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5 07:1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衣物处理装置是包括利用水和洗涤剂从衣物去除异物的洗衣机、烘干湿衣物的烘干机、从衣物去除气味或去除衣物的褶皱的装置的概念。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作为去除衣物的褶皱和气味的装置,一般为向在腔室中以展开的状态悬挂的衣物供应蒸汽的装置,以及用户按压安置在支撑面(熨衣板等)的衣物的同时供应热和蒸汽的熨斗。
3.在熨斗等衣物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因为支撑衣物的熨衣板和熨斗分离设置,所以存在每当需要熨衣服时,用户都要分别准备熨衣板和熨斗的不便。
4.另外,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由于在熨衣板或衣物处理装置中未设置有熨烫袖子或肩部等时必要的熨袖板(sleeve ironing board),存在用户需要另外准备熨袖板的不便。
5.另外,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没有使完成熨烫的衣物维持展开的状态的装置,因此存在通过熨烫去除皱痕的衣物重新产生皱痕的不便。
6.另外,现有的熨斗设置为包括向衣物供应热的加热板。设置在现有的熨斗的加热板设计为当达到预设的温度时就切断供电,从而防止加热板加热到特定温度以上的结构。然而,即使加热板的温度控制在特定温度以下,如果衣物与加热板维持长久接触状态,则无法避免损伤衣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部,向衣物供应热和蒸汽中的至少任一种;以及支撑部,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
9.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通过提供兼具熨衣板和熨袖板(sleeve ironing board)的衣物处理装置,从而提供一种易于保管和使用熨衣板和熨袖板的衣物处理装置。
10.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能够将完成熨烫等处理过程的衣物以展开的状态悬挂。
11.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设置有能够使加热板损伤衣物的危险最小化的处理部。
1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3.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具有提供容纳空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引出口,贯穿所述箱体的上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第一支撑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箱体的一面朝向所述箱体的上部面旋转,以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处理部,能够从所述第一壳体引出,向衣物供应热和水分中的至少任一种;以及第二支撑部,设置为能够经由所述
引出口从所述第二壳体引出,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面积的面积。
14.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具有提供容纳空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引出口,贯穿所述箱体的上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第一支撑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箱体的一面朝向所述箱体的上部面旋转,以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处理部,能够从所述第一壳体引出,向衣物供应热和水分中的至少任一种;主体,设置为能够经由所述引出口从所述第二壳体引出;以及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主体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面积的面积。
15.所述第二支撑部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板,固定在所述主体,以能够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部面旋转;以及第二板,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以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部面平行的平面上旋转,所述第二板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
16.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主体引出部,提供所述主体从所述第二壳体引出的动力。
17.所述主体引出部可以设置为包括:齿条,在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小齿轮,在所述主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并与所述齿条结合;以及小齿轮马达,旋转所述小齿轮。
18.所述第二支撑部可以设置为能够从所述主体引出。
19.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板容纳部,所述板容纳部设置为在所述主体提供的空间中的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方向的面凹陷地弯曲的槽,提供容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空间。
20.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衣架支撑部,能够从所述主体引出并提供支撑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21.所述衣架支撑部可以包括:支撑杆,设置为能够从所述主体引出;以及挂钩容纳部,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凹陷地弯曲的槽或从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凸出的凸起,提供容纳所述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22.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提供的空间中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方向的前方面,所述衣架支撑部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后方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部面中的至少任一个的面。
23.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蒸汽发生器,包括提供储藏水的空间的储藏部以及加热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的加热器,且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流路紧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连接管,连接所述流路紧固部和所述储藏部;以及连接器,一端与所述处理部连接,另一端可装卸地固定在所述流路紧固部,以向所述处理部提供蒸汽。
24.所述处理部可以包括:供热主体,在底面设置有供电时发热的加热板;手柄,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连接部,将所述手柄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第一流路,设置在所述手柄,提供供经由所述连接器供应的蒸汽移动的流路;以及第二流路,设置为连接连通孔和蒸汽排出口,所述连通孔设置为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蒸汽排出口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所述第二流路经由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
25.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箱体电力线,设置在所述箱体,与电源连接;电力线紧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与电源连接;电力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能够装卸地与
所述电力线紧固部结合;第一电力线,将向所述电力线连接部供应的电力供应给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一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接触;以及第二电力线,将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供应的电力供应给所述加热板。
26.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器固定部,所述连接器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提供所述连接器的一端能够装卸地固定的空间,所述电力线连接部和所述流路紧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固定部。
27.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力控制部,所述电力控制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控制连接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箱体电力线的电路的开闭。
28.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水位感测部,感测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位;以及显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显示从所述水位感测部接收到的信息。
29.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灯,设置在所述主体,向所述第一支撑部发光;以及灯控制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控制所述灯的运转。
30.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流路阀,设置为开闭所述第一流路;以及阀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手柄,使所述流路阀运转。
31.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板电力控制部,所述加热板电力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手柄,控制所述第一电力线的开闭。
32.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水位感测部,设置为感测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位;以及手柄显示部,设置在所述手柄,显示所述水位感测部感测的信息。
33.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贯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提供的空间中支撑衣物的面;第二贯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风扇,使空气从所述第一贯通孔向所述第二贯通孔移动;以及风扇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手柄,且被设置为控制所述风扇的运转和所述风扇的转速中的至少任一个。
34.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轮子,能够旋转地固定在壳体的底面;支撑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处理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壳体内部引出,向衣物供应热和水分中的至少任一种;第一框架,设置为容纳所述壳体的前方面和后方面中的一个面、所述壳体的左侧面、所述壳体的右侧面;第一连接杆,设置为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且另一端位于高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的位置的杆(bar),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任一个面;第二连接杆,设置为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且另一端位于高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的位置的杆,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另一个面;支撑杆,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提供可以供用户用手抓握的空间和支撑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35.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腔室以及开闭所述腔室的门;轮子,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面;支撑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处理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腔室引出,向衣物供应热和水分中的至少任一种;第一框架,设置为容纳所述壳体的前方面和后方面中的任一个面、所述壳体的左侧面、所述壳体的右侧面;第一连接杆,设置为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且另一端位于高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的位置的杆(bar),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任一个面;第二连接杆,设置为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且另一端位于高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的位置的杆,并且
