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影盒、鼓盒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2:1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影盒、与显影盒配合使用的鼓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包含多个感光鼓和多个显影盒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已经广为人知。其中多个感光鼓可容纳在一个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移动的鼓盒中,该鼓盒可容纳可显影黄色、红色、蓝色和黑色显影剂图像的多个感光鼓,所述多个感光鼓沿预定方向平行设置并间隔一定距离;容纳有黄色、红色、蓝色和黑色显影剂的多个显影盒可插入至所述鼓盒中,分别向所述多个感光鼓供应显影剂以执行打印任务。
3.随着现在图像形成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对鼓盒材质以及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显影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显影盒可以向鼓盒稳定地供应显影剂,同时要求与鼓盒或者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信息交流以便于掌握显影盒的相关信息,并且要求显影盒在安装、执行打印任务、停止打印任务后等各个环节进行操作时,不会对显影盒和鼓盒的零部件造成损伤,可以精准而稳定地执行各项动作。所以需要对现有显影盒进一步改进,以使得显影盒可以更好地与鼓盒配合以配合图像形成装置配合执行打印任务形成更好地图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发展了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可拆卸的安装在鼓盒中,所述显影盒可和所述鼓盒沿推入方向一起推入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显影盒包括:
5.壳体,具有可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包括有第一侧和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的第二侧;
6.显影辊,可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7.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
8.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上设置有被支撑凸起,所述被支撑凸起可与所述鼓盒中的支撑部接触并被所述鼓盒支撑,在所述显影盒向所述鼓盒安装的过程中,所述壳体可绕所述被支撑凸起旋转;
9.芯片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芯片组件内安装有芯片;
10.电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辊轴电连接;
11.所述芯片组件包括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推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电极包含显影辊轴承部,所述显影辊轴插入所述显影辊轴承部中被所述显影辊轴承部支撑,所述电极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螺钉。
12.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焊接成一个可容纳显影剂的腔体,所述电极上设置有螺钉过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螺钉孔,所述螺钉穿
过所述螺钉过孔拧紧在所述螺钉孔中将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
13.优选的,所述鼓盒上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导电构件,所述电极与所述导电构件弹性抵接以接收来自所述导电构件的电力。
14.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通过将芯片组件上伸出一个绝缘的延伸部遮盖固定电极的螺钉,可以避免螺钉的尖端放电对于芯片的电干扰。
15.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与鼓盒一起沿移动方向插入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简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安装至鼓盒的示意图;
18.图3是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配合的鼓盒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立体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剖面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上壳体以及分离组件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摘掉边盖后第一侧壁处的示意图;
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被检测构件的示意图;
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在第二侧壁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第一导电构件的示意图;
28.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示意分离组件移动的示意图;
29.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插入至鼓盒但是还未与感光鼓接触时的第一侧的示意图;
30.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插入至鼓盒但是还未与感光鼓接触时的第二侧的示意图;
31.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插入至鼓盒且与感光鼓接触时第一侧的示意图;
32.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插入至鼓盒且与感光鼓接触时第二侧的示意图;
33.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配合的鼓盒的示意图;
34.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导电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导电端的侧视示意图;
37.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第一盖部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8.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变形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39.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另一变形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0.图25和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另一变形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41.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导电端的侧视示意图。
