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15 07:10: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存在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具备面向吸入口并除去尘埃的集尘过滤器和除去颗粒比集尘过滤器更小的尘埃的空气净化过滤器。
3.例如,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器具备: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与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配置于热交换器的前面并收集空气内的尘埃的集尘过滤器、卡定于集尘过滤器且相比集尘过滤器而捕集颗粒更小的尘埃的空气净化过滤器、接收从热交换器流下的冷凝水并向下方引导以防止从前面侧漏水的冷凝水接收部、以及从冷凝水接收部延伸至空气净化过滤器与热交换器之间并与空气净化过滤器的中央部对置的延伸部。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864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器中空气净化过滤器并未将吸入口全部覆盖。因此,在该空气调节器中,未被集尘过滤器捕集干净的尘埃进入内部的可能性高。
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最大限度抑制尘埃侵入从而维持内部清洁的空气调节器。
9.(1)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室内机主体的内部收纳热交换器、送风机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主体具有:吸入口,以能够吸入空气的方式开口;以及吹出口,以能够吹出空气的方式开口;所述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吸入口与所述送风机之间;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配置有:网状的预过滤器;以及空气净化过滤器,对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对应于构成所述吸入口的开口的整个区域而设置。
10.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在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配置有网状的预过滤器和空气净化用的空气净化过滤器。进而,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中,空气净化过滤器对应于构成吸入口的开口的整个区域而设置。因此,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中,即使尘埃通过了预过滤器,也很大概率被空气净化过滤器捕捉。因此,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能够最大限度抑制尘埃侵入相比空气净化过滤器更靠室内机主体的内侧的位置,从而能够维持内部清洁。
11.在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经过深入研究得到如下见解,即:在如上所述采用吸入口全部被集尘过滤器覆盖的结构的情况下,最好采取一些措施,以防导致压力损失或噪音增大、空气的吸入性能和吹出速度降低等。
12.(2)根据该见解,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为具有多个折痕的百褶状,并形成为以远离所述热交换器的方式弯曲或屈曲的
形状。
13.根据该构成,空气净化过滤器中与尘埃的捕集有关的面积增大,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和噪音增大。另外,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高空气的吸入性能,抑制吹出速度降低。
14.在此,当作为能够捕集漂浮在室内的尘埃或者花粉、螨虫粪便、霉菌孢子、微细沙尘、屋尘等这样的微细尘埃等的装置而设置具有多个折痕的百褶状的空气净化过滤器时,预计吸入空气时的压力损失会相应地变大。另一方面,即使在设置百褶状的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情况下,与其他部分相比,使空气净化过滤器弯曲或屈曲而成的弯曲形状的部分(弯曲形状部)中的压力损失低,且通气量多。因此,在使空气净化过滤器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为具有多个折痕的百褶状且具有弯曲形状部的情况下,通过使制冷剂优先流入热交换器中与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能够与不采用这种结构时相比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15.(3)根据该见解而提供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室内机主体的内部收纳热交换器、送风机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主体具有:吸入口,以能够吸入空气的方式开口;以及吹出口,以能够吹出空气的方式开口;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配置有对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过滤器;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为具有多个折痕的百褶状,并具有以远离所述热交换器的方式弯曲或屈曲的弯曲形状部;制冷剂优先流入所述热交换器中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所述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
16.根据该构成,使制冷剂优先流入热交换器中与形成为百褶状的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可以谋求提高热交换效率。
17.(4)上述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流入所述热交换器中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所述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的制冷剂的量比流入所述热交换器中其他部位的制冷剂的量多。
18.根据该构成,能够向热交换器中预计热交换效率高的部分供给比其他部分更多的制冷剂,从而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19.(5)上述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使制冷剂在其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冷冻循环;从所述冷冻循环返回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在被供给至所述热交换器中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所述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之后,被供给至所述热交换器中的其他部位。
20.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在冷冻循环中散热或吸热并返回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优先供给至热交换器中预计热交换效率高的部位进行热交换。因此,根据上述构成,有望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21.(6)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而使用准hepa过滤器及hepa过滤器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
