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41: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业界所知,前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实质上为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得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能优异而得以避免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得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通过对百叶窗的帘片的偏转角度调节而得以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并且保护隐私;免受尘杂沾污百叶帘帘片(习惯简称“帘片”)而得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得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得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得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3.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即前述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的技术信息,如cn2564720y(内置百叶窗帘的中空玻璃)、cn2767624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67625y(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56796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232968y(在双层玻璃内设有横向百叶窗的整体式门窗扇)、cn2297952y(磁驱动式加层伸缩帘幕)、cn2326718y(全封闭式百叶窗)、cn100535378c(结构改良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102444372a(一种内设遮阳中空百叶帘),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68b(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cn105041170b(非磁铁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72b(珠链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6a(百叶帘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7a(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百叶帘防下溜装置)、cn109441323a(能防止百叶窗下溜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和cn109488189a(能防止玻璃内吸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等等,等等。
4.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专业常识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设置在双层中空玻璃内的即设在内、外玻璃之间的百叶帘必须满足依需升降以及使其帘片翻转的要求。前述帘片翻转的过程是:由于外操控器是隔着内玻璃(使用状态下朝向室内的玻璃)与内操控器磁性吸合的,因而由使用者拨动外操控器时便由外操控器带动内操控器,由内操控器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由帘片翻转牵引绳带动翻转轮,由翻转轮带动与其插固的帘片翻转轴,由帘片翻转轴带动与其插固的并且两端转动地支承在翻转辊座(也称“翻转鼓座”)上的翻转辊(也称“翻转鼓”),由于翻转辊座连同翻转辊设置在内框体的上横框条上,又由于百叶帘的梯绳的上端与翻转辊固定,因而在帘片翻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需的角度时,便由其带动翻转辊(即“翻转鼓”)相应地转动所需的角度,从而由翻转辊通过梯绳使帘片向内或向外翻转所需的角度。相应地,百叶帘的升降是通过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收放绳动作实现的,即由外操控器带动内操控器下行,则由内操控器带动百叶帘
升降牵引绳收绳,百叶帘向上升起,反之亦然,具体可参见上面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不再赘述。
5.继而,通过对上面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还可知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即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有双侧操控与单侧操控之分,所谓的双侧操控是将百叶帘帘片翻转操控机构(帘片翻转内、外操控器)设置在窗体的一侧例如设置在窗体的左侧,而将百叶帘升降操控机构(百叶帘升降内、外操控器)设置在窗体的另一侧例如设置在窗体的右侧,对此的典型的例子可参见cn104912469b(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所谓的单侧操控是将百叶帘帘片翻转操控机构(帘片翻转内、外操控器)以及百叶帘升降操控机构(百叶帘升降内、外操控器)合而为一地(也可以是各自独立地)设置在窗体的一侧例如通常设置在窗体的左侧或右侧,对此的典型的例子如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和cn108678637a(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等等。概括地讲,双侧操控具有两个内操控器和两个外操控器并且窗体需要有左右各一个(即一条)供内操控器滑动的轨道(习惯称“内框条”);单侧操控具有一个或两个内操控器和一个或两个外操控器并且窗体仅需一个(即一条)供一个或形成上下位置联系的两个内操控器滑动的轨道。从结构的简练角度以及经济角度考量,单侧操控相对于双侧操控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颇受业界及用户的认可。
6.从上述专利并且结合专业常识进而可知: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管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上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左上转角连接件连接;下横框管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下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左下转角连接件连接;上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上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连接;下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下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连接,从而由四个转角连接件将窗体的外框形成一口字形的构造。
7.在单侧操控的结构体系中,通常将内操控器设置在右侧框条的右纵框条槽内;将转角座以组装方式与前述的右上转角连接件相配合;将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设置在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上。这种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暴露出以下技术问题:一是由于前述的转角座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之间表现为分体式的组装关系,因而不仅制造及装配麻烦、成本高,而且由于有失整体性而对结构的紧凑效果产生影响;二是以cn209523684u(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为例,由于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的结构体系的滑动架的一侧与插角连接座的纵插臂滑动配合,另一侧与滑动架调整机构的结构体系的滑动架导向柱滑动配合并且由调整螺杆在滑动导向柱内穿入涨紧弹簧并与置于涨紧弹簧上部的由外六角螺母充当的限位件连接,因而由于难以避免涨紧弹簧在滑动导向柱的滑动导向柱腔内产生侧向变形,尤其无法使弹簧对滑动架两侧产生相同的平衡作用力,从而导致滑动架的上下滑动效果不足以达到业界期望的效果,即滑动架的运动平衡性或称平稳性差;三是由于绕套设置帘片翻转牵引绳的涨紧轮(业界还习惯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直接设置(枢置)在滑动架上并随滑动架上下位移,又由于滑动架的前述两侧所受的力并不能获得期望的平衡效果,于是涨紧轮的上下欠平衡会直接影响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合理涨紧效果,例如出现忽松忽紧情形,影响内外操控器的顺畅运动,最终影响百叶帘的帘片翻转效果。鉴于前述因素,有必要继而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转角座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彼此构成为一体结构而得以简化制造与装配并且得以降低成本以及保障结构的紧凑效果、有利于免用滑动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上下位移而得以摆脱受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并且能使涨紧轮轴的两端获得充分一致的上下位移平衡力、有益于使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以套筒架为载体设置并且在弹簧的辅助下平稳升降而得以使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理想地上下顺畅运动并且始终确保帘片翻转牵引绳处于合理的不会出现忽紧忽松现象以及最终保障对百叶帘的帘片的翻转效果的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9.