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4:48: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
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40348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通过螺栓与地面之间固定连接,底座的顶部栓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方套设有固定盒,且支撑杆与固定盒之间滑动连接,固定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螺纹孔、通槽和固定栓,螺纹孔开设在固定盒的左右两侧,螺纹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之间均匀排列,通槽开设在支撑杆的侧面,且通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通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固定栓设置在螺纹孔与通槽的内部,并与螺纹孔和通槽之间螺纹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固定盒的过程中,先需要解除固定栓对固定盒和支撑杆的连接作用,接着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固定盒,然后再通过固定栓将固定盒的位置固定,从而可能会使得操作人员的操作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套筒,所述防护套筒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爪,所述夹持爪与建筑房梁相配合,所述防护套筒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持爪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轮、蜗杆、支撑柱、驱动柱以及转动管,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上,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蜗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蜗杆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支撑柱套设于所述驱动柱上,且所述驱动柱与所述支撑柱螺纹连接;所述转动管转动安装于所述夹持爪上,且所述转动管与所述驱动柱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柱上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防护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通过加固装置对建筑房梁进行加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开启电机,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支撑柱转动,支撑柱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滑动板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柱能够驱动驱动柱在竖直方向移动,驱动柱移动带动转动管移动,转动管移动带动夹持爪移动,从而使得夹持爪能够与建筑房梁相配合,起到对建筑房梁加固的效果,进而达到降低操纵人员操作难度的目的。
8.优选的,所述夹持爪包括有横向板和两个竖向板,两个所述竖向板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横向板上;两个所述竖向板上均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紧固板、螺纹杆、螺纹套、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竖向板设置,所述紧固板与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紧固板位于两个所述竖向板之间设置;所述紧固板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竖向板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与所述竖向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穿设于所述螺纹套设置,且所述螺纹套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竖向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夹持爪与建筑房梁相配合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螺纹套转动,螺纹套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导向杆和紧固板的作用下,使得螺纹杆只能沿自身的轴向移动,螺纹杆移动带动紧固板移动,从而使得紧固板能够与建筑房梁相抵紧,进而起到对建筑房梁进行进一步加固的目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驱动杆、第三锥齿轮以及第四锥齿轮,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竖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横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转动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驱动杆同时转动的转动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先通过转动组件驱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转动驱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转动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同时由于转动组件能够同时驱动两个驱动杆转动,从而使得两个驱动杆能够同时驱动两个第二齿轮转动,两个第二齿轮转动驱动两个紧固板相互靠近,进而达到便于进一步增强加固装置对建筑房梁加固效果的目的。
12.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第一冠齿轮和两个第二冠齿轮,所述第一冠齿轮与所述转动管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冠齿轮与两个所述驱动杆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冠齿轮均与所述第一冠齿轮相啮合;所述横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管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同时驱动两个驱动杆转动,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转动管转动,转动管转动带动第一冠齿轮转动,第一冠齿轮转动驱动两个第二冠齿轮转动,两个第二冠齿轮转动带动两个驱动杆转动,从而达到便于同时驱动两个驱动杆转动的目的。
14.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抵接板和螺旋杆,所述抵接板与两个所述竖向板均滑动连接,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板上,所述螺旋杆贯穿所述横向板设置,所述转动管套设于所述螺旋杆上,且所述螺旋杆与所述转动管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板与建筑房梁相接触后,驱动机构进一步推动夹
