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丝线处理机构以及纺丝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02:00: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丝线处理机构以及具备该丝线处理机构的纺丝牵引装置,能够抑制从通过喷射流体而对施加了油剂的丝线实施规定处理的丝线处理装置飞散的油剂雾扩散。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以减小摩擦、抑制静电、提高卷装形状、提高丝线加热的均匀性等为目的,有时对丝线施加油剂。在通过向施加了油剂的丝线所行进的丝线行进空间中喷射流体来对丝线实施规定处理的丝线处理装置中,由于流体的喷射而附着于丝线的油剂的一部分被吹飞并成为油剂雾。当这样的油剂雾从丝线处理装置飞散时,有可能附着于树脂零件而使该树脂零件劣化,或者油滴化后的油剂附着于丝线、卷装而使丝线品质降低。作为这种丝线处理装置,例如已知有络交装置、移动喷嘴等。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从络交装置的丝线行进空间喷出的喷流引导到管道体,通过设置在管道体内部的过滤器将油剂雾油滴化并回收。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对在络交装置中产生的油剂雾等浮游成分进行吸引的技术。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18706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509810号公报
6.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仅在络交装置附近配置管道体的情况下,也存在较多未流入管道体的油剂雾,无法充分抑制油剂雾的扩散。此外,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通过吸引来回收油剂雾的情况下,能够回收多少油剂雾较大地依赖于吸引装置的能力,如果吸引装置的能力较低,则油剂雾有可能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丝线处理装置飞散的油剂雾扩散的丝线处理机构。
8.本发明的丝线处理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丝线处理装置,具有沿着第1方向形成有供被施加了油剂的丝线行进的丝线行进空间的丝线处理部,通过向上述丝线行进空间喷射流体来对上述丝线实施规定的处理;流体引导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丝线处理部分离地配置,朝具有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成分的引导方向延伸;罩部件,形成为排气室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以及上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延伸,上述排气室具有形成在从上述流体引导部的基端朝上述引导方向引出的假想线上的导入口以及形成在与上述导入口不同位置的排气口;以及流出抑制部,在与上述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从上述排气室的内壁朝内侧突出,抑制上述排气室内的上述流体从上述导入口流出。
9.根据本发明,向丝线处理装置的丝线行进空间中喷射的流体在从丝线行进空间排出之后与流体引导部碰撞。与流体引导部碰撞后的流体的大部分沿着流体引导部朝引导方向流动,并从导入口流入排气室。由于设置有流出抑制部,因此能够抑制一旦流入排气室的
流体从导入口朝排气室外流出。因此,从导入口持续流入排气室的流体必须朝向排气口,而容易形成朝向排气口的流动。因而,能够将油剂雾与流体一起从排气口有效地排出,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丝线处理装置飞散的油剂雾扩散。
10.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流出抑制部朝具有上述引导方向的成分且具有接近上述假想线的成分的方向突出。
11.根据这种构成,当排气室内的流体与流出抑制部碰撞时,该流体容易朝具有流出抑制部的引导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即朝向排气室内部的方向流动。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内的流体从导入口流出。
12.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流出抑制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设置在上述导入口的两侧。
13.通过将流出抑制部设置在导入口的两侧,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内的流体从导入口流出。
14.在本发明中可以为,通过上述排气室的内壁和上述流出抑制部形成朝下侧凸出的槽部。
15.根据这种构成,能够通过槽部回收在排气室内油剂雾油滴化而产生的油滴,能够抑制油滴污染装置、丝线。
16.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流出抑制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罩部件。
17.由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并且不需要对流出抑制部进行组装。