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所述的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包括一窗体、设置在窗体内的一百叶帘以及一用于将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上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在该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配设有一转角座,所述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包括一内操控器、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内操控器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窗体的结构体系的右纵框条的右纵框条槽内,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设置在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条的上横框条腔内,所述百叶帘设置在所述窗体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第一固定端与百叶帘连接,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第二固定端在依次途经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以及绕套于内操控器后返回并固定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机构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固定在所述内操控器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机构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上,而该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与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下横框管的右端以及所述右纵框管的下端插嵌连接,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座在对应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的内侧的位置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构成一体结构,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第二固定端固定在该转角座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机构包括一套筒架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套筒架设置在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上下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套筒架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操控器的右侧设置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该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直接构成于所述内操控器的右侧壁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的下方的位置同样直接构成于内操控器的右侧壁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以构成有一第一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以构成有一第二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上;在所述内操控器的右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让位孔ⅰ,而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让位孔ⅱ,帘片翻
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位于第一让位孔ⅰ内,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位于第二让位孔ⅱ内。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构成一体结构的所述转角座的上部构成有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而在转角座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所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包括有一翻转轮轴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在翻转轮轴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与翻转轮轴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插嵌连接有帘片翻转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由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和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共同形成倒置的l字形构造,所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板ⅰ、第二支承板ⅱ和第三支承板ⅲ,第一支承板ⅰ构成于所述转角座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第二支承板ⅱ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第三支承板ⅲ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第一支承板腔ⅰ、第二支承板腔ⅱ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第一支承板ⅰ与第二支承板ⅱ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而第二支承板ⅱ与第三支承板ⅲ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的下方;所述翻转轮轴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支承板腔ⅱ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内,翻转轮轴的左端对应于所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所述的翻转轮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腔内;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与翻转轮轴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左侧;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支承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所述帘片翻转轴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下部,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所述翻转轮上;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与所述第二支承板ⅱ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在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与所述翻转轮轴相配合的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与该扭簧脚挡板相配合。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一扭簧致动板和一扭簧,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的右端与所述翻转轮轴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该扭簧致动板与扭簧致动板轴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扭簧套固在所述翻转轮轴的左端并且对应于所述扭簧让位间隙,所述的扭簧致动板对应于扭簧的第一扭簧脚ⅰ与第二扭簧脚ⅱ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对应于所述扭簧脚挡板的后侧,而第
二扭簧脚ⅱ对应于扭簧脚挡板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所述帘片翻转轴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内与扭簧致动板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轮轴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所述扭簧致动板轴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内;所述翻转轴插固孔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六边形,所述帘片翻转轴的横截面形状是与所述的翻转轴插固孔的形状相适应的。