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另一个面;支撑杆,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提供可以供用户用手抓握的空间和支撑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36.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挂钩容纳部,所述挂钩容纳部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凹陷地弯曲的槽,提供容纳所述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37.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挂钩容纳部,所述挂钩容纳部设置为从所述支撑杆凸出的至少两个凸起,形成容纳所述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38.所述第一框架可以包括:框架主体,与所述壳体的前方面和后方面中的一面接触;第一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接触;第二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另一个面接触。
39.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任一个面;第一紧固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一装卸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第一紧固凸起,设置为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装卸主体,并与所述第一紧固槽结合;第一移送凸起,设置为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装卸主体,并在外力输入时,向使所述第一紧固凸起从所述第一紧固槽分离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装卸主体;第一按压部,向所述第一紧固凸起与所述第一紧固槽结合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一装卸主体。
40.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另一任一个面;第二紧固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第二装卸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部;第二紧固凸起,设置为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装卸主体,并与所述第二紧固槽结合;第二移送凸起,设置为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装卸主体,并在外力输入时,向使所述第二紧固凸起从所述第二紧固槽分离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装卸主体;第二按压部,向使所述第二紧固凸起与所述第二紧固槽结合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二装卸主体。
41.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为约束所述轮子的旋转或设置为使所述轮子从地面分离,从而固定所述壳体的位置。
42.所述固定部可以包括:固定主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面和所述地面之间;主体旋转轴,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主体,且另一端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从而能够调节所述固定主体和所述壳体底面之间的间距;以及固定主体驱动部,使所述主体旋转轴旋转。
43.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向所述主体旋转轴提供动力,所述动力使所述固定主体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和所述轮子从所述地面分离的位置之间往复。
44.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向所述主体旋转轴提供动力,所述动力使所述固定主体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和与所述地面接触的位置之间往复。
45.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插入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底座,经由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壳体,固定有所述轮子;高度调节部,调节所述壳体的高度;以及固定部,设置为约束所述轮子的旋转或设置为使所述轮子从地面分离,从而固定所述底座的位置。
46.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部容纳槽,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前方面和后方面中的任一个面凹陷地弯曲的槽,提供容纳所述支撑部的空间;第一旋转轴,使所述支撑部
在与所述壳体的上部面平行的平面内旋转;轴支撑部,固定有能够旋转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将所述轴支撑部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以使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支撑部容纳槽旋转至与所述壳体的上部面平行的平面。
47.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安置部,所述安置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面,保持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壳体上部面之间的间距。
48.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轴驱动部,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轴驱动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驱动部第一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面,以依次操作所述第二轴驱动部和所述第一轴驱动部;以及驱动部第二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以依次操作所述第一轴驱动部和所述第二轴驱动部。
49.所述驱动部第二操作部可以设置在由所述支撑部提供的空间中朝向所述驱动部第一操作部所在方向的面。
50.所述处理部可以包括:供热主体,在底面设置有在供电时发热的加热板;手柄,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加热板贯通孔,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引出主体,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引出;以及致动器,产生动力,以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在位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内部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1.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接触感测部,所述接触感测部感测用户的身体与所述手柄是否接触,所述致动器设置为,在用户的身体从所述手柄分离的时间在预设的第一基准时间以上时,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在用户的身体与所述手柄接触时,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52.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蒸汽发生器,具有提供储藏水的空间的储藏部和加热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的加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腔室;连接部,将所述手柄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第一流路,设置在所述手柄,以提供供蒸汽移动的流路;第二流路,设置为连接连通孔和蒸汽排出口,所述连通孔设置为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蒸汽排出口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并且所述第二流路经由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以及连接器,设置有流路连接部,所述流路连接部将蒸汽从所述蒸汽发生器向所述第一流路引导。
53.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主体电力线,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向所述加热器供电;第一电力线,设置为向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一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供电;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并设置为在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接触;第二电力线,将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供应的电力供应给所述加热板;以及电力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以连接所述主体电力线和所述第一电力线。
54.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连接器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并固定有所述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器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手柄,并固定有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排出口,设置为排出所述储藏部内部的蒸汽,位于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并且能够装卸地与所述流路连接部结合;以及电力端子,与所述主体电力线连接,位于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并且能够装卸地与所述电力线连接部结合。
55.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供热主体,在底面设置有在供电时发热的加热板;手柄,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加热板贯通孔,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引出主体,设置
为能够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引出;以及致动器,产生动力,所述动力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在位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内部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6.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接触感测部,所述接触感测部感测用户的身体是否与所述手柄接触,在用户的身体从所述手柄分离的时间在预设的第一基准时间以上时,所述致动器可以设置为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57.在用户的身体与所述手柄接触时,所述致动器可以设置为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58.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位置感测部,所述位置感测部感测所述供热主体的移动,如果在预设的第二基准时间期间没有感测到所述供热主体的位置变化,则所述致动器可以设置为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59.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可以设定为相同的时间。
60.所述加热板贯通孔包括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前方和后方,或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引出主体可以设置为包括能够从所述第一贯通孔引出的第一引出主体和能够从所述第二贯通孔引出的第二引出主体。
61.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壳体,具有提供容纳所述供热主体和所述手柄的空间的腔室以及开闭所述腔室的门;蒸汽发生器,具有提供储藏水的空间的储藏部、加热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的加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支撑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连接部,将所述手柄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第一流路,设置在所述手柄,以提供供蒸汽移动的流路;第二流路,设置为连接连通孔和蒸汽排出口,所述连通孔设置为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蒸汽排出口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所述第二流路经由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以及连接器,设置有流路连接部,所述流路连接部将从所述蒸汽发生器排出的蒸汽向所述第一流路引导。