42.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4.在以下描述中,显影辊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称之为第一方向(也可称为轴向方向),第一方向也为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显影辊的外圆周表面与感光鼓的外圆周表面分离和/或接触的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交叉;第三方向为显影盒安装至鼓盒的安装方向;移动方向为鼓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的方向。
45.实施例1
46.鼓盒
47.如图1至图4及图6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100可插入至鼓盒200中并与鼓盒200一起沿着图示的移动方向插入至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以执行打印任务。
48.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100配合使用的鼓盒200示意图。鼓盒200包括第一框架212,第二框架213,以及连接第一框架212和第二框架213的第三框架214和第四框架215;其中,第一框架212和第二框架213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并且都在移动方向上延伸;第三框架214和第四框架215在移动方向上彼此间隔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四个感光鼓216被第一框架212和第二框架213支撑,在移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三框架214和第四框架215之间并且彼此间隔,在第四框架215上还设置有抓握部210,用户可抓握抓握部210沿移动方向将鼓盒200推入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每一个感光鼓216可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第一框架212包括有第一容纳部201、第二通孔202和第三通孔203;第一容纳部201可允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分离驱动组件通过,以使显影盒100上的分离组件可接收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分离驱动组件的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201构造为形成在第一框架212上的一个通孔,但是也可以构造为其他结构,例如形成为第一框架212上的凹陷部,只要其可以使得显影盒100上的分离组件可以从第一框架212中暴露以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分离驱动组件的力即可;第二通孔202允许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盒驱动力输入单元(未示出)通过以向显影盒100的驱动齿轮输入驱动力而旋转;第三通孔203允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盒驱动力输入单元通过以驱动感光鼓216旋转。其中第二通孔202,第三通孔203可以不设置为孔状结构,而设置为其他结构,只要其可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驱动力输入单元以及鼓盒驱动力输入单元可以通过即可。
49.鼓盒200的第一框架212和第二框架213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凹陷部217和第二凹陷部218。第一凹陷部217和第二凹陷部218在第一方向上分别穿透第一框架212和第二框架213,从而使得显影盒100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可分别暴露在第一框架212和第二框架213外。在本实施例中,显影盒100的被检测构件60可通过第一凹陷部217暴露在第一框架212之外,从而使得被检测构件60可以被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单元(未示出)接触并识别。显影盒100的芯片组件30位于第二凹陷部218中并且部分暴露在第二框架213之外。进一步地,第二凹陷部218在移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在第二凹陷部218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抵接部205。具体地说,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构造为金属制成的圆柱体并且当收到外力作用时可沿移动方向伸缩一定距离;芯片转接电接
触部204的一端与显影盒100的集成电路芯片35电连接,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的另一端可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单元电连接,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单元可以读取和识别显影盒100的集成电路芯片35内存储的与显影盒相关信息,并与显影盒100建立信息交流。抵接部205可与芯片组件30(后面将详细描述)的一端抵接并支撑芯片组件30。
50.鼓盒200的第二框架213上还设置有第一力接收构件206、第一按压部207、支撑部208以及迫推构件209。
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力接收构件206构造从第二框架213在第一方向上朝向第一框架212凸出,并且具有一个斜面206a,斜面206a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第一力接收构件206可与显影盒100的分离组件作用以实现显影盒100中显影辊16与鼓盒200中感光鼓216分离作用。当然,第一力接收构件20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凹陷部218中,第一力接收构件206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分离驱动组件的位置而具体设定,并不限定于从第二框架213的内侧凸出,其可以设置为在第二凹陷部218内的一个斜面。
52.第一按压部207能够相对于设置在第二框架213上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转动,第一按压部207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第一按压部207还连接有弹簧(未示出),第一按压部207被弹簧(未示出)朝向锁定位置加压。
53.支撑部208构造为从第二框架213的内表面在第一方向上朝向第一框架212延伸的凸起,支撑部208具有支撑面,支撑面相对于第三方向垂直且设置在朝向与感光鼓216相反的一侧。可选择的,支撑部208也可构造为其他形状和结构,只要其能起到支撑显影盒的作用即可。
54.迫推构件209能够在移动方向上发生移动,迫推构件209的一端可连接有弹性构件(未示出),从而当迫推构件209受到来自显影盒100的力时,可以迫使弹性构件压缩或者伸展而在移动方向上移动。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上212也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力接收构件206、第一按压部207、支撑部208以及迫推构件209,与第二框架213上的相应部件成对设置。
56.鼓盒200的第二框架213上还设置有第二导电构件230(如图17所示),第二导电构件230由导电金属制成,可发生弹性变形,且可与显影盒100上的第一导电构件40电连接,以向显影盒100上第一导电构件40输送电力。
57.显影盒
58.如图3-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影盒100包括壳体11,壳体11构造为在其内容纳显影剂,由上壳体11a和下壳体11b焊接而成一个可容纳显影剂的腔体。壳体1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包括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第一侧壁50和第二侧壁20。
