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挡土板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21:1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挡土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挡土板。


背景技术:

2.在土木工程房屋建筑的建设中,根据建筑基地标高和平面尺寸进行开挖基坑,在基坑内部进行房屋建筑的基地建设施工,在基坑的四周需要建设基坑的挡土装置如周边的挡土板等装置防止周围土质的坍塌。
3.现在使用的挡土板是沿着中固定架的滑槽垂直滑动安装和拆卸,挡土板安装拆卸的移动距离较长,移动距离超过人员的身高后,人员安装和拆卸需要更换位置或者多人配合安装和拆卸,十分地费时费力,且外部挡土积水过多容易流动发生坍塌,挡土板的阻挡不方便对外部挡土的积水进行观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挡土板,其解决了挡土板安装拆卸的移动距离较长,移动距离超过人员的身高后,人员安装和拆卸需要更换位置或者多人配合安装和拆卸,十分地费时费力,且外部挡土积水过多容易流动发生坍塌,挡土板的阻挡不方便对外部挡土的积水进行观测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挡土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基坑挡土板,包括主挡土板;所述主挡土板顶部固定设置有上插块,主挡土板下部设置有内凹的下插槽,主挡土板两端均滑动连接有侧连接块,侧连接块尾端和侧连接条转动连接,侧连接条尾端和中转条转动连接,中转条中心和主挡土板转动连接,中转条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条,中转条转动,侧连接条拉动侧连接块滑动,主挡土板顶部的上插块和另一个主挡土板底部的下插槽滑插连接,侧连接块和中固定架两侧的凹槽滑插连接,主挡土板的前部为突出圆弧形结构,主挡土板背部为平板型结构,主挡土板的前部圆弧最突出处和中固定架前部齐平设置,主挡土板两端均设置有中固定架,中固定架为两侧凹槽的h形结构,中固定架下部贯通设置有下入水管,下入水管首端设置有过滤盖,中固定架背部设置有垂直量管,垂直量管下端和下入水管尾端贯通连接,下入水管首端贯通至中固定架前部外侧,垂直量管背部为透明结构,垂直量管为垂直方向设置,垂直量管顶部延伸至中固定架顶部,垂直量管顶部螺接有盖子,过滤盖设置有过滤结构,中固定架背部螺栓连接有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尾端固定连接有膨胀螺丝固定板,膨胀螺丝固定板和地面膨胀螺丝固定。
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8.1、本实用新型通过侧连接块向主挡土板中部滑动收缩,侧连接块和中固定架分离,使得主挡土板能够直接水平移动和中固定架安装和拆卸,主挡土板和中固定架安装和拆卸更加的方便,避免了主挡土板沿着中固定架垂直滑动移动距离长,需要多人配合安装和拆卸较为费时费力的情况,使得单人即可进行主挡土板的安装和拆卸。
9.2、本实用新型下入水管和垂直量管与外部挡土连通,挡土积水进入到下入水管和垂直量管,透明的垂直量管进行挡土积水观测,避免外部挡土积水过多而流动坍塌的情况。
10.3、本实用新型主挡土板的前部为突出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增强主挡土板对挡土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挡土板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半剖结构示意图。
1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6.1、主挡土板;101、上插块;102、下插槽;103、侧连接块;104、侧连接条;105、中转条;2、中固定架;201、过滤盖;202、下入水管;203、垂直量管;3、外固定支架;301、膨胀螺丝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实施例:
20.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挡土板,包括主挡土板1;主挡土板1顶部固定设置有上插块101,主挡土板1下部设置有内凹的下插槽102,主挡土板1两端均滑动连接有侧连接块103,侧连接块103尾端和侧连接条104转动连接,侧连接条104尾端和中转条105转动连接,上下相邻的主挡土板1通过上插块101和下插槽102的滑插拼接,上插块101和下插槽102之间可以设置橡胶密封条增强密封性,主挡土板1顶部的上插块101和另一个主挡土板1底部的下插槽102滑插连接,侧连接块103和中固定架2两侧的凹槽滑插连接,安装更加方便,减少主挡土板1移动的范围,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人员的数量,使得单人即可进行主挡土板1的安装和拆卸,提升工作效率,主挡土板1的前部为突出圆弧形结构,主挡土板1背部为平板型结构,主挡土板1的前部和挡土进行接触,圆弧形结构增强主挡土板1对挡土的抗压能力,上下相邻的主挡土板1通过上插块101和下插槽102的滑插拼接,上插块101和下插槽102之间可以设置橡胶密封条增强密封性;
22.主挡土板1两端均设置有中固定架2,中固定架2为两侧凹槽的h形结构,中固定架2下部贯通设置有下入水管202,下入水管202首端设置有过滤盖201,中固定架2背部设置有
垂直量管203,垂直量管203背部为透明结构,垂直量管203为垂直方向设置,垂直量管203顶部延伸至中固定架2顶部,垂直量管203顶部螺接有盖子,过滤盖201设置有过滤结构,过滤盖201对外部的砂石进行过滤,避免堵死下入水管202的入口;中固定架2背部螺栓连接有外固定支架3,外固定支架3尾端固定连接有膨胀螺丝固定板301,膨胀螺丝固定板301和地面膨胀螺丝固定,中固定架2背部和外固定支架3上端螺栓固定连接,外固定支架3下端通过膨胀螺丝固定板301和基坑的底部进行膨胀螺丝固定,外固定支架3对中固定架2进行支撑固定。
23.其中,中转条105中心和主挡土板1转动连接,中转条105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条104,中转条105转动,侧连接条104拉动侧连接块103滑动,通过侧连接块103向主挡土板1中部滑动收缩,侧连接块103和中固定架2分离,使得主挡土板1能够直接水平移动和中固定架2安装和拆卸,主挡土板1和中固定架2安装和拆卸更加的方便,避免了主挡土板1沿着中固定架2垂直滑动移动距离长,人员需要多人配合安装和拆卸较为费时费力的情况。
24.其中,垂直量管203下端和下入水管202尾端贯通连接,下入水管202首端贯通至中固定架2前部外侧,挡土的积水进入到下入水管202和垂直量管203内部,下入水管202和垂直量管203和外部的积水组成虹吸结构,透明的垂直量管203水液高度和外侧挡土的积水高度相同,透明的垂直量管203进行挡土积水观测,避免外部挡土积水过多而流动坍塌的情况,在外部挡土积水过多时进行抽水处理,保证外部挡水的安全和稳定。
2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26.本实用新型中,土木工程房屋建筑的基坑挖好后,在安装时中固定架2底部可以通过膨胀螺丝和基坑的底部进行加强固定,中固定架2背部和外固定支架3上端螺栓固定连接,外固定支架3下端通过膨胀螺丝固定板301和基坑的底部进行膨胀螺丝固定,中转条105尾端固定的转钮处于主挡土板1背部外侧,转动中转条105,中转条105拉动两端的侧连接条104向中部移动,侧连接条104拉动侧连接块103向主挡土板1中部滑动收缩,通过侧连接块103向主挡土板1中部滑动收缩,侧连接块103和中固定架2分离,使得主挡土板1能够直接水平移动和中固定架2安装和拆卸,主挡土板1和中固定架2安装和拆卸更加的方便,避免了主挡土板1沿着中固定架2垂直滑动移动距离长,人员需要多人配合安装和拆卸较为费时费力的情况,使得单人即可进行主挡土板1的安装和拆卸,提升工作效率,主挡土板1安装时,将主挡土板1移动至两个中固定架2之间,只需要反向转动中转条105,侧连接条104推动侧连接块103向外凸出移动,侧连接块103滑插至中固定架2侧面凹槽内,安装更加方便,减少主挡土板1移动的范围;主挡土板1的前部为突出圆弧形结构,主挡土板1的前部和挡土进行接触,圆弧形结构增强主挡土板1对挡土的抗压能力,上下相邻的主挡土板1通过上插块101和下插槽102的滑插拼接,上插块101和下插槽102之间可以设置橡胶密封条增强密封性;
27.安装完毕后,下入水管202和垂直量管203与外部挡土连通,过滤盖201对外部的砂石进行过滤,避免堵死下入水管202的入口,挡土的积水进入到下入水管202和垂直量管203内部,下入水管202和垂直量管203和外部的积水组成虹吸结构,透明的垂直量管203水液高度和外侧挡土的积水高度相同,透明的垂直量管203进行挡土积水观测,避免外部挡土积水过多而流动坍塌的情况,在外部挡土积水过多时进行抽水处理,保证外部挡水的安全和稳定。
28.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