持爪移动的过程中,此时在建筑房梁的抵接作用下,使得抵接板与夹持爪能够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螺旋杆能够驱动转动管转动,进而达到便于驱动转动管转动的目的。
16.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筒内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板的底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爪与建筑房梁相配合,且紧固板与建筑房梁相抵紧后,向第一气囊中冲入气体,从而能够对滑动板起到支撑作用,降低滑动板竖直向下移动的可能性。
18.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螺纹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与所述防护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所述挤压块和所述滑动板之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房梁推动夹持爪竖向向下移动时,夹持爪能够推动转动管和驱动柱竖直向下移动,驱动柱竖直向下移动驱动支撑柱转动,支撑柱转动驱动挤压块竖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挤压块和滑动板同时从上下两个方向上挤压第一气囊,此时在第一气囊中气体的作用下,能够降低滑动板和挤压块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向移动的可能性。
20.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顶侧设置有凹槽,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贴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斜面,能够增强第一气囊和挤压块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挤压块能够充分的挤压第一气囊。
22.优选的,所述驱动柱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螺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推板,且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螺旋杆和所述推板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气囊上连通有气管,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气囊收到挤压的过程中,与第一气囊相连通的第二气囊的内部气压同时增加,此时第二气囊能够推板竖直向下移动,推板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螺旋杆移动,从而使得螺旋杆能够驱动转动管转动,转动管转动能够驱动两个紧固板进一步抵紧建筑房梁,从而起到增强加固装置对建筑房梁加固效果的作用。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需要通过加固装置对建筑房梁进行加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开启电机,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支撑柱转动,支撑柱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滑动板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柱能够驱动驱动柱在竖直方向移动,驱动柱移动带动转动管移动,转动管移动带动夹持爪移动,从而使得夹持爪能够与建筑房梁相配合,起到对建筑房梁加固的效果,进而达到降低操纵人员操作难度的目的;当建筑房梁推动夹持爪竖向向下移动时,夹持爪能够推动转动管和驱动柱竖直向下移动,驱动柱竖直向下移动驱动支撑柱转动,支撑柱转动驱动挤压块竖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挤压块和滑动板同时从上下两个方向上挤压第一气囊,此时在第一气囊中气体的作用下,能够降低滑动板和挤压块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向移动的可能性;在第一气囊收到挤压的过程中,与第一气囊相连通的第二气囊的内部气压同时增加,此时第二气囊能够推板竖直向下移动,推板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螺旋
杆移动,从而使得螺旋杆能够驱动转动管转动,转动管转动能够驱动两个紧固板进一步抵紧建筑房梁,从而起到增强加固装置对建筑房梁加固效果的作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防护套筒;21、第一滑动套筒;22、第二滑动套筒;3、夹持爪;31、竖向板;32、横向板;33、第一气囊;34、挤压块;341、凹槽;35、气管;4、驱动机构;41、电机;42、蜗轮;43、蜗杆;44、支撑柱;45、驱动柱;451、容纳腔;46、转动管;47、滑动板;48、第二气囊;481、连接杆;482、推板;5、夹持机构;51、紧固板;52、螺纹杆;53、螺纹套;54、第一齿轮;55、第二齿轮;56、导向杆;57、第一驱动组件;571、传动杆;572、第一锥齿轮;573、第二锥齿轮;574、驱动杆;575、第三锥齿轮;576、第四锥齿轮;577、连接块;578、定位块;6、转动组件;61、第一冠齿轮;62、第二冠齿轮;7、第二驱动组件;71、抵接板;72、螺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参照图1,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套筒2,防护套筒2远离底座1的端部设置有夹持爪3,夹持爪3与建筑房梁相配合。防护套筒2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持爪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4。
32.如图1和图2所示,防护套筒2包括第一滑动套筒21和第二滑动套筒22,第一滑动套筒21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第二滑动套筒22套设于第一滑动套筒21上,且第一滑动套筒21与第二滑动套筒22滑动连接。夹持爪3包括横向板32和两个竖向板31,横向板32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577,第二滑动套筒22通过两个连接块577与横向板32固定连接。
33.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41、蜗轮42、蜗杆43、支撑柱44、驱动柱45、转动管46以及滑动板47,电机41固定安装底座1上,且电机41位于第一滑动套筒21的外侧,支撑柱44位于第一滑动套筒21内,支撑柱44的底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电机41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滑动套筒21的侧壁,且电机41的输出轴与第一滑动套筒21的侧壁转动连接。蜗轮42固定连接于支撑柱44上,蜗杆43固定连接于电机41的输出轴上,蜗轮42与蜗杆43相啮合。支撑柱44套设于驱动柱45上,且支撑柱44与驱动柱45螺纹连接。转动管46固定连接于横向板32的底侧,且转动管46与驱动柱45的顶端转动连接。滑动板47套设于驱动柱45上,滑动板47与驱动柱45固定连接,且滑动板47与第一滑动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