59.显影盒100的壳体11还容纳有搅拌架18,搅拌架18包括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搅拌架轴18a和从轴径向向外延伸的搅拌叶片18b。搅拌叶片18b的一端位于搅拌架轴18a上,搅拌叶片18b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与壳体11的内壁接触。当搅拌架轴18a旋转时,搅拌叶片18b跟随轴一起旋转以搅拌容纳在壳体11内的显影剂以防止壳体11内的显影剂结块,并且可以将显影剂朝向送粉辊17和显影辊16输送。
60.送粉辊17容纳在显影盒100的壳体11内,并且可相对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送粉辊轴旋转,送粉辊轴的两个末端分别被壳体11的第一侧壁50和第二侧壁20支撑。
61.显影辊16容纳在显影盒100的壳体11内,并且可相对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显影
辊轴旋转,显影辊16的轴向两末端被壳体11的第一侧壁50和第二侧壁20支撑。搅拌架18可将壳体11内的显影剂向送粉辊17输送,送粉辊17再将接收的显影剂向显影辊16输送,显影辊16接收送粉辊17传递的显影剂后再向鼓盒200中的感光鼓216输送显影剂以在感光鼓216的表面显影静电潜像。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16的一部分位于壳体11的内侧,显影辊16的另一部分暴露在壳体11的外侧。
62.显影盒100还包括有出粉刀19,出粉刀19安装在壳体11上并与显影辊16的外表面接触以调节显影辊16表面的显影剂厚度。
63.本实用新型显影盒100的第一侧壁50外还设置有齿轮传动系以及被检测构件60;第二侧壁20外设置有第一导电构件40和芯片组件30;而且在第一侧壁50和第二侧壁20外还对称地设置有多个凸起;在第三方向上与显影辊16相对的另一个末端还设置有把手10,在显影盒100的上壳体11a上还设置有分离组件。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显影盒中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功能。
64.齿轮传动系
65.如图6、图9所示,第一侧壁50外设置有齿轮传动系以将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接收的驱动力传递至显影盒100内。本实用新型显影盒100的齿轮系设置在第一侧壁50外,包括有输入齿轮53,显影辊齿轮51,送粉辊齿轮52,惰轮54和搅拌架齿轮55。显影辊齿轮51安装在显影辊16的第一末端,可与显影辊16一起旋转;送粉辊齿轮52安装在送粉辊17的第一末端,可与送粉辊17一起旋转;输入齿轮53设置在第一侧壁50上并可绕一轴向方向延伸的轴(未示出)旋转,输入齿轮53可与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盒驱动力输入单元(未示出)啮合以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而旋转。输入齿轮53分别与显影辊齿轮51和送粉辊齿轮52啮合,以将接收到的驱动力分别传递至显影辊16与送粉辊17从而带动显影辊16和送粉辊17旋转;搅拌架齿轮55设置在搅拌架轴18a的第一末端,构造为可与搅拌架轴18a一起旋转;惰轮54设置在第一侧壁50上并可绕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另一轴旋转,惰轮54在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不同的齿部,其中一个齿部与驱动齿轮53啮合,另一个齿部与搅拌架齿轮55啮合。从而惰轮54可分别与输入齿轮53和搅拌架齿轮55啮合,实现将输入齿轮53的驱动力传递至搅拌架齿轮55以带动搅拌架18一起旋转。由于在输入齿轮53与搅拌架齿轮55之间设置有惰轮54,从而通过调整惰轮的两齿部的齿数,齿向,外径等参数而实现调节搅拌架18的旋转速度,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搅拌架18旋转的速度和方向等参数。
66.被检测构件
67.如图6、9和10所示,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的被检测构件构造为检测齿轮60,包括有齿轮部60a,缺齿部60b和检测凸起60c。当输入齿轮53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接收驱动力旋转并带动搅拌架齿轮55旋转时,检测齿轮60可绕第一侧壁50上的一轴旋转而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齿轮部60a与搅拌架齿轮55啮合,检测齿轮60可接收驱动力而旋转,从而设置在检测齿轮60上的检测凸起60c会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装置(未示出)接触并被识别;而当检测齿轮60继续旋转至缺齿部60b与搅拌架齿轮55相对时,检测齿轮60不能再接受驱动力而旋转,并最终处于检测终止的第二位置。 为了避免检测齿轮60影响驱动齿轮系的旋转,本实施例的检测齿轮60在壳体11的第三方向上设置在搅拌架18和壳体11后端之间,这样可以合理的利用显影盒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凸起60c设置为2个;但是检测凸起60c的个数可以根据显影盒的型号而设置为多个,以及检测凸起60c的形状也不局限本
实施例列举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
68.护盖
69.如图2-4以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显影盒100的第一侧壁50外还设置有覆盖上述齿轮系的护盖59,护盖59可以避免显影盒100的齿轮系受到外界的干扰,以将齿轮系在轴向方向上稳定地限于第一侧壁50和护盖59之间,齿轮系可以稳定地传递驱动力。
70.在护盖59上设置有孔部以将输入齿轮53的一部分暴露在外以便于输入齿轮53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驱动力;另外,检测齿轮60的检测凸起60c也可以暴露在护盖59之外以便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装置接触并识别。护盖59上还设置有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和第三凸起58,在轴向方向上分别从护盖59向外延伸,优选的,第一凸起56和第三凸起58构造为大致圆柱形。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和第三凸起58可分别与鼓盒200中第一框架212上的第一按压部207,迫推构件209和支撑部208接触(后面将详细描述其具体的功能)。可选择的,护盖59上也可不设置有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和第三凸起58,而将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和第三凸起58分别从壳体11的第一侧壁50上直接延伸,或者在护盖59上设置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和第三凸起58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方式,只要其能实现后面描述的功能即可。
71.芯片组件
72.如图4和图11所示,显影盒100的第二侧壁20上设置有芯片组件30,芯片组件30可拆卸地安装至第二侧壁20上。本实用新型的芯片组件30包括有作为存储介质的集成电路芯片35和支撑集成电路芯片35的保持器。
73.保持器位于第二侧壁20和第一盖部33之间。集成电路芯片35可存储与显影盒相关的各种信息,集成电路芯片35包括有电接触部,电接触部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与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接触,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从集成电路芯片35读取信息和写入信息。本实用新型的保持器包括有第一保持构件34、第二保持构件31和位于第一保持构件34和第二保持构件31之间的第二弹性构件32。第一保持构件34和第二保持构件31优选地由树脂制成。第一保持构件34具有第一端部,第二保持构件31具有第二端部,集成电路芯片35位于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一端部;第二保持构件31的第二端部可被鼓盒200的抵接部205抵接并支撑。
