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光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04 04:30: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导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配备led灯或者三色灯等光源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可观赏性,但由于将多个点光源转换为发光均匀的发光面需要配备尺寸较大的导光件,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尺寸过大,反而影响了电子设备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
4.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第二导光部及第三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承载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且与所述第二导光部在第一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所述第三导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且与所述第一导光部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导光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尺寸较小的方向;以及
5.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设置,与所述第一导光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用于发出光线并依次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所述第二导光部及所述第一导光部出射。
6.其中,所述第三导光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三导光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的表面,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发光件。
7.其中,所述发光件包括:
8.承载部;以及
9.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承载于所述承载部朝向所述第三导光部的表面;
10.所述第三导光部具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多个第二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的面,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收容一个所述发光部。
11.其中,所述第三导光部包括多个子导光部,所述多个子导光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同一侧或不同侧;
12.所述发光件包括:
13.多个承载部,一个所述承载部对应一个所述子导光部设置;以及
14.多个发光部,一个或多个所述发光部承载于一个所述承载部朝向所述子导光部的面。
15.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
16.第一壳件,所述第一壳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壳件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所述导光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相较于所述第二导光部背离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17.第二壳件,所述第二壳件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件,且所述第二壳件位于所述第二表
面一侧,所述第二壳件包括壳件本体及透光部,所述壳件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相对于所述第四表面靠近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所述透光部承载于所述壳件本体,所述透光部对应所述第一导光部设置,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导光部透射的光线透出。
18.其中,所述第二壳件与所述第一壳件可拆卸连接。
19.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
20.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设于所述第四表面,用于装饰所述导光组件。
21.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
22.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设于所述透光部显露于所述第四表面的表面,用于装饰经由所述透光部出射的光线。
23.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
24.电路板件,所述电路板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件,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件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光件提供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壳件与所述电路板件之间的最大距离d0满足:d0≤5mm。
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26.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导光组件;
27.电源,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发光件,用于为所述发光件提供电能;
28.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预设信号;
29.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发光件;以及
30.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用于承载所述导光组件、所述电源、所述传感器组件及所述控制器。
3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及发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部、第二导光部及第三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承载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且与所述第二导光部在第一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所述第三导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且与所述第一导光部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发光件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设置,与所述第一导光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所述发光件上的一个或多个点光源发光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入射后在所述第二导光部转换为相较于点光源尺寸更大且发光更均匀的发光面,从而使得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出射的光线较为均匀,且所述发光件与所述第一导光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减小了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导光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占据的空间尺寸,从而减小了所述导光组件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进而提高了所述导光组件的空间利用率,并能够安装于狭窄的空间中。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导光组件在保证发出的光线均匀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为窄小的外形尺寸。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35.图3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另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36.图4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又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37.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图5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39.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图7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41.图9为图7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沿c-c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图10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44.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3为图12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46.图1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5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48.图16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一实施方式中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49.图17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另一实施方式中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50.图18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又一实施方式中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51.图1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0为图19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53.图2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4.图22为图21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55.图23为图21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连接的框图。