18.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排气口在上述第3方向上形成在上述排气室的一端部。
19.根据这种构成,在排气室内容易形成朝向排气口所存在的第3方向的一端部的流体流动,能够抑制排气室内的流动紊乱。因而,能够将油剂雾与流体一起从排气口更有效地排出。
20.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排气室的内壁在与上述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朝外侧凸出的弯曲部。
21.根据这种构成,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排气室内容易形成回旋流,因此在导入口附近流体朝向排气室内部的流动占优势。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内的流体从导入口流出。
22.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弯曲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设置在上述导入口的两侧。
23.根据这种构成,能够进一步促进在排气室内形成回旋流,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内的流体从导入口流出。
24.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与上述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隔着上述流体引导部而与上述丝线处理部相反一侧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上述流出抑制部的基端朝具有与上述引导方向相反方向的成分且具有接近上述假想线的成分的方向突出。
25.根据这种构成,即使从丝线行进空间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未被流体引导部朝排气室引导而流向流体引导部的外侧,也能够通过突出部将该流体朝排气室引导。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油剂雾扩散。
26.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突出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罩部件。
27.由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并且不需要对突出部进行组装。
28.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上述第1方向上在上述丝线行进空间的两侧配置有上述流体引导部,上述排气室被划分成配置在上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第1排气室和配置在上述第1
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排气室,在上述第1排气室以及上述第2排气室分别形成有上述导入口以及上述排气口。
29.根据这种构成,从丝线行进空间的两侧排出的流体不会在排气室内汇合,而分别流入所划分的第1排气室和第2排气室并从排气口排出。因而,在第1排气室以及第2排气室中流动难以紊乱,更容易形成朝向排气口的流动。
30.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丝线处理装置具有支承上述丝线处理部以及上述流体引导部的基体,上述流体引导部从上述基体朝上述引导方向立起。
31.根据这种构成,从丝线行进空间排出并与流体引导部碰撞后的流体,由于被基体阻挡而容易被导向排气室。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油剂雾扩散。
32.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上述流体引导部形成有供上述丝线插入的导丝槽。
33.根据这种构成,还能够将流体引导部作为丝线限制部件加以利用,因此能够抑制零件个数增加。
34.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上述丝线处理部中沿着上述第3方向形成有多个上述丝线行进空间,上述导入口在上述第3方向上遍及形成有多个上述丝线行进空间的范围而形成。
35.根据这样的丝线处理装置,能够同时对多根丝线实施规定的处理。而且,通过较大地形成导入口,能够将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排出的流体有效地取入排气室,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油剂雾扩散。
36.本发明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油剂施加装置,对上述丝线施加油剂;以及上述任一个所记载的丝线处理机构,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上述油剂施加装置的下游侧。
37.根据这样的纺丝牵引装置,如已经说明的那样,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丝线处理装置飞散的油剂雾扩散。
附图说明
38.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丝线处理机构的纺丝牵引装置的示意图。
39.图2是络交装置的立体图。
40.图3是表示丝线处理机构的外观的立体图。
41.图4是丝线处理机构的截面图。
42.图5是表示丝线处理机构中的流体流动的流体分析结果。
43.图6是表示各变形例的丝线处理机构中的流体流动的流体分析结果。