74.第二弹性构件32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伸缩;当第二弹性构件32位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一端部和第二保持构件31的第二端部在之间的距离为d1;当第二弹性构件32位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一端部和第二保持构件31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d2;且d2大于d1。第二弹性构件32的一端与第一保持构件34抵接,第二弹性构件32的另一端与第二保持构件31抵接,且第一保持构件34与第二保持构件31彼此啮合并且可以发生相对移动。
75.第一保持构件34在轴向方向上远离第二侧壁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34a;在靠近第二侧壁2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凸台34b。本实用新型显影盒100的第二侧壁20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一盖部33,第一盖部33可固定安装至第二侧壁20上并可支撑并覆盖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盖部33至少包括有第一孔33a,第一孔33a的孔径大于第一保持构件34上第一凸台34a的直径。第二侧壁20上设置有容纳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二凸台34b的容纳孔20b,容纳孔20b的孔径大于第二凸台34b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二凸台34b可插入至第二侧壁20的容纳孔20b中,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一凸台34a可插入至第一盖部33
的第一孔33a中,从而第一保持器34同时被第二侧壁20和第一盖部33支撑,而且由于容纳孔20b和第一孔33a的孔径比第二凸台34b和第一凸台34a的外径大,第一凸台34a和第二凸台34b可相对于第一孔33a和容纳孔20b移动,所以第一保持构件34可相对于第一盖部33和第二侧壁20移动。
76.在本实施例中,芯片组件30整体设置在壳体11的第二侧壁20外,可选择的,芯片组件30也可以只有一部分设置在壳体11的第二侧壁20,例如,只有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接触部设置在壳体11的第二侧壁20。
77.第一导电构件40
78.如图2-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显影盒100的第一导电构件40设置在第二侧壁20上,第一导电构件40优选地为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可选择地也可以由导电金属制成。第一导电构件40包括有第一轴承孔41和第二轴承孔42可分别容纳并支撑送粉辊17的第二末端和显影辊16的第二末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构件40同时与显影辊16和送粉辊17直接接触以向显影辊16和送粉辊17提供电力。第一导电构件40一体地包括有基部44和在轴向方向上从基部44向外延伸的凸出部43。基部44构造为大致平板状,可通过螺钉等固定构件而安装至壳体11的第二侧壁20上;凸出部43构造为环状构件,包括大径部43b和小径部43a。大径部43b可与鼓盒200的第二导电构件230(参照图17)接触以接收来自第二导电构件230传递的电力。
79.多个凸起
80.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显影盒100的第二侧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包括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二侧壁20向外延伸的第四凸起21,第五凸起22和第六凸起23,优选的,第四凸起21和第六凸起23构造为大致圆柱状。第四凸起21,第五凸起22和第六凸起23可分别与鼓盒200中第二框架213上第一按压部207,迫推构件209和支撑部208接触。(后面将详细描述其具体的功能)。如图4、图6和图8所示,显影盒100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和第三凸起58,具体的为在轴向方向上从护盖59向外延伸,优选的,第一凸起56和第三凸起58构造为大致圆柱形的凸起。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和第三凸起58可分别与鼓盒200中第一框架212上第一按压部207,迫推构件209和支撑部208接触。可选择性的,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第三凸起58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也可以直接从第一侧壁50向外延伸,而不从护盖59上直接向外延伸。第一凸起56、第二凸起57、第三凸起58在第三方向上与显影辊16相隔不同的距离,可以使得显影盒的结构更加紧凑,功能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显影盒100的第一侧的多个凸起中,第一凸起56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显影辊16最远,而距离显影盒100的后端最近,从而鼓盒200的第一按压部207可以更容易的按压显影盒100使得显影盒100处于一个锁定位置,而且用户取显影盒时,只需要施加很小的力就可以使得显影盒从锁定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而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第三凸起58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显影辊16最近,从而当安装显影盒100至鼓盒200时,第三凸起58可以最先与鼓盒200的支撑部208接触并被支撑以承担显影盒100的重量,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显影盒100安装过程中显影盒100的重量对感光鼓216的冲击,从而避免损伤感光鼓216。
81.把手
82.如图2、图6、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在第三方向上在远离显影辊16的一末端上还设置有把手10,并且在壳体11上与把手10相对应处还设置有一个凹陷部10a。当用户
需要将显影盒100安装至鼓盒200中时,可以手持把手10以将显影盒100插入至鼓盒200中。其中凹陷部10a可以容纳用户的手指以便于更好地拿稳显影盒100。本实施例显影盒100的把手10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弹性变形并可在第三方向上朝向凹陷部10a变形。
83.分离组件
