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9:17: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真空泵应用中,对洁净真空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无油真空泵受到喜爱,无油真空泵的真空抽空腔与驱动装置设置腔分开,驱动装置使用同步带连接两个泵轴,由于同步带不需要进行油润滑,因此不会有润滑油进入抽空腔,因此更加洁净,但是同步带需要连接两个泵轴且使两者反向旋转,因此需要增加同步带张紧装置。
3.例如中国专利2021208620402提出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虽然解决了在调节张紧装置松紧的时候需要打开驱动腔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但是两个松紧轮独立调节,在长时间使用后,两个松紧轮容易出现错位,而如果错位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张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包括壳体、两个张紧结构和弹簧,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轮和被动轮,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相互平行的若干滑槽,两个所述张紧结构通过滑槽与壳体活动连接且分别位于驱动轮两侧,两个张紧结构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弹簧抵持所述连杆。
5.优选的,还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依次绕过驱动轮、被动轮和两个所述张紧轮,且所述传动带与驱动轮的接触面和被动轮与传动带的接触面相反。
6.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呈对称开设于壳体的内壁两侧,同一侧的两个滑槽相互平行。
7.优选的,所述张紧结构包括轴杆和张紧轮,所述轴杆两端分别延伸至同一平面的两个滑槽内,所述轴杆上套接有张紧轮。
8.优选的,所述轴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位于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槽为矩形,所述滑块为与滑槽想匹配的矩形。
9.优选的,所述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张紧轮的两侧,所述张紧轮位于两个所述连杆的对称面上,两个所述连杆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
10.优选的,所述弹簧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杆,所述外杆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杆内活动安装有一端从弹簧内部穿过并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内杆。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与弹簧一一对应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裹弹簧且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包裹外杆。
12.本实用新型具如下有益效果:
13.两个松紧轮无法独立调节松紧,只能同步移动,使传动带一直与驱动轮和被动轮保持紧密接触,使传动一直保持高效,使张紧装置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杆和弹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滑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附图1-4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19.1、壳体;11、驱动轮;12、被动轮;13、传动带;14、滑槽;2、张紧结构;21、轴杆;22、张紧轮;23、滑块;3、连杆;31、安装板;4、弹簧;41、外杆;42、内杆;43、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连接”、“位于”、“装配”在另一个零件或组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件和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件和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包括壳体1、两个张紧结构2和弹簧4,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1和被动轮12,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相互平行的若干滑槽14,两个所述张紧结构2通过滑槽14与壳体1活动连接且分别位于驱动轮11两侧,两个张紧结构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杆3,所述弹簧4抵持所述连杆3。
23.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传动带13,所述传动带13依次绕过驱动轮11、被动轮12和两个所述张紧轮22,且所述传动带13与驱动轮11的接触面和被动轮12与传动带13的接触面相反。所述滑槽14的数量为四个且呈对称开设于壳体1的内壁两侧,同一侧的两个滑槽14相互平行,一个所述张紧结构2延伸至同一平面的两个滑槽14内。
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张紧结构2包括轴杆21和张紧轮22,所述轴杆21两端分别延伸至同一平面的两个滑槽14内,所述轴杆21上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上套接有张紧轮22,所述张紧轮22、驱动轮11和被动轮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轴杆21可以在滑槽14内滑动。
25.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轴杆2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杆3,所述连杆3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张紧轮22的两侧,所述张紧轮22位于两个所述连杆3的对称面上。两个所述连杆3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于连杆3的上下两侧。
2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弹簧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弹簧4两两对称分布于被动轮12的两侧,同一高度的两个弹簧4抵持同一个安装板31。所述弹簧4远离安装板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杆41,所述外杆41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外杆41内活动安装有一端从弹簧4内部穿过并与安装板31固定连接的内杆42,所述外杆41和内杆42组成一个伸缩杆,减小内杆42弯曲的概率,增加使用寿命。
27.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8.所述安装板31上固定安装有与四个弹簧4一一对应的保护套43,所述保护套43包
裹弹簧4且远离安装板31的一侧包裹外杆41,防止杂物进入到弹簧4内损坏弹簧4。
29.如图4所示,所述轴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位于滑槽14内的滑块23,所述滑槽14为矩形,所述滑块23为与滑槽14想匹配的矩形,使所述滑块23在滑槽14内活动时更加平顺,不会产生振动或卡住等情况。
30.综上所述:两个松紧轮无法独立调节松紧,只能同步移动,使传动带13一直与驱动轮11和被动轮12保持紧密接触,使传动一直保持高效,使张紧装置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两个张紧结构(2)和弹簧(4),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1)和被动轮(12),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相互平行的若干滑槽(14),两个所述张紧结构(2)通过滑槽(14)与壳体(1)活动连接且分别位于驱动轮(11)两侧,两个张紧结构(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杆(3),所述弹簧(4)抵持所述连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4)的数量为四个且呈对称开设于壳体(1)的内壁两侧,同一侧的两个滑槽(14)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结构(2)包括轴杆(21)和张紧轮(22),所述轴杆(21)两端分别延伸至同一平面的两个滑槽(14)内,所述轴杆(21)上套接有张紧轮(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位于滑槽(14)内的滑块(23),所述滑槽(14)为矩形,所述滑块(23)为与滑槽(14)想匹配的矩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张紧轮(22)的两侧,所述张紧轮(22)位于两个所述连杆(3)的对称面上,两个所述连杆(3)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远离安装板(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杆(41),所述外杆(41)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杆(41)内活动安装有一端从弹簧(4)内部穿过并与安装板(31)固定连接的内杆(4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上固定安装有与弹簧(4)一一对应的保护套(43),所述保护套(43)包裹弹簧(4)且远离安装板(31)的一侧包裹外杆(4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张紧的真空泵驱动张紧装置,包括壳体、两个张紧结构和弹簧,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轮和被动轮,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相互平行的若干滑槽,两个所述张紧结构通过滑槽与壳体活动连接且分别位于驱动轮两侧,两个张紧结构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弹簧抵持所述连杆。两个松紧轮无法独立调节松紧,只能同步移动,使传动带一直与驱动轮和被动轮保持紧密接触,使传动一直保持高效,使张紧装置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忠 陆建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威龙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5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