22.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中,使用hepa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或具有与其相当的除尘性能的准hepa过滤器作为空气净化过滤器,并对应于构成吸入口的开口的整个区域而设置。因此,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中,能够利用空气净化过滤器以高捕集率捕集例如漂浮在室内的尘埃或者花粉、螨虫粪便、霉菌孢子、微细沙尘、屋尘等这样的微细尘埃等。因此,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能够更进一步降低尘埃侵入比空气净化过滤器更靠室内机主体的内侧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维持内部清洁。
23.(7)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中配置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顶面侧的空气净化过滤器形成为平板状。
24.根据该构成,既可以抑制室内机主体在高度方向上大型化,又可以配置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
25.(8)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具有绕水平状的轴心旋转的横流风扇;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所述吸入口具有第一吸入区域和第二吸入区域,所述第一吸入区域设置于所述横流风扇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所述第二吸入区域设置于相比所述第一吸入区域更靠所述横流风扇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与对应于所述第二吸入区域而设置的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相比,对应于所述第一吸入区域而设置的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伴随空气的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大。
26.根据该构成,与相对于横流风扇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吸入区域中的压力损失相比,较之第一吸入区域而位于更加上游侧的第二吸入区域中的压力损失变小。由此,通过在有限的尺寸范围内最大限度确保对应于第一吸入区域而设置的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开口面积,且在对应于第二吸入区域而设置的空气净化过滤器中获得大的开口面积,从而能够确保整体所需的吸气量进而,可以谋求提高送风效率、热交换效率等性能。
27.(9)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以弯曲或屈曲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送风机的外周侧,并以面对所述吸入口的方式配置;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配置的弯曲或屈曲相应地弯曲或屈曲。
28.如上所述,通过使空气净化过滤器与热交换器的配置形状相应地弯曲或屈曲,从而使流入热交换器的各处的空气量保持平衡。因此,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期待提高热交换效率等的效果。
29.(10)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排水盘,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内部;以及气化过滤器,能够吸收积存于所述排水盘内的排水;所述气化过滤器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内部中与伴随所述送风机的工作而产生的气流接触的位置处。
30.根据该构成,可以在气化过滤器中吸收积存于排水盘内的排水,并通过伴随送风机的工作而产生的气流促进气化过滤器的干燥。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可以促进室内机主体内部干燥而抑制产生霉菌等,从而维持室内机主体的内部清洁。
31.(11)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纵深方向的尺寸短。
32.根据该构成,可以提供高度方向上紧凑的空气调节器。
33.(12)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保持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框体和设置于构成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壳体侧的被卡合部,通过使所述框体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或脱离,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侧拆装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
34.根据该构成,通过使框体与被卡合部进行卡合或脱离,可以相对于框体和壳体侧拆装空气净化过滤器,从而可以提高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拆装作业的便利性。
35.(13)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以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覆盖的方式安装的开口部安装部件,通过使所述框体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向规定的脱离方向移动规定的脱离距离以上,能够使包含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和所述框体的过滤器单元从所述被卡合部脱离,在所述壳体侧安装有所述过滤器单元且以将所述开口部覆盖的方式安装了所
述开口部安装部件的状态下,所述过滤器单元和所述开口部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隔小于所述脱离距离,在从所述开口部拆除了所述开口部安装部件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过滤器单元朝向所述脱离方向移动所述脱离距离以上。
36.上述空气调节器在安装了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的开口部安装部件的状态下,过滤器单元与开口部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隔小于使过滤器单元从壳体侧的被卡合部脱离所需的脱离距离。因此,上述空气调节器在将开口部安装部件安装于开口部的状态下,能够抑制过滤器单元意外从被卡合部脱离。另外,通过将上述空气调节器变为从壳体的开口部拆除了开口部安装部件的状态,能够使过滤器单元移动使其从被卡合部脱离所需的脱离距离以上。因此,上述空气调节器既可以在平时抑制过滤器单元脱离,又可以根据需要而通过从开口部拆除开口部安装部件,从而使过滤器单元脱离。
37.(14)上述空气调节器优选所述开口部为所述吸入口,所述开口部安装部件为网状的预过滤器。
38.根据该构成,可以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所述空气调节器既可以活用预过滤器来抑制过滤器单元脱离,又可以通过为了例如清扫等而进行拆除预过滤器的作业从而拆除过滤器单元。
39.(发明效果)
40.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尘埃的侵入,从而维持内部清洁的空气调节器。
附图说明