84.如图2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的分离组件包括有轴12,第一凸轮15,第二凸轮13和第一弹性构件16a。轴12可安装在上壳体11a中,并且上壳体11a设置有的容纳部直径大于轴12的直径,轴12可活动地设置在上壳体11a中,并可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上壳体11a移动。轴12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凸轮15,轴12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凸轮13,第一凸轮15和第二凸轮13构造为分别安装至轴12的两个末端,第一弹性构件16a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凸轮15和上壳体11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凸轮15受到一个轴向方向上的力而靠近第二侧壁20轴向移动时,轴12与第二凸轮13一起跟随第一凸轮15而相对于上壳体11a发生轴向移动而朝向第二侧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弹性构件16a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回复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15构造为接收图像形成装置中分离驱动组件的力而移动,可选择地,也可以是第二凸轮13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分离驱动组件的力。总之,显影盒分离组件只需要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一侧的分离驱动组件配合即可,并不限于是第一凸轮15还是第二凸轮13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分离驱动组件配合。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接收分离驱动力的是第一凸轮15,但是第一凸轮15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不需要设置第一凸轮15和第二凸轮13,而只是需要轴12的两个末端构造为带有斜面的凸台等其他类似的结构。
85.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显影盒100是如何安装至鼓盒200,以及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如何实现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进行分离的。
86.关于显影盒安装至鼓盒时动作
87.如图2-4、图14-17所示,当显影盒100沿着第三方向插入至鼓盒200;首先第三凸起58与第一框架212上的支撑部208接触并被支撑;另外,第六凸起23与第二框架213的支撑部208接触并被支撑;显影盒100的重量由第一框架212的支撑部208和第二框架213的支撑部208支撑,第六凸起23为显影盒的被支撑凸起。在显影盒100向鼓盒200进一步插入的过程中,第一凸起56一边与第一框架212的第一按压部207接触一边向第三方向移动;第四凸起21一边与第二框架213的第一按压部207接触一边向第三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框架212的第一按压部207和第二框架213的第一按压部207暂时向解除位置移动;然后当第一凸起56和第四凸起21分别通过第一按压部207时,由于弹簧的弹力,第一按压部207从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由此,第一框架212上的第一按压部207将第一凸起56在第三方向上朝向感光鼓216按压,第四凸起21为显影盒的被锁定凸起。同样地,第二框架213的第一按压部207也将第四凸起21沿第三方向朝向感光鼓216按压。并且显影盒100的壳体11相对于鼓盒200绕第三凸起58和第六凸起23转动;当设置于显影盒100上的定位用突起(未示出)与第二框架213接触时,显影盒100的壳体11停止转动;然后,第一导电构件40的凸出部43与鼓盒200的第二导电构件230接触。在显影盒100壳体11绕第三凸起58转动时或者停止转动之后,显影盒100在第二方向上被第一框架212的迫推构件209和第二框架213的迫推构件209按压。具体而言,鼓盒200的第一框架212上的迫推构件209按压第二凸起57,鼓盒200的第二框架213上的迫推构件209按压第五凸起22,使得显影盒100中显影辊16朝向感光鼓216按压,从而感
光鼓216的外周面与显影辊16的外周面更好地彼此接触,第五凸起22为显影盒的被迫推凸起。本实施例中,显影盒100的第二凸起57和第五凸起22只是为了更好地使得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保持接触,可选择的,即使第二凸起57和第五凸起22不设置也是可以的。
88.显影盒和鼓盒一起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时的动作
89.结合图1以及图14-17,当将四个容纳有不同颜色的显影盒100安装至鼓盒200中,用户可能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将多个显影盒10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没有安装至鼓盒200的预定位置而使得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处于非接触位置就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导致显影盒100无法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正常显影;为了避免显影盒100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后,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依然处于非接触位置而不能实现正常打印,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设置有导向凸块300,显影盒100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把手10。如图1所示,当用户将未安装到位的某个显影盒100与鼓盒200沿着移动方向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向凸块300按压显影盒100后端的把手10,由于把手10凸出壳体11后端并且受力后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显影盒100的壳体11绕第三凸起58和第六凸起23旋转,而迫使得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从分离位置而移动至接触位置。从而可以避免显影盒因用户操作不当而导致无法正常执行打印任务的错误。
90.关于显影盒中显影辊远离感光鼓的分离动作
91.当显影盒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打印任务时,如果只需要打印黑色图像而不需要打印彩色图像时,需要将彩色显影盒中的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移动,使显影辊与感光鼓脱离接触。
92.如图2至图13所示,详细描述显影盒100中的显影辊16与鼓盒200中的感光鼓216是如何实现脱离接触的。
93.图像形成装置中分离驱动组件包括分离驱动构件301和按压构件302。分离驱动构件301可驱动按压构件302沿第一方向伸出并施加力至第一凸轮15,迫使第一凸轮15和与第一凸轮15连接的轴12以及与轴12连接的第二凸轮13一起相对于上壳体11a发生轴向移动;同时第一弹性构件16a被压缩。当第一凸轮表面15a与第一力接收构件206的倾斜表面206a抵接时,第二凸轮13的凸轮表面13a也与第二框架213上的第一力接收构件206的倾斜表面206a抵接,此时由于第一凸轮15继续受到按压构件302的轴向力作用,轴12继续朝向鼓盒200的第二框架213移动,使得显影盒100的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上的显影辊16也与分离组件一起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迫使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从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当显影盒100中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处于分离位置时,轴12、第一凸轮15和第二凸轮13和第一弹性构件16a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弹性构件16a具有第二长度。