44.符号的说明
45.1:纺丝牵引装置;2:油剂导丝器(油剂施加装置);6:丝线处理机构;20:络交装置(丝线处理装置);21:基体;22:丝线处理部;23:丝线限制部件(流体引导部);23a:导丝槽;24a:丝线行进空间;30:罩部件;31:排气室;31a:第1排气室;31b:第2排气室;32:导入口;33:排气口;34、35:弯曲部;37、38:流出抑制部;39:突出部;y: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46.(纺丝牵引装置)
4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丝线处理机构的纺丝牵
引装置的示意图。将图1所示的上下前后的方向分别定义为纺丝牵引装置1的上下前后的方向。
48.纺丝牵引装置1对从纺丝装置100纺出的多根合成纤维丝线y进行牵引,并卷取于多个筒管b而形成多个卷装p。纺丝牵引装置1具有油剂导丝器2(相当于本发明的油剂施加装置)、拉伸装置3、第1丝线处理机构4、第1牵引辊5、第2丝线处理机构6、第2牵引辊7以及卷取装置8。在纺丝装置100中,从由齿轮泵等构成的聚合物供给装置(省略图示)供给的聚合物经由未图示的纺丝喷丝头朝下方挤出。
49.从纺丝装置100纺出的多根丝线y,以在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在沿着油剂导丝器2、拉伸装置3、第1丝线处理机构4、第1牵引辊5、第2丝线处理机构6、第2牵引辊7的丝线通道上行进。进而,多根丝线y从第2牵引辊7起被朝前后方向分配,并在卷取装置8中分别卷取于多个筒管b。
50.从纺丝装置100纺出的多根丝线y,在由油剂导丝器2施加了油剂之后,被输送到拉伸装置3。本实施方式的油剂导丝器2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纺丝装置100与拉伸装置3之间,但油剂导丝器2能够配置于在丝线行进方向上比第1丝线处理机构4靠上游侧的任意位置。拉伸装置3构成为,在保温箱中收纳有未图示的多个加热辊。拉伸装置3通过多个加热辊对从纺丝装置100纺出的多根丝线y分别一边进行加热一边进行拉伸。由拉伸装置3拉伸后的多根丝线y由第1牵引辊5以及第2牵引辊7输送到卷取装置8。
51.第1丝线处理机构4构成为,具有移动喷嘴40(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以及罩部件50。移动喷嘴40具有与之后详细说明的络交装置20大致相同的构成,通过以比络交装置20低的压力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使丝线y吸收油剂。第2丝线处理机构6构成为,具有络交装置20(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以及罩部件30。络交装置20通过以高压喷射压缩空气,由此对丝线y施加络交。第1丝线处理机构4以及第2丝线处理机构6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在以下仅对第2丝线处理机构6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关于第1丝线处理机构4以及第2丝线处理机构6的配置,只要第2丝线处理机构6配置在比第1丝线处理机构4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则能够适当变更。此外,不必须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第1丝线处理机构4以及第2丝线处理机构6的双方,也可以是仅设置任一方的构成。
52.卷取装置8具有机体11、转台12、两个筒管支架13、支承框体14、接触辊15以及横动装置16。卷取装置8通过使筒管支架13旋转,由此将从第2牵引辊7输送来的多根丝线y同时卷取于多个筒管b并形成多个卷装p。
53.在机体11上安装有圆板状的转台12。转台12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圆筒状的两个筒管支架13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悬臂支承于转台12。在各筒管支架13上,以沿着其轴向(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多个筒管b。通过转台12进行旋转,两个筒管支架13能够在上侧的卷取位置与下侧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54.支承框体14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件,其后端部固定于机体11。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辊支承部件17,以能够相对于支承框体14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支承框体14的下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接触辊1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辊支承部件17。通过该接触辊15对卷装p施加规定的接触压力,由此调整卷装p的形状。
55.在辊支承部件17上配置有横动装置16。横动装置16具有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动导丝器16a。多个横动导丝器16a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
横动导丝器16a在钩挂有丝线y的状态下往复移动,由此丝线y一边以支点导丝器18为中心前后横动一边被卷取于对应的筒管b。
56.(络交装置)