4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概念图。
42.图2是表示图1的空气调节器具备的冷冻循环的一例的说明图。
43.图3是以图1的空气调节器具备的控制部为中心的框图。
44.图4是示意性地例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内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45.图5是示意性地例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室内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46.图6是示意性地例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室内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47.图7是示意性地例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室内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48.图8是示意性地例示第四变形例涉及的室内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49.图9是表示图8的室内机主体具备的排水盘及气化过滤器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50.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调节器具备的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51.图11是表示图10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52.图12中(a)、(b)分别是表示图10的室内机中使用的过滤器单元的立体图。
53.图13是图12所示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54.图14是表示将图10的室内机的预过滤器拆除并将室内机主体的正面面板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55.图15中(a)是表示从图10的室内机拆除过滤器单元时的第一阶段的剖视图,(b)是表示第二阶段的剖视图。
56.图16是表示图10的室内机具备的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构成的说明图。
57.(符号说明)
58.10:空气调节器
59.50:室内机
60.52:室内机主体
61.52a:顶面
62.52b:正面
63.54:室内侧热交换器
64.55:吸入口(开口部)
65.55x:第一吸入区域
66.55y:第二吸入区域
67.56:室内侧送风机
68.56a:横流风扇
69.57:吹出口
70.80:第一预过滤器
71.82:第二预过滤器
72.90: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
73.92: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
74.100:排水盘
75.110:气化过滤器
76.200:空气调节器
77.255:被卡合部
78.280:预过滤器
79.292:过滤器单元
80.292a: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81.<<第一实施方式>>
8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调节器10详细进行说明。空气调节器10是所谓的分离式的空气调节器。空气调节器10大致分为室外机20和室内机50。
83.如图2所示,室外机20在由树脂或金属等形成的室外机主体22的内部收纳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24、室外侧热交换器28、膨胀阀30、室外侧送风机32等部件。室外机20经由制冷剂配管34、36与室内机50连接。
84.室外机20在各部分配置有温度检测器,能够向之后详述的控制部60输出检测信号。具体而言,在室外机20中,室外侧热交换器28中配置有温度检测器28a。另外,压缩机24的吐出侧及吸入侧配置有温度检测器24a及温度检测器24b。另外,膨胀阀30的附近配置有温度检测器30a。
85.室内机50在由合成树脂制部件构成的室内机主体52(空气调节器主体)中设置有室内侧热交换器54、室内侧送风机56、风向调整部58、控制部60等。室内机主体52在顶面52a
侧及正面52b侧具有吸入口55,在底面52c侧具有吹出口57。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在顶面52a的靠前方部位(附图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上方)、底面52c的靠前方部位(附图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下方)设置吸入口55。室内机主体52的形状和大小可适当地设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纵深方向的尺寸。
86.室内侧热交换器54能够使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34、36在其与室外机20之间进行往来。室内侧热交换器54以弯曲或屈曲的方式配置于室内侧送风机56的外周侧。例如,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多个(图示例中为三个)热交换器54x、54y、54z如同将室内侧送风机56覆盖的屋顶那样加以组合,从而将室内侧热交换器54以屈曲的方式配置于室内侧送风机56的外周侧。室内侧热交换器54以面对吸入口55的方式配置。另外,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中配置有温度检测器54a,能够向之后详述的控制部60输出检测信号。
87.室内机50可以通过使室内侧送风机56进行工作而使空气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54。由此,室内机50可以将与室内侧热交换器54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设置于室内机主体52的空气吹出部向居室内输出。室内侧送风机56具备横流风扇56a。
88.室内侧送风机56具有绕水平状的轴心旋转的横流风扇56a。室内侧送风机56在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以横流风扇56a的旋转轴沿室内机主体5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由此,室内侧送风机56能够从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52a侧或正面52b侧吸入空气,并从室内机主体52的底面侧吹出空气。具体而言,如图1或图4等所示,在以上方为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52a侧、左侧为室内机主体52的正面52b侧的状态侧视的状态下,横流风扇56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室内侧送风机56设置于室内机主体52的偏向背面52d侧(图1或图4中的右侧)的位置处。因此,当使室内侧送风机56进行工作时,可以从靠近室内侧送风机56的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52a侧形成有吸入口55的区域(第一吸入区域55x)、以及在相比第一吸入区域55x更靠横流风扇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正面52b侧形成有吸入口55的区域(第二吸入区域55y)这两个区域吸入空气。此外,在顶面52a的靠前方部位(附图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上方)、底面52c的靠前方部位(附图所示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下方)设置有吸入口55的情况下,使设置于顶面52a的吸入口55的一部分和设置于底面52c的吸入口55包含于第二吸入区域55y中。