34.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柱45上套设有挤压块34,挤压块34与驱动柱45螺纹连接,且挤压块34与第一滑动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板47与挤压块34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囊33,第一气囊33与滑动板47的底侧固定连接,且第一气囊33与挤压块34的底侧相贴合。挤压块34的顶侧开设有连凹槽341,凹槽341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均设置有斜面,且两个斜面从竖直方向上均倾斜向下设置。通过设置凹槽341和斜面,能够增强挤压块34与第一气囊33的接
触面积。
35.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爪3包括横向板32和两个竖向板31,两个竖向板31均固定连接于横向板32上。两个竖向板31上均设置有夹持机构5,每组夹持机构5包括紧固板51、螺纹杆52、螺纹套53、第一齿轮54、第一齿轮54、导向杆56以及第一驱动组件57,螺纹杆52贯穿竖向板31设置,螺纹套53套设于螺纹杆52上,螺纹套53与螺纹套53螺纹连接,且螺纹套53与竖向板31转动连接。紧固板51固定连接于螺纹杆52的端部,且紧固板51位于两个竖向板31之间。第一齿轮54套设于螺纹套53上,第一齿轮54通过转轴与竖向板31转动连接,且第一齿轮54与螺纹套53固定连接。第二齿轮55转动连接于竖向板31上,且第一齿轮54与第二齿轮55相啮合。导向杆56贯穿竖向板31设置,导向杆56的端部与紧固板51固定连接,且导向杆56与竖向板31滑动连接。
36.如图2和图4所示,竖向板31远离紧固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78,第一驱动组件57包括传动杆571、第一锥齿轮572、第二锥齿轮573、驱动杆574、第三锥齿轮575以及第四锥齿轮576,定位块578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竖向板31上,传动杆571贯穿定位块578设置,且传动杆571与定位块578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72与第一齿轮54通过转轴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573固定连接于传动杆571的顶端,第一锥齿轮572与第二锥齿轮573相啮合。驱动杆574贯穿连接块577设置,且驱动杆574与连接块577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575固定连接于传动杆571的底端,第四锥齿轮576与驱动杆574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575与第四锥齿轮576相啮合。
37.当夹持爪3与建筑房梁相配合的过程中,转动驱动杆574带动第四锥齿轮576转动,第四锥齿轮576转动驱动第三锥齿轮575转动,第三锥齿轮575转动带动传动杆571转动,传动杆571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573转动,第二锥齿轮573转动驱动第一锥齿轮572转动,第一锥齿轮57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5转动,第二齿轮5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4转动,第一齿轮54转动带动螺纹套53转动;螺纹套53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导向杆56的作用下,使得螺纹套53能够驱动螺纹杆52沿自身的轴向移动,螺纹杆52移动带动紧固板51移动,从而使得紧固板51与建筑房梁相抵紧;在两个紧固板51的作用下,起到便于进一步对建筑房梁进行加固的作用。
38.如图2和图4所示,转动管46上还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个驱动杆574的转动组件6,转动组件6包括第一冠齿轮61和两个第二冠齿轮62,第一冠齿轮61套设于转动管46上,且第一冠齿轮61与转动管46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冠齿轮62与两个驱动杆574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冠齿轮62均与第一冠齿轮61相啮合。
39.如图2和图4所示,横向板32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管46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抵接板71和螺旋杆72,抵接板71位于两个竖向板31之间,且抵接板71同时与两个竖向板31滑动连接。螺旋杆72固定连接于抵接板71的底侧,且螺旋杆72贯穿横向板32设置。转动管46套设于螺旋杆72上,且转动管46与螺旋杆72螺纹连接。
40.当驱动机构4推动夹持爪3与建筑房梁相配合的过程中,建筑房梁与抵接板71相接触,接着进一步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连横向板32移动,此时抵接板71在建筑房梁作用下不再移动,转动管46在驱动柱45的推动作用下仍然竖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螺旋杆72能够驱动转动管46转动,转动管46转动带动第一冠齿轮61转动,第一冠齿轮61转动驱动两个第二冠齿轮62转动,两个第二冠齿轮62转动带动两个驱动杆574转动,进而达到便于同时驱动两个驱动杆574转动的目的。
41.如图2和图4所示,驱动杆574远离底座1的端部开设有容纳腔451,容纳腔451内设置有第二气囊48,第二气囊48与容纳腔451的顶壁固定连接。螺旋杆7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81,连接杆481贯穿容纳腔451的顶壁设置,且连接杆481与容纳腔451的顶壁滑动连接。连接杆48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推板482,且第二气囊48位于螺旋杆72和推板482之间设置,第二气囊48上连通有气管35,气管35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33相连通。
42.当建筑房梁有向下弯曲的趋势时,建筑房梁能够推动抵接板71和夹持爪3移动,抵接板71移动带动螺旋杆72移动,螺旋杆72移动能够使得紧固板51夹紧建筑房梁。夹持爪3竖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夹持爪3能够带动转动管46和驱动柱45竖直向下移动,驱动柱45移动带动滑动板47移动,滑动板47能够压缩第一气囊33,与此同时驱动柱45还能驱动支撑柱44转动,支撑柱44转动驱动挤压块34移动,从而使得滑动板47和挤压块34同时压缩第一气囊33,进而能够降低滑动板47进一步竖直向下移动的可能性。在第一气囊33被压缩的过程中,第二气囊48内的气压同时增强,从而使得第二气囊48能够推动推板482移动,推板482移动带动连接杆481移动,连接杆481移动带动螺旋杆72移动,螺旋杆72移动驱动转动管46转动,从而使得两个紧固板51进一步夹紧建筑房梁,进而起到增强加固装置对建筑房梁加固效果的目的。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房梁用加固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通过加固装置对建筑房梁进行加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开启电机41,使得电机41的输出轴带动蜗杆43转动,蜗杆43转动带动蜗轮42转动,蜗轮42转动带动支撑柱44转动,支撑柱44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滑动板47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柱44能够驱动驱动柱45在竖直方向移动,驱动柱45移动带动转动管46移动,转动管46移动带动夹持爪3移动,从而使得夹持爪3能够与建筑房梁相配合,起到对建筑房梁加固的效果,进而达到降低操纵人员操作难度的目的。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