62.所述连接部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主体,通过连接主体第一轴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连接主体第一贯通孔,设置为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以及第二连接主体,位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贯通孔内部,通过连接主体第二轴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并且设置有所述连通孔。
63.所述连接主体第一轴和所述连接主体第二轴可以设置为彼此正交。
64.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主体电力线,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向所述加热器供电;第一电力线,设置在所述手柄,并向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一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供电;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并设置为在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接触;第二电力线,将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供应的电力向所述加热板供应;以及电力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主体电力线和所述第一电力线。
65.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主体电力线,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向所述加热器供电;第一电力线,设置为向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一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供电;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并设置为在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接触;第二电力线,将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
接端子供应的电力供应给所述加热板;以及电力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主体电力线和所述第一电力线。
66.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连接器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并且固定有所述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器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手柄,并且固定有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排出口,设置为排出所述储藏部内部的蒸汽,位于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所述排出口能够装卸地与所述流路连接部结合;以及电力端子,与所述主体电力线连接,位于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所述电力端子能够装卸地与所述电力线连接部结合。
67.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流路阀,设置为开闭所述第一流路;以及阀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手柄,使所述流路阀运转。
68.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力控制部,所述电力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手柄,控制所述第一电力线的开闭。
69.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开关,在关闭所述第一电力线时,向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供应电力,在打开所述第一电力线时,切断向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供应电力;以及电力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手柄,使所述开关运转。
70.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水位感测部,设置为感测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位;以及显示部,设置在所述手柄,显示所述水位感测部感测到的信息。
71.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贯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提供的空间中支撑衣物的面;第二贯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风扇,使空气从所述第一贯通孔向所述第二贯通孔移动;以及风扇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手柄,且被设置为控制所述风扇的运转和所述风扇的转速中的至少任一种。
72.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刷单元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一端;流路连接孔,设置为贯穿所述刷单元安装部,并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刷单元,具有单元主体、设置为贯穿所述单元主体且供所述刷单元安装部插入的单元主体贯通孔以及从所述单元主体凸出的刷子;刷单元容纳槽,设置为所述手柄的一面凹陷地弯曲的槽,提供容纳所述单元主体和所述刷子的空间,并且具有围绕所述刷单元安装部的环形状。
73.发明效果
74.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部,向衣物供应热和蒸汽中的至少任一种;以及支撑部,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
75.另外,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提供兼具熨衣板和熨袖板(sleeve ironing board)的衣物处理装置,从而易于熨衣板和熨袖板的保管和使用。
76.另外,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能够将完成熨烫等处理过程的衣物以展开的状态悬挂。
77.另外,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设置有能够使加热板损伤衣物的危险最小化的处理部。
附图说明
78.图1和图2是示出衣物处理装置的一例的图。
79.图3和图4是示出第一支撑部的运转例的图。
80.图5是示出处理部的一例的图。
81.图6是示出实用单元的一例的图。
82.图7是示出衣物处理装置的另一例的图。
83.图8是示出设置在图7的衣物处理装置的装卸主体的一例的图。
84.图9和图10是示出设置在图7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支撑部的一例的图。
85.图11是示出装卸主体的使用例的图。
86.图12、图13、图14是示出设置在图7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处理部的一例的图。
87.图15和图16是示出处理部和刷单元的一例的图。
88.图17和图18是示出处理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89.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衣物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以下描述的装置的构成或控制方法仅用于说明衣物处理装置的实施例,而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90.如图1所示,衣物处理装置1000包括:箱体1001,形成外观;第一支撑部1003,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箱体1001的一面朝向所述箱体1001的上部面旋转,以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处理部1007,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箱体1001引出,以向衣物供应热和水分中的至少任一种;实用单元1005,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箱体1001引出,并设置有提供支撑衣架的空间等便利的装置。
91.如图2所示,在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提供容纳空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可以通过将所述壳体分为两个空间的分隔壁分为彼此分离的第一壳体1011和第二壳体1012。
92.在所述第一壳体1011可以设置有:第一腔室c11,提供容纳所述处理部1007的空间;第二腔室c12,容纳向所述处理部1007供应蒸汽的蒸汽发生器1016;以及第三腔室c13,容纳向所述蒸汽发生器1016供应水的供水箱1018。所述第二壳体1012设置为提供容纳所述实用单元1005的空间。
93.在所述箱体1001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壳体1011连通的投入口1111,在所述箱体1001的另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壳体1012连通的引出口1112。图2以以下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所述投入口1111设置在所述箱体1001的前方面或后方面,所述引出口1112设置在所述箱体1001的上部面。
94.所述投入口1111由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箱体1001的门1113打开或关闭。因此,用户可以在打开所述投入口1111后,将收纳在腔室c11、c12、c13中的装置引出到所述箱体1001的外部。所述实用单元1005经由所述引出口1112从所述第二壳体1012向所述箱体1001的外部引出。
95.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c12的蒸汽发生器1016可以设置为包括:储藏部1161,提供储藏水的空间;加热器1167,设置在所述储藏部内部,并在供电时加热水。
96.所述储藏部1161利用与所述供水箱1018连接的流入口1162接收水,且所述储藏部内部的蒸汽经由排出口1163向所述储藏部1161的外部排出。在所述排出口1163配置有阀1165的情况下,蒸汽将在所述阀1165打开排出口1163时,向所述储藏部1161的外部排出。在所述储藏部1161还可以设置有感测水位的水位感测部1169。所述加热器1167可以设置为通过与电源连接的箱体电力线1019接收电力。
97.所述供水箱1018可以设置为包括:箱主体1181,提供储藏水的空间,并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三腔室c13;排水阀1182,设置在所述箱主体1181的底面;阀操作部1187,固定在所述第三腔室c13的底面,以打开所述排水阀1182;供水管1188,一端与所述阀操作部118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流入口1162连接。
98.在所述箱主体1181的上部面设置供水口1181a,所述供水口1181a由能够装卸地结合在所述箱主体1181的盖子1181b关闭。在所述箱主体1181的底面设置有由所述排水阀1182打开或关闭的排水口1181c。
99.在所述箱主体1181的底面设置有供所述阀操作部1187插入的紧固部1181d,在此情况下,所述排水口1181c可以设置为将所述箱主体1181内部的水向所述紧固部1181d排出。
100.所述排水阀1182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阀主体1183,设置在所述箱主体1181,以关闭所述排水口1181c;第二阀主体1184,位于所述紧固部1181d;连接杆1185,插入在所述排水口1181c以连接所述第一阀主体和第二阀主体;阀主体贯通孔1184a,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主体。在所述紧固部1181d设置有弹簧1186,所述弹簧1186维持所述第一阀主体1183关闭所述排水口1181c的状态。
101.所述阀操作部1187可以设置为包括:操作主体1187a,固定在所述第三腔室c13的底面;主体贯通孔1187b,设置为贯穿所述操作主体。当用户将所述箱主体1181插入第三腔室c13时,所述操作主体1187a插入所述紧固部1181d。当所述操作主体1187a插入所述紧固部1181d时,所述排水阀1182打开所述排水口1181c,当所述排水口1181c打开时,箱主体的水将经由所述供水管1188向蒸汽发生器1016供应。
102.在所述箱体1001的底面可以设置有:轮子1013,便于所述箱体1001的移动;以及固定部1014,将所述箱体1001固定在室内空间的底面(地面)g。
103.所述固定部1014还可以设置为任何形态,只要能够将所述箱体1001固定在地面即可。所述固定部1014可以如图3所示设置为在箱体1001的底面中相对的两面分别设置的两个固定主体1141、1142,也可以如图4所示设置为在箱体的底面各角落设置的四个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
104.所述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可以设置为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箱体的底面,以根据需要向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展开。
105.此外,所述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还可以设置为通过固定主体驱动部自动展开。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包括:轴支撑部1142b,固定在箱体的底面;轴1142a,一端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轴支撑部1142b,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主体;马达1142e,设置在所述箱体1001内部;主动齿轮1142c,由所述马达旋转;以及从动齿轮1142d,设置在所述轴1142a并紧固在所述主动齿轮。