56.附图标号:电子设备1;终端设备2;导光组件10;电源20;传感器组件30;控制器40;设备主体50;通信模块60;导光件11;发光件12;第一壳件13;第二壳件14;电路板件15;第一涂层16;第二涂层17;距离传感器31;第一导光部111;第二导光部112;第三导光部113;承载部121;发光部122;第一表面131;第二表面132;阶梯孔133;第三表面141;第四表面142;壳件本体143;透光部144;第一凹槽1131;第二凹槽1132;子导光部1133;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
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5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60.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10。请一并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另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又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组件10包括导光件11及发光件12。所述导光件11包括第一导光部111、第二导光部112及第三导光部113。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承载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且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在第一方向d1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且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d2为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截面的尺寸较小的方向。所述发光件12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设置,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12用于发出光线并依次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113、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及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出射。
6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组件10应用于电子设备1,例如耳机、手机或者手表等,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1增加发光效果。
6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件11的材料为导光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所述导光件11用于引导光线传输。所述发光件12用于发出光线,所述发光件12包括光源及与光源连接的电路板等,举例而言,所述发光件12中的光源可以但不限于为无色二极管或者三原色二极管等,所述发光件12中的电路板可以但不限于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所述发光件12粘结于所述第三导光部113,举例而言,所述发光件12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环氧树脂粘结类、厌氧胶水、无影胶、热熔胶、压敏胶或者乳胶类等粘结剂粘结于所述第三导光部113。
63.具体地,所述导光件11包括第一导光部111、第二导光部112及第三导光部113。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承载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一方面可以用于将所述导光件11安装于其它部件时的限位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光线在所述第二导光部112的面上形成的发光面进入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后光线分布趋向集中,提高了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出射的光线质感。
64.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且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所述发光件12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设置,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错位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直射进入所述第一导光部111,而导致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导出的光呈现为一个或多个中间亮度高四周亮度低且光线分布不均匀的亮斑。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出射的光线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导光件1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从而减小所述导光组件
10在第一方向d1的尺寸,从而使得所述导光组件10能够应用于较为狭窄的空间。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2),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较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背离所述第一导光部111设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3),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设置于同一水平。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4),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较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靠近所述第一导光部11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导光部113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可以根据所述导光件11安装在其它部件位置设定,只要能够保证所述发光件12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设置时,所述发光件12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间隔设置,即,所述发光件12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错位设置。
65.所述发光件12通过一个或多个点光源发光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113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面入射至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再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导向至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并在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内部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导光部111相较于点光源更大尺寸且发光均匀的发光面,由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二方向d2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在所述第二方向d2的尺寸,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内的发光面经由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导向至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形成更窄的发光面并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111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112的面出射。其中,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具有多个外表面,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最终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111的哪些面出射取决于所述导光件11与其它部件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未被遮挡的外表面均能够投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第一方向d1上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112的面为光线的主要出射面。
66.此外,所述导光件11以pc材料作为基底可以但不限于将反光粉或荧光粉中至少一种分散于pc材料中,以增加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件11透出后的光感更加细腻具有质感。