89.风向调整部58在室内机主体52的底面52c侧配置于吹出口57的附近。风向调整部58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调整从吹出口57向居室侧的送风方向。
90.控制部60控制空气调节器10的动作。控制部60能够经由后述遥控器70等输入用户设定的设定值。另外,如图3所示,控制部60能够接收来自设置于室外机20的温度检测器24a、24b、28a、30a、设置于室内机50的温度检测器54a、以及设置于后述遥控器70的温度检测器70a及湿度检测器70b的输出信号。控制部60根据经由遥控器70等输入的设定值、从温度检测器24a、24b、28a、30a、54a、70a、湿度检测器70b接收的信号控制构成室外机20及室内机50的各部分的动作,以使居室内的温度、湿度、各部分的动作等满足用户的要求。具体而言,控制部60向压缩机24、膨胀阀30、室外侧送风机32、室内侧送风机56以及风向调整部58等发出动作指令。
91.更为详细而言,在空气调节器10进行制冷运转时,将从压缩机24吐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导入室外侧热交换器28,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制冷剂在室外侧热交换器28中散热而凝结,变为液状。变为液状的制冷剂从室外侧热交换器28进入膨胀阀30并被减
压。减压后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内侧热交换器54并膨胀变为低温低压,从而降低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表面温度。表面温度降低了的室内侧热交换器54从室内空气吸热,由此使室内空气变冷。吸热后,低温的气体状制冷剂返回压缩机24。通过室外侧送风机32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外侧热交换器28的散热,通过室内侧送风机56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吸热。
92.另外,在空气调节器10进行制热运转时,以使制冷剂朝向与制冷运转时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制热运转时,从压缩机24吐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室内侧热交换器54,并在此处与居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从制冷剂向居室内的空气进行散热,使居室内的空气变暖。随着散热而凝结变为液状的制冷剂从室内侧热交换器54进入膨胀阀30并被减压。在膨胀阀30中被减压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外侧热交换器28而膨胀变为低温低压。由此,室外侧热交换器28的表面温度降低,通过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吸热从而使制冷剂变为低温且气体状。在室外侧热交换器28中变为低温且气体状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24。通过室内侧送风机56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散热,通过室外侧送风机32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外侧热交换器28的吸热。
93.控制部60附带有操作部62、通知部64等。操作部62供用户进行操作。操作部62可以形成为能够通过远程控制器(遥控器70)进行远程操作。通知部64用于通知例如空气调节器10的电源的开关状态等的动作状态、计时器的设定状态、设定温度等由用户设定的设定信息等。通知部64具备声音通知部64a和显示通知部64b。声音通知部64a能够利用声音或通知音等以声音通知的形式输出上述各种信息。另外,显示通知部64b能够通过显示输出上述各种信息。显示通知部64b设置于用户容易目视确认的位置等处,例如构成室内机50的室内机主体52的表面等。
94.室内机主体52除了上述构成之外还具备用于捕捉空气中的尘埃的第一预过滤器80、第二预过滤器82、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以及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这些过滤器80、82、90、92分别配置于构成第一吸入区域55x和第二吸入区域55y的吸入口55与室内侧热交换器54之间。
95.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设置于与构成第一吸入区域55x的吸入口55对应的位置处。另外,第二预过滤器82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设置于与构成第二吸入区域55y的吸入口55对应的位置处。另外,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及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分别相对于第一预过滤器80、第二预过滤器82而配置于室内机主体52的内侧(室内侧热交换器54侧)的位置处。因此,从构成第一吸入区域55x和第二吸入区域55y的吸入口55吸入的空气可以先通过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二预过滤器82,再通过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然后到达室内侧热交换器54。这样,在构成第一吸入区域55x及第二吸入区域55y的吸入口55处,过滤器以成为由第一预过滤器80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的组合和第二预过滤器82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组合构成的多重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为双重结构)的方式重叠配置。
96.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二预过滤器82例如是将网状的部件安装至由树脂成形体构成的框上而成的,该网状的部件是将由树脂或金属构成的线状部件以成为规定孔径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二预过滤器82可以捕捉空气中含有的较大尘埃。
97.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例如可以由玻璃纤维制的无纺
布等构成。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相比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二预过滤器82能够捕捉更小的尘埃。具体而言,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由hepa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准hepa过滤器的任意一者或两者的组合构成。hepa过滤器是在额定风量下对粒径为0.3μm的颗粒具有99.97%以上的颗粒捕集率、且具有初始压力损失为245pa以下的性能的空气过滤器。准hepa过滤器是具有与hepa过滤器相当的颗粒捕集率等性能的空气过滤器。准hepa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小于hepa过滤器。因此,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可以谋求减少空气中含有的微小尘埃或花粉、螨虫粪便、霉菌孢子、微细沙尘、屋尘等微细尘埃等的侵入、以及伴随于此的污渍向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及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附着、霉菌的增殖等。
