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固液分离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22:51: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固液分离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现有的反应釜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3.由于在反应釜进行化学反应时,有时需要固体颗粒状的催化剂与有机溶液混合,才能够正常进行化学反应,而固体颗粒状的催化剂无法完全溶于有机溶液,排料时,固体颗粒物与溶液同时通过排料阀排出,容易导致排料阀发生堵塞,且排出之后需要再次进行固液分离,才能够得到不含固定颗粒物的化学产品,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液分离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反应釜不便于进行固液分离,导致排料阀容易堵塞,且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固液分离的反应釜,包括:框架、支撑角框、釜体和联轴器;
6.所述框架上方连接有支撑角框,且框架作为支撑基础,所述支撑角框一侧连接有釜体,所述釜体连接在框架内,所述釜体上方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方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背部连接有供电线;
7.搅拌轴,连接在所述联轴器下方,所述搅拌轴设置在釜体内,所述釜体一侧连接有泄压阀,所述釜体底部连接有排料阀,所述釜体上方嵌设有进料口。
8.优选的,所述支撑角框包括:通孔、把手、第一扭簧、放置腔、t形板、矩形槽、圆形腔、定位销、定位槽,所述支撑角框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外侧连接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固定连接在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开设在通孔内周面。
9.优选的,所述把手末端连接有t形板,所述t形板贯穿矩形槽卡合连接在圆形腔内,所述矩形槽开设在框架上表面,所述圆形腔开设在矩形槽底部。
10.优选的,所述支撑角框下方连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卡合连接在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框架上表面。
11.优选的,所述釜体包括:u形框、轴承、转轴、连扳、第二扭簧、半开口筒,所述釜体背部连接有u形框,所述u形框内部底面上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有连扳,所述连扳设置在u形框内。
12.优选的,所述轴承上方连接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一端连接在转轴上;
13.半开口筒,连接在所述连扳一端,所述半开口筒内卡合连接有供电线。
14.优选的,所述轴承、转轴和第二扭簧关于半开口筒的重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
两组轴承、转轴和第二扭簧与连扳和半开口筒构成旋转复位结构。
15.优选的,所述釜体内连接有中空板,所述中空板内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一侧连接有阀管,所述阀管嵌设在釜体一侧,所述中空板与釜体内壁之间的锐角为60
°
,且中空板最低端与阀管最低端平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网,使固体颗粒物,能够沿着过滤网进入阀管,并通过阀管排出,进而便于进行固液分离,防止排料阀堵塞,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旋转把手,使t形板能够穿过矩形槽,并在圆形腔内旋转复位,即可将釜体固定在框架内,进而便于组装,通过第二扭簧带动转轴旋转复位,使半开口筒卡在供电线外侧,对供电线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防止不使用时供电线晃动,具体内容如下:
17.1.首先,无法溶解的催化剂,被隔离在过滤网上方,静置一段时间,在重力的作用下,颗粒物沿着过滤网进入阀管内,打开阀管,即可将颗粒物排出,进而便于进行固液分离,不需要外部进行固液分离的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18.2.手动旋转把手90
°
,然后,将釜体卡入框架内,当支撑角框抵在框架上表面,t形板卡入圆形腔内,松开把手,第一扭簧带动t形板在圆形腔内旋转复位,同时,定位销会卡入定位槽内,防止釜体晃动,与传统通过多组螺栓进行锁紧固定的方式相比,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简单;
19.3.向外手动翻转半开口筒,然后,将供电线一部分卡入半开口筒内,松开半开口筒,半开口筒抵在釜体背部,进而对供电线进行夹持,防止供电线随意晃动,导致端部的插头损坏,无法正常供电。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轴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b部结构放大图。
