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AI生态枕的制作方法

2023-03-03 05:08: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ai生态枕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枕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i生态枕。


背景技术:

2.为了优化枕头与人体颈椎的贴合度问题,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专利cn211299364u公开了一种助眠枕头,能够使得用户不管在仰睡还是侧睡时,都能够使得颈椎与枕头起到紧密的贴合效果,枕头能够对颈椎和头部起到良好的撑垫作用,有效预防落枕、颈椎悬空,甚至引发骨质增生等问题。虽然该助眠枕头能够通过气囊调节高度使得用户的头颈部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但是,该助眠枕头并不具备对用户睡眠质量进行监测的功能,无法满足用户监测及记录睡眠数据的需要。鉴于此,申请人在上述专利的基础上对枕头进行了改进,开发了一种ai生态枕。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i生态枕,所述ai生态枕包括了枕芯、气囊,所述枕芯上设有颈枕区,所述颈枕区设有左侧睡面、仰睡面及右侧睡面,在所述仰睡面由所述枕芯中心往边缘方向的一侧设有枕椎延伸部,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枕芯内靠近所述枕椎延伸部的一侧,所述ai生态枕还包括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位于所述气囊的上方,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外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为带状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压力采集带和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压力采集带的一端。
6.进一步地,在所述枕芯底部靠近所述枕椎延伸部的一侧设有切口,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所述切口上,所述气囊置于所述切口中。
7.进一步地,在所述枕芯靠近所述枕椎延伸部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气囊的第一切口和用于放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第二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沿着所述颈枕区分布。
8.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呈扁平状。
9.进一步地,所述ai生态枕还包括枕套和内胆保护套,所述枕芯外上依次套有所述内胆保护套和所述枕套,所述枕套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储纳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包括usb连接线。
11.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设有usb连接线接口,所述控制盒内设有无线模组。
12.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模组包括蓝牙模组。
13.进一步地,所述ai生态枕还包括磁石和凹槽,所述磁石设置在所述颈枕区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枕芯与人体接触的面上。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i生态枕符合人体工学,用户无论是仰睡、侧睡都可以通过调节气囊的高度让头颈部处于舒适的状态;
16.2.在ai生态枕上增设了监测组件,将带状结构的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枕芯内部,将数据传输模块设置在枕芯外,通过数据线连接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极大地降低增设监测组件对枕芯柔软舒适性能的影响,在确保用户睡眠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对用户睡眠数据的无干扰采集;
17.3.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采集用户的颈部动脉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处理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可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内设置的无线模组连接至手机等通讯设备,实现睡眠数据的监测与记录,并可通过通讯设备上相关的软件或程序生成睡眠数据报告,满足用户监测及记录睡眠状况的需要。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ai生态枕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枕芯的背面示意图;
21.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ai生态枕的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枕芯中切口的剖面示意图;