98.另外,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为具有多个折痕的百褶状(波纹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形成为百褶状。由此,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中的空气的通过面积(与尘埃捕集有关的面积)和通气量增大,并且能够谋求降低压力损失等。
99.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分别以不同的形态配置。具体而言,在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52a侧,配置于第一吸入区域55x的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形成为平面状或平板状的形状。相对于此,在室内机主体52的正面52b侧,配置于第二吸入区域55y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整体形成为百褶状,并且形成为以中间部远离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方式弯曲或屈曲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为弯曲的形状)。由于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因此,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相比,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空气的通过面积(与尘埃捕集有关的面积)或通气量大,压力损失小。另外,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的厚度比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薄。由此,即使室内机主体5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受限,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不仅配置有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还配置有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从而也可以将从顶面52a侧吸入的空气充分净化。
10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在吸入口55与室内侧热交换器54之间配置有网状的第一预过滤器80及第二预过滤器82和空气净化用的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及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中,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对应于构成吸入口55的开口的整个区域而设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中,即使尘埃通过了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二预过滤器82,也很有可能被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捕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可以最大限度抑制尘埃侵入相比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更靠室内机主体52内侧的位置的可能性,从而可以维持内部清洁。
10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中,作为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而使用hepa过滤器或准hepa过滤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中,可以通过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以高捕集率捕集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二预过滤器82未捕捉干净的微细尘埃等。因此,空气调节器10可以更进一步降低尘埃侵入相比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更靠室内机主体52内侧的位置处的可能性。由此,可以抑制室内机主体52内部的霉菌繁殖或者产生难闻气味,从而可以维持清洁。
10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两者为hepa过滤器或准hepa过滤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采用尘埃等的捕集率低于hepa过滤器或准hepa过滤器但捕集率高于预过滤器的中等性能过滤器等,或者采用性能高于hepa过滤器的ulpa过滤器。
10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厚度不同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一变形例,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形成为百褶状,且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的厚度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厚度相同。通过采用这种构成,从在顶面52a构成第一吸入区域55x的吸入口55吸入的空气的通气量大、且压力损失小。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的厚度比图4所示的例子厚,因而优选与之相应地提高室内机主体52的高度、或者以控制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限制范围内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室内侧热交换器54或室内侧送风机56的配置。
104.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由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形成为具有多个折痕的百褶状,因而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中与尘埃的捕集有关的面积增大,可以谋求抑制压力损失和噪音增大、以及提高空气的吸入性能和吹出性能。
105.另外,在图4和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器10中,配置于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52a侧的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形成为平面状或平板状。根据这种构成,既可以抑制室内机主体52在高度方向上大型化,又可以配置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
106.此外,在图4和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器10中,示出了使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整体弯曲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一部分弯曲。另外,在图4和图5的例子中,使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弯曲成半圆状,但也可以弯曲成其他形状,例如屈曲成门形等。
