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将接触元件固定在连接器的壳体中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19:5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接触元件固定在连接器的壳体中的固定装置。这种固定装置例如在汽车领域中使用,用于防止接触元件由于振动而产生的相对运动,因为在长时间内,它们会去除现有涂层,从而导致过渡电阻增加。对于相应的高电流,增加的过渡电阻会导致损坏,例如熔化或起火。


背景技术:

2.以前已知的解决方案通常操作复杂且难以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通过该解决方案,接触元件可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中。
4.根据本发明,这通过一种用于将接触元件固定在连接器的壳体中的固定装置来满足,该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其中壳体包括构造为接收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接触元件插座,其中固定装置包括夹紧装置,其构造为利用指向夹紧方向的夹紧力将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夹紧在接触元件插座中,其中接触元件在背离夹紧装置的一侧至少部分地搁置在支撑表面上,该支撑表面包括与夹紧力成一定角度定向的偏转表面,其中偏转表面构造成至少在横向于夹紧力的分量上偏转作用在接触元件上的夹紧力。
5.由于偏转表面,自动夹紧不仅在夹紧力的方向上实现,而且还在与其横向的方向上实现,从而以简单的方式获得两个方向上的固定。
6.夹紧装置可以包括夹紧体和滑动件,其可沿着滑动方向相对于夹紧体滑动,其中夹紧体和滑动件构造成当滑动件沿着滑动方向滑动时,沿着夹紧方向将夹紧体压靠在接触元件上。然后可以将接触元件压靠在偏转表面上。这种构造可易于组装。
7.为了产生自动夹紧,夹紧体和滑动件可以通过与滑动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的斜面相互作用。斜面可以布置在夹紧体上或滑动件上。此外,可以存在两个斜面,其中一个布置在夹紧体上,一个布置在滑动件上。
8.偏转表面可以平行于滑动方向。结果,可以防止或减少夹紧过程中接触元件相对于壳体和夹紧装置的运动。
9.在特别节省空间的构造中,偏转表面可以将接触元件插座的两个竖直内表面彼此连接。偏转表面可以布置在接触元件插座的内边缘中
10.偏转表面可以相对于夹紧方向具有10至80度的角度。特别地,该角度可以是20至70度,具体地是30至60度。角度越小,接触元件越容易在偏转表面上滑动,但由此产生的力分量也越小。
11.为了简单组装,滑动方向可以平行于接触元件插接到接触元件插座中所沿着的插接入方向。
12.如果偏转表面平行于插接入方向延伸,则可以防止或减少接触元件在接触元件插
座中的相对运动。
13.在能够简单组装的另一构造中,夹紧装置插入接触元件插座所沿着的插入方向可以平行于插接入方向。
14.壳体和夹紧体可以具有相互作用的引导元件,用于相对于彼此沿着限定路径的引导。引导元件尤其可以包括突起,比如轴凸轮、带和凹槽。
15.类似地,夹紧体和滑动件也可以包括相互作用的引导元件。这可以用于沿着限定路径的引导,这可以便于操作。
16.在有利构造中,夹紧装置可以构造成沿着插接入方向额外地固定接触元件。结果,也可以沿着插接入方向进行固定,特别是夹紧,并且可以进一步抑制振动。为了实现这一点,夹紧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沿着插接入方向固定的固定表面。固定表面可以垂直于插接入方向延伸。
17.当滑动件相对于夹紧体滑动时,夹紧体可以相对于壳体和/或相对于夹紧体旋转,至少在夹紧体在壳体中的一个端部位置。例如,在夹紧过程中,旋转产生的摩擦力可能比平移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小。为了实现这种旋转,夹紧体和壳体可以包括旋转轴承。此外,夹紧体和滑动件可以包括旋转轴承。特别地,旋转轴承可以是圆柱形内表面或外表面,其可以存在于例如轴凸轮上或圆柱形孔中。旋转轴承也可以由引导元件形成,例如由凹槽形成。
18.夹紧装置可以通过另外的元件固定在壳体中。这可以简化夹紧装置的设计,因为在夹紧装置上不必存在另外的固定元件。特别是,现有元件比如密封元件可以用于固定目的,然后实现双重功能。特别地,可以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固定,以防止夹紧装置滑出或跳出。
19.在一构造中,沿横向方向测量的夹紧装置的宽度可以对应于接触元件的宽度。结果,接触元件可以承载高电流,同时提供良好的夹紧效果。宽度方向可以垂直于滑动方向并且垂直于夹紧方向。如果宽度相差很小幅度,例如相差10%或20%,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20.如果连接器插接到配合连接器所沿着的插接方向平行于插接入方向,则可以简化组装。
21.电连接器可以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和接触元件,其中接触元件在夹紧装置的区域中的至少三个侧面上包围电缆的导体。
