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浮于水面的雷管线夹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14:58: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管线夹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浮于水面的雷管线夹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水下爆破工程施工中正在大力推广使用电子雷管,电子雷管具有延期精度高、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检测性好和可追溯性强等优点。
3.使用时,电子雷管和线夹之间采用雷管脚线连接,线夹连接母线,母线连接起爆器,这样起爆器将起爆信号通过母线和雷管脚线传到电子雷管的控制电路板中,电子雷管中的延时芯片进行预设时间的延时,然后控制电路板根据延时发出起爆指令,从而实现起爆控制。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子雷管存在线夹防水性能不高,特别是在深水或浅水中爆破时,即线夹一定时间都处于水环境中时,更加容易导致线夹部位进水,造成漏电、短路等情况,从而导致拒爆甚至盲炮的情况发生;因此,有人专门研究出防水线夹,以提高线夹的防水性能,但这样导致了线夹成本高,提高了爆破成本。
4.有鉴于此,本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于水面的雷管线夹固定装置,在水中爆破时其能够避免线夹浸水而影响正常使用,且线夹防水等级较低,使得线夹成本低,从而降低了爆破成本。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浮于水面的雷管线夹固定装置,包括漂浮体和若干个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漂浮体上,且各所述支撑件之间共同通过固定线相互连接,各所述支撑件以所述漂浮体的中间位置为中心绕环布置;部分或全部的两相邻所述支撑件之间绕设有电连接线,各所述电连接线上夹设有若干个线夹,所述电连接线分设有两互不干扰的正母线和负母线,各个所述线夹的正极端均连接所述正母线,各个所述线夹的负极端均连接所述负母线。
8.所述漂浮体包括配重基板和泡沫体,所述泡沫体铺设于所述配重基板的上侧面。
9.所述配重基板为钢板。
10.所述固定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根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固定线的第二端以第一根所述支撑件为基点依次缠绕在各个所述支撑件上。
11.各所述支撑件均为支撑管。
12.各所述支撑件均为钢管,所述固定线为钢丝线。
13.所述电连接线有一根,一根所述正母线依次绕设于各个所述支撑件上,一根所述负母线依次绕设于各个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正母线和所述负母线并排布置;或者,所述电连接线有多根,各所述电连接线分别绕设于部分或全部两相邻的所述支撑件之间。
14.各所述线夹上分别具有雷管脚线,各所述雷管脚线的一端分别连接雷管的电源端。
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在水中爆破时,利用浮力使漂浮体漂浮于水面,以使各支撑件也位于水面上,继而使各线夹都位于水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线夹的防水要求低,无需做严密的防水处理,因此线夹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爆破的整体成本,并且由于线夹位于水面上,而现有线夹出厂时已有简单的防水要求,因此避免了线夹浸水而影响正常使用,从而避免拒爆甚至盲炮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确保线夹的安全使用。
17.2、漂浮体包括配重基板和泡沫体的设置,利用泡沫体所受浮力使漂浮体浮于水面,利用配重基板起到配重和固定作用,保证泡沫体不会倾倒,维持漂浮体正常漂浮。
18.3、采用漂浮体和各支撑件的设置,结构简单,母线和线夹的安装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在施工陆地或施工船上可快速连接,节省施工作业时间,并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1-漂浮体;
ꢀꢀꢀꢀꢀꢀꢀꢀꢀ
11-配重基板;
24.12-泡沫体;
ꢀꢀꢀꢀꢀꢀꢀꢀ
2-支撑件;
25.3-固定线;
ꢀꢀꢀꢀꢀꢀꢀꢀꢀ
41-正母线;
26.42-负母线;
ꢀꢀꢀꢀꢀꢀꢀꢀ
5-线夹;
27.51-盒体;
ꢀꢀꢀꢀꢀꢀꢀꢀꢀꢀ
52-盒盖;
28.53-第一穿线槽;
ꢀꢀꢀꢀ
54-第二穿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0.一种浮于水面的雷管线夹固定装置,适用于水中爆破的情况,水中爆破采用常规的电子雷管进行爆破,电子雷管包括起爆器和雷管。