57.图2是络交装置20的立体图。此处,所谓第1方向是指后述的丝线行进空间24a所贯通的方向。换言之,丝线行进空间24a沿着第1方向形成。所谓第2方向是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谓第3方向是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指多个丝线行进空间24a所排列的方向。
58.络交装置20通过压缩空气对多根丝线y施加络交。络交装置20具有基体21、丝线处理部22以及两个丝线限制部件23(相当于本发明的流体引导部)。基体21在第2方向的一侧支承丝线处理部22以及丝线限制部件23。在基体21中形成有用于向丝线处理部22供给压缩空气的流路(省略图示)。
59.丝线处理部22具有多个丝线处理块24沿着第3方向排列的构成。在各丝线处理块24中沿着第1方向形成有丝线行进空间24a,丝线y在丝线行进空间24a的内部行进。在相互邻接的丝线处理块24之间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将丝线y插入丝线行进空间24a的丝线插入通路24b。在第1方向上的丝线处理块24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丝线行进空间24a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射口(省略图示)。在丝线行进空间24a中行进的丝线y,受到从喷射口喷射的压缩空气的作用而被施加络交。所喷射的压缩空气从丝线行进空间24a的两端成为喷流而排出。
60.两个丝线限制部件23在第1方向上与丝线处理部22隔开间隔地分别配置在丝线处理部22的两侧。丝线限制部件23是从基体21朝第2方向的另一侧立起,且沿着第3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丝线限制部件23上,在第3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导丝槽23a。导丝槽23a具有朝上开放的狭缝形状。通过将各丝线y插入到对应的导丝槽23a中,由此规定出络交装置20中的多根丝线y的丝线通道。在本实施方式中,丝线限制部件23从基体21延伸(立起)的引导方向与朝向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方向一致。但是,只要丝线限制部件23的引导方向是具有朝向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成分的方向,则也可以相对于第2方向倾斜。
61.(丝线处理机构)
62.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络交装置20中,由于喷射压缩空气(本发明中的流体的一例。以下,称作流体),因此附着于丝线y的油剂的一部分被吹飞而成为油剂雾。当这样的油剂雾与来自丝线行进空间24a的喷流一起从络交装置20飞散时,有可能附着于树脂零件而使该树脂零件劣化,或者附着于丝线y、卷装p而使丝线品质降低。因此,在第2丝线处理机构6中设置有罩部件30,该罩部件30用于有效地回收从络交装置20飞散的油剂雾,并抑制油剂雾扩散。以下,对第2丝线处理机构6(以下,简称为丝线处理机构6)的罩部件30进行说明,但第1丝线处理机构4的罩部件50也为相同构成。
63.图3是表示丝线处理机构6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丝线处理机构6的截面图,更详细地说是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丝线处理机构6构成为具有络交装置20、壳体29以及罩部件30。壳体29是收纳络交装置20的箱状部件,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面成为开口面。壳体29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经由支承体60固定于纺丝牵引装置1的未图示的机体等。
64.如图4所示,罩部件30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络交装置20的另一侧,并覆盖络交装置20。在壳体29与罩部件30之间确保有由络交装置20施加络交的丝线y能够通过的间隙。罩部
件30沿着第3方向延伸,在其内部形成有同样沿着第3方向延伸的排气室31。本实施方式的排气室31被划分成与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丝线限制部件23对置的第1排气室31a、以及与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丝线限制部件23对置的第2排气室31b。即,排气室31被划分成配置在第1方向的一侧的第1排气室31a、以及配置在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排气室31b。以下,在不特别区分第1排气室31a和第2排气室31b的情况下,简称为排气室31。
65.在排气室31的第2方向的一侧形成有导入口32,在排气室31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排气口33(参照图3)。第1排气室31a的导入口32形成在从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丝线限制部件23的基端朝丝线限制部件23的引导方向引出的假想线l1上。第2排气室31b的导入口32形成在从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丝线限制部件23的基端朝丝线限制部件23的引导方向引出的假想线l2上。导入口32在第3方向上遍及形成有多个丝线行进空间24a的范围而形成。