22.特别地,接触元件在夹紧装置的区域中可以具有u形横截面。这种构造能够特别简单地安装导体。u形横截面可以具有基部和从其垂直突出的两个腿部。导体有利地沿着整个u形横截面连接特别是焊接到接触元件,以便建立牢固的连接。
23.在有利构造中,夹紧装置特别是夹紧体仅接合在u的腿部。这可以导致接触元件上的机械应力较小且变形较小。
24.接触元件的边缘或脊可以搁置在偏转表面上,以便能够简单地移动接触元件。
25.至少在接触元件抵靠偏转表面的区域中,可以存在圆形边缘,以便允许接触元件容易地在偏转表面上滑动。
26.为了简单组装,接触元件可以形成电缆的插座。
27.夹紧装置可以仅沿着夹紧方向在接触元件上施加夹紧力。这种构造易于制造。偏转表面可以引起与其横向地夹紧,特别是自动地夹紧。
28.夹紧体可以包括突出到接触元件的插座中的按压元件。它们可以在端部位置抵靠
接触元件,或者在接触元件之前不久终止。这种按压元件尤其可以补偿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疲劳,因为它们产生了额外的夹紧效果。这样的夹紧装置因此更加安全。
29.接触元件插座可以构造成非对称的。此外,在夹紧状态下,力流动可以是非对称的。这会导致更高的夹紧力。特别地,在接触元件插座中可能仅存在单个偏转表面。这可以实现简单插入。
30.从夹紧力被引入接触元件的力引入点到偏转表面的连接线可以平行于夹紧方向延伸。然后,力流动可以沿直线运行,并且相对运动可被阻止。特别地,插座的腿部可以平行于夹紧方向延伸。
31.偏转表面的角度可以构造用于接触元件的横向滑动。可以根据材料配对、表面特性、附着系数和几何形状来选择角度。该角度可被特别选择成其小于由于静摩擦而没有滑动的附着角度,或者小于夹紧体被压入偏转表面的自锁角度。
32.支撑表面可以由间隔开的肋形成。结果,支撑表面可以更小,并且相关的摩擦可以最小化。这可以简化滑动。
33.对于简单的接触,偏转表面可以在支撑表面上沿接触元件的方向突出。
34.固定装置用于防止或减少由卡住引起的振动。因此,它也可被称为振动保护或夹紧组件。
35.下面将参考附图,基于有利构造,通过示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这里示出的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和构造是各自彼此独立的,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彼此组合,这取决于这在应用中是如何必要的。
附图说明
36.在图中,
37.图1示出了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38.图2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39.图3示出了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剖视透视图;
40.图4示出了夹紧体和滑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41.图5示出了来自图3的固定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42.图6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来自图4的夹紧体和滑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43.图7示出了接触元件插座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图1和2示出了用于将接触元件40固定在连接器200的壳体20中的固定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图3至6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然而,其与第一实施例仅略有不同。因此,一般性原理是对它们二者进行解释的。
45.固定装置100包括壳体20,其中壳体20包括接触元件插座24,其构造为接收至少一个接触元件40。
46.接触元件40包括插接部分44,在该插接部分44处,接触元件40可以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接触元件(未更详细地示出)插接在一起。所示的插接部分44构造为平坦触头可以插接到其中的插座。
47.此外,接触元件40包括连接部分42,在连接部分42处,接触元件40连接到电缆79的导体78。为此,接触元件40包括用于导体78的插座45。在所示的情况下,插座45具有u形横截面,包括基部46和两个腿部48,腿部48通过边缘47连接到基部46并且垂直于基部46延伸。因此,插座45形成直角接收通道,其在三个侧面包围导体78。
48.接触元件40由片金属制成。基部46和腿部48各自形成为平坦的。边缘47形成为圆形,以允许容易滑动。
49.导体78焊接到接触元件40上。这可以例如通过电流来实现,该电流导致熔化,从而由于导体78和接触元件40之间的电阻增加而熔融。特别地,接触元件40可以沿着整个u形横截面连接到导体78。
50.连接器200还包括锁定机构230,其构造为将连接器200锁定到配合连接器(未详细示出)。出于密封目的,密封元件210还存在于前侧。后侧上的密封元件(未详细示出)同样用于密封目的,特别是抵靠电缆79。
51.固定装置100还包括夹紧装置10,其构造成利用指向夹紧方向k的夹紧力110将至少一个接触元件40夹紧在接触元件插座24中。