107.另外,在图4和图5的例子中,示出了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形成为平面状或平板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的一部分或全部弯曲或屈曲。例如,作为第二变形例,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也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同样地形成为与室内热交换器54的形状相应地弯曲的形状。根据这种构成,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同样地,在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中与尘埃的捕集有关的面积也增大,也可以谋求抑制压力损失和噪音增大以及提高空气的吸入性能和吹出性能。
108.另外,作为第三变形例,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例子那样形成为取代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而设置使两者一体化的空气净化过滤器94的构成。空气净化过滤器94形成为与室内热交换器54的形状相应地弯曲成拱形状或圆弧状的形状。另外,空气净化过滤器94与上述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同样配置于吸入口55与室内侧热交换器54之间,并对应于构成吸入口55的开口的整个区域(第一吸入区域55x和第二吸入区域55y)而设置。只要使空气净化过滤器94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同样采用百褶状的hepa过滤器或准hepa过滤器,就可以增大与尘埃的捕集有关的面积,谋求抑制压力损失和噪音增大以及提高空气的吸入性能和吹出性能。另外,在采用这种形状的情况下,通过稍微提高室内机主体52的高度、或者以控制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限制范围内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室内侧热交换器54或室内侧送风机56的配
置,可以使室内机主体52的高度成为与采用图4所例示的构成时相同程度的高度。
109.如上所述,图4所示空气调节器10形成为:室内侧送风机56具有横流风扇56a,与对应于第二吸入区域55y而设置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相比,对应于第一吸入区域55x而设置的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伴随空气的通过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大。由于采用这样的构成,因此,在图4所示的空气调节器10中,与相对于横流风扇56a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吸入区域55x中的压力损失相比,位于较之第一吸入区域55x更靠上游侧的第二吸入区域55y中的压力损失变小。由此,通过在有限的尺寸范围内最大限度确保对应于第一吸入区域55x而设置的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的开口面积,且在对应于第二吸入区域55y而设置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中获得大的开口面积,从而能够确保整体所需的吸气量,进而可以谋求提高送风效率、热交换效率等性能。
110.如上所述,图4和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器10形成为:室内侧热交换器54以弯曲或屈曲的方式配置于室内侧送风机56的外周侧,且以面对吸入口55的方式配置,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与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配置的弯曲或屈曲相应地弯曲或屈曲。另外,在图6和图7所示的空气调节器10中,不仅是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也与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配置的弯曲或屈曲相应地弯曲或屈曲。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使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各处的空气量保持平衡。因此,根据上述构成,有望实现提高热交换效率等的效果。
111.另外,如图8所示,上述空气调节器10设置有气化过滤器110,该气化过滤器110能够吸收积存于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设置的排水盘100内的排水。进而,在设置有气化过滤器110的情况下,气化过滤器110的一部分在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配置于与伴随室内侧送风机56工作而产生的气流接触的位置处。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在气化过滤器110中吸收积存于排水盘100内的排水,且能够通过伴随室内侧送风机56工作而产生的气流促进气化过滤器110的干燥。因此,根据这种构成,能够促进积存于排水盘100内的排水的干燥而抑制在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产生霉菌等,从而维持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清洁。
112.此外,在如图8所示排水盘100中设置有气化过滤器110情况下,如图9所示,将排水盘100在室内机主体52内以朝向规定方向(例如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从而使排水向排水口102聚集。另外,在采用图9那样的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将气化过滤器110设置于排水口102附近排水积存的部分。根据该构成,能够更有效地使气化过滤器110吸收排水,从而维持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清洁。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使气化过滤器110为可动式。即,也可以构成为:在进行制冷、制热运转时使气化过滤器110退避至不吸收排水的位置,而在进行干燥运转时使气化过滤器110移动至能够吸收排水的位置。
113.上述空气调节器10优选室内机主体5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纵深方向的尺寸短。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使空气调节器10在高度方向上紧凑,从而能够在高度方向受限的场所等中设置。
114.<<第二实施方式>>
115.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调节器200详细进行说明。此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200的大部分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相同,因此,对相同构成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略详细的说明。
116.如图1或图2所示,空气调节器200与上述空气调节器10同样是所谓的分体式空气
调节器,大致分为室外机20和室内机50。空气调节器200在如下方面具有特征,即:室外机20的构成及室内机50的大部分构成与上述空气调节器10相同,但室内机50的一部分构成与空气调节器10不同。
117.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空气调节器200的室内机50在室内机主体52(壳体)的内部收纳室内侧热交换器54和室内侧送风机56。从这一点来看,空气调节器200的室内机50的构成与上述空气调节器10相同。相对于此,空气调节器200在吸入口55及安装于吸入口55的预过滤器280的构成、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安装结构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构成等上具有特征。下面,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的构成进行对比的同时适当地对这些特征性构成详细进行说明。