106.因为所述轴1142a螺旋结合在所述轴支撑部1142b,所以当所述轴1142a被所述马达1142e旋转时,所述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将从箱体1001的底面向所述底面g移动。所述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朝向所述地面g移动的距离优选地设定为使所述轮子1013从所述地面g分离的距离。
107.如图4所示,可以在所述箱体1001设置有提供容纳所述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的空间的固定部容纳槽1117。所述固定部容纳槽1117的深度可以设定为在所述固定主
体1141、1142、1143、1144插入所述固定部容纳槽1117时,暴露的面不向所述固定部容纳槽1117的外部凸出的深度。
108.所述马达1142e可以设置为由固定主体控制部1015操作。图4以以下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015在所述箱体的左侧面以按钮形态设置。当向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015输入外力时,所述马达1142e向使所述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从所述固定部容纳槽1117引出的方向旋转所述轴1142a,且当向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015再一次输入外力时,所述马达1142e可以旋转所述轴1142a以使所述固定主体1141、1142、1143、1144向所述固定部容纳槽1117移动。
109.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1003可以设置为包括:支撑主体1031,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角度调节部1033,使所述支撑主体能够旋转地与所述箱体1001结合。
110.所述支撑主体1031安置在所述箱体1001的前方面和后方面中的任一个面,当在所述箱体的前方面设置有所述门1113时,所述支撑主体1031可以设置为安置在所述箱体1001的后方面。在所述箱体1001的后方面可以设置有提供容纳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底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的支撑部容纳槽1118。所述支撑部容纳槽1118可以设置为所述箱体1001的后方面朝向所述箱体1001的内部凹陷地弯曲的槽。
111.在所述箱体1001设置有提供所述角度调节部1033的移动路径的插槽1116。即,所述角度调节部1033的一端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箱体1001,所述角度调节部1033的另一端可以插入所述插槽1116以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
112.所述角度调节部1033可以设置为包括:调节部主体1331,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另一端插入在所述插槽1116;旋转轴1332,将所述调节部主体1331能够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箱体1001。
113.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3还可以包括使所述支撑主体1031维持位于所述箱体1001的上部面的状态的位置固定部1035。所述位置固定部1035可以设置为包括杆1351,所述杆1351的一端通过杆旋转轴1353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箱体1001,另一端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图3以以下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所述杆1351的自由端插入到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底面的限位器1317,从而固定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位置。所述限位器1317可以设置为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底面凹陷地弯曲的槽。
114.如图4所示,所述杆1351可以设置为从设置在所述箱体1001的杆容纳槽1119引出。在此情况下,所述杆容纳槽119可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容纳槽1118的底面朝向箱体的中心凹陷地弯曲的槽,所述杆旋转轴1353可以设置为将所述杆135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杆容纳槽1119。
115.如图3所示,在所述箱体1001的上部面或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底面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安置部1037,以当所述支撑主体1031旋转而位于所述箱体1001的上部面时,能够保持所述支撑主体1031和箱体1001的上部面之间的间距。
116.所述支撑主体1031可以设置有容纳部1311,所述容纳部1311在内部形成安装风扇1312的空间和空气的流路。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可以包括:第一贯通孔1313,贯穿所述支撑主体以与所述容纳部1311连通;第二贯通孔1315,贯穿所述支撑主体的底面以与所述容纳部1311连通。
117.当在衣物安置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的状态下操作所述风扇1312时,空气
将经由所述第一贯通孔1313流入所述容纳部1311,且所述容纳部1311内部的空气将经由所述第二贯通孔1315排出。具有上述结构的支撑部1003能够将衣物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因此在用所述处理部1007进行熨烫等时,能够最小化衣物的晃动。
118.如图2所示,所述实用单元(utility unit)1005设置为包括主体1051,所述主体1051设置为能够经由所述引出口1112从所述第二壳体1012引出。
119.所述主体1051可以设置为通过主体引出部1052接收动力以从所述第二壳体1012引出,所述主体引出部1052可以设置为包括:齿条1521,沿所述第二壳体1012的高度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小齿轮1523,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051并与所述齿条结合;以及小齿轮马达(未图示),使所述小齿轮旋转。
120.在所述主体1051提供的空间中的、从所述第二壳体1012引出时暴露在所述第二壳体1012的外部的空间,设置有连接器固定部(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059。图2以以下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059设置为在所述主体1051的上部面形成的槽。
121.在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059可以设置有电力线紧固部1591和流路紧固部1593。所述电力线紧固部1591可以设置为通过电线与所述箱体电力线1019连接,所述流路紧固部1593可以设置为通过连接管1595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排出口1163连接。所述主体1051能够从所述第二壳体1012引出,因此所述电线和连接管可以设置为能够沿所述主体1051的运动方向伸缩的结构。
122.如图5所示,所述处理部1007可以设置为包括:蒸汽供应部1071,通过连接器1077与所述蒸汽发生器1016和电源连接;热供应部1075,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蒸汽供应部。所述热供应部1075不仅能够将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1016供应的蒸汽向衣物供应,而且可以设置为通过在供电时发热的加热板1752向衣物供热。
123.所述连接器1077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器主体1771;流路连接部1773,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791内部,以将从所述流路紧固部1593排出的蒸汽向所述处理部1007供应;以及电力线连接部1775,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791内部,以从所述电力线紧固部1591供应的电力向所述处理部1007供应。
124.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77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能够装卸地与所述实用单元的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059连接的第一紧固端1771a,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771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能够装卸地与所述处理部1007连接的第二紧固端1771b。
125.所述蒸汽供应部1071可以设置为包括蒸汽供应主体1711,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设置有杆形状的手柄1712。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连接器固定部(连接器第二固定部)1712a,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紧固端1771b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连接器固定部。
126.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内部设置有提供供蒸汽移动的流路的第一流路1713。所述第一流路1713可以设置为贯穿接触面(与热供应部接触的面)1712b,所述接触面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1712a,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因此,当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紧固端1771b插入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1712a时,所述第一流路1713将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流路连接部1773和设置在所述实用单元的连接管1595与所述蒸汽发生器1016连接。
127.在所述第一流路1713可以设置有流路阀1714,所述流路阀1714可以设置为通过设
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的阀控制部1716而开放或关闭第一流路。如图所示,所述阀控制部1716可以设置在手柄1712。
128.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力线1715。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的接触面1712b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热供应部1075供电的第一端子1715a和第二端子1715b,所述第一电力线1715是将所述端子1715a、1715b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电力线连接部1775连接的手段。
129.即,所述第一电力线可以设置为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1715a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1712a的电线;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1715b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1712a的电线。因此,当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紧固端1771b插入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1712a时,所述端子1715a、1715b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力线1715、电力线连接部1795、电力线紧固部1591与所述箱体电力线1019连接。
130.所述第一电力线1715可以设置为通过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的加热板电力控制部1717来打开(切断向端子的电力供应)或关闭(向端子供应电力)。即,在所述蒸汽供应部1071设置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电力线1715的开关,所述加热板电力控制部1717可以设置为控制所述开关的位置。附图是以所述加热板电力控制部1717设置在手柄1712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131.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可以设置有控制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1031内部的风扇1312的风扇控制部1718。所述风扇控制部1718可以设置为控制所述风扇1312的运转与否、所述风扇的转速等,且考虑到使用便利,优选为设置在所述手柄1712。
132.此外,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可以设置有显示储藏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储藏部1161的水的量的显示部(手柄显示部)1719。所述显示部1719可以设置为将所述水位感测部1169感测的所述储藏部161的水位通知给用户,且可以设置为只在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位在预设的基准水位以下时才点亮的灯。考虑到使用便利,所述显示部1719优选为设置在所述手柄1712的上部面。
133.所述热供应部1075可以设置为包括:供热主体1751,供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固定;加热板1752,设置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的底面,且在供电时发热;连接部1755、1757,将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能够装卸地连接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