14.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所述翻转轮具有一翻转轮绳槽;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所述第二固定端途经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并且在返回至所述转角座后固定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绕套在所述翻转轮绳槽内;在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的左端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在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在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的下部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在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由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和一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共同形成l字形的构造,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与所述右纵框管的下端插嵌连接,而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与所述下横框管的右端插嵌连接;所述套筒架由套筒架上横臂、套筒架下横臂、套筒架左纵管和套筒架右纵管组成,套筒架左纵管位于套筒架上横臂的左端与套筒架下横臂的左端之间,套筒架右纵管位于套筒架上横臂的右端与套筒架下横臂的右端之间,并且由套筒架上横臂、套筒架下横臂、套筒架左纵管以及套筒架右纵管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为套筒架腔;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包括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左弹簧和右弹簧,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上并且由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上下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套筒架腔内,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左侧下部探入所述套筒架左纵管内,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右侧下部探入所述套筒架右纵管内,左弹簧设置在套筒架左纵管内,该左弹簧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左纵管内的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左侧下部,右弹簧设置在套筒架右纵管内,该右弹簧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右纵管内的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右侧下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的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的左侧并且位于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纵插臂导滑槽,在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横插臂导滑槽,所述套筒架的套筒架右纵管与纵插臂导滑槽插配,并且该套筒架右纵管的套筒架右纵管腔的高度方向与所述套筒架腔相通,所述
套筒架左纵管的套筒架左纵管腔的高度方向同样与套筒架腔相通,所述套筒架下横臂与所述横插臂导滑槽插配,并且在套筒架下横臂的左端构成有一与所述套筒架左纵管腔相通的下横臂左弹簧让位孔,套筒架下横臂的右端构成一与所述套筒架右纵管腔相通的下横臂右弹簧让位孔,而套筒架下横臂的中部构成有一与所述套筒架腔相通并且还与外界相通的下横臂支承架让位孔;所述左弹簧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套筒架左纵管腔内,所述右弹簧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套筒架右纵管腔内;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左侧下部与所述下横臂左弹簧让位孔相对应,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右侧下部与所述下横臂右弹簧让位孔相对应;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下方的中部与所述下横臂支承架让位孔相对应;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通过涨紧轮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上;在所述套筒架右纵管的右侧外壁上向右延伸有一对右纵管卡扣,该对右纵管卡扣与所述纵插臂导滑槽插嵌配合;在所述右纵管卡扣上并且位于两侧各构成有一对卡扣涨紧槽。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套筒架左纵管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套筒架腔的一侧构成有一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而在所述套筒架右纵管的高度方向并且同样朝向套筒架腔的一侧构成有一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由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使所述套筒架左纵管腔与套筒架腔相通,并且同样由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使套筒架右纵管腔与套筒架腔相通;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左侧下部与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滑动配合,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右侧下部与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滑动配合;在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左侧下部以水平状态向左延伸有一左弹簧支承座,而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右侧下部以水平状态向右延伸有一右弹簧支承座,左弹簧支承座与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左侧面之间由左弹簧支承座窄缩颈过渡连接,右弹簧支承座与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右侧面之间由右弹簧支承座窄缩颈过渡连接,并且左弹簧支承座自所述下横臂左弹簧让位孔引入所述套筒架左纵管腔内,而左弹簧支承座窄缩颈与所述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滑动配合,右弹簧支承座自所述下横臂右弹簧让位孔引入所述套筒架右纵管腔内,而右弹簧支承座窄缩颈与所述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滑动配合;所述左弹簧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左纵管腔的腔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所述左弹簧支承座上,所述右弹簧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右纵管腔的腔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所述右弹簧支承座上。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牵引绳涨紧轮腔,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通过所述涨紧轮轴转动地设置在牵引绳涨紧轮腔内;在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涨紧轮轴轴头支承腔,所述涨紧轮轴的左端和右端各具有一涨紧轮轴轴头,该涨紧轮轴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轴轴头支承腔内。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将转角座设计成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的内侧构成为一体的结构,因而既可提高制造效率、省去组装工序以及合理降低成本,又能保障结构的紧凑效果;之二,由于在内操控器的右侧设置了供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固定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因而能将帘片翻转牵引绳可靠固定,不会出现脱落情形,并且不会在转角座的部位出现互缠以及不会与右纵框条摩擦;之三,由于将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