118.[吸入口55及预过滤器280的构成]
[0119]
在上述空气调节器10中,吸入口55形成于位于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侧的第一吸入区域55x和位于正面侧的第二吸入区域55y两者处。相对于此,如图10或图11所示,在空气调节器200中,与空气调节器10的第一吸入区域55x对应的第一吸入区域255x设置于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侧,与空气调节器10的第二吸入区域55y对应的第二吸入区域255y也存在于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侧,这一点与空气调节器10不同。第一吸入区域255x和第二吸入区域255y以分别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对应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设置于背面侧,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设置于正面侧,与此相对应,第一吸入区域255x和第二吸入区域255y以第一吸入区域255x位于背面侧、第二吸入区域255y位于正面侧的方式形成于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
[0120]
另外,在空气调节器10中,以分别与第一吸入区域55x和第二吸入区域55y对应的方式设置第一预过滤器80和第二预过滤器82。空气调节器200中也可以为同样的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等所示,沿室内机主体52的宽度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一体的预过滤器280(开口部安装部件),该预过滤器280是在能够遍及第一吸入区域55x和第二吸入区域55y两者而安装的大小的框体上安装网状的过滤器而成的。
[0121]
[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安装结构]
[0122]
如图11等所示,在空气调节器200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同样,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在室内机主体52的顶面52a侧形成为平面状或平板状的形状,并配置于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上方。相对于此,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呈以中间部远离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方式弯曲的形状配置,这一点与空气调节器10相同,但在呈利用框体292a安装于室内机主体52的结构这一点上具有特征。下面,对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安装结构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
[0123]
如图12或图13所示,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能够以组装至框体292a的过滤器单元292的状态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2进行拆装。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呈具有多个折痕的百褶状,并以成为弯曲的弯曲形状的状态组装于框体292a。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能够以过滤器单元292的状态安装于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
[0124]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相对于室内侧热交换器54而在正面侧设置有被卡合部255。另一方面,在构成过滤器单元292的框体292a上,设置有能够与被卡合部255卡合的卡合部292b。被卡合部255和卡合部292b能够在卡合状态下将过滤器单元292支撑于规定位置,并且能够适当地卡合或脱离。被卡合部255和卡合部292b只要能够发
挥这种功能便可以为适当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292b形成为朝向下方开放的大致
“コ”
字状的形状,被卡合部255形成为嵌入卡合部292b的开放部分的突起状。因此,在过滤器单元292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2的安装位置处,通过使过滤器单元292向下方滑动并使卡合部292b与被卡合部255卡合,从而可以将过滤器单元292固定于室内机主体52上。
[0125]
在此,在通过使卡合部292b与被卡合部255卡合而将过滤器单元292安装于室内机主体52上的状态下,过滤器单元292与预过滤器280(开口部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隔小于为了拆除过滤器单元292而使其向上方滑动所需的长度(脱离距离)。因此,在构成吸入口55的第一吸入区域55x安装有预过滤器280的状态下,过滤器单元292不会从室内机主体52脱落。相对于此,如图15中(a)所示,当拆除预过滤器280而变为构成吸入口55的开口区域开放的状态时,能够使过滤器单元292朝向脱离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移动脱离距离以上的距离。因此,首先如图15中(a)所示,拆除预过滤器280并将室内机主体52的正面面板52f打开,然后,如图15中(b)的向上箭头所示使过滤器单元292向上方滑动规定量(脱离距离)而使卡合部292b从被卡合部255脱离,变为过滤器单元292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2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15中(b)的箭头所示将过滤器单元292朝向室内机主体52的正面侧抽出,从而可以从室内机主体52拆除过滤器单元292。另外,在安装过滤器单元292时,通过进行与前面的说明相反的动作,从而可以将过滤器单元292导入室内机主体52的内部并使之卡合。
[0126]
[室内侧热交换器54的构成]
[0127]
空气调节器200与上述空气调节器10同样具备用于对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通过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的室内侧热交换器54。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为所谓的板翅式的热交换器。如图16所示,室内侧热交换器54具有将贯通翅片54f而设置的多个管54p连接而构成的管道,该翅片54f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在室内机主体52的宽度方向(图16中为纸面纵深方向)上并列配置有多个。室内侧热交换器54通过使制冷剂(热介质)流入由管54p构成的管道,并使制冷剂在翅片54f的并列方向上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在翅片54f之间流动的空气与管54p的内部流动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0128]
在此,在空气调节器200中,考虑到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和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中的通气阻力,室内侧热交换器54对每个部位处流入管54p的制冷剂的流量、制冷剂流入的顺序进行了规定。具体而言,室内侧热交换器54大致分为第一热交换区域54a、第二热交换区域54b、第三热交换区域54c以及第四热交换区域54d这四个区域。