134.所述供热主体1751可以设置为能够提供固定所述加热板1752的空间和固定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的接触面1712b的空间的任何一种形状。
135.所述连接部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主体1755,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的上部面;紧固主体1757,将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紧固在所述连接主体1755。
136.在所述连接主体1755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1755a和第二连接端子1755b。当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755a设置为与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部的第一端子1715a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55b设置为与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部的第二端子1715b接触。
137.另外,在所述连接主体1755设置有连通所述供热主体1751的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孔1755c。当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时,所述连通孔1755c应设置为与所述蒸汽供应部的第一流路1713连接。
138.所述紧固主体1757可以设置为包括:容纳槽1757b,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
1711;固定凸起1757a,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1755,以能够装卸地与所述容纳槽1757b结合;固定部锁1757c,控制所述固定凸起1757a的位置。
139.所述固定部锁1575c可以设置为设置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的侧面的滑动按钮。当向所述滑动按钮输入外力时(滑动按钮推向一侧时),所述固定凸起1757a可以设置为从所述容纳槽1757b引出,当不向所述滑动按钮输入外力时,所述固定凸起1757a可以设置为维持插入在所述容纳槽1757b的状态。
140.所述加热板1752可以设置为包括:加热板主体,设置为导体并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的底面;加热板加热器1752a,设置在所述加热板主体内部。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的底面可以设置有使所述加热板主体1752绝缘的绝缘部1752b。
141.所述加热板加热器1752a通过第二电力线1759接收电力。即,所述第二电力线1759设置为包括: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755a与所述加热板加热器1752a的一端连接的电线;以及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554b与所述加热板加热器1752a的另一端连接的电线。因此,在所述端子1715a、1715b与所述连接端子1755a、1755b连接的状态(蒸汽供应主体与供热主体结合的状态)下,当所述加热板电力控制部1717关闭电力电路时,所述加热板加热器1752a将会发热。
142.在所述加热板1752设置有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主体的蒸汽排出口1752c。所述蒸汽排出口1752c可以通过第二流路1758与所述连通孔1755c连接。因此,当所述蒸汽供应主体1711与所述供热主体1751连接时,从所述第一流路1713排出的蒸汽可以经由所述连通孔1755c和所述第二流路1758向所述蒸汽排出口1752c移动。
143.另外,在所述蒸汽排出口1752c设置为复数个孔的情况下,在所述供热主体1751可以进一步设置有管嘴1753。所述管嘴1753优选地设置为将从所述第二流路1758供应的蒸汽分别向蒸汽排出口1752c供应。
144.为了使所述实用单元1005执行主控制器的功能,在所述主体1051可以设置有输入部1511、1512、1513以及显示部1514。如图6所示,所述输入部可以设置为包括:电力控制部1511,控制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加热器1167和所述箱体电力线1019的电路的开闭;引出控制部1513,控制所述主体引出部1052的小齿轮马达。
145.所述电力控制部1511设置在,在所述主体1051提供的空间中朝向所述支撑主体1031所在方向的面,所述引出控制部1513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1051的上部面(当插入到第二壳体时,形成箱体的上部面的面)。
146.另外,可以进一步设置有灯1055,灯1055设置在所述主体1051,以向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发光。在此情况下,所述输入部可以设置为包括控制所述灯1055的运转的灯控制部1512。所述灯控制部1512可以设置在,在所述主体1051提供的空间中,朝向所述支撑主体1031所在方向的面。
147.所述显示部1514可以设置为显示从所述水位感测部1169接收到的信息。即,所述显示部1514可以设置为将所述水位感测部1169感测的数据(可以使用户认知水位的数据)通知给用户,且可以设置为只有当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位在预设的基准水位以下时才点亮的灯。
148.另外,在所述主体1051可以设置有第二支撑部1057,第二支撑部1057在熨烫衬衫的袖子或肩部时起到支撑板的作用。所述第二支撑部1057设置在所述主体1051,位于所述
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并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1057可以设置为具有小于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面积的面积。
149.图6以以下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所述第二支撑部1057设置为包括:第一板1571,固定在所述主体1051以能够朝向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所在方向旋转;第二板1573,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板1571,以能够在与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平行的平面上旋转,从而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
150.所述第一板1571可以通过第一轴1575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主体1051,所述第二板1573可以通过第二轴1577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板1571。所述第一轴1575可以设置为与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平行,且所述第二轴1577可以设置为与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正交。因此,所述第二板1573能够在与所述支撑主体1031的上部面平行,且位于高于所述支撑主体的上部面的位置的平面上旋转。
151.如图所示,所述第二支撑部1057可以设置为能够从所述主体1051引出。在此情况下,在所述主体1051可以设置有提供容纳所述第二支撑部1057的空间的板容纳部1516。所述板容纳部1516可以设置为,在所述主体1051提供的空间中,朝向所述支撑主体1031所在方向的面凹陷地弯曲的槽。
152.为了使完成熨烫等处理过程的衣物以展开的状态悬挂,在所述实用单元1005可以进一步设置有提供支撑衣架的挂钩的空间的衣架支撑部1054。
153.在所述第二支撑部1057设置在所述主体1051提供的空间中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方向的面(主体的前方面)的情况下,所述衣架支撑部1054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1051的后方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部面中的至少任一个面。附图以所述衣架支撑部1054设置在所述主体1051的后方面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154.在所述主体1051的后方面可以设置有提供容纳所述衣架支撑部1054的空间的支撑杆容纳槽1515。所述支撑杆容纳槽1515可以设置为所述主体1051的后方面凹陷地弯曲的槽。
155.所述衣架支撑部1054可以设置为包括:支撑杆1541,位于所述支撑杆容纳槽1515;支撑杆旋转轴(未图示),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主体1051;挂钩容纳部1543,设置为所述支撑杆1541的表面凹陷地弯曲的槽或从所述支撑杆1541的表面凸出的凸起,以提供容纳所述衣架的挂钩的空间。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支撑杆1541的自由端从所述支撑杆容纳槽515引出,然后将衣架挂在所述支撑杆1541。
156.图7是示出衣物处理装置的另一例的图。如图7所示,衣物处理装置100包括:主体1,形成外观并在内部具有用于收纳的腔室;支撑部3,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主体1,并根据旋转角度形成支撑衣物的空间;处理部(衣物处理部)7,可以设置为从所述主体1内部引出,以向悬挂在所述支撑部3的衣物供应热和蒸汽中的至少任一种。
157.在所述衣物处理装置100可以设置有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1的装卸主体4。所述装卸主体4既可以发挥作为移动衣物处理装置100所必要的手柄的功能,也可以发挥作为提供放置衣物的空间的置物架的功能。即,当所述装卸主体4固定在所述主体1时,成为手柄,但如图8所示,从所述主体1分离的装卸主体4成为衣物或衣架的置物架。
158.如图9所示,所述主体1包括:壳体11;以及底座14,将所述壳体支撑在室内空间的底面(地面)。所述壳体11在内部设置有腔室c1、c2、c3、c4,所述腔室通过投入口111暴露在
所述壳体的外部。在所述壳体11的一面,设置有开闭所述投入口111的门113,图8以所述门113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11而形成所述主体1的前方面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159.所述底座14可以包括:轮子141,便于所述主体1的移动;以及固定部143,通过约束所述轮子141的旋转或使所述轮子141从地面分离来固定所述壳体11的位置。所述轮子141可以设置为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底座14的圆盘。
160.所述固定部143可以设置为包括:固定主体144,位于所述底座14的底面(壳体的底面)和所述地面g之间;主体旋转轴145,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主体144,另一端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底面(壳体的底面);固定主体驱动部146、147、148,旋转所述主体旋转轴145。
161.所述主体旋转轴145可以设置为调节所述固定主体144和所述底座14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在此情况下,在所述主体旋转轴145的圆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螺纹,在所述底座14的底面可以设置有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结合的第二螺纹的轴紧固部142。因此,当通过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使所述主体旋转轴14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固定主体144朝向远离所述底座14的底面的方向移动(朝向地面移动),当所述主体旋转轴14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固定主体144可以朝向所述底座14的底面移动(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
162.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包括:马达146,固定在所述底座14;主动齿轮147,通过所述马达的旋转轴而旋转;以及从动齿轮148,固定在所述主体旋转轴145并与所述主动齿轮147连接。
163.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向所述主体旋转轴145供应动力,所述动力使所述固定主体144在所述底座14的底面和所述轮子141从地面g分离的位置之间往复。
164.与此不同,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向所述主体旋转轴145供应动力,所述动力使所述固定主体144在所述底座14的底面和与地面g接触的位置之间进行往复。
165.所述固定主体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受固定主体控制部149操作。图9以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49控制所述马达146的运转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在此情况下,所述马达146可以设置为在用户踩着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49期间,使所述主动齿轮147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所述马达146可以设置为每当用户踩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49时,都变更所述主动齿轮147的旋转方向。
166.即,当用户用脚按压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49时,所述马达146使所述主动齿轮14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当用户将脚离开所述固定主体控制部149时,所述马达146中断所述主动齿轮的旋转,当用户再次踩固定主体控制部149时,所述马达146使所述主动齿轮147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167.上述底座14可以设置为固定在所述壳体11形成所述壳体的底面,也可以设置为可以从所述壳体11引出。