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与套筒架滑动配合,因而摆脱了已有技术中将滑动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上下位移的结构设计,能使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的涨紧轮轴获得充分一致的上下位移平衡力;之四,由于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以套筒架为载体设置并且在左、右弹簧的辅助下平稳升降,因而能使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理想地上下顺畅运动并且得以避免帘片翻转牵引绳产生忽松忽紧的影响涨紧情形,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涨紧状态,最终得以保障百叶帘的帘片的翻转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内操控器的详细结构图。
22.图3为图1所示的转角座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构成为一体的详细结构图。
23.图4为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套筒架的底部观察的示意图。
25.图6为图4所示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的详细结构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28.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9.实施例1:
30.请参见图1,示出了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结构体系的一窗体1、设置在窗体1内的一百叶帘2以及一用于将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管11的右端与右纵框管12的上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在该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配设有一转角座31,示出了前述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内操控器4、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20,内操控器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右纵框条13的右纵框条槽131内,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设置在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条14的上横框条腔141内,前述百叶帘2设置在前述窗体1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一固定端与百叶帘2连接,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二固定端在依次途经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的转角座31以及绕套于内操控器4后返回并固定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上,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机构6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201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202固定在前述内操控器4上,前述帘片翻转
牵引绳自动涨紧机构6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上,而该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与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下横框管15的右端以及前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连接。由于前述结构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尽管申请人未在图1中示出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左纵框管、用于将上横框管11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上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左上转角连接件、用于将下横框管15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下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左下转角连接件、内玻璃、外玻璃和外操控器,等等,但是丝毫不会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带来困惑。另外依据图1的示意,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仅有一个内操控器4,相应的外操控器也同样为一个;由于由一个内操控器4在一个外操控器的带动下通过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20实现百叶帘2的升降以及百叶帘2的帘片的翻转,因而这种结构印证了申请人所讲的单侧操控。
31.继续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转角座31在对应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的内侧的位置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构成一体结构,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二固定端固定在该转角座31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一固定端则依据公知常识与百叶帘2的底条固定,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机构6包括一套筒架61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62,套筒架61设置在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62上下位移地设置在前述套筒架61上,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62上。
32.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设置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该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直接构成于前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的下方的位置同样直接构成于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201以构成有一第一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202以构成有一第二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上。
33.由图2所示,在前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让位孔ⅰ413,而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让位孔ⅱ414,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位于第一让位孔ⅰ413内,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位于第二让位孔ⅱ414内。
34.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内操控器4除了已提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外还具有即包括有套绳轮42、一组内磁块43、内玻璃上导滑滚轮44和内玻璃下导滑滚轮45,并且作为优选的方案而在内操控器4的一部以嵌配方式挂着有一配重块46,由于本段内容所述的属于内操控器4的结构体系的部件及配置关系属于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上面提及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套置于套绳轮42上(图1示)。
35.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在与前述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构成一体结构的前述转角座31的上部构成有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311,而在转角座31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3121;前述百叶帘升降与帘
片翻转执行机构5包括有一翻转轮轴51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在翻转轮轴51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51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511,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与翻转轮轴51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插嵌连接有帘片翻转轴53。