52.在夹紧状态下,接触元件40在背离夹紧装置10的一侧至少部分地搁置在壳体20中于支撑表面25上,支撑表面25包括与夹紧力110成一定角度定向的偏转表面27。偏转表面27构造成至少在横向于夹紧力110和夹紧方向k的分量上偏转作用在接触元件40上的夹紧力110。结果,接触元件40在两个空间方向上被夹紧在接触元件插座24中,并且以抗振动的方式被固定。
53.夹紧装置10包括夹紧体11和滑动件12,其可沿滑动方向v相对于夹紧体11滑动。夹紧体11和滑动件12构造成当滑动件12沿滑动方向v滑动时沿夹紧方向k将夹紧体11压靠在接触元件40上。
54.为了使夹紧装置10与接触元件40一起展开,从而卡在接触元件插座24中,夹紧体11和滑动件12通过夹紧体11和滑动件12上的斜面13相互作用,斜面13与滑动方向v成一定角度。
55.固定装置100的使用如下:
56.首先,接触元件40沿着插接入方向e插接到接触元件插座24中。
57.此后,夹紧装置10沿着插入方向f插入到接触元件插座24中,在这种情况下,插入方向f平行于插接入方向e。在该步骤中,接触体11被滑动件12推动。接触体11上的滑动表面59与滑动件上的配合滑动表面69接触。一旦夹紧装置10已经到达壳体20中的装配位置,滑动表面59和配合滑动表面69就自动地彼此释放并脱离。
58.此后,滑动件12沿着滑动方向v相对于夹紧体11滑动。在所示的示例中,滑动方向平行于插接入方向e和插入方向f,以便能够简单组装。由于斜面13,夹紧装置10在垂直于滑动方向v的夹紧方向k上扩展,并且利用夹紧力110沿着夹紧方向k夹紧接触元件40抵靠支撑表面25。支撑表面25由间隔开的肋26形成。
59.由于偏转表面27相对于夹紧方向k成一定角度延伸,接触元件40在横向于夹紧方向k且横向于滑动方向v的横向方向q上沿第二方向被夹紧在接触元件插座24中。偏转表面27相对于夹紧方向k具有的角度127被选择成使得不会发生自锁,而是接触元件40的接触元件可以容易地沿着偏转表面27滑动。在所示的示例中,角度127约为20-30度。
60.夹紧装置10沿着夹紧方向k将夹紧力110传递到接触元件40的力引入点49直接位于偏转表面27上方。接触元件40的腿部48从力引入点49到偏转表面27平行于夹紧方向k延伸。
61.滑动方向v平行于插接方向s。这使得组装变得容易。
62.为了防止接触元件40在夹紧期间沿着滑动方向v移动,偏转表面27平行于滑动方向v延伸。
63.偏转表面27将接触元件插座24的两个竖直内表面29相互连接。它沿着接触元件插座24中的内边缘28延伸。在所示的示例中,仅存在单个偏转表面27,因此接触元件插座24是非对称的。相应的力流动同样是非对称的。
64.夹紧装置10包括接触体11上的固定表面56,通过该固定表面56,夹紧装置10沿着插接入方向e将接触元件40额外地固定在接触元件插座24中。固定表面56接合在接触元件40的插接部分44的后面。
6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滑动件12相对于夹紧体11滑动时,夹紧体11相对于壳体20和/或相对于夹紧体11旋转。为此,旋转轴承34存在于夹紧体11和滑动件12上。旋转轴承34形成在夹紧体11上,例如作为轴凸轮51、53的一部分。
66.例如,可以在图3中看出,在横向方向q上测量的夹紧装置10的宽度310(其目前由接触体11的宽度311限定)对应于接触元件40的宽度340。这使得能够使用具有良好夹紧效果的宽接触元件40。
67.根据图3至6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在于,夹紧体11包括突出到接触元件40的插座45中的按压元件54。在长时间(例如若干年)使用的情况下,这些按压元件54可以确保在夹紧体11的材料疲劳的情况下仍传递足够的夹紧力110。为此,在新状态下存在于按压元件54上的按压表面58布置成与导体78接触或稍微在其上方。
68.为了能够产生高压,夹紧表面55由平坦的竖直加强元件57支撑在接触体11的其余部分上。这些加强元件57的平面平行于夹紧方向k并平行于横向方向q延伸。
69.为了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壳体20引导夹紧体11和滑动件12,提供了引导元件31、33,其能够沿着路径进行引导的、限定的运动。
70.夹紧装置10可以通过另外的元件特别是后部密封元件沿与插入方向f相反的方向固定在壳体90中。
71.附图标记列表
72.10夹紧装置
73.11夹紧体
74.12滑动件
75.13斜面
76.20壳体
77.24接触元件插座
78.25支撑表面
79.26肋
80.27偏转表面
81.28内边缘
82.29内表面
83.31引导元件
84.33引导元件
85.34旋转轴承
86.40接触元件
87.41夹紧部分
88.44插接部分
89.45插座
90.46基部
91.47边缘
92.48腿部
93.49力引入点
94.51轴凸轮
95.53轴凸轮
96.54按压元件
97.55夹紧表面
98.56固定表面
99.57加强元件
100.58按压表面
101.59滑动表面
102.69配合滑动表面
103.78导体
104.79电缆
105.100固定装置
106.110夹紧力
107.127角度
108.200连接器
109.210前侧密封元件
110.230锁定机构
111.310夹紧装置的宽度
112.311夹紧体的宽度
113.340接触元件的宽度
114.k夹紧方向
115.e插接入方向
116.s插接方向
117.q横向方向
118.v滑动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