6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10,所述导光组件10包括导光件11及发光件12,所述导光件11包括第一导光部111、第二导光部112及第三导光部113,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承载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且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在第一方向d1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112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且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所述发光件12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设置,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错位设置,使得所述发光件12上的一个或多个点光源发光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113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面入射后在所述第二导光部112转换为相较于点光源尺寸更大且发光更均匀的发光面,从而使得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出射的光线较为均匀,且所述发光件12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错位设置减小了所述发光件12与所述导光件1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占据的空间尺寸,从而减小了所述导光组件10的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进而提高了所述导光组件10的空间利用率,并能够安装于狭窄的空间中。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导光组件10在保证发出的光线均匀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为窄小的外形尺寸。
68.请参照图5及图6,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具有第一凹槽1131,所述第一凹槽1131凹设于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112的表面,所述第一凹槽1131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发光件12。
6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12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31中,可使得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在所述第一凹槽1131处的面对所述发光件12进行限位,一方面便于所述发光件12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1131处,另一方面可防止所述发光件12在受到外力(例如振动或摇晃等)发生偏移,又一方面能够减小所述导光组件10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
70.请参照图7、图8及图9,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7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沿c-c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12包括承载部121及多个发光部122。所述多个发光部122承载于所述承载部121朝向所述第三导光部113的表面。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具有多个第二凹槽1132。所述多个第二凹槽1132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3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112的面,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132用于收容一个所述发光部122。
7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12包括承载部121及多个发光部122。所述承载部121用于承载所述多个发光部122,且用于将所述多个发光部122电连接至外部电源20,以为所述多个发光部122传输电能。此外,所述承载部121还用于将所述多个发光部122电连接至外部控制器40,以用于为所述多个发光部122传输预设发光指令。举例而言,所述承载部121可以但不限于为pcb或者fpc等。所述多个发光部122设于所述多个第二凹槽1132中,其中,一个所述发光部122对应收容于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132。所述发光部12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132,第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导光组件10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第二方面有利于所述发光件12的安装及限位,第三方面有利于所述多个发光部122发出的光线更好的透射进入所述第三导光部113。举例而言,所述发光部122可以但不限于为无色二极管或者三原色二极管等。此外,所述多个发光部122可以抵接设置,或者间隔设置。
72.请参照图10、图11、图12及图13,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包括多个子导光部1133,所述多个子导光部1133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所述发光件12包括多个承载部121及多个发光部122。一个所述承载部121对应一个所述子导光部1133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发光部122承载于一个所述承载部121朝向所述子导光部1133的面。
7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光部113包括多个子导光部1133,对应的所述发光件12包括多个承载部121及多个发光部122。一个所述承载部121对应一个所述子导光部1133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112的面设置,且一个或多个发光部122承载于一个所述承载部121朝向所述子导光部1133的面。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0及图11),所述多个子导光部1133设于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的同一侧。举例而言,所述多个发光部122在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发光部122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使得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不同区域透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2及图13),所述多个子导光部1133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的两侧,可以使得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的两侧的所述多个发光部12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导光部111中会聚或交错。举例而言,当两个所述发光部122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111两侧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可以在相对
应的区域透射出两个所述发光部122发出的光线混合的颜色。当所述多个发光部122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111两侧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多个发光部122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使得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不同区域透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d2。
74.请参照图14、图15及图16,图1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5.图15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16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组件10还包括第一壳件13及第二壳件14。所述第一壳件13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31及第二表面132,所述第一壳件13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31及所述第二表面132的阶梯孔133,所述阶梯孔133与所述导光件1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111相较于所述第二导光部112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31。所述第二壳件14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件13,且所述第二壳件14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32一侧,所述第二壳件14包括壳件本体143及透光部144,所述壳件本体143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141及第四表面142,所述第三表面141相对于所述第四表面142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32设置,所述透光部144承载于所述壳件本体143,所述透光部144对应所述第一导光部111设置,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导光部111透射的光线透出。
7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件13通过所述阶梯孔133和所述导光件11配合连接,使得所述导光件11部分收容于所述阶梯孔133,且所述第一导光部111至少部分经由所述阶梯孔133显露于所述第二表面132。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从所述第三导光部113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112的面入射,并经由所述第二导光部112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显露于所述第二表面132的部分透出。
