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22:43: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服饰的开合扣。


背景技术:

2.现有设计中,大部分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结构复杂,使用十分不方便。少部分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结构简单,但连接不稳定,扣体之间容易分离,影响使用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服饰的开合扣,能够解决连接不稳定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服饰的开合扣,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
5.所述第一扣体包括用于与服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挤压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挤压件固定连接;
6.所述第二扣体包括用于与服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弹性件和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件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件能相对远离或靠近移动;所述弹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7.当所述挤压件位于两个所述移动件之间时,两个所述弹性件形变并向两个所述移动件提供相互靠近的弹力,以使所述移动件抵接于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能够从两个所述移动件之间取出。
8.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上板和第一底板,所述挤压件与所述第一上板连接,所述第一上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板和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用于固定服饰。
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一上板的端口孔径比另一端的端口孔径小;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一上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并经冲压嵌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10.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上板、第二底板和容纳部,所述第二上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用于固定服饰;
11.所述容纳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容纳部均与第二上板连接,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容纳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容纳部连接。
12.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柱,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相对于靠近所述第二上板的端口孔径比另一端的端口孔径小;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二上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并经冲压嵌入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13.进一步,两个所述容纳部位于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容纳部均设置有容纳腔,两个所
述容纳部相对的端部均设置有开口;
14.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开口处,并凸出于所述开口。
15.进一步,两个所述容纳部上远离所述开口的端部均设置有底板,两个所述弹性件均为螺旋弹簧,两个所述弹性件同轴设置,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移动件及所述底板。
16.进一步,两个所述容纳腔均为拱形,两个所述开口均为拱形,两个所述移动件均为圆球形。
17.进一步,所述开口的内侧设置有挡条,所述挡条用于将所述移动件限位在所述容纳腔中。
18.进一步,所述挤压件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为凸弧形,所述挤压件上与所述移动件连接的面为凹弧形。
19.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第一扣体包括挤压件,第二扣体包括弹性件和移动件,通过挤压件对移动件进行挤压,使得弹性件产生形变,在两个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挤压件被抵接在两个移动件之间,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扣合在一起。在第一扣体上还包括有第一连接件,在第二扣体上还包括有第二连接件,利用第一连接件将第一扣体与服饰连接,利用第二连接件将第二扣体与服饰连接。弹性件使得两个移动件将挤压件夹持在中间,挤压件不易从两移动件之间脱出,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连接稳定。使用时只需将挤压件放入两移动件之间或从两移动件之间取出,进而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连接或分离,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用于服饰开合扣的挤压件位于两个移动件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的分解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的结构剖视图。
25.其中,1、第一扣体,11、第一连接件,12、挤压件,111、第一上板,112、第一底板,113、第一连接柱,114、第一通孔;
26.2、第二扣体,21、第二连接件,22、弹性件,23、移动件,211、第二上板,212、第二底板,213、容纳部,214、第二连接柱,215、第一通孔,216、容纳腔,217、开口,218、底板,219、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内」、「外」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29.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服饰的开合扣,包括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第一扣体1与第二扣体2可分离连接,通过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的连接或分离,实现该用于服饰的开合扣的开合功能。
32.请参见图2及图3,第一扣体1包括用于与服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1、及挤压件12,第一连接件11和挤压件12固定连接;第二扣体2包括用于与服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1、弹性件22和移动件23,移动件23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件23均与第二连接件21滑动连接,两个移动件23能相对远离或靠近移动。弹性件22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件23分别通过两个弹性件22与第二连接件21连接。当挤压件12位于两个所述移动件23之间时,请参见图2,两个弹性件22形变并向两个移动件23提供相互靠近的弹力,以使移动件23抵接于挤压件12,挤压件12能够从两个移动件23之间取出。