66.导入口32在第1方向上形成在排气室31的中央部。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排气室31的内壁具有接近椭圆的形状,且隔着导入口32而在第1方向的两侧具有弯曲部34、35。弯曲部34、35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朝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弯曲部34、35在第2方向的另一侧与直线部36相连。
67.在弯曲部34、35中的与直线部36相连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朝排气室31内侧突出的流出抑制部37、38。流出抑制部37、38从排气室31的内壁朝具有丝线限制部件23的引导方向的成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朝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成分)且具有接近假想线l1(l2)的成分的方向突出。流出抑制部37的前端与流出抑制部38的前端之间的开口部成为导入口32。
68.在罩部件30上,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隔着丝线限制部件23而与丝线处理部22相反一侧形成有突出部39。突出部39从流出抑制部38的基端朝具有引导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成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朝第2方向的一侧的成分)且具有接近假想线l1(l2)的成分的方向突出。
69.设置在第1排气室31a以及第2排气室31b各自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排气口33,与未图示的排气管道连接。由此,能够将从导入口32流入排气室31的流体从排气口33排出。与排气口33连接的排气管道可以向大气开放,也可以与吸引装置连接。另外,罩部件30的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封闭。
70.当以覆盖络交装置20的方式设置罩部件30时,向络交装置20的挂丝变得困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以使罩部件30能够朝第3方向的一侧移动。如果使罩部件30朝支承体60的里侧移动,则成为络交装置20被开放的状态,容易进行挂丝。另外,丝线处理部22以及丝线限制部件23的一部分从壳体29的开口面突出,在使罩部件30移动时与罩部件30的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发生干涉。因此,如图3所示,在罩部件30的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用于避免与丝线限制部件23干涉的切口30a以及用于避免与丝线处理部22干涉的切口30b。但是,用于使罩部件30移动的具体构成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构成。此外,通过使罩部件30构成为能够简单地拆装,也可以使挂丝容易。
71.(流体分析结果)
72.图5是表示丝线处理机构6中的流体流动的流体分析结果。此处,参照图5对丝线处理机构6中的流体流动进行说明。
73.向丝线处理部22的丝线行进空间24a中喷射的流体,从丝线行进空间24a的两侧排出并到达丝线限制部件23。到达丝线限制部件23的流体的大部分,在与丝线限制部件23碰撞之后沿着丝线限制部件23朝第2方向的另一侧流动,由此从导入口32流入排气室31(参照箭头a)。如此,通过将丝线限制部件23作为将流体向排气室31引导的部件加以利用,由此能够使从丝线处理部22排出的流体的大部分流入排气室31。
74.另一方面,到达丝线限制部件23的流体的一部分,在丝线限制部件23的导丝槽23a中通过。通过了导丝槽23a的流体的一部分,由罩部件30的突出部39以及流出抑制部38向导入口32引导,并从导入口32流入排气室31(参照箭头b)。通过了导丝槽23a的流体容易通过壳体29与罩部件30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流出,但通过设置突出部39能够抑制流体向外部流出。
75.流入排气室31的流体,在与排气室31的内壁碰撞之后,分支成朝向弯曲部34的流动(参照箭头c)和朝向弯曲部35的流动(参照箭头d)。任一个流动都由于沿着弯曲部34、35流动而成为产生旋涡那样的回旋流。进而,由于设置有流出抑制部37、38,因此回旋流难以从导入口32流出,在排气室31的内部形成稳定的回旋流。由于排气口33设置在排气室31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因此回旋流以描绘螺旋的方式形成朝向排气口33的三维的流动,促进从排气口33的排气。
76.如以上那样,在丝线处理机构6中,进行如下研究:将向丝线处理部22的丝线行进空间24a喷射的流体的大部分取入到排气室31,进而,使一旦流入排气室31的流体不从排气室31逃逸。因而,较多的油剂雾与较多的流体一起被取入到排气室31,并从排气口33排出,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油剂雾的扩散。根据流体分析结果,在未设置流出抑制部37、38的丝线处理机构中,从排气口33的流体的回收率为79.5%,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流体的回收率大幅提高为99.0%。
77.(效果)
