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耐磨损的编码器线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5:5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码器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损的编码器线。


背景技术:

2.现今,所使用的编码器线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没有设置一定的耐磨损结构,容易导致编码器线整体的磨损较为严重,从而使其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在进行使用时也没有一定的承压缓冲结构,大大降低了编码器线的使用寿命。
3.目前,专利号为cn201820760026.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耐磨的小功率编码器线,用作于编码器本体,所述编码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线接口套,所述电线接口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线,所述编码器本体的底部且位于电线接口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设置有收线轮,所述连接座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背面的一端依次贯穿支撑杆和收线轮,所述固定轴背面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收线轮的外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编码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耐磨块,所述电线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耐磨块的外部,所述耐磨块的内部开设有移动孔,所述耐磨块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均与移动孔相通,所述移动孔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滚珠,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滚珠卡接,所述滚珠的外壁与电线滑动连接。当编码器线的某处不得不与地面等摩擦时,移动耐磨块,耐磨块内部设置的滚珠会让耐磨块很顺利的移到摩擦处,这样更加能保护电线不受磨损,但是其只能对其部分位置起到防磨损作用,无法全方位的起到防磨损效果,同时在进行使用时也没有一定的承压缓冲结构,大大降低了编码器线的使用寿命。
4.因此,针对上述编码器线没有设置一定的耐磨损结构,同时在进行使用时也没有一定的承压缓冲结构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编码器线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的编码器线,该编码器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编码器线没有设置一定的耐磨损结构,同时在进行使用时也没有一定的承压缓冲结构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耐磨损的编码器线,该编码器线包括编码器线本体、安装在所述编码器线本体上的耐磨防护模块、连接于所述耐磨防护模块用于进行抗压和缓冲的抗压缓冲模块、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线本体内部的用于进行连接的密封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密封连接组件外侧用于转接连接的转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线本体内部用于进行连接的线束组件;所述耐磨防护模块内部设置有圆筒形的防护外套圈,所述抗压缓冲模块内部设置有可弹性伸缩的弹性组件,所述密封连接组件内部设置有圆形的密封卡圈。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编码器线时,通过耐磨防护模块内部设置的圆筒形的防护外套圈能够使其在进行使用时有一定耐磨作用,而通过抗压缓冲模块内部设置的可弹性伸缩的弹性组件可以使编码器线本体在受到外界力时有一定缓冲作用,从而确保内部的线束组件不会受到损坏。
10.优选地,所述防护外套圈外侧设置有用于耐磨损防护的耐磨护层,所述耐磨护层内部设置有用于承受外力的承压层。通过耐磨护层的设置,能够提高防护外套圈整体的耐磨性,而通过承压层的设置,能够起到一定承压作用。
11.进一步的,所述承压层内部设置有用于缓冲的缓冲挤压层,所述缓冲挤压层内部设置有用于弹性积压的弹性压块。通过缓冲挤压层的设置,当编码器线本体在受到外界力时,弹性压块可以进行挤压,从而确保内部的线束组件不会受到损坏。
12.再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压块内部设置有用于绝缘保护的绝缘隔绝层,所述绝缘隔绝层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固的加固块。通过绝缘隔绝层的设置,可以起到绝缘效果,而通过加固块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固稳定的作用。
13.优选地,所述密封卡圈外侧设置有用于进行连接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外侧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的定位套筒。通过连接套筒的设置,能够起到连接效果,而通过定位套筒的设置,能够确保其能够准确连接。
14.优选地,所述转接组件内部设置有用于转接连接的转接密封圈,所述转接密封圈外侧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的弧形连接套。通过转接密封圈的设置,可以提高编码器线本体整体的密封性,而通过弧形连接套的设置,能够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15.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连接套外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轴套,所述连接轴套外侧设置有用于进行转接连接的连接线,所述线束组件外侧设置有用于填充固定的填充内层。通过连接轴套的设置,能够使连接线便于进行连接,而通过填充内层的设置,可以确保线束组件可以稳定使用。
16.(3)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编码器线利用耐磨防护模块内部设置的防护外套圈能够使其在进行使用时有一定耐磨作用,而通过抗压缓冲模块内部设置的弹性组件可以使编码器线本体在受到外界力时有一定缓冲作用,从而确保内部的线束组件不会受到损坏,同时利用密封连接组件能够起到密封连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耐磨防护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的标记为:1、编码器线本体;2、耐磨防护模块;3、抗压缓冲模块;4、密封连接组件;5、转接组件;6、线束组件;7、防护外套圈;8、弹性组件;9、密封卡圈;10、耐磨护层;11、承压层;12、缓冲挤压层;13、弹性压块;14、绝缘隔绝层;15、加固块;16、连接套筒;17、定位套筒;18、转接密封圈;19、弧形连接套;20、连接轴套;21、连接线;22、填充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25.实施例1
26.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耐磨损的编码器线,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剖视图如图2所示,该编码器线包括编码器线本体1、安装在编码器线本体1上的耐磨防护模块2、连接于耐磨防护模块2用于进行抗压和缓冲的抗压缓冲模块3、设置于编码器线本体1内部的用于进行连接的密封连接组件4、设置于密封连接组件4外侧用于转接连接的转接组件5、设置于编码器线本体1内部用于进行连接的线束组件6;耐磨防护模块2内部设置有圆筒形的防护外套圈7,抗压缓冲模块3内部设置有可弹性伸缩的弹性组件8,密封连接组件4内部设置有圆形的密封卡圈9。
27.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密封卡圈9可以设置为硅胶、橡胶等材质。
28.其中,防护外套圈7外侧设置有用于耐磨损防护的耐磨护层10,耐磨护层10内部设置有用于承受外力的承压层11,承压层11内部设置有用于缓冲的缓冲挤压层12,缓冲挤压层12内部设置有用于弹性积压的弹性压块13。弹性压块13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9.同时,弹性压块13内部设置有用于绝缘保护的绝缘隔绝层14,绝缘隔绝层14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固的加固块15,密封卡圈9外侧设置有用于进行连接的连接套筒16,连接套筒16外侧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的定位套筒17。当然,绝缘隔绝层14可以设置为绝缘材质,其外表面也可以设置有绝缘涂层。
30.另外,转接组件5内部设置有用于转接连接的转接密封圈18,转接密封圈18外侧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的弧形连接套19。
31.此外,弧形连接套19外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轴套20,连接轴套20外侧设置有用于进行转接连接的连接线21,线束组件6外侧设置有用于填充固定的填充内层22。
32.该编码器线中耐磨防护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33.在此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针对填充内层22内部设置为为软性填充物。
34.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编码器线时,利用耐磨护层10能够使编码器线本体1在进行使用时有一定耐磨作用,而通过承压层11和弹性压块13可以使编码器线本体1在受到外界力时有一定缓冲作用,从而确保内部的线束组件6不会受到损坏,通过绝缘隔绝层14的设置,可以起到绝缘效果,而通过加固块15能够起到加固稳定的作用,同时利用转接密封圈18能够起到密封连接的效果,确保了连接线21能够稳定使用。
35.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3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各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