168.图9以所述底座14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壳体引出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以壳体能够沿底座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即,在所述壳体11的底面设置有插入孔114,所述底座14可以设置为通过所述插入孔114插入所述壳体11。在此情况下,在所述衣物处理装置100可以进一步设置有调节所述壳体11的高度的高度调节部116。
169.所述高度调节部116可以设置为包括:齿条116a,沿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
小齿轮116b,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底座114,并与所述齿条结合;小齿轮马达(未图示),旋转所述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马达受小齿轮马达控制部116c控制,所述小齿轮马达控制部116c可以设置为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按钮(push button)。
170.考虑到在熨烫等衣物处理时,所述支撑部3必须旋转以位于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所述小齿轮马达控制部116c优选为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左侧面、右侧面、前方面、后方面中的任一个面。设置有上述高度调节部116的衣物处理装置100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来调节所述支撑部3的高度,从而能够提高高个子用户的使用便利。
171.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腔室设置为包括:第一腔室c1,提供容纳所述处理部7的空间;第二腔室c2,容纳蒸汽发生器16;第三腔室c3,容纳向所述蒸汽发生器供应水的供水箱18;以及第四腔室c4,容纳操作所述衣物处理装置所必要的其他物件。
172.所述蒸汽发生器16可以设置为包括:储藏部16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c2并提供储藏水的空间;加热器167,设置在所述储藏部内部,并在供电时加热水。
173.所述储藏部161通过与所述供水箱18连接的流入口162接收水,且所述储藏部内部的蒸汽经由排出口163向所述储藏部161的外部排出。在所述排出口163配置有阀165的情况下,蒸汽将在所述阀165打开排出口163时,向所述储藏部161的外部排出。在所述储藏部161内部可以进一步设置有感测水位的水位感测部168。
174.所述加热器167可以设置为通过主体电力线19接收电力。所述主体电力线19可以设置为能够从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线圈部191引出。图9以所述线圈部191设置在所述底座14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175.所述供水箱18可以设置为包括:箱主体181,提供储藏水的空间,且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三腔室c3;排水阀182,设置在所述箱主体181的底面;阀操作部187,固定在所述第三腔室c3的底面,且打开所述排水阀182;供水管188,一端与所述阀操作部18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流入口162连接。
176.在所述箱主体181的上部面设置有供水口181a,所述供水口181a被能够装卸地结合在所述箱主体181的盖子181b关闭。在所述箱主体181的底面设置有被所述排水阀182打开或关闭的排水口181c。
177.在所述箱主体181的底面可以设置有供所述阀操作部187插入的紧固部181d,在此情况下,所述排水口181c可以设置为将所述箱主体181内部的水向所述紧固部181d排出。
178.所述排水阀182设置为包括:第一阀主体183,设置在所述箱主体181以关闭所述排水口181c;第二阀主体184,位于所述紧固部181d;连接杆185,插入所述排水口181c以连接所述第一阀主体和第二阀主体;阀主体贯通孔184a,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主体。在所述紧固部181d设置有弹簧186,弹簧186维持所述第一阀主体183关闭所述排水口181c的状态。
179.所述阀操作部187可以设置为包括:操作主体187a,固定在所述第三腔室c3的底面;主体贯通孔187b,设置为贯穿所述操作主体。当用户将所述箱主体181插入第三腔室c3时,所述操作主体187a插入在所述紧固部181d。当所述操作主体187a插入所述紧固部181d时,所述排水阀182打开所述排水口181c,当所述排水口181c打开时,箱主体的水将经由所述供水管188向蒸汽发生器16供应。
180.从所述蒸汽发生器16的排出口163排出的蒸汽可以经由连接器79向所述处理部7供应。所述连接器79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器主体791;流路连接部793,设置在所述连接器
主体791内部以连接所述排出口163和所述处理部7;以及电力线连接部795,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791内部,以将从所述主体电力线19供应的电力向所述处理部7供应。
181.在所述连接器主体79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能够装卸地与所述处理部7连接的第一紧固端79a,在所述连接器主体791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能够装卸地与所述排出口163连接的第二紧固端79b。
182.在所述主体1可以设置有连接器固定部(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19,所述第二紧固端79b能够装卸地固定在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19。图9以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19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右侧面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183.在此情况下,与所述主体电力线19连接的电力端子112、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排出口163优选为通过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19暴露在所述壳体11的外部。这是为了,用户只要将所述第二紧固端79b插入所述连接器第一固定部119,所述流路连接部793就与所述排出口163连接,且所述电力线连接部795就与所述电力端子112连接。
184.所述处理部7可以设置为包括:蒸汽供应部71,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6;热供应部75,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蒸汽供应部。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紧固端79a可以能够装卸地连接于在所述蒸汽供应部和热供应部中的任一个中设置的连接器固定部(连接器第二固定部)。图9以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设置在蒸汽供应部71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185.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部3可以设置为包括:支撑主体31,提供支撑衣物的空间;角度调节部33,将所述支撑主体能够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壳体11。
186.所述支撑主体31安置在所述壳体11的前方面和后方面中的任一个面,在所述门113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前方面的情况下,所述支撑主体31可以设置为支撑在所述壳体11的后方面。即,如图7所示,在所述壳体11的后方面可以设置有支撑部容纳槽117,支撑部容纳槽117提供容纳所述支撑主体31的底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所述支撑部容纳槽117可以设置为所述壳体11的后方面朝向所述壳体11的内部凹陷地弯曲的槽。
187.在所述壳体11设置有提供所述角度调节部33的移动路径的插槽115。即,所述角度调节部33的一端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11,所述角度调节部33的另一端可以插入所述插槽115,以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31。
188.如图9所示,所述角度调节部33可以设置为包括:轴支撑部331,插入在所述插槽115;第一旋转轴334,一端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轴支撑部331,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31;第二旋转轴332,将所述轴支撑部331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11。
189.在所述轴支撑部331可以设置有轴容纳部333,且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旋转轴334可以通过轴承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轴容纳部333。所述第二旋转轴332是可以使所述轴支撑部331沿所述插槽115提供的路径旋转的手段。
190.如图10(a)所示,所述支撑主体31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334从所述支撑部容纳槽117旋转至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另外,如图10(b)所示,所述支撑主体31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334在与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平行的平面内进行旋转。
191.如图9所示,所述支撑部3还可以包括:第二轴驱动部336,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332;以及第一轴驱动部337,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334。
192.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轴驱动部337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轴马达337a,设置在所述
壳体11;第一轴主动齿轮337b,通过所述第一轴马达旋转;第一轴从动齿轮337c,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轴334,并与所述第一轴主动齿轮连接。
193.所述第二轴驱动部336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二轴马达336a,设置在所述壳体11;第二轴主动齿轮336b,通过所述第二轴马达旋转;第二轴从动齿轮336c,固定在所述第二旋转轴332,并与所述第二轴主动齿轮连接。
194.所述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驱动部第一操作部38,依次操作所述第二轴驱动部336和所述第一轴驱动部337;以及驱动部第二操作部39,依次操作所述第一轴驱动部337和所述第二轴驱动部336。
195.在所述衣物处理装置100不运转的状态(支撑主体安置在支撑部容纳槽的状态,图7的状态)下,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和所述支撑主体31的底面的一部分维持暴露在所述主体1的外部的状态。因此,所述驱动部第一操作部38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和所述支撑主体31的底面中的任何位置。
196.然而,当所述支撑主体31通过所述驱动部第一操作部38位于所述壳体11的上部时,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成为用户难以接近的状态,因此所述驱动部第二操作部39优选为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31。图9以所述驱动部第二操作部39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31的底面(支撑主体提供的空间中,朝向驱动部第一操作部所在方向的面)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197.所述支撑主体31可以在内部设置有容纳部331,容纳部331形成安装风扇312的空间和空气的流路。所述支撑主体31可以包括:第一贯通孔313,在上部面贯穿所述支撑主体,以与所述容纳部331连通;第二贯通孔315,贯穿所述支撑主体的底面,以与所述容纳部331连通。
198.在衣物安置在所述支撑主体31的上部面的状态下,当所述风扇312运转时,空气将经由所述第一贯通孔313向所述容纳部331流入,所述容纳部331内部的空气将经由所述第二贯通孔315排出。具有上述结构的支撑部3能够将衣物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31的上部面,因此在用所述处理部7进行熨烫等时,能够最小化衣物的晃动。
199.在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可以设置有安置部118,从而能够通过维持所述支撑主体31和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之间的间距来最小化所述支撑主体31的晃动。如图7所示,所述安置部118可以设置为从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凸出以维持所述支撑主体31的底面和所述壳体11的上部面之间的间距的凸起。
200.考虑到所述支撑主体31能够以所述第一旋转轴334为中心旋转,所述安置部118的上部面优选地设置为沿所述支撑主体31的旋转方向向上倾斜。
201.如图8所示,所述装卸主体4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框架41,设置为能够容纳所述壳体11的前方面、所述壳体的左侧面、以及所述壳体的右侧面的形状;第二框架43,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41,并与所述壳体11的两侧面接触;装卸部45、46,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43,以将所述第二框架43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11。
