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20:54: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挂式空调内机的过滤网和换热翅片较为容易清洁,过滤网的清洁方式通常为定期拆下清洗或者辅助装置处理,换热翅片的清洁方式通常为采用冷媒系统通过结霜、化霜操作进行“自清洁”或者人工定时拆机喷洒清洁剂。
3.然而,当需要对挂式空调内机的贯流风叶部件以及底壳上的集水槽进行清洁时,需要将换热器整体从安装墙面上拆下,增加了清洗难度,影响用户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贯流风叶和底壳上集水槽的清洁较为困难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和贯流风叶,底壳具有风道,贯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内;支撑结构,用于与壁挂板或者墙面连接;面板组件,与底壳和支撑结构围绕形成安装腔;换热器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且位于安装腔内;其中,底壳与支撑结构和/或面板组件连接。
6.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与支撑结构之间卡接和/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7.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具有第一卡接部,支撑结构具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
8.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支撑结构具有第二连接部,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以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行紧固;其中,第二卡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9.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为凸起,第二卡接部为凹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本体,具有安装空间,换热器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内;卡接结构,设置在支撑本体上且位于安装空间内,卡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相对设置,第一板体通过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连接,支撑本体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均连接,以围绕形成凹部。
10.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本体;角型架,设置在换热器本体的端部,凸起设置在角型架上,凸起包括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第六板体与第五板体连接且与第五板体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其中,第二板体具有开口,第六板体插入开口内,以使第五板体与第二板体限位止挡。
11.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为螺钉柱,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第一连接部包
括:连接板,具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设在安装孔和螺钉柱内;其中,连接板用于与螺钉柱抵接,安装孔为腰形孔。
12.进一步地,底壳朝向支撑结构的端面与支撑结构相贴合设置。
13.进一步地,换热器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二本体位于第一本体的后侧;其中,底壳包覆部分第二本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组件与底壳和支撑结构围绕形成安装腔,换热器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且位于安装腔内,换热器组件与支撑结构用于与壁挂板或者墙面连接。这样,由于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支撑结构上且并未安装在底壳组件上,当需要对底壳组件(贯流风叶和/或底壳)进行清洁时,只需将底壳与支撑结构和/或面板组件拆开即可,而无需拆下换热器组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贯流风叶和底壳上集水槽的清洁较为困难的问题。
16.与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组件直接安装在壁挂板或者墙面上相比,本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且通过支撑结构安装在壁挂板或者墙面上,当用户对底壳组件进行清洁时无需拆下换热器组件,降低了用户的清洁难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与墙面的爆炸图;
19.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件与支撑结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图2中的换热器组件与支撑结构的爆炸图;
21.图4示出了图3中的换热器组件的换热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图3中的换热器组件的角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图3中的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底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示出了图7中的底壳组件的爆炸图;
26.图9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以及
27.图10示出了图9中的空调室内机的a处放大示意图。
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9.10、底壳组件;11、底壳;111、排水管;12、贯流风叶;20、支撑结构;21、第二卡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支撑本体;24、卡接结构;241、第一板体;242、第二板体;2421、开口;243、第三板体;30、壁挂板;40、面板组件;41、面板体部件;42、面板;50、换热器组件;51、第一卡接部;511、第五板体;512、第六板体;52、第一连接部;521、连接板;522、安装孔;53、换热器本体;531、第一本体;532、第二本体;54、角型架;55、电加热结构;60、紧固件;70、墙面;
80、过滤网;90、电器盒;100、电机;110、风向调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贯流风叶和底壳上集水槽的清洁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34.如图1至图10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壳组件10、支撑结构20、面板组件40及换热器组件50。其中,底壳组件10包括底壳11和贯流风叶12,底壳11具有风道,贯流风叶12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内。支撑结构20用于与壁挂板30或者墙面70连接。面板组件40与底壳11和支撑结构20围绕形成安装腔。换热器组件50设置在支撑结构20上且位于安装腔内;其中,底壳11与支撑结构20和/或面板组件40连接。
35.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组件40与底壳11和支撑结构20围绕形成安装腔,换热器组件50设置在支撑结构20上且位于安装腔内,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用于与壁挂板30或者墙面70连接。这样,由于换热器组件50安装在支撑结构20上且并未安装在底壳组件10上,当需要对底壳组件10(贯流风叶12和/或底壳11)进行清洁时,只需将底壳11与支撑结构20和/或面板组件40拆开即可,而无需拆下换热器组件50,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贯流风叶和底壳上集水槽的清洁较为困难的问题。
36.与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组件直接安装在壁挂板或者墙面上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件50设置在支撑结构20上且通过支撑结构20安装在壁挂板30或者墙面70上,当用户对底壳组件10进行清洁时无需拆下换热器组件50,降低了用户的清洁难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7.在本实施例中,底壳组件10和支撑结构20通过自攻螺钉紧固,同时壁挂板30承担底壳组件10、支撑结构20、换热器组件50、面板组件40及电器盒90的重量,当需要对底壳11的集水槽和贯流风叶12进行深度清洗时,当拆除面板组件40和电器盒90后,底壳组件10能够与支撑结构20快速分离,以便拆下底壳11和贯流风叶12进行单个零件的清洗,清洗完毕后可以快速组装成空调室内机整机。
38.可选地,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之间卡接和/或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二者的拆装难度。
39.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之间卡接且通过紧固件连接,进而提升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二者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地,沿支撑结构20的长度方向,支撑结构20的第一端与换热器组件50卡接,支撑结构20的第二端与换热器组件50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在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进行装配的过