33.第一扣体1包括挤压件12,第二扣体2包括弹性件22和移动件23,通过挤压件12对移动件23进行挤压,使得弹性件22产生形变,在两个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下,挤压件12被抵接在两个移动件23之间,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扣合在一起。在第一扣体1上还包括有第一连接件11,在第二扣体2上还包括有第二连接件21,利用第一连接件11将第一扣体1与服饰连接,利用第二连接件21将第二扣体2与服饰连接。弹性件22使得两个移动件23将挤压件12夹持在中间,挤压件12不易从两移动件23之间脱出,使得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连接稳定。使用时只需将挤压件12放入两移动件23之间或从两移动件23之间取出,进而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连接或分离,使用方便。
34.第一连接件11包括第一上板111和第一底板112,挤压件12与第一上板111连接,第一上板111和第一底板112固定连接,第一上板111和第一底板112之间用于固定服饰。通过将服饰固定在第一上板111和第一底板112之间,实现第一连接件11与服饰的稳定连接。
35.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可只设置有一块板,可以通过缝线的方式将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服饰上,缝线操作简单,便于生产。
36.第一连接件11还包括第一连接柱113,第一底板11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4,请参见图4,第一通孔114相对于靠近第一上板111的端口孔径比另一端的端口孔径小。第一连接柱113的一端与第一上板11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于第一通孔114,并经冲压嵌入在第一通孔114中。将第一连接柱113从第一通孔114口径小的一端穿入,再从口径大的一端穿出,再通过冲压的方式将第一连接柱113的一端将第一通孔114口径大的一端填满。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柱113不会从第一连通孔114脱出,保证二者的连接牢固可靠。利用第一连接柱113
可以方便第一底板112和第一上板111之间的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13和第一通孔114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通孔113分别位于第一底板112的两端部,第一底板112在第一连接柱113上可以保持平衡,第一底板112和第一上板111之间连接更稳定。
38.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只设置一个第一连通孔和一个第一连接柱,将第一连通孔设置在第一底板长度方向的中间,便于加工。或者,也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第一连通孔和第一连接柱,结构更稳定。
39.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柱和第一连通孔,而是通过铆钉连接第一底板和第一上板,便于第一连接件与服饰的装配连接。
40.第二连接件21包括第二上板211、第二底板212和容纳部213,第二上板211和第二底板212固定连接,第二上板211和第二底板212之间用于固定服饰。容纳部213设置有两个,两个容纳部213均与第二上板211连接,两个移动件23分别与两个容纳部213滑动连接,两个弹性件22分别与两个容纳部213连接。通过将服饰固定在第二上板211和第二底板212之间,实现第二连接件21与服饰的稳定连接。容纳部213为弹性件22提供了支撑,方便弹性件22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的连接。
41.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可只设置有一块板,可以通过缝线的方式将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服饰上,缝线操作简单,便于生产。
42.第二连接件21还包括第二连接柱214,第二底板2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15,请参见图4,第二通孔215相对于靠近第二上板211的端口孔径比另一端的端口孔径小。第二连接柱214的一端与第二上板21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于第二通孔215,并经冲压嵌入在所述第二通孔215中。将第二连接柱214从第二通孔215口径小的一端穿入,再从口径大的一端穿出,再通过冲压的方式将第二连接柱214的一端将第一连通孔口径大的一端填满。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柱214不会从第二连通孔215脱出,保证二者的连接牢固可靠。利用第二连接柱214可以方便第二底板212和第二上板211之间的连接。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柱214和第二通孔215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通孔215分别位于第二底板212的两端部,第二底板212在第二连接柱214上可以保持平衡,第二底板212和第二上板211之间连接更稳定。
44.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只设置一个第二连通孔和一个第二连接柱,将第二连通孔设置在第二底板长度方向的中间,便于加工。或者,也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第二连通孔和第二连接柱,结构更稳定。
45.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柱和第二连通孔,而是通过铆钉连接第二底板和第二上板,便于第二连接件与服饰的装配连接。
46.两个容纳部213位于相对设置,请参见图3,两个容纳部213均设置有容纳腔216,两个容纳部213相对的端部均设置有开口217。两个弹性件22分别位于两个容纳腔216内,两个移动件23分别位于两个开口217处,并凸出于开口217。容纳腔216为弹性件22提供了收容空间,使弹性件22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发生形变,避免受其它物体的干扰。开口217使得移动件23能够从容纳腔216伸出,当挤压件12位于两移动件23之间时,两移动件23能够抵接挤压件12。
47.请参见图3,两个容纳部213上远离开口217的端部均设置有底板218,两个弹性件
22均为螺旋弹簧,两个弹性件22同轴设置,各弹性件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移动件23及底板218。螺旋弹簧变形的范围相对较宽,将挤压件12从两个移动件23之间放入或取出较容易,使用方便。
48.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弹性件设置为橡胶复合弹簧,防潮、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49.两个容纳腔216均为拱形,两个开口217均为拱形,两个移动件23均为圆球形。拱形的容纳腔216相对光滑,便于移动件23的相对运动。圆球形的移动件23表面光滑,使得挤压件12更容易将其顶开,便于使用。
50.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移动件设置为半球形,移动件的弧面从开口凸出,平面与弹性件连接,节约材料。
51.请参见图1及图3,开口217的内侧设置有挡条219,挡条219用于将移动件23限位在容纳腔216中。移动件23与开口217的弧边处存在缝隙,以至于移动件23易从容纳腔216中脱出,故在开口217处的内侧设置挡条219,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52.挤压件12相对远离第一连接件11的端部为凸弧形,挤压件12上与移动件23连接的面为凹弧形。挤压件12的端部为凸弧形,使其表面更为光滑,对两个移动件23的挤压效果更好。将挤压件12上与移动件23连接的面设置为凹弧形可以使得两移动件对挤压件12的抵接效果更好,防止挤压件12意外从两移动件23之间脱出,避免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意外分离。
53.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