202.所述第一框架41可以设置为包括:杆(bar)形状的框架主体411,与所述壳体11的前方面接触;杆形状的第一弯曲部413,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411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11的左侧面接触;以及杆形状的第二弯曲部415,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41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壳体11的右侧面接触。
203.与附图所示不同,所述第一框架41也可以设置为与由所述壳体11的后方面、左侧
面、右侧面形成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此情况下,所述框架主体411将应设置为与所述壳体11的后方面接触。
204.所述第二框架43可以设置为包括:设置为杆(bar)的第一连接杆433,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弯曲部413,且另一端位于高于所述壳体11的上端的位置;设置为杆的第二连接杆435,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弯曲部415,且另一端位于高于所述壳体11的上端的位置;以及支撑杆431,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所述支撑杆431设置为提供供用户可以用手抓握的空间以及支撑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205.在所述支撑杆431可以进一步设置有挂钩容纳部437。所述挂钩容纳部437可以设置为从所述支撑杆431的上部面凸出的至少两个凸起。一个凸起优选地设置为与另一个凸起隔开,以形成容纳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206.与附图所示不同,所述挂钩容纳部437也可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431的上部面凹陷地弯曲的复数个槽(容纳衣架的挂钩的空间)。
207.所述装卸部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装卸部45,将所述第一连接杆433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11的左侧面;以及第二装卸部46,将所述第二连接杆435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11的右侧面。
208.所述第一装卸部45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安装槽457,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左侧面;第一紧固槽459,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一装卸主体45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35的内部;第一紧固凸起453和第一移送凸起452,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杆433,以固定在所述第一装卸主体451;第一按压部455,按压所述第一装卸主体451。
209.所述第一安装槽457可以设置为沿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形成容纳所述第一连接杆433的空间。
210.所述第一紧固凸起453设置为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紧固槽459。所述第一移送凸起452可以设置为在输入外力时,向所述第一紧固凸起453从所述第一紧固槽459分离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装卸主体451,所述第一按压部455可以设置为在向所述第一移送凸起452输入的外力消失时,向所述第一紧固凸起453插入所述第一紧固槽459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一装卸主体451的弹簧。
211.所述第二装卸部46可以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装卸部45相同的结构。即,所述第二装卸部46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右侧面;第二紧固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第二装卸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部;第二紧固凸起463,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装卸主体,且与所述第二紧固槽结合;第二移送凸起462,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装卸主体,且在输入外力时,向所述第二紧固凸起从所述第二紧固槽分离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装卸主体;以及第二按压部,向所述第二紧固凸起与所述第二紧固槽结合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二装卸主体。
212.如图11所示,所述支撑杆431的高度优选地设定为使悬挂在衣架h的衣物能够维持展开的状态的高度。即,所述支撑杆431的高度(从地面至支撑杆的上端的长度)l1优选地设定为长于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至悬挂在衣架主体h1的衣物(衬衫或裤子等)的下端的长度l2。
213.固定在所述主体1的所述装卸主体4起到供用户控制所述主体1的移动方向的手柄的作用,从所述主体1分离的装卸主体4起到衣物的置物架的作用。因此,所述衣物处理装置
100可以供完成熨烫等处理过程的衣物以展开的状态悬挂。
214.如图12所示,所述处理部7可以设置为包括:蒸汽供应部71,通过所述连接器79与蒸汽发生器16连接;热供应部75,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蒸汽供应部。所述热供应部75可以设置为不仅可以将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16供应的蒸汽向衣物供应,而且可以通过在供电时发热的加热板752向衣物供应热。
215.如图13所示,所述蒸汽供应部71可以设置为包括具有杆形状的手柄712的蒸汽供应主体711。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一端可以通过后述连接部754、757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热供应部75。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可以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自由端。
216.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内部设置有提供供蒸汽移动的流路的第一流路713。所述第一流路713可以设置为一端暴露在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另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接触面(与热供应部接触的面)712b。因此,当所述连接器第一紧固端79a插入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时,所述第一流路713将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流路连接部793与所述蒸汽发生器16连接。
217.在所述第一流路713可以设置有流路阀714,所述流路阀714可以设置为通过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阀控制部716打开或关闭第一流路。如图所示,所述阀控制部716可以设置在手柄712。
218.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一电力线715。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的接触面712b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热供应部75供电的第一端子715a和第二端子715b,所述第一电力线715是将所述端子715a、715b连接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电力线连接部795的手段。
219.即,所述第一电力线可以设置为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715a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的电线;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715b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的电线。因此,当所述连接器第一紧固端79a插入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时,所述端子715a、715b将通过所述第一电力线715、电力线连接部795、电力端子112连接在所述主体电力线19。
220.所述第一电力线715可以设置为通过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电力控制部717打开(切断向端子供应的电力)或关闭(向端子供应电力)。即,在所述蒸汽供应部71设置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电力线715的开关,且所述电力控制部717可以设置为控制所述开关的位置。附图以所述电力控制部717设置在手柄712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221.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可以设置有控制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31内部的风扇312的风扇控制部718。所述风扇控制部718可以设置为控制所述风扇312的运转与否、所述风扇的转速等,考虑到使用便利,优选为设置在所述手柄712。
222.此外,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可以设置有显示储藏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储藏部161的水的量的显示部719。所述显示部719可以设置为将所述水位感测部168感测的所述储藏部161的水位(水位感测部测量的数据)通知给用户,且可以设置为只有当所述储藏部内部的水位在预设的基准水位以下时才点亮的灯。考虑到使用便利,所述显示部719优选为设置在所述手柄712的上部面。
223.如图12所示,所述热供应部75可以设置为包括:供热主体751,供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固定;加热板752,设置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底面,并在供电时发热;连接部754、757,将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能够装卸地连接在所述供热主体751。
224.所述供热主体751可以设置为能够提供供所述加热板752固定的空间和供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接触面712b固定的空间的任何形状。
225.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部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主体754,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上部面;紧固主体757,将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紧固在所述连接主体754。
226.在所述连接主体754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754a和第二连接端子754b。当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751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754a应设置为与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部的第一端子715a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端子754b应设置为与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部的第二端子715b接触。
227.另外,在所述连接主体754设置有连通所述供热主体751的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孔754c。当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751时,所述连通孔754c应设置为与所述蒸汽供应部的第一流路713连接。
228.所述紧固主体757可以设置为包括:容纳槽757b(参照图13),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固定凸起757a,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754,并能够装卸地与所述容纳槽757b结合;固定部锁757c,控制所述固定凸起757a的位置。
229.所述固定部锁575c可以设置为设置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侧面的滑动按钮。当向所述滑动按钮输入外力时(滑动按钮推向一侧时),所述固定凸起757a从所述容纳槽757b引出,当未向所述滑动按钮输入外力时,所述固定凸起757a可以设置为维持插入在所述容纳槽757b的状态。
230.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板752可以设置为包括:加热板主体,设置为导体,且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底面;加热板加热器752a,设置在所述加热板主体内部。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底面可以设置有使所述加热板主体752绝缘的绝缘部752b。
231.所述加热板加热器752a通过第二电力线759接收电力。即,所述第二电力线759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754a与所述加热板加热器752a的一端的电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754b与所述加热板加热器752a的另一端的电线。因此,在所述端子715a、715b连接在所述连接端子754a、754b的状态(蒸汽供应主体与供热主体结合的状态)下,如果所述电力控制部717关闭电力电路,则所述加热板加热器752a将发热。