36.前述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由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32和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共同形成倒置的l字形构造,前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311包括第一支承板ⅰ3111、第二支承板ⅱ3112和第三支承板ⅲ3113,第一支承板ⅰ3111构成于前述转角座31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第二支承板ⅱ3112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31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第三支承板ⅲ3113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前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3113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第一支承板ⅰ3111与第二支承板ⅱ3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而第二支承板ⅱ3112与第三支承板ⅲ31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3115,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的下方;前述翻转轮轴51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内,翻转轮轴51的左端对应于前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前述的翻转轮511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腔3115内;前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与翻转轮轴51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伸展到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左侧;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41,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41支承在预设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的腔壁过渡辊轴孔313上,在图3中还示出了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上的过渡辊轴孔342;前述帘片翻转轴53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前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下部,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前述翻转轮511上;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与前述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3116,在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与前述翻转轮轴51相配合的前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与该扭簧脚挡板3116相配合。
37.继续见图3,前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521、一扭簧致动板522和一扭簧523,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伸展到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右端与前述翻转轮轴51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522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521上并且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该扭簧致动板522与扭簧致动板轴521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5221,扭簧523套固在前述翻转轮轴51的左端并且对应于前述扭簧让位间隙5221,前述的扭簧致动板522对应于扭簧523的第一扭簧脚ⅰ5231与第二扭簧脚ⅱ5232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5231对应于前述扭簧脚挡板3116的后侧,而第二扭簧脚ⅱ5232对应于扭簧脚挡板3116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5211,
前述帘片翻转轴53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5211内与扭簧致动板轴521固定连接;在前述翻转轮轴51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512,前述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512内;前述翻转轴插固孔5211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六边形,前述帘片翻转轴53的横截面形状是与前述的翻转轴插固孔5211的形状相适应的。
38.继续见图3,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31114;前述翻转轮511具有一翻转轮绳槽5111;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前述第二固定端途经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并且在返回至前述转角座31后固定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上,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绕套在前述翻转轮绳槽5111内。
39.在前述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32的左端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322,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3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3221,在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3211;在前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的下部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332,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3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3321,在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3311。
40.依据专业常识,前述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3211以及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3311分别插入由图1所示的上横框管11的右端以及右纵框管12的上端后能起到与管壁之间的可靠配合情形;前述的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3221以及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3321的功用是增进与密封胶条之间的结合效果。这是因为在对应于窗体1的前后侧分别设置内外玻璃后,需使用密封胶条在内外玻璃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之间连同窗体1的四周外表面粘结为一个整体结构。在设置内外玻璃后,百叶帘2、前述的右纵框条13、上横框条14、内操控器4以及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便处于由内外玻璃封护的状态(具体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
41.请参见图4和图6并且结合图1,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由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和一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共同形成l字形的构造,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与前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连接,而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与前述下横框管15的右端插嵌连接;前述套筒架61由套筒架上横臂611、套筒架下横臂612、套筒架左纵管613和套筒架右纵管614组成,套筒架左纵管613位于套筒架上横臂611的左端与套筒架下横臂612的左端之间,套筒架右纵管614位于套筒架上横臂611的右端与套筒架下横臂612的右端之间,并且由套筒架上横臂611、套筒架下横臂612、套筒架左纵管613以及套筒架右纵管614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为套筒架腔615;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力平衡保持机构62包括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622、左弹簧623和右弹簧624,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622转动地设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上并且由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
