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4:2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驱动电机与控制器一体化连接时,由于驱动电机工作不断产生热量会传导至控制器端,从而使得控制器上的电子元器件受驱动电机的发热影响,会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或电路故障,从而影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化结构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能够解决电机与控制器之间隔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电机本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本体电连接;
5.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器;
6.所述隔热器的中心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
7.所述隔热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隔热器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隔热器外沿设置的散热片,所述隔热器的内部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隔热器中心设置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呈u形,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开口朝靠近所述隔热器外沿一端设置,所述隔热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对应所述导热板所在位置设有多个第一导热孔;
8.所述隔热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端和所述隔热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的边沿均涂覆有导热硅胶。
9.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器的通孔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导热孔,所述第二导热孔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板之间的间隙所在位置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两侧壁均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沿靠近所述隔热器的中心一端向远离所述隔热器的中心一端方向呈逐渐远离所述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方向倾斜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远离开口的一端的端部分别与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和所述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面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器的内侧壁的材质为纳米隔热芯材。
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电极柱,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覆盖所述电路板的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供所述电极柱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电机本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穿过所述隔热器的通孔与所述电极柱电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通过将所述电机本体和所述控制器分别单独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并在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器,实现电机本体和所述控制器之间的隔热。由于隔热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置导热板,电机本体发热时,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孔进入隔热器的内部空间并由导热板将热量导向隔热器外沿,通过隔热器外沿上的散热片向外部散热,从而避免电机本机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第二壳体内,从而导致控制器上的零部件受热受损。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机本体与控制器隔热,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的隔热器的透视图;
17.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的隔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标号说明:
21.1、第一壳体;
22.2、第二壳体;21、散热组件;
23.3、控制器;31、电极柱;
24.4、隔热器;41、通孔;42、散热片;43、导热板;44、第一导热孔;45、第二导热孔;
25.5、导热硅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7.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能够解决电机与控制器之间隔热的问题。
2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电机本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本体电连接;
29.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器;
30.所述隔热器的中心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
31.所述隔热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隔热器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隔热器外沿设置的散热片,所述隔热器的内部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隔热器中心设置的导热板,所述
导热板呈u形,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开口朝靠近所述隔热器外沿一端设置,所述隔热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对应所述导热板所在位置设有多个第一导热孔;
32.所述隔热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端和所述隔热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的边沿均涂覆有导热硅胶。
3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通过将所述电机本体和所述控制器分别单独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并在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器,实现电机本体和所述控制器之间的隔热。由于隔热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置导热板,电机本体发热时,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孔进入隔热器的内部并由导热板将热量导向隔热器外沿,通过隔热器外沿上的散热片向外部散热,从而避免电机本机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第二壳体内,从而导致控制器上的零部件受热受损。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机本体与控制器隔热,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器的通孔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导热孔,所述第二导热孔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板之间的间隙所在位置设置。
35.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通孔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导热孔,当电机本体产生的热量通过通孔时,此时部分热量能够进入第二导热孔,并将第二导热孔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板之间的间隙作为通道导向隔热器外沿,进而通过隔热器外沿的散热器将热量扩散到外部空间,实现散热。
36.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两侧壁均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沿靠近所述隔热器的中心一端向远离所述隔热器的中心一端方向呈逐渐远离所述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方向倾斜设置。
37.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两侧壁均呈倾斜设置能够帮助热量进一步导向隔热器外沿。
38.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远离开口的一端的端部分别与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和所述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面连接。
39.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远离开口的一端的端部分别与隔热器的两端面连接,使得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远离开口的一端与隔热器之间能够形成密封,这样从第一导热孔进入导热板的热空气只能流向隔热器外沿一侧。
40.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器的内侧壁的材质为纳米隔热芯材。
41.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隔热器的内侧壁的材质为纳米隔热芯材,在隔热器内部实现空气保温,从而无法向所述第二壳体内空间导热,从而帮助第二壳体隔热。
4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电极柱,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覆盖所述电路板的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供所述电极柱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电机本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穿过所述隔热器的通孔与所述电极柱电连接。
43.从上述描述可知,控制器和电机本体之间采用金属的电极柱和导电片连接不容易受温度影响产生高温融化或损坏等现象,能够提高控制器和电机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4.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提供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呈矩形。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电机本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与所
述电机本体电连接。
45.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组件21,所述散热组件为多个排列设置的片状散热片和设置在多个排列设置片状散热片之间的减震硅胶。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底壁设有多个与所述散热组件导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壁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壳体中心设置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范围为3cm-8cm,所述控制器的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控制器的电路板上设有三个电极柱31,且三个所述电极柱朝向所述第二开口设置。
46.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电机本体嵌设在第一壳体内,且所述电机本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方向设有三个与所述电极柱相适配的导电片。
47.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器4,所述隔热器呈矩形,所述隔热器的中部对应的矩形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凹槽,所述隔热器的两端对应的矩形的四个顶角处设有螺孔,所述隔热器的两端通过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器的中心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41,三个所述导电片分别穿过所述通过至所述第二壳体内与所述电极柱连接。
48.所述隔热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隔热器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隔热器外沿设置的散热片42,所述隔热器的内部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隔热器中心设置的导热板43,所述导热板呈u形,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开口朝靠近所述隔热器外沿一端设置。具体的,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两侧壁均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沿靠近所述隔热器的中心一端向远离所述隔热器的中心一端方向呈逐渐远离所述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导热板对应的u形远离开口的一端的端部分别与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和所述隔热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面连接。所述隔热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对应所述导热板所在位置设有多个第一导热孔44。当电机本体发热时,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孔进入隔热器的内部并由导热板将热量导向隔热器外沿,通过隔热器外沿上的散热片向外部散热,从而避免电机本机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第二壳体内,从而导致控制器上的零部件受热、受损。
49.所述隔热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端和所述隔热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的边沿均涂覆有导热硅胶5。由于,所述隔热器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端均位于隔热器的边沿,通过导热硅胶能够进一步将隔热器内部的热量导向隔热器外部,减少热量在中心聚集。
50.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器的通孔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导热孔45,且所述第二导热孔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板之间的间隙所在位置设置。当电机本体产生的热量通过通孔时,此时部分热量能够进入第二导热孔并将第二导热孔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板之间的间隙作为通道导向隔热器外沿,进而通过隔热器外沿的散热器将热量扩散到外部空间,实现散热。
51.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器的外侧壁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隔热器的内侧壁的材质为纳米隔热芯材,即所述隔热器的壳体通过塑料材质与纳米隔热芯材合成,从而既可以满足结构强度又可以保证隔热器的隔热效果。
5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覆盖所述电路板的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供所述电极柱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密封盖能够防止电路板直接暴露于第二开口,进一步起到防尘和隔热的作用。
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通过将所述电机本体和所述控制器分别单独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并在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热器,实现电机本体和所述控制器之间的隔热。由于隔热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置导热板,电机本体发热时,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孔进入隔热器的内部空间并由导热板将热量导向隔热器外沿,通过隔热器外沿上的散热片向外部散热,从而避免电机本机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第二壳体内,从而导致控制器上的零部件受热受损。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机本体与控制器隔热,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