94.当显影盒需要执行打印任务时,分离驱动构件301驱动按压构件302在轴向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一凸轮15的方向移动,按压构件302施加在第一凸轮15上的按压力被释放,第一凸轮15在第一弹性构件16a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在轴向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二侧壁20方向上移动,第一弹性构件16a从第二长度延伸到第一长度,且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从而轴12与第一凸轮15和第二凸轮13一起从第二位置移回到第一位置时,轴12、第一凸轮15和第二凸轮13的这些移动致使壳体11和显影辊16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使得显影辊16在第二方向上接近感光鼓216,结果,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216的外周表面接触,因而,显影辊16和感光鼓216进入接触位置。
9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显影盒10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显影盒100中的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从接触位置朝向分离位置移动过程中;显影盒100中的集成电路芯片35与鼓盒200中的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一直保持电接触且不会相对于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发生移动。具体地说,当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处于如图17所示的接触位置,此时显影盒100的集成电路芯片35一端被第一保持构件34支撑,另一端与鼓盒200的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抵接;且第二保持构件31被鼓盒200的抵接部205抵接,此时芯片组件30位于鼓盒200的第二凹陷部218中,芯片组件30的两端都被鼓盒200固定支撑;当图像形成装置需要执行分离动作时,显影盒100在图像形成装置分离驱动构件301和按压构件302的迫推下,可沿着第二方向朝向远离感光鼓216一侧移动,从而位于显影盒100中的显影辊16与感光鼓216分离;但是此时,芯片组件30并不会跟随显影盒100的壳体11而移动,芯片组件30的两端都被鼓盒200的第二框架213抵接,但是由于支撑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一盖部33的第一孔33a的孔径大于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一凸台34a的直径,第二侧壁20上支撑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二凸台34b的容纳孔20b的直径也大于第一保持构件34的第二凸台34b的直径,所以芯片组件30相对于壳体11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在显影盒10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芯片组件30不会跟随显影盒100一起移动。
96.实施例2
97.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为了方便描述,将输入齿轮53所在的第一侧壁50所在的一侧称为显影盒100的驱动端,将第一导电构件40所在的第二侧壁20所在的一侧称为显影盒100的导电端,如图4-6、图18至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中,显影盒100的集成电路芯片35同样设置在显影盒100的导电端,但是本实施例中,集成电路芯片35上的电接触部35a的朝向与实施例1中不同。在实施例1中,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面向的方向是鼓盒200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外侧推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内侧的推入方向,而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得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可以远离第一导电构件40,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面向的方向是与鼓盒200的推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的面对方向为朝向鼓盒200的推入方向的上游侧,这样设置可以尽量减小第一导电构件40对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的信号干扰,例如,当第一导电构件40对显影辊16和送粉辊17输入高压时,上述设置可以减小该高压对于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电信号干扰。显影盒100还具有显影剂容纳部,第一侧壁50和第二侧壁20为显影剂容纳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在的两个侧壁,显影剂容纳部在第三方向上的上游侧设置有顶壁75,顶壁75上设置有芯片盖安装部76,具体的,顶壁75和第二侧壁20具有一个交界部,芯片盖安装部76设置在顶壁75上靠近该交界部的位置。芯片盖安装部76上设置有多个孔76a,集成电路芯片35的第一盖部3301上设置有多个可插入多个孔76a中的弹性卡接部3301d。第一盖部3301在第三方向上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该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沿鼓盒200的推入方向延伸,定义鼓盒200的推入方向为第四方向,在第四方向上该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倾斜导向部3301b,该第一倾斜导向部3301b的延伸方向构造为与第四方向成钝角a。在第一侧壁50上设置有护盖5901,护盖59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沿第四方向延伸,在第四方向上该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倾斜导向部5901b,该第二倾斜导向部5901b的延伸方向构造为与第四方向成钝角a。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和第二安装导向部
3301a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图中未示出)抵接,可以保证用户在安装显影盒100进入鼓盒200中时,当显影盒100未安装到预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和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与该抵接部的抵接迫使显影盒100相对于鼓盒200继续移动一段距离,使得显影盒100可以安装到预定位置,防止出现由于用户未安装到位引起的显影盒定位错误的问题。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和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显影盒100的相对的两侧末端,可以更加稳定的导向显影盒安装入鼓盒200中。可选择性的,也可以单独只设置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和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中的其中一个,通过上述一个安装导向部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的抵接,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技术效果。