程中,通过二者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装配定位,待完成定位后,再通过紧固件将二者紧固在一起,进而提升了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的装配精度和结构稳定性。
40.如图2至图6所示,换热器组件50具有第一卡接部51,支撑结构20具有第二卡接部21,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21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21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这样,在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21的上述设置能够起到装配定位的作用,提升了二者的装配精度。同时,在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完成装配后,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21的上述设置使得二者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41.如图2至图6所示,换热器组件50具有第一连接部52,支撑结构20具有第二连接部22,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紧固件60。紧固件60穿设在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22上,以对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22进行紧固。其中,第二卡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沿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可选地,紧固件60为螺钉或螺栓。这样,上述设置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二者的拆装难度。
42.具体地,在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21卡接,再通过紧固件60对换热器组件50和支撑结构20进行紧固,进而提升了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的装配精度。
43.可选地,第二卡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沿支撑结构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而避免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装配过程中发生结构干涉,也使得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之间的连接作用力的分布更加合理。
44.如图6所示,第一卡接部51为凸起,第二卡接部21为凹部,支撑结构20包括支撑本体23和卡接结构24。其中,支撑本体23具有安装空间,换热器组件5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内。卡接结构24设置在支撑本体23上且位于安装空间内,卡接结构24包括第一板体241、第二板体242及第三板体243,第一板体241与第三板体243相对设置,第一板体241通过第二板体242与第三板体243连接,支撑本体23与第一板体241、第二板体242及第三板体243均连接,以围绕形成凹部。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卡接部2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卡接部21的加工成本。
45.具体地,凸起伸入凹部内且与第二板体242限位止挡,以实现第一卡接部51和第二卡接部21之间的卡接配合,进而使得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的卡接配合更加容易、简便。
46.需要说明的是,卡接结构24的结构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卡接结构24还包括第四板体,第四板体与第一板体241、第二板体242、第三板体243及支撑本体23均连接,以使第二板体242与支撑本体23之间具有间隙,以围绕形成凹部。
47.如图2至图5所示,换热器组件50包括换热器本体53和角型架54。角型架54设置在换热器本体53的端部,凸起设置在角型架54上,凸起包括第五板体511和第六板体512,第六板体512与第五板体511连接且与第五板体511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其中,第二板体242具有开口2421,第六板体512插入开口2421内,以使第五板体511与第二板体242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卡接部5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卡接部51的加工成本。
48.具体地,开口2421沿凹部的深度方向延伸,第六板体512设置在第五板体511的中
部且与第五板体511形成“t”形结构。在凸起与凹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凸起插入凹部内,以使第六板体512插入开口2421内,第五板体511与第二板体242限位止挡,进而实现了凸起与凹部的卡接配合。
49.在本实施例中,角型架54与换热器本体53卡接,电加热结构55与换热器本体53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
50.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22为螺钉柱,第一连接部52设置在换热器本体53上,第一连接部52包括连接板521。连接板521具有安装孔522,紧固件60穿设在安装孔522和螺钉柱内。其中,连接板521用于与螺钉柱抵接,安装孔522为腰形孔。这样,在工作人员对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22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可根据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对连接位置进行微调,即使得紧固件60在腰形孔内滑动即可实现微调,进而防止换热器组件50与支撑结构20之间发生干涉而无法通过紧固件60紧固连接。
51.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朝向支撑结构20的端面与支撑结构20相贴合设置。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底壳11与支撑结构20对接处的密封性,避免灰尘等杂质通过二者对接处进入安装腔内。
52.需要说明的是,底壳11朝向支撑结构20的端面与支撑结构20相贴合设置指的是:底壳11朝向支撑结构20的端面与支撑结构20相接触,以提升二者连接处的密封可靠性。
53.如图9所示,换热器本体53包括第一本体531和第二本体532,第二本体532与第一本体531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二本体532位于第一本体531的后侧。其中,底壳11包覆部分第二本体532。这样,由于底壳11仅包覆部分第二本体532,进而确保无需拆下换热器本体53即可将底壳11从支撑结构20和/或面板组件40上拆下。
54.在本实施例中,面板组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面板体部件41和面板42。
55.如图8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排水管111,排水管111设置在底壳11上,以用于排出空调室内机中的液体。
5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5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的拆卸方法,拆卸方法用于拆卸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步骤s1:拆下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组件40;
59.步骤s2:将空调室内机的底壳组件10从支撑结构20上拆下,以便对底壳组件10的贯流风叶12和底壳11进行清洁。
60.具体地,当需要对底壳组件10进行清洁时,拆下面板42、风向调整结构110、面板体部件41、过滤网80以及电器盒90,对过滤网80和换热器本体53的翅片进行清洗、清洁,再依次拆下底壳11、电机100以及贯流风叶12,以使换热器组件50和支撑结构20留在壁挂板30上,在不收冷媒、不拆内外机连接及电源线的前提下对底壳11上的集水槽、排水管111以及贯流风叶12进行清洗。
6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2.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组件与底壳和支撑结构围绕形成安装腔,换热器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且位于安装腔内,换热器组件与支撑结构用于与壁挂板或者墙面连接。这样,由于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支撑结构上且并未安装在底壳组件上,当需要对底壳组件(贯流风叶和/或底壳)进行清洁时,只需将底壳与支撑结构和/或面板组件拆开即可,而无需拆下换热器
组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贯流风叶和底壳上集水槽的清洁较为困难的问题。
63.与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组件直接安装在壁挂板或者墙面上相比,本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且通过支撑结构安装在壁挂板或者墙面上,当用户对底壳组件进行清洁时无需拆下换热器组件,降低了用户的清洁难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4.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