31.如图2-3所示,包括漂浮体1和若干个支撑件2,各个支撑件2均上下布置,且各个支撑件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漂浮体1上,各支撑件2以漂浮体1的中间位置为中心环绕布置;部分或全部的支撑件2之间绕设有电连接线,电连接线沿长度方向分别夹设有若干个线夹5,其中,电连接线分设有两根互不干扰的母线,两母线分别对应为正母线41和负母线42,正母线41的一端连接起爆器的电源正极端,负母线42的一端连接起爆器的电源负极端,并且,各线夹5上的正极端分别电连接正母线41,各线夹5上的负极端分别电连接负母线42。
32.本实施例中,上述线夹5采用现有常规的线夹,该线夹5如图1所示,包括线夹5包括盒体51和盖设于盒体51上的盒盖52,盒盖52的一端铰接于盒体51的一端,盒盖52的另一端通过常规的锁扣组件连接盒体51的另一端;线夹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穿线
槽53,两第一穿线槽53共同形成穿线孔一,线夹5的两侧还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二穿线槽54,两第二穿线槽54共同形成穿线孔二,穿线孔一供正母线41穿过,穿线孔二供负母线42穿过。其中,盒体51的内部设置有常规的电路元件,正母线41电连接至盒体51的正极端,负母线42电连接至盒体52的负极端。
33.具体来讲,上述的漂浮体1包括配重基板11和泡沫体12,泡沫体12和配重基板11相适配,且泡沫体12铺设于配重基板11的上侧面,本实施例中配重基板11为采用钢材料制成的基板,即配重基板11为钢板,泡沫体12和配重基板11之间采用粘接或捆绑等常规方式连接在一起。其中,配重基板11的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以起到配重和固定使漂浮体1浮于水面上为宜。
34.进一步地,上述的各支撑件2均为支撑管,各支撑件2之间共同通过固定线3连接在一起,即,通过固定线3将各个支撑件2连接在一起,以对各支撑件2进行固定,确保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件2均为钢管,固定线3为钢丝线。其中,固定线3的安装结构为:固定线3的一端缠绕捆绑在其中一根支撑件2的中部、中上部或上部,本实施例以固定线3位于各支撑件2的上部为例进行说明,然后以该支撑件2的基点,固定线3的另一端沿一个方向依次缠绕在沿途的支撑件2上,直至回到作为基点的支撑件2上,然后固定线3的另一端捆绑在该支撑件2上,即可完成安装。此外,固定线3可以沿各个支撑件绕设多圈,也可以有多根,每根从上至下按上述方式依次布设在各个支撑件2上。
35.在本实施例中以泡沫体12为方形体,配重基板11为方形板,且支撑件2有四根为例进行说明;四根支撑件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配重基板11的上侧面,且四根支撑件2分设于漂浮体1的四角,四根支撑件2的下端与配重基板11之间分别采用焊接等常规方式连接,此时泡沫体12对应于四根支撑件2的位置开设有穿孔,以便各支撑件2的下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穿孔,并固定连接在配重基板11的上侧面。
36.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漂浮体1根据实际爆破工程所用电子雷管的数量确定需要的尺寸和高度,上述支撑件2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线夹的数量进行设定,以匹配爆破工程为宜。
37.进一步地,上述的正母线41安装结构为:如图2所示,正母线41的第一端连接上述起爆器的电源正极端,然后正母线41固定缠绕捆绑在第一根支撑件2上,再沿同一方向依次绕设在沿途的每个支撑件2上,且绕设周长大于支撑件2的周长的n倍,n为1、2、3
……
的正整数;然后正母线41缠绕捆绑第一根或沿途最后一根的支撑件2上,从而使正母线41拉紧在每个两相邻的支撑件2之间。其中,负母线42按与上述正母线41相同的安装结构进行固定,且负母线42和正母线41并排布置,负母线42位于正母线41的上侧或下侧,具体方位根据常规线夹的5中穿线孔一和穿线孔二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38.其中,每个两相邻支撑件2之间的电连接线上的线夹5安装结构相同,故以其中一个为例进行说明,两相邻支撑件2间的电连接线分别均匀间隔安装有多个线夹5,正母线41的相应部分分别穿设于各个线夹5的穿线孔一中,并使正母线41的相应部分分别与对应线夹5的正极端电连接;负母线42的相应部分分别穿设于各个线夹5的穿线孔二中,并使负母线42的相应部分分别与对应的线夹5的负极端电连接。其中,各个线夹5分别按常规方式连接到雷管上。
39.进一步地,上述的正母线41的安装结构还可以为:如图3所示,每个两相邻支撑件2
之间分别拉紧有电连接线,即有两根、三根或四根电连接线,各正母线41的一端均电连接起爆器的电源正极端,各负母线42的一端均电连接起爆器的电源负极端。
40.本实用新型一种浮于水面的雷管线夹固定装置,先在施工陆地或施工船上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为,先根据雷管数量选择合适尺寸的漂浮体,然后将各支撑件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漂浮体1的配重基板11上,再将各个支撑件2通过固定线3连接在一起进行固定,然后将正母线41和负母线42拉紧在各个两相邻的支撑件2之间,且正母线41的一端电连接至起爆器的电源正极端,负母线42的一端连接至起爆器的电源负极端,然后再将各个线夹5分别夹设在电连接线上,然后通过船只运输到海上,再利用吊车将本新型放置在水面上。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