为了保证安装导向部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的抵接,本实施例中,在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五方向上,定义在第五方向上显影辊16位于显影盒100的下端侧,把手10位于第五方向上的上端侧,在第五方向上,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和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的上端面为显影盒100的最上端侧。在第五方向上,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位于第六凸起23和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之间。进一步的,显影盒100具有一个用于密封的圆盖71,该圆盖71设置在显影盒100的导电端,圆盖71用于密封显影盒100的显影剂容纳部上的灌粉口72,显影剂可以从该灌粉口72向显影剂容纳部灌粉,圆盖71用于密封该灌粉口72防止显影剂泄露。圆盖71与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都设置在显影盒100的导电端,沿着第一方向从显影盒100的导电端向驱动端投影,至少一部分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与圆盖71和灌粉口72重叠。并且,沿着第一方向从显影盒100的导电端向驱动端投影,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与第一导电构件40相互分隔没有相互重叠的部分。沿着第四方向观察,在第一方向上,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位于第一导电构件40的外侧,即在第一方向上电接触部35a比第一导电构件40更靠显影盒100的外侧。以上设置,都可以使得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尽量远离第一导电构件40以减小电信号干扰。在第五方向上,芯片盖安装部76位于圆盖71的上方。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导向部5901a上还设置有第一显影盒防误装部5901c,第二安装导向部3301a上设置有第二显影盒防误装部3301c,第一显影盒防误装部5901c和第二显影盒防误装部3301c构造为沿着第四方向延伸的凹槽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与第一显影盒防误装部5901c和第二显影盒防误装部3301c匹配的突起部(图中未示出),在显影盒100安装入鼓盒200中并且随鼓盒200一起推入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若第一显影盒防误装部5901c和第二显影盒防误装部3301c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突起部匹配则可正确安装,若不能匹配,则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突起部会阻挡该显影盒100的安装。沿着第一方向,从显影盒100的导电端观察,芯片组件30覆盖圆盖71的右侧部分,并暴露圆盖71的左侧部分,上述右侧部分是圆盖71在鼓盒200的推入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一部分,并且芯片组件30安装在圆盖71的外侧,以限制圆盖71从壳体11的灌粉口72处向外移动,防止圆盖71从壳体11的灌粉口72脱出。进一步的,芯片组件30整体呈l型,沿着第一方向,从显影盒100的导电端观察,芯片组件30会同时覆盖圆盖71的右侧部分和上侧部分,上侧部分是圆盖71的靠近顶壁75的一部分,可以更加稳定的限制圆盖71的脱出。由于显影盒100是从上往下安装入鼓盒200中,因此集成电路芯片35的位置应该尽量设置在靠近顶壁75的上侧,以减小显影盒100安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和鼓盒200的刮擦,具体的,沿着第一方向,从显影盒100的导电端观察,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更靠近显影盒100的上端侧,换句话说,在第五方向上,电接触部35a距离顶壁75的距离比电接触部35a距离显影辊
16的距离更小,也就是说,电接触部35a比显影辊16更靠近顶壁75,同时由于显影盒100采用上端大下端小的设计,圆盖71和灌粉口72也应该尽量靠近显影盒100的上端设置,即圆盖71设置在邻近顶壁75的位置,具体的来说,灌粉口72和圆盖71设置在壳体11上与芯片盖安装部76所在的面相邻的面上,优选的,灌粉口72和芯片盖安装部76相邻设置,这样设计有利于将灌粉口72的尺寸设计的更大以便于灌粉操作,进一步的,如图19、图27所示,在第五方向上,集成电路芯片35和灌粉口72以及圆盖71均设置在壳体11在第五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上部,具体的来说,沿着第一方向,从显影盒100的导电端观察,与壳体11的顶壁75平齐并垂直于第五方向延伸做第一虚拟线p,与壳体11的最底端平齐并垂直于第五方向延伸做第二虚拟线r,壳体11在第五方向上的中心线即为位于第一虚拟线p和第二虚拟线r之间的中心位置的第三虚拟线q,集成电路芯片35和灌粉口72以及圆盖71均设置在第三虚拟线q之上,即以第三虚拟线q将壳体11分成上下两个部分,集成电路芯片35和灌粉口72以及圆盖71均设置在壳体11的靠近顶壁75的上半部,这样设计使得显影盒的结构更加紧凑,利于显影盒的小型化。
98.如图23至图26所示,芯片组件30包括一个延伸部3001,延伸部3001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电极40包含显影辊轴承部40a和送粉辊轴承部40b,显影辊轴16a插入显影辊轴承部40a中被显影辊轴承部40a支撑,送粉辊轴17a插入送粉辊轴承部40b中被送粉辊轴承部40b支撑。电极40上设置有螺钉过孔40c,下壳体11b上设置有螺钉孔11b1,螺钉45穿过螺钉过孔40c拧紧在螺钉孔11b1中将电极40安装在下壳体11b上。延伸部3001覆盖螺钉45,具体的,从显影盒100的导电端沿着显影辊16的轴线方向观察,螺钉45被延伸部3001覆盖遮挡,由于螺钉45安装在电极40可能会产生尖端放电效应,此种设计可以避免螺钉45的尖端放电对于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干扰。
99.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显影盒安装入鼓盒中可以更加顺畅并且使得显影盒进一步小型化,如图19所示,在第四凸起21和第六凸起23上设置一个可以分别绕着第四凸起21和第六凸起23旋转的滚轮2101和2301。在第四方向上,第四凸起21位于圆盖71的上游侧,在第五方向上,第四凸起21和第六凸起23位于圆盖71的下游侧,并且在第四方向上,第四凸起21和第六凸起23都设置在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的上游侧,并且电接触部35a面向第四凸起21和第六凸起23的一侧。
100.将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相对于第二侧壁20是相对活动的设置是优选设置,可选择性的,集成电路芯片35的电接触部35a相对于第二侧壁20也可以是固定设置,此时,如图23、图26所示,在芯片组件30或者显影盒100的壳体11上安装一个迫推机构,该迫推机构包括弹簧73和抵接块74,通过该抵接块74与鼓盒200内壁的抵接迫使弹簧73弹性变形,利用弹簧73的弹性变形的弹性力提供迫推力将集成电路芯片35推向鼓盒200中的芯片转接电接触部204。
101.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显影盒上设置了集成电路芯片,显影盒上的被检测构件是可以取消的。由于集成电路芯片具有可写入信息的特性,集成电路芯片中写入的信息可以被图像形成装置读取,并且体积可以做的很小,因此具有体积小功能全的效果。当显影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接触部朝外,并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信息交流部(图中未示出)接触,显影盒直接通过集成电路芯片与图像形成装置电接触并被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识别,从而实现检测显影盒是否为新盒以及显影盒的页产量等信息的功能。通过取