轮支承架621连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622上下位移地设置在前述套筒架腔625内,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左侧下部探入前述套筒架左纵管613内,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右侧下部探入前述套筒架右纵管614内,左弹簧623设置在套筒架左纵管613内,该左弹簧623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左纵管613内的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左侧下部,右弹簧624设置在套筒架右纵管614内,该右弹簧624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右纵管614内的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右侧下部。
42.在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的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左侧并且位于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纵插臂导滑槽711,在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横插臂导滑槽721。
43.由图4所示,在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上部延伸有一纵插臂插爪712,而在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左端延伸有一横插臂插爪722。在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右侧面上以间隔构成有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凸缘713,各两相邻的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凸缘7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腔714,在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下表面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凸缘723,各两相邻的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凸缘72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隔腔724。在图中还示出了构成于前述纵插臂插爪712的右侧面的一组纵插臂插爪翅片7121,在横插臂插爪722朝向下的一侧构成一组横插臂插爪翅片7221。在装配时,将纵插臂插爪712与前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配合并且由一组纵插臂插爪翅片7121起到防挣脱的固定作用,同时将横插臂插爪722与前述下横框管15的右端插嵌配合并且由一组横插臂插爪翅片7221起到防挣脱的定位作用。由于前述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腔714以及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隔腔724的功用分别与前述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3321以及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3221雷同,因而不再重复说明。
44.继续见图4至图6并且结合图1,前述套筒架61的套筒架右纵管614与纵插臂导滑槽711插配,并且该套筒架右纵管614的套筒架右纵管腔6141的高度方向与前述套筒架腔615相通,前述套筒架左纵管613的套筒架左纵管腔6131的高度方向同样与套筒架腔615相通,前述套筒架下横臂612与前述横插臂导滑槽721插配,并且在套筒架下横臂612的左端构成有一与前述套筒架左纵管腔6131相通的下横臂左弹簧让位孔6121,套筒架下横臂612的右端构成一与前述套筒架右纵管腔6141相通的下横臂右弹簧让位孔6122,而套筒架下横臂612的中部构成有一与前述套筒架腔615相通并且还与外界相通的下横臂支承架让位孔6123;前述左弹簧623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套筒架左纵管腔6131内,前述右弹簧624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套筒架右纵管腔6141内;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左侧下部与前述下横臂左弹簧让位孔6121相对应,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右侧下部与前述下横臂右弹簧让位孔6122相对应;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下方的中部与前述下横臂支承架让位孔6123相对应;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622通过涨紧轮轴622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上;在前述套筒架右纵管64的右侧外壁上向右延伸有一对右纵管卡扣6142,该对右纵管卡扣6142与前述纵插臂导滑槽711插嵌配合;在前述右纵管卡扣6142上并且位于两侧各构成有一对卡扣涨紧槽61421。
45.在前述套筒架左纵管613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前述套筒架腔615的一侧构成有一
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32,而在前述套筒架右纵管614的高度方向并且同样朝向套筒架腔615的一侧构成有一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43,由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32使前述套筒架左纵管腔6131与套筒架腔615相通,并且同样由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43使套筒架右纵管腔6141与套筒架腔615相通;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左侧下部与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32滑动配合,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右侧下部与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43滑动配合。
46.在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左侧下部以水平状态向左延伸有一左弹簧支承座6211,而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右侧下部以水平状态向右延伸有一右弹簧支承座6212,左弹簧支承座6211与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左侧面之间由左弹簧支承座窄缩颈62111过渡连接,右弹簧支承座6212与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右侧面之间由右弹簧支承座窄缩颈62121过渡连接,并且左弹簧支承座6211自前述下横臂左弹簧让位孔6121引入前述套筒架左纵管腔6131内,而左弹簧支承座窄缩颈62111与前述左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32滑动配合,右弹簧支承座6212自前述下横臂右弹簧让位孔6122引入前述套筒架右纵管腔6141内,而右弹簧支承座窄缩颈62121与前述右弹簧支承座滑动让位槽6143滑动配合;前述左弹簧623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左纵管腔6131的腔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前述左弹簧支承座6211上,前述右弹簧624的上端支承在套筒架右纵管腔6141的腔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前述右弹簧支承座6212上。
47.在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牵引绳涨紧轮腔6213,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622通过前述涨紧轮轴6221转动地设置在牵引绳涨紧轮腔6213内;在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支承架6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涨紧轮轴轴头支承腔6214,前述涨紧轮轴6221的左端和右端各具有一涨紧轮轴轴头,该涨紧轮轴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轴轴头支承腔6214内。
48.在图4中还示出了中部套置于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22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20。
49.由于百叶帘的升降以及帘片的翻转动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同样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50.实施例2:
51.请参见图7,在图7中示出了两个同设在右纵框条槽131内的内操控器4,上部的一个内操控器4的功用是控制帘片翻转牵引绳20并且对上部的一个内操控器4的右侧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的结构作了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而下部的一个内操控器4的功用是控制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于是依据专业常识,外操控器相应也有两个。本实施例实际上是单侧双操控,而实施例1则为单侧单操控,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均属于单侧操控范畴。本实施中未提及的内容如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