21)沿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后货架(3)包括u形本体(32)和固定板(33),所述u型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两个插槽(21)适配的插接部(31),所述插接部(31)一对一地插接于插槽(21)内并可沿插槽(2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或第二支撑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后货架(3)锁定的固定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贯穿开设有与插槽(21)连通的安装孔(11),固定组件(4)安装在安装孔(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拉手(41)、固定座(42)、第一弹簧(44)和锁杆,其中,所述固定座(42)呈中空设置,包括座体(421)和座盖(422),座盖(422)螺纹连接于座体(421)的开口端;所述锁杆活动穿设于固定座(42);锁杆位于固定座(42)内的杆体上设置有环座(435);所述第一弹簧(44)位于固定座(42)内,且套设于锁杆上,所述第一弹簧(44)的下端与环座(435)抵接,上端与座盖(422)抵接;所述插接部(31)上朝向固定组件(4)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锁孔(311),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弹簧(44)驱动整个锁杆朝向插槽(21)移动并进入到对准的锁孔(3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42)过盈配合地嵌设于安装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锁杆包括套管(431)、压杆(432)、第二弹簧(434)和活动顶块(433),套管(431)的上端与拉手(41)螺纹连接;所述压杆(432)螺纹套接于套管(431)内,活动顶块(433)位于套管(431)内,且下端从套管(431)的端部伸出,所述活动顶块(433)的下端呈半球形设置;所述套管(431)的下端口呈缩口状,活动顶块(43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该缩口部分配合的限位部,以防止活动顶块(433)从套管(431)的下端口掉出;所述第二弹簧(434)位于套管(431)内,且上端与压杆(432)的下端抵接,下端与活动顶块(433)的上端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其特征是,在套管(431)上螺纹设置两个螺母(45),拉环被夹紧于两个螺母(45)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摩托车副车架,包括后货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后货架包括U形本体和固定板,所述U型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两个插槽适配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一对一地插接于插槽内并可沿插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或第二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后货架锁定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通可调节后货架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通可调节后货架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通可调节后货架的长度。


技术研发人员:葛灵波 项康 张学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同兴金属锻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3/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