消被检测构件,单独在显影盒上安装集成电路芯片,通过该集成电路芯片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信息交流来实现确认显影盒是否为新盒以及确认显影盒的页产量等信息,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显影盒的尺寸和降低显影盒的制作成本。
102.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3.(1)为提高显影盒、鼓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质量,本实用新型显影盒上设置有分离组件;分离组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下发生轴向移动,从而迫使显影盒分离组件上的凸轮与鼓盒中第一力接收构件接触,导致显影盒整体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实现显影盒中显影辊与感光鼓的分离;显影盒的结构简单,可以高效地执行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同时图像形成装置只需在一侧设置分离驱动构件,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需要在左右两侧都设置分离驱动构件,简化了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可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更加小型化。而且,为了使显影盒芯片在显影盒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而实现鼓辊分离时依然可以与芯片的电接触部保持良好接触,芯片不会跟随显影盒的移动而相对于芯片的电接触部发生滑动以损伤芯片的电接触部,本实用新型将显影盒芯片组件设置为可相对于显影盒壳体移动。当显影盒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芯片的电接触部移动时,芯片组件不会跟随显影盒壳体一起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从而显影盒在执行分离动作时,芯片组件与芯片的电接触部处于固定位置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始终与芯片的电接触部保持稳定电连接,可与图像形成装置实现良好的信息交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显影盒壳体相对于芯片的电接触部发生移动时,芯片组件与显影盒壳体一起移动而导致芯片的电接触部被划伤,影响芯片与芯片的电接触部的导电连接,从而影响显影盒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交流的技术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芯片组件可以始终与芯片电接触点保持稳定电接触,保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良好的信息交流;同时,显影盒分离组件简单易操作。并且如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只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侧设置一个分离驱动构件,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左右两侧都设置分离驱动构件,从而可以简化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分离驱动构件,可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更加小型化。
104.(2)更进一步的,显影盒的被检测构件与包括输入齿轮在内的齿轮传动系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芯片组件和第一导电构件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显影盒这样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芯片组件与输入齿轮设置在同一侧,而被检测构件设置在壳体另一侧,被检测构件需要通过设置在壳体两侧之间的旋转构件传递驱动力带动被检测构件旋转;从而需要在旋转构件的两侧都设置齿轮,导致显影盒驱动力传递系复杂化,而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只需要在壳体的第一侧设置齿轮传动系而不需要在第二侧设置齿轮,从而显影盒齿轮传动系可以设置得更加简单;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力输送单元电连接的芯片组件和导电构件都设置在壳体第二侧,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只需要在壳体一侧设置电力输送单元,而不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两侧都设置电力供应单元,可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更加小型化。显影盒芯片设置在远离齿轮传动系的一侧,从而使得芯片避免受到齿轮转动而导致附近区域振动而影响芯片与图像形成装置电接触的稳定性。这样设置合理地利用了显影盒的空间,使得显影盒更加小型化,检测结构更加稳定。
105.(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显影盒中每一个侧都设置有都凸起。所述凸起在第三方向上与显影辊相隔预定距离。当显影盒沿着第三方向插入至鼓盒时,显影盒两侧中的第三凸起和第六凸起分别与鼓盒两侧的支撑部接触以承担显影盒的重量并且可绕第三凸起和
第六凸起旋转,从而使得感光鼓不需要在安装过程中承担显影盒的重量而造成损伤,从而可以提高显影盒和鼓盒的使用寿命和成像质量。
106.(4)进一步的,显影盒在输入齿轮与搅拌架齿轮之间设置有惰轮,从而可以通过设置惰轮的齿数、半径等参数,方便地调节搅拌架在显影盒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以更好地控制搅拌架向送粉辊和显影辊输送显影剂的效率。
107.(5) 进一步的,显影盒的把手在第三方向上设置在远离显影辊的一末端,且在靠近把手处设置有一个凹陷部,以便于用户抓取显影盒时更好地放置其手指,更方面用户操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受力可弹性变形。当显影盒在鼓盒中未安装到位就插入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把手可被图像形成装置中导向凸块按压以接收来自导向凸块的力而迫使显影盒围绕第三凸起和第六凸起旋转而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由于把手可弹性变形,所以受力后不会发生断裂,可以稳定地接收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力。
108.(6)进一步地,被检测构件设置为缺齿齿轮,包括有齿轮部和缺齿部,驱动力只能传递到有齿部但是不能传递缺齿部,所以被检测构件绕旋转轴旋转至多一周,只能被图像形成装置识别检测一次从而提示客户显影盒是否为新盒以及粉盒的类型,便于客户识别各种类型的粉盒。
109.(7)进一步地,显影盒的第一导电构件由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可同时支撑显影辊与送粉辊,并设置有可与鼓盒第二导电构件接触的凸出部。第二导电构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当显影盒绕安装时可绕第一侧壁上第三凸起和第二侧壁上第六凸起旋转而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从一个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同时显影盒的第一导电构件从不与第二导电构件接触的位置移动至与第二导电构件接触的位置,以便于鼓盒可以根据显影盒与鼓盒是否电接触而识别显影盒是否在鼓盒中安装到位。
11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