78.根据丝线处理机构6,向络交装置20(丝线处理装置)的丝线行进空间24a中喷射的流体,在从丝线行进空间24a排出之后与丝线限制部件23(流体引导部)碰撞。与丝线限制部件23碰撞后的流体的大部分沿着丝线限制部件23朝丝线限制部件23的引导方向流动,并从导入口32流入排气室31。由于设置有流出抑制部37、38,因此能够抑制一旦流入排气室31的流体从导入口32向排气室31外流出。因此,从导入口32持续流入排气室31的流体不得不朝向排气口33,容易形成朝排气口33的流动。因而,能够将油剂雾与流体一起从排气口33有效地排出,进而容易有效地抑制从络交装置20飞散的油剂雾扩散。
79.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抑制部37、38朝具有丝线限制部件23的引导方向的成分且具有接近假想线l1(l2)的成分的方向突出。根据这种构成,当排气室31内的流体与流出抑制部37、38碰撞时,该流体容易朝具有流出抑制部37、38的引导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即朝向排气室31内部的方向流动。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31内的流体从导入口32流出。
80.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抑制部37、38在第1方向上设置在导入口32的两侧。通过将流出抑制部37、38设置在导入口32的两侧,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31内的流体从导入口32流出。
8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图4中,优选以第2方向的一侧成为铅垂方向的下侧、第2方向的另一侧成为铅垂方向的上侧的方式配置罩部件30,且通过排气室31的内壁和流出抑
制部37、38形成朝下侧凸出的槽部。根据这种构成,能够通过槽部回收在排气室31内油剂雾油滴化而产生的油滴,能够抑制油滴污染装置、丝线y。但是,罩部件30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配置。
82.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抑制部37、38一体地形成于罩部件30。由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并且不需要对流出抑制部37、38进行组装。
83.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33在第3方向上形成在排气室31的一端部。根据这种构成,在排气室31内容易形成朝向排气口33所存在的第3方向的一端部的流体流动,能够抑制排气室31内的流动紊乱。因而,能够将油剂雾与流体一起从排气口33更有效地排出。
84.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室31的内壁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朝外侧凸出的弯曲部34、35。根据这种构成,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排气室31内容易形成回旋流,因此在导入口32附近,流体朝向排气室31内部的流动占优势。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31内的流体从导入口32流出。
85.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4、35在第1方向上设置在导入口32的两侧。根据这种构成,能够进一步促进在排气室31内形成回旋流,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气室31内的流体从导入口32流出。
8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隔着丝线限制部件23而与丝线处理部22相反一侧设置有突出部39,该突出部39从流出抑制部38的基端朝具有与引导方向相反方向的成分且具有接近假想线l1(l2)的成分的方向突出。根据这种构成,即使从丝线行进空间24a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未被丝线限制部件23朝排气室31引导而流向丝线限制部件23的外侧,也能够通过突出部39将该流体朝排气室31引导。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油剂雾扩散。
87.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9一体地设置于罩部件30。由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并且不需要对突出部39进行组装。
8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方向上在丝线行进空间24a的两侧配置有丝线限制部件23,排气室31被划分成配置在第1方向的一侧的第1排气室31a和配置在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排气室31b,在第1排气室31a以及第2排气室31b分别形成有导入口32以及排气口33。根据这种构成,从丝线行进空间24a的两侧排出的流体不会在排气室31内汇合,而分别流入所划分的第1排气室31a和第2排气室31b并从排气口33排出。因而,在第1排气室31a以及第2排气室31b内流动难以紊乱,更容易形成朝向排气口33的流动。
89.在本实施方式中,络交装置20具有支承丝线处理部22以及丝线限制部件23的基体21,丝线限制部件23从基体21朝引导方向立起。根据这种构成,从丝线行进空间24a排出并与丝线限制部件23碰撞后的流体,由于被基体21阻挡而容易被导向排气室31。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油剂雾扩散。