232.在所述加热板752设置有蒸汽排出口752c,所述蒸汽排出口752c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主体。所述蒸汽排出口752c可以通过第二流路758与所述连通孔754c连接。因此,当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与所述供热主体751连接时,从所述第一流路713排出的蒸汽能够经由所述连通孔754c和所述第二流路758向所述蒸汽排出口752c移动。
233.另外,在所述蒸汽排出口752c设置为复数个孔的情况下,在所述供热主体751可以进一步设置有管嘴753。所述管嘴753优选地设置为将从所述第二流路758供应的蒸汽分别向蒸汽排出口752c供应。
234.如图12所示,为了最小化因所述加热板752而损伤衣物的危险,在所述热供应部75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加热板分离部77。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板分离部77可以设置为包括:引出主体771、773,能够从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加热板贯通孔752d、752e引出;以及致动器772、774,调节所述引出主体的位置。所述致动器772、774是产生使所述引出主体771、773的自由端在位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752d、752e内部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加热板贯通孔752d、752e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的动力的手段。
235.所述加热板贯通孔752d、752e可以设置为贯穿所述加热板主体的第一贯通孔752d和第二贯通孔752e。所述第一贯通孔752d和第二贯通孔752e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板752的前方和后方,且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板752的左侧和右侧。附图以所述第一贯通孔752d和第二贯通孔752e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板752的前方和后方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236.所述引出主体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引出主体771,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752d;以及第二引出主体773,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752e。在此情况下,所述致动器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致动器772,使所述第一引出主体77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以及第二致动器774,使所述第二引出主体773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
237.图13是示出所述第一引出主体771的自由端和第二引出主体773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的图,图12是示出所述第一引出主体771的自由端和第二引出主体773的自由端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的图。
238.所述致动器772、774可以设置为由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引出主体控制部(未图示)操作。即,当用户向所述引出主体控制部输入控制命令时,所述致动器772、774设置为根据输入的控制命令调节所述引出主体771、773的位置。
239.此外,所述致动器772、774可以设置为当用户不抓握手柄712的时间在基准时间(第一基准时间)以上时,使所述引出主体771、773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240.即,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可以进一步设置有感测所述手柄712是否与用户的身体接触的接触感测部(未图示),所述致动器772、774可以设置为当用户的身体从所述手柄712分离的时间在所述第一基准时间以上时,使所述引出主体771、773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当所述接触感测部感测到用户的身体与所述手柄712接触,或者向所述引出主体控制部输入控制命令时,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241.与上述不同,所述致动器772、774可以设置为,当所述处理部7不移动或停止的时间超过基准时间(第二基准时间)时,使所述引出主体771、773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242.即,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进一步设置有感测所述供热主体751的移动的位置感测部(未图示),所述致动器772、774可以设置为如果在所述第二基准时间期间未感测到所述供热主体751的位置变化,则使所述引出主体771、773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如果所述供热主体751发生移动、或所述接触感测部感测到用户的身体与所述手柄712接触、或向引出主体控制部输入控制命令,则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引出主体的自由端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可以设定为相同的时间。
243.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部7中,设置有所述手柄712的蒸汽供应主体711不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751。因此,用户在熨烫安置在所述支撑主体31的衣物时必须多使用手腕。
244.为了解决上述缺点,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主体754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主体755,通过连接主体第一轴755a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751;连接主体第一贯通孔755b,设置为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主体755;以及第二连接主体756,通过连接主体第二轴756a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主体755,并位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贯通孔755b内部。
245.在此情况下,固定有所述第二流路758的一端的所述连通孔754c应设置为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主体756。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子754a、第二连接端子754b、所述紧固主体的固定凸起757a也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主体756。
246.所述连接主体第一轴755a可以设置为与所述连接主体第二轴756b相隔0度至90度,图13以所述连接主体第一轴755a和所述连接主体第二轴756b设置为彼此正交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247.如果将所述连接主体第一轴755a与所述连接主体第二轴756b的交叉角度设定为90度,则所述手柄712不仅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主体第一轴755a向所述供热主体751的左右方向旋转,而且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主体第二轴756a沿所述供热主体751的前后方向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处理部7能够最小化在用户的手腕产生的负担。
248.如图15所示,所述处理部9还可以包括将残留在衣物的异物从衣物分离的刷单元9。
249.所述刷单元9能够装卸地固定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接触面712b,图15以所述刷单元9固定在设置在所述接触面712b的刷单元安装部711a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在此情况下,在所述刷单元安装部711a应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流路713和所述连通孔754c的流路连接孔711c。
250.所述刷单元9可以设置为包括:单元主体91;单元主体贯通孔93,设置为贯穿所述单元主体91以供所述刷单元安装部711a插入;以及刷子95,从所述单元主体91凸出。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刷单元9固定在所述刷单元安装部711a或从所述刷单元安装部711a分离。
251.图16中图示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设置有容纳所述刷单元9的空间。即,在本实施例的蒸汽供应主体711中,设置有所述接触面712b设置为凹陷地弯曲的槽而提供容纳所述单元主体91和刷子95的空间的刷单元容纳槽711b。
252.所述刷单元容纳槽711b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单元主体9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图16以所述刷单元容纳槽711b设置为包围所述刷单元安装部711a的环形状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253.图17和图18是示出处理部7的另一实施例的图。本实施例的处理部7可以设置为如果排除连接蒸汽供应主体711和所述供热主体751的紧固主体757的结构,则与图13所示的处理部7的结构相同。
254.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部7设置为包括蒸汽供应部71和热供应部75。
255.所述蒸汽供应部71包括设置有手柄712的蒸汽供应主体711。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固定有连接器的第一紧固端79a的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且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的另一端(设置有接触面的面)可以设置有第一流路713的排出口(第一流路排出口)。所述第一流路713的一端设置为暴露在所述连接器第二固定部712a,另一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流路排出口连接。
256.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可以包括:阀控制部716,控制所述流路阀714;电力控制部717,控制第一电力线715的开闭;风扇控制部718,控制支撑部的风扇312;以及显示部719。所述阀控制部、电力控制部、风扇控制部、以及显示部的功能和结构与前面说明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257.所述热供应部75可以设置为包括:供热主体751,在底面固定有加热板752;连接部754、757,设置在所述供热主体的上部面。所述加热板的结构可以设置为与前面说明的实施例相同。
258.所述连接部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主体754,固定在所述供热主体751;以及紧固主体757,使所述连接主体和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结合。
259.所述供热主体751内部包括:第二电力线759,向所述加热板加热器752a供电;以及第二流路758,向蒸汽排出口752c供应蒸汽。所述第二流路758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754的连通孔754c与所述第一流路713连接。
260.设置在本实施例的紧固主体757可以设置为包括:第一锁体7571,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754;第二锁体7572,能够从所述供热主体751内部向所述连接主体754引出;锁柄7573,暴露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一面;第一槽7576,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并供所述第一锁体插入;第二槽7577,设置在所述蒸汽供应主体711,并供所述第二锁体插入。
261.在所述供热主体751应提供容纳第二锁体7572的空间,且应设置有提供所述第二锁体的移动路径的引导件(未图示)。在所述供热主体751或所述连接主体754可以设置有与所述引导件连通的锁体引出口751a,且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上部面可以设置有与所述引导件连通的供应主体贯通孔751b。
262.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二锁体7572的一端位于所述引导件内部,所述第二锁体7572的自由端可以穿过所述锁体引出口751a暴露在所述引导件的外部。
263.所述锁柄7573是固定在所述第二锁体7572,使得用户可以移动所述第二锁体7572的手段。所述锁柄7573可以穿过所述供应主体贯通孔751b而暴露在所述供热主体751的外部,所述供应主体贯通孔751b可以设置为提供所述锁柄7573的移动路径的缝隙。
264.在所述第二锁体7572设置有与第二电力线759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7574和第二连接端子7575,在所述第二槽7577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端子715a和第二端子715b。当所述第二锁体7572的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二槽7577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7574和第二连接端子7575设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715a和第二端子715b连接。
265.构成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各要素可以变更为实现相同功能的多种结构,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