7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件14与所述第一壳件13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显露于所述第二表面132的部分与所述透光部144配合设置,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显露于所述第二表面132的部分透出并从所述透光部144出射。其中,所述透光部144可以但不限于为透光的pc材料等能够透光的材料。
78.此外,所述透光部144不限于与所述第一导光部111显露于所述第二表面132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透光部144可以但不限于为多种字母、数字、文字或者图案等,只要所述透光部144能够将所述第一导光部111导出的光线透出即可。
79.此外,所述透光部144中可内设发光粉或者荧光粉等,使得经由所述透光部144出射的光线质感更佳。
80.此外,所述第二壳件14与所述第一壳件13可拆卸连接,举例而言,所述第二壳件14与所述第一壳件13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卡扣或者滑槽等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壳件14与所述第一壳件13可拆卸连接,可对所述第二壳件14进行更换,以将不同外形或者具有不同透光部144的所述第二壳件14与所述第一壳件13进行配合连接,从而增加了所述导光组件10的外观的多样性。
81.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7,图17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另一实施方式中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导光组件10还包括第一涂层16。所述第一涂层16设于所述第四表面142,用于装饰所述导光组件10。所述第一涂层16可以但不限于为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混合、一种或多种图案设计,以装饰所述第四表面142,从而装饰所述导光组件10。所述第
一涂层16还可作为经由所述透光部144出射的光线的背景,增加所述导光组件10出射的光线的氛围感。举例而言,所述第一涂层16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粘贴、电镀或者化学气相沉积等方式贴合至所述第四表面142。
82.此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8,图18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又一实施方式中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导光组件10还包括第二涂层17,所述第二涂层17设于所述透光部144显露于所述第四表面142的表面,用于装饰经由所述透光部144出射的光线。所述第二涂层17可以但不限于为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混合。当经由所述透光部144出射的光线为无色光时,所述第二涂层17可用于增加经由所述透光部144出射的光线的色彩。当经由所述透光部144出射的光线为单色或彩色时,所述第二涂层17可用于与经由所述透光部144出射的光线的颜色混合搭配出更多的色彩,以增加所述导光组件10出射的光线的丰富度。
83.请参照图19、图20,图1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组件10还包括电路板件15。所述电路板件15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件13,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31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件15与所述发光件12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发光件12提供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壳件14与所述电路板件15之间的最大距离d0满足:d0≤5mm。
8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件15为所述导光件11提供电连接平台,使得所述导光件11可通过所述电路板件15电连接至其它电器元件,例如电源20、传感器或者处理器等。
8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件14与所述电路板件15之间的最大距离d0满足:d0≤5mm,即,所述导光组件10在所述第一方向d1的最大尺寸为d0,使得所述导光组件10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较小,能够适配于空间较为狭窄的空间与其它电器元件进行配合连接。
86.此外,所述导光组件10还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件13,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当所述发光件12采用fpc连接时,在所述发光件12与所述第三导光部113的连接处需要采用金属支撑板进行固定连接,因此,为避免所述金属支撑板对天线的通信造成干扰,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所述金属支撑板与所述天线需要错开分布设置,即,所述发光件12与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错开分布设置。此外,所述金属支撑板可以作为地极,所述金属支撑板可电连接所述发光件12、天线等器件,以使得电连接至所述金属支撑板的器件进行接地,从而消除静电。或者,所述金属支撑板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件15的地极,形成地系统,增大了接地面,从而进一步的消除了所述导光组件10中的静电,提高了所述导光组件10工作的稳定性。
8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请参照图21、图22及图23,图2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23为图21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连接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电源20、传感器组件30、控制器40、设备主体50及如前述任意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组件10。所述电源20电连接所述发光件12,用于为所述发光件12提供电能。所述传感器组件30用于检测预设信号。所述控制器40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30,用于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发光件12。所述设备主体50用于承载所述导光组件10、所述电源20、所述传感器组件30及所述控制器40。
8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但不限于为耳机、手机、平板或者手表等。所述导光组件10通过发出不同的光线可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外观。此外,所述导光组件10可与所述传感器组件30和所述控制器40等器件配合,利用所述导光组件10出射的光线的状态传递出不同的信号。
89.接下来以所述电子设备1为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
9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组件30包括距离传感器31。所述距离传感器31用于感测所述电子设备1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得所述预设信号。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预设信号判断出所述电子设备1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一预设光。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预设信号判断出所述电子设备1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二预设光。举例而言,以所述距离传感器31检测tws耳机是否入耳进行示意性说明。当所述电子设备1已经入耳,所述距离传感器31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与所述目标物体(即,人耳)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所述第一预设光,所述第一预设光可以但不限于为渐变色光、纯色光或者彩色光等,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的外观变得丰富多彩,较为炫酷。当所述电子设备1离开人耳,所述距离传感器31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与所述目标物体(即,人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所述第二预设光,所述第二预设光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1的电量为使用者反馈电量信息,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光的颜色或者光的亮度用来反馈电量信息,例如红色表示电量在0%~20%,蓝色表示电量在21%~60%,绿色表示电量在61%~100%等,或者,光的亮度按照电量从0%~100%依次递增等。