23.图5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枕芯中切口的剖面示意图;
24.其中,附图标记为:10-ai生态枕、1-枕芯、11-颈枕区、12-枕椎延伸部、13-第一切口、14-第二切口、2-气囊、3-监测组件、31-数据采集模块、32-数据线、33-数据传输模块、4-磁石、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如图1-5所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ai生态枕10,ai生态枕10包括了枕芯1、气囊2,枕
芯1上设有颈枕区11,在枕芯1长度方向上颈枕区11依次设有左侧睡面、仰睡面及右侧睡面,在仰睡面由枕芯1中心往边缘方向的一侧设有枕椎延伸部12,气囊2设置在枕芯1内靠近枕椎延伸部12的一侧,ai生态枕10还包括监测组件3,监测组件3包括数据采集模块31、数据传输模块33、数据采集模块31位于气囊2的上方,数据传输模块33在枕芯1的外部,数据采集模块31和数据传输模块33之间通过数据线32连接。如此,当用户枕在ai生态枕10上,数据采集模块31可采集用户的颈部动脉信号并进行处理,通过数据线32将经过处理后的采集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33,数据传输模块33可将数据传输至用户手机等通讯设备,实现用户睡眠数据的监测和记录。
29.为了避免增设的监测组件3降低用户对枕芯1柔软舒适性的体验感,需要对监测组件3的结构及设置位置进行设计,具体地,如图3所示,监测组件3包括了数据采集模块31、数据线32、数据传输模块33、数据采集模块31设置在枕芯1内,可以理解的是,数据采集模块31包括压力采集带和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是指用于信号转换的微型电子元件,数据处理器用于将采集的颈部动脉信号转换为通讯设备可识别/可接收的信号),数据处理器连接在压力采集带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即数据采集模块31整体采用带状结构,如此,带状结构可以极大地降低数据采集模块31在枕芯1内所占据的面积,同时,带状结构具有柔软性可随着枕芯1的受力状态进行调整,可避免数据采集模块31被压坏的情况;数据线32为usb连接线(包括了type-a、type-b、type-c),由于type-c连接线体积更小因而在枕芯1内所占据的空间更小,故优选地,数据线32为type-c连接线,数据线32一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31,另一端连接数据传输模块33用于将经过处理后的颈部动脉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33;数据传输模块33设置在枕芯外,数据传输模块33为控制盒,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盒上设有usb连接线接口用于与数据线32连接,除此之外,usb连接线接口还用作充电接口进行充电以保证控制盒的正常运作。控制盒内设有蓝牙模组,控制盒内接收的数据可通过蓝牙模组上传到手机等设备,用户可在手机端查看记录及监测的睡眠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手机端上相关的软件或程序可通过特定的算法将从蓝牙模组传递的数据生成睡眠报告(如含有睡眠时长、睡眠深度、心率、呼吸等数据的睡眠报告)。由于数据传输模块33体积较大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将其设置在枕芯1的外部可避免用户在使用ai生态枕10时产生异物感,也不会影响用户对枕芯1的体验感。
30.为了避免气囊2和数据采集模块3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置移动,确保气囊2的调节作用以及数据采集模块31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如图2-4所示,在枕芯1底部靠近枕椎延伸部12的一侧设有第一切口13,相对于设置凹槽的方式,采用切口的方式可以避免褶皱的产生,而且操作更加简便。具体地,当枕芯1底部靠近枕椎延伸部12的一侧设有第一切口13时,气囊2置于第一切口13内,数据采集模块31采用粘接的方式贴合在第一切口13上并位于气囊2的上方,本技术中使用的气囊2呈扁平状,扁平状的气囊设计有利于气囊2在第一切口13中的固定,可有效地避免气囊2跑位,并且,由于气囊2的扁平结构,当其处于最大膨胀状态时对枕芯1整体的外观的影响较小,即从外观上看气囊2不会使得第一切口13呈现明显的撑开的状态。
31.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数据采集模块31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如图2、图5所示,在枕芯1靠近枕椎延伸部12的一侧设有第一切口13和第二切口14,第二切口14沿着颈枕区11分布,第一切口13用于放置气囊2,第二切口14用于放置数据采集模块31,如此,数据采
集模块31位于颈枕区11的下方并沿着颈枕区11分布可提高数据采集模块31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32.可以理解的是,气囊2用于调节颈枕区11的高度,使得用户无论是仰睡、侧睡都可以通过调节气囊2的高度让头颈部处于舒适的状态。气囊2包括了气囊本体以及连接气囊本体的气管、手压充气球。用户作用于手压充气球调节气囊本体的高度。
33.可以理解的是,ai生态枕10还包括枕套和内胆保护套,内胆保护套套在枕芯1上能对枕芯1起到防尘洁净的作用,同时,内胆保护套还能用于维持枕芯1的外观平整,有效地降低气囊2膨胀状态时对枕芯1形态的影响,由于数据传输模块33是处于枕芯1外,故可在枕套上设置收纳袋以放置数据传输模块33。
34.可以理解的是,在枕芯1上增设磁石4有利于缓解颈椎疲劳以及提高睡眠效果,而在枕芯1与人体接触的面上设置凹槽5有利于提高头颈部与ai生态枕10接触的舒适度。
35.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