[0129]
第一热交换区域54a是位于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对应的位置,且面向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部分构成主要部分的区域。第二热交换区域54b是在室内侧送风机56侧与第一热交换区域54a邻接的部分构成主要部分的区域。换言之,第二热交换区域54b是位于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对应的位置,且面向室内侧送风机56侧的部分构成主要部分的区域。第三热交换区域54c是位于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对应的位置,且面向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的位置构成主要部分的区域。第四热交换区域54d是在室内侧送风机56侧与第三热交换区域54c邻接的部分构成主要部分的区域。换言之,第四热交换区域54d是位于与第一空气净化过滤器90对应的位置,且面向室内侧送风机56侧的部分构成主要部分的区域。
[0130]
室内侧热交换器54经由分配阀54v与各区域间配管连接,以能够将从室外机20侧
向第一热交换区域54a供给的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区域54a分配至第二热交换区域54b和第三热交换区域54c。从第一热交换区54a向第二热交换区54b和第三热交换区54c的制冷剂的分配比例可以适当地设定,本实施方式中设为1比1。另外,室内侧热交换器54以能够从第三热交换区域54c向第四热交换区域54d供给制冷剂的方式在两个区域间连接有管54p。因此,室内侧热交换器54可以将从室外机20侧供给的制冷剂先供给至设置于第一热交换区域54a的管54p,并与从第一热交换区域54a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另外,从第一热交换区域54a通过后的空气可以与从第一热交换区域54a分配至第二热交换区域54b的制冷剂之间进一步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从第三热交换区54c通过的空气与从第一热交换区54a分配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另外,从第三热交换区域54c通过后的空气与从第三热交换区域54c向第四热交换区域54d供给的制冷剂之间进一步进行热交换。到达设置于第二热交换区域54b和第四热交换区域54d的管54p的最下游的制冷剂经配管与集合阀54w连接。集合于集合阀54w的制冷剂返回室外机20侧。
[0131]
由于室内侧热交换器54具备上述那样的流道构成,因而可以使制冷剂优先流入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另外,流入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的制冷剂的量比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中其他部位的制冷剂的量多。
[0132]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调节器200构成为:制冷剂优先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中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由于采用这种构成,因而在空气调节器200中,制冷剂优先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中与百褶状的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从而可以谋求提高热交换效率。
[0133]
另外,空气调节器200构成为: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中与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弯曲形状部对应的部分的制冷剂的量比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中其他部位的制冷剂的量多。因此,空气调节器200能够优先向室内侧热交换器54中预计热交换效率高的第一热交换区域54a供给比其他部分更多的制冷剂,从而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013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200能够通过使构成过滤器单元292的框体292a相对于设置于室内机主体52侧的被卡合部255卡合或脱离,从而能够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2拆装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因此,空气调节器200可以提高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拆装作业的便利性。
[0135]
上述空气调节器200构成为:在安装了设置于吸入口55的预过滤器280的状态下,形成于过滤器单元292与预过滤器280之间的间隔小于使过滤器单元292从壳体侧的被卡合部255脱离所需的脱离距离。因此,空气调节器200在将预过滤器280安装于吸入口55的状态下,能够抑制过滤器单元292意外从被卡合部255脱离。另外,空气调节器200通过变为从壳体的吸入口55拆除了预过滤器280的状态,可以使过滤器单元292移动使其从被卡合部255脱离所需的脱离距离以上的距离。因此,空气调节器200既能够在平时抑制过滤器单元292脱离,又能够根据需要而通过从吸入口55拆除预过滤器280从而使过滤器单元292脱离。
[0136]
如图11等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调节器20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将室内机主体52中正面侧的区域设定为配置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过滤器单元292)的过滤器设置区域,而在相比过滤器设置区域更靠背面侧(图中右侧)的区域中集约其他构成。因此,空气调节器200能够谋求将过滤器设置区域以外的部分与不设置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类
型的空气调节器共用相同的构成。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除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以外的部分单元化,并在空气调节器200和不设置第二空气净化过滤器92的类型的空气调节器之间共用该单元。
[0137]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作为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等而示出的内容,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根据其教示和精神获得其他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可以任意选择组合而构成。另外,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和用于解决发明的方案中记载的任意的构成要素或将用于解决发明的方案中记载的任意的构成要素具体化的构成要素可以任意组合构成。关于这些,申请人也有意向通过本技术的补正或分案申请等取得权利。
[0138]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39]
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空气调节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