9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组件30包括距离传感器31,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通信模块60。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电子设备1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得到所述预设信号。所述通信模块60用于与终端设备2进行通信,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2的预设指令。所述控制器40与所述通信模块6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预设指令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预设规律发光。具体地,所述距离传感器31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是否入耳,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预设指令以及所述耳机是否入耳对所述发光件12进行控制。例如,当所述距离传感器31检测到所述耳机已入耳,且所述通信模块60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所发出的预设指令(例如,播放音乐、语音通话或者视频播放等)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第一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渐变光或者多色光等)。当所述距离传感器31检测到所述耳机已入耳,但所述通信模块60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所发出的预设指令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第二预设规律发光(例如,不发光或者发出均匀单色光等)。当所述距离传感器31检测到所述耳机未入耳,但所述通信模块60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发出的预设指令(例如播放音乐、语音通话或者视频播放等)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第三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闪烁的红光或者闪烁的蓝光等)。当所述距离传感器31检测到所述耳机未入耳,且所述通信模块60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所发出的预设指令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第四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闪烁的渐变光或者闪烁的多色光等)。
9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预设指令判断出所述终端设备2当前启动的应
用事项,并根据所述应用事项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预设规律发光。其中,不同的应用事项对应于不同的预设规律。所述应用事项可以但不限于为播放音乐、语音通话或者播放影视等。举例而言,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第一应用事项(例如,播放音乐)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第五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反复循环的渐变色,且按照播放的音乐的节奏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渐变色的循环频率与所述播放的音乐的节奏一致,或者,发出亮度不断变化的单色光,且按照播放的音乐的节奏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单色光的亮度变化频率与所述播放的音乐的节奏一致,所述播放的音乐的音调越高,所述发光件12发出的单色光的亮度越高等)。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第二应用事项(例如,语音通话)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第六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红光或蓝光等)。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第三应用事项(例如,播放影视)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按照第七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多色光或者渐变光等)。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所述应用事项可进行自定义调节,只要所述控制器40能够根据不同的所述应用事项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具有区分效果的光线即可。
9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40还可以根据所述应用事项中不同的子事项的优先级的不同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不同的光,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应用事项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对应优先级的光,以用于显示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应用事项中具有不同的优先级,以语音通话为第一优先级,播放音乐为第二优先级,所述播放音乐为第三优先级进行示例性说明,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语音通话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播放音乐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当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播放影视时,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事项中子应用事项具有多个优先级,以语音来电具有三个优先级进行示例性说明,电话簿中被重点标记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一优先级,电话薄中未被重点标记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二优先级,不在电话簿中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三优先级。当所述第一优先级对应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当所述第二优先级对应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当所述第三优先级对应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红色光线,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蓝色光线,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绿色光线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渐变色,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单色光,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闪烁光线。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对各优先级对应光线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通过所述耳机发出光线能够区分出不同优先级的事项即可。
9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40还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调整所述应用事项中不同子事项的优先级来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光。所述控制器40根据所述应用事项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发
光件12发出对应优先级的光,以用于显示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在第一时间段,第一应用事项为第一优先级,第二应用事项为第二优先级,第三应用事项为第三优先级。在第二时间段,第一应用事项为第二优先级,第二应用事项为第一优先级,第三应用事项为第三优先级。在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应用事项发生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应用事项发生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应用事项发生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具体地,以语音来电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电话簿里联系人分为工作组及生活组,第一应用事项为工作组中的联系人来电,第二应用事项为生活组中的联系人来电,第三应用事项为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在第一时间段(例如,工作日时间段或者加班时间段等),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一优先级,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二优先级,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三优先级。在第二时间段(例如,非工作日时间段或者请假时间段),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一优先级,在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二优先级,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三优先级。因此,在工作时间段,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在非工作时间段,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此外,处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或者第三优先级的应用事项在预设时间段(例如10分钟或者1小时等)内连续预设次数(2次或者3次等)发生时,所述控制器40按照所述第一优先级控制所述发光件12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红色光线,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蓝色光线,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绿色光线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渐变色,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单色光,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闪烁光线。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对各优先级对应光线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通过所述耳机发出光线能够区分出不同优先级的事项即可。
9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