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干式真空泵气体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9:38: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干式真空泵气体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2.罗茨真空泵是干式真空泵的一种,罗茨真空泵由于输送和压缩气体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必须从转子传至壳体而散发。但在低压下,气体对热的传导和对流性能极差,致使转子吸收的热量不易散出,造成转子温度永远高于壳体的温度。现有技术中,罗茨真空泵的气体冷却是在排气口处设置气体冷却片或冷却水管,将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气体部分返冲至真空泵内,完成冷却,但无法保证返冲的气体全部是经冷却后的气体,可能存在部分未经冷却气温较高的气体返冲至真空泵内,气体冷却效果难以保证一致性,冷却效果不佳。
3.授权公告号为cn2111448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冷式罗茨真空泵组合,泵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返冷气缓冲口,返冷气缓冲口与热交换器之间连通有返冷气管道,热交换器与真空泵出口之间连通有连接管道,温度远传仪表位于连接管道上;大大降低了泵体内低压气体与返冷气管道的高压气体连通时造成的剧烈压力脉动,大大降低了罗茨真空泵在工作中的气流噪声,延长罗茨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返冲至返冷气管道中的气体可能包含部分外界环境中的未经冷却的气体,导致气体冷却效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确保返冲至真空泵内的气体全部为冷却后的气体的干式真空泵气体冷却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干式真空泵气体冷却结构,包括真空泵主体、支撑架、筒体a、排气冷却管、筒体b、筒体c和气体返冲管;
7.真空泵主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气口和排气管;支撑架设置在真空泵主体底部,支撑架设置两组;筒体a水平设置在排气管底部,筒体a一端封闭;筒体b位于筒体a内,筒体b一端封闭,筒体b另一端与筒体c连通,筒体c穿过筒体a筒壁,筒体c顶部封闭;排气冷却管一端与排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排气冷却管另一端穿过筒体b和筒体c筒壁并从筒体a的开口端伸出;气体返冲管一端与筒体a内腔连通,气体返冲管另一端插入筒体c内并从筒体c顶部穿过与真空泵主体内腔连通;筒体b和筒体c内含有冷却液,筒体b封闭端设置进液管a,筒体c顶部周壁设置出液管a,进液管a和出液管a与外界冷却液循环机构连接。
8.优选的,排气冷却管位于筒体b内的一段为螺旋弯曲状。
9.优选的,气体返冲管位于筒体c内的一段为螺旋弯曲状。
10.优选的,气体返冲管上设置有检测其内部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a,温度检测装置a位于筒体c和真空泵主体之间。
11.优选的,还包括冷却水环、进液管b、出液管b和导通管;冷却水环套在筒体a外周壁
上,冷却水环内含有冷却水,冷却水环沿筒体a轴线方向并列设置多组,多组冷却水环内腔通过导通管连通;进液管b设置在一组冷却水环底部,出液管b设置在其他的冷却水环顶部,进液管b和出液管b与外界冷却液循环机构连接。
12.优选的,气体返冲管上设置有检测其内部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b,温度检测装置b位于气体返冲管的进气端位置处,温度检测装置b位于筒体a外。
13.优选的,筒体a为金属导热筒。
14.优选的,筒体b和筒体c均为金属导热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真空泵主体从进气口吸入气体并从排气管排出,随后进入排气冷却管,通过排气冷却管的高温气体经过筒体b和筒体c内的冷却液降温后排出,使筒体a开口端附近为低温的气体,部分气体进入气体返冲管经筒体c内的冷却液降温后进入真空泵主体内,温度检测装置a能检测进入真空泵主体之前的气体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可以控制加速筒体b和筒体c内的冷却液的循环流通速度,从而提高对气体返冲管内的气体降温效果。能保证进入真空泵主体之前的气体的温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保证真空泵主体的气体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侧视图。
19.附图标记:1、真空泵主体;2、进气口;3、排气管;4、支撑架;5、筒体a;6、排气冷却管;7、筒体b;8、筒体c;9、气体返冲管;10、进液管a;11、出液管a;12、温度检测装置a;13、冷却水环;14、进液管b;15、出液管b;16、温度检测装置b;17、导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式真空泵气体冷却结构,包括真空泵主体1、支撑架4、筒体a5、排气冷却管6、筒体b7、筒体c8和气体返冲管9;
22.真空泵主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气口2和排气管3;支撑架4设置在真空泵主体1底部,支撑架4设置两组;筒体a5水平设置在排气管3底部,筒体a5一端封闭;筒体b7位于筒体a5内,筒体b7一端封闭,筒体b7另一端与筒体c8连通,筒体c8穿过筒体a5筒壁,筒体c8顶部封闭;排气冷却管6一端与排气管3的出气端连接,排气冷却管6另一端穿过筒体b7和筒体c8筒壁并从筒体a5的开口端伸出,排气冷却管6位于筒体b7内的一段为螺旋弯曲状;气体返冲管9一端与筒体a5内腔连通,气体返冲管9另一端插入筒体c8内并从筒体c8顶部穿过与真空泵主体1内腔连通,气体返冲管9位于筒体c8内的一段为螺旋弯曲状,气体返冲管9上设置有检测其内部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a12,温度检测装置a12位于筒体c8和真空泵主体1之间;筒体b7和筒体c8内含有冷却液,筒体b7封闭端设置进液管a10,筒体c8顶部周壁设置出液管a11,进液管a10和出液管a11与外界冷却液循环机构连接。筒体a5、筒体b7和筒体c8均为金属导热筒。
23.本实施例中,真空泵主体1从进气口2吸入气体并从排气管3排出,随后进入排气冷
却管6,通过排气冷却管6的高温气体经过筒体b7和筒体c8内的冷却液降温后排出,使筒体a5开口端附近为低温的气体,部分气体进入气体返冲管9经筒体c8内的冷却液降温后进入真空泵主体1内,温度检测装置a12能检测进入真空泵主体1之前的气体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可以控制加速筒体b7和筒体c8内的冷却液的循环流通速度,从而提高对气体返冲管9内的气体降温效果。本实施例中,能保证进入真空泵主体1之前的气体的温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保证真空泵主体1的气体冷却效果。
24.实施例二
25.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式真空泵气体冷却结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冷却水环13、进液管b14、出液管b15和导通管17;冷却水环13套在筒体a5外周壁上,冷却水环13内含有冷却水,冷却水环13沿筒体a5轴线方向并列设置多组,多组冷却水环13内腔通过导通管17连通;进液管b14设置在一组冷却水环13底部,出液管b15设置在其他的冷却水环13顶部,进液管b14和出液管b15与外界冷却液循环机构连接。气体返冲管9上设置有检测其内部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b16,温度检测装置b16位于气体返冲管9的进气端位置处,温度检测装置b16位于筒体a5外。
26.本实施例中,通过多组冷却水环13对筒体a5进行降温,从而对筒体a5内部气体进一步降温,进一步保证进入真空泵主体1之前的气体的温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通过温度检测装置b16检测温度,可以控制冷却水环13内的冷却水的循环流通速度。
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