9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体引导部(丝线限制部件23)形成有供丝线y插入的导丝槽23a。根据这种构成,还能够将流体引导部作为丝线限制部件23加以利用,因此能够抑制零件个数增加。
9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丝线处理部22中沿着第3方向形成有多个丝线行进空间24a,导入口32在第3方向上遍及形成有多个丝线行进空间24a的范围而形成。根据这样的络交装置20,能够同时对多根丝线y实施规定的处理。而且,通过较大地形成导入口32,能够将从多
个丝线行进空间24a排出的流体有效地取入到排气室31,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油剂雾扩散。
92.(其他实施方式)
93.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变形例。
9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方向上在导入口32的两侧设置有流出抑制部37、38。但是,也可以在第1方向上仅在导入口32的单侧设置有流出抑制部。例如,在图6的(a)图中示出分析结果的变形例中,虽然省略了流出抑制部38,但即便如此流体的回收率也成为87.3%这样良好的结果。
9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室31被划分成第1排气室31a和第2排气室31b。但是,如图6的(b)图中示出分析结果的变形例那样,也可以将第1排气室31a和第2排气室31b合并为一个。虽然在排气室31内回旋流容易紊乱,但即便如此流体的回收率也成为93.1%这样良好的结果。
9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方向上在导入口32的两侧,在排气室31的内壁上设置有朝外侧凸出的弯曲部34、35。但是,也可以在第1方向上仅在导入口32的单侧设置有弯曲部,也可以不设置弯曲部。例如,在图6的(c)图中示出分析结果的变形例中,未设置弯曲部34、35,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使排气室31的内壁成为矩形状,但即便如此流体的回收率也成为86.2%这样良好的结果。
9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口33在第3方向上形成在排气室31的一端部。但是,排气口也可以在第3方向上形成在排气室31的两端部,也可以在其他部位形成排气口。
9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方向上在丝线处理部22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丝线限制部件23、以及具有导入口32和排气口33的排气室31。但是,丝线限制部件23以及排气室31也可以在第1方向上仅配置在丝线处理部22的单侧。在该情况下,丝线限制部件23以及排气室31优选设置在丝线处理部22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其原因在于,在丝线处理部22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从丝线行进空间24a排出的包含油剂雾的流体容易与伴随着丝线y的行进而产生的伴随流一起从壳体29与罩部件30之间流出。此外,也可以使排气室31以及排气口33仅为一个,且仅使导入口32在第1方向上形成在丝线处理部22的两侧。
9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流出抑制部37、38一体地形成于罩部件30。但是,也可以将流出抑制部37、38设置为与罩部件30不同的部件。
10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9一体地形成于罩部件30。但是,也可以将突出部39设置为与罩部件30不同的部件。此外,并不必须设置突出部39,也可以省略突出部39。
10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丝线限制部件23从基体21立起。但是,丝线限制部件23并不必须从基体21立起,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假设在省略基体21的情况下,从丝线行进空间24a排出的流体虽然还沿着丝线限制部件23朝向罩部件30的相反侧,但即便如此也能够得到抑制油剂雾扩散的效果。在该情况下,优选在丝线限制部件23上设置用于抑制流体沿着丝线限制部件23朝向罩部件30的相反侧的返回部。或者,也可以变更罩部件30的形状,以使丝线限制部件23在第2方向的一侧也被罩部件30覆盖。或者,也可以在第2方向上在丝线限制部件23的两侧设置罩部件30。
10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络交装置20(丝线处理装置)的丝线限制部件23兼用作本发明的流体引导部。但是,也可以与丝线限制部件23分开地设置流体引导部,也可以将流体引导部设置在络交装置20以外。例如,也可以在罩部件30上设置将从丝线行进空间24a
排出的流体朝排气室31的导入口32引导的部位,并使该部位作为流体引导部发挥功能。
10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的络交装置20以及移动喷嘴40均对多根丝线y进行规定的处理。但是,丝线处理装置也可以对一根丝线y进行规定的处理。
10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纺丝牵引装置1具备拉伸装置3。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不具备拉伸装置3的纺丝牵引装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