26.图中:1、框架;2、支撑角框;201、通孔;202、把手;203、第一扭簧;204、放置腔;205、t形板;206、矩形槽;207、圆形腔;208、定位销;209、定位槽;3、釜体;301、u形框;302、轴承;303、转轴;304、连扳;305、第二扭簧;306、半开口筒;4、联轴器;5、驱动电机;6、搅拌轴;7、供电线;8、泄压阀;9、排料阀;10、中空板;11、过滤网;12、阀管;13、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固液分离的反应釜,包括:框架1、支撑角框2、釜体3和联轴器4;
29.框架1上方连接有支撑角框2,且框架1作为支撑基础,支撑角框2一侧连接有釜体3,釜体3连接在框架1内,釜体3上方连接有联轴器4,联轴器4上方连接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背部连接有供电线7,搅拌轴6,连接在联轴器4下方,搅拌轴6设置在釜体3内,釜体3一侧连接有泄压阀8,釜体3底部连接有排料阀9,釜体3上方嵌设有进料口13。
30.支撑角框2包括:通孔201、把手202、第一扭簧203、放置腔204、t形板205、矩形槽206、圆形腔207、定位销208、定位槽209,支撑角框2底部开设有通孔201,通孔201内贯穿连接有把手202,把手202外侧连接有第一扭簧203,第一扭簧203固定连接在放置腔204内,放置腔204开设在通孔201内周面。把手202末端连接有t形板205,t形板205贯穿矩形槽206卡合连接在圆形腔207内,矩形槽206开设在框架1上表面,圆形腔207开设在矩形槽206底部,使t形板205穿过矩形槽206抵达圆形腔207之后,能够在圆形腔207内旋转复位。支撑角框2下方连接有定位销208,定位销208卡合连接在定位槽209内,定位槽209开设在框架1上表面,通过定位销208插入定位槽209内,能够使组装更加牢固,不易偏移,通过旋转把手202,使t形板205能够穿过矩形槽206,并在圆形腔207内旋转复位,即可将釜体3固定在框架1内,进而便于组装。
31.釜体3包括:u形框301、轴承302、转轴303、连扳304、第二扭簧305、半开口筒306,釜体3背部连接有u形框301,u形框301内部底面上连接有轴承302,轴承302内连接有转轴303,转轴303一端连接有连扳304,连扳304设置在u形框301内。轴承302上方连接有第二扭簧305,第二扭簧305一端连接在转轴303上,半开口筒306,连接在连扳304一端,半开口筒306内卡合连接有供电线7,通过半开口筒306能够卡住供电线7,对供电线7的位置进行限定。轴承302、转轴303和第二扭簧305关于半开口筒306的重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轴承302、转轴303和第二扭簧305与连扳304和半开口筒306构成旋转复位结构,通过两组轴承302和转轴303,使连扳304旋转时更加稳定,通过第二扭簧305带动转轴303旋转复位,使半开口筒306卡在供电线7外侧,对供电线7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防止不使用时供电线7晃动。
32.釜体3内连接有中空板10,中空板10内连接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一侧连接有阀管12,阀管12嵌设在釜体3一侧,中空板10与釜体3内壁之间的锐角为60
°
,且中空板10最低端与阀管12最低端平齐,使过滤的固体颗粒物,能够沿着过滤网11进入阀管12,并通过阀管12排出,进而便于进行固液分离,防止排料阀9堵塞,提高了生产效率。
33.综上所述:如图1-6所示,在使用该可固液分离的反应釜时,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一个了解,首先,将釜体3卡入框架1内,在釜体3卡入的同时,手动旋转把手202,并将把手202旋转90
°
,当釜体3完全卡入框架1内之后,支撑角框2抵在框架1上表面,同时,t形板205贯穿矩形槽206,抵达圆形腔207内,松开把手202,由于把手202旋转时会拧动第一扭簧203,松开把手202之后,把手202在第一扭簧203的作用下,自行带动t形板205在圆形腔207内旋转复位,使t形板205无法从圆形腔207中退出,同时,定位销208会卡入定位槽209内,防止釜体3晃动,与传统通过多组螺栓进行锁紧固定的方式相比,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简单,其次,打开进料口13,将有机溶液与催化剂倒入釜体3内,并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通过联轴器4带动搅拌轴6转动,使有机溶液与催化剂混合,无法溶解的催化剂,被隔离在过滤网11上方,当内部反应完成后,打开排料阀9,此时排料阀9排出的使不含催化剂的液体,进而防止排料阀9被堵塞,同时,不需要外部进行固液分离的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被隔离的催化剂颗粒物,在完全排出液体口,静置一段时间,在重力的作用下,颗粒物沿着过滤网11进入阀管12
内,打开阀管12,即可将颗粒物排出,进而便于进行固液分离,最后,当不使用时,将供电线7端部的插头从插座上拔下,然后,向外手动翻转半开口筒306,半开口筒306带动转轴303在轴承302内旋转的同时,会拧动第二扭簧305,然后,将供电线7一部分卡入半开口筒306内,松开半开口筒306,半开口筒306在第二扭簧305的作用下,自行旋转复位,抵在釜体3背部,进而对供电线7进行夹持,防止供电线7随意晃动,导致端部的插头损坏,无法正常供电,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