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循环方法及自动循环系统与流程

2022-02-19 11:06: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循环方法及自动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数据中心中集中存放了大量的数据处理设备、联网设备和电信设备等,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提升数据中心的温度,温度的升高不利于设备的长期工作,因此多使用制冷设备进行环境降温,但是制冷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载冷剂泄露的风险,一旦发生泄露,载冷剂泄露在数据中心内的设备上,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及时对泄露地方进行维修处理,而在微漏状态下,因为泄露量较小,微漏地点十分难于发现与检测,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用负压闭式载冷剂循环装置,旨在解决微漏地点十分难于发现与检测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循环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5.a.封闭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以阻断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与外部设备的连通;
6.b.制造并保持封闭后的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
7.c.向处于负压状态的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导入载冷剂,直至达到预充注标准,停止所述载冷剂的导入;
8.d.启动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所述载冷剂在负压状态下循环。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10.e.当监测到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所处外部环境中的气体,由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泄漏口进入其内部的负压循环系统时,关闭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
11.f.导出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的所述载冷剂,检修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
12.g.检修完成后,重复步骤a。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b中,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或者为大于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气压的负压状态。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e中,监测所述外部环境中的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负压循环系统的步骤包括:
15.监测到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的气压升高。
16.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包括:
17.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包括表冷器组、热交换器组、载冷剂循环泵,以及串联在三者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所述载冷剂循环泵能够驱动载冷剂在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中流通;
18.第二连接管路及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并联在所述载冷剂循环泵的两端;所述第一阀门具有在所述载冷剂循环泵关闭时,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组与所述表冷器组的开启状态,以及在所述载冷剂循环泵启动时,阻断所述热交换器组与所述表冷器组的关闭状态;
19.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或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在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时,适于向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供给所述载冷剂,或收集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中的所述载冷剂;
20.在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以及所述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的任意位置,设有适于将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抽至负压状态的负压形成口。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还包括:
22.压力传感器,串联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监测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变化;
23.控制模块,信号接收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端与所述载冷剂循环泵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发送的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数据,所述载冷剂循环泵接收由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的关闭指令。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还包括:
25.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的内腔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膨胀水箱上设有液位显示标记;
26.浮球,位于所述膨胀水箱的内腔,在所述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中的所述载冷剂进入所述膨胀水箱时,所述浮球漂浮在所述膨胀水箱中。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包括:
28.载冷剂收集箱,具有入口和出口;
29.载冷剂回收泵,所述载冷剂回收泵的出口与所述载冷剂收集箱的入口连接;
30.第三阀门,位于所述载冷剂回收泵的入口管路上;
31.第二阀门,位于所述载冷剂收集箱的出口管路上。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冷剂回收泵的所述载冷剂排出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冷剂循环泵的所述载冷剂排出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3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用负压闭式载冷剂循环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35.与现有技术相比,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为封闭状态,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可以形成负压的状态,在负压状态下将载冷剂导入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载冷剂在负压状态下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中循环流动,一旦发生微漏,因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为负压状态,气压小于外界环境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会进入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避免发生载冷剂外泄,而导致外界环境中的设备损坏,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表冷器;2、压力表;3、压力传感器;4、膨胀水箱;5、热交换器组;6、第一阀门;7、第一单向阀;8、载冷剂循环泵;9、第三阀门;10、载冷剂回收泵;11、载冷剂收集箱;12、第二阀门;13、第二单向阀;14、第一连接管路;15、第二连接管路;16、第三连接管路;17、连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0.现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循环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包括步骤如下:
41.a.封闭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以阻断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与外部设备的连通;
42.b.制造并保持封闭后的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
43.c.向处于负压状态的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导入载冷剂,直至达到预充注标准,停止载冷剂的导入;
44.d.启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载冷剂在负压状态下循环。
4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用负压闭式载冷剂循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为封闭状态,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可以形成负压的状态,在负压状态下将载冷剂导入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载冷剂在负压状态下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中循环流动,一旦发生微漏,因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为负压状态,气压小于外界环境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会进入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避免发生载冷剂外泄,而导致外界环境中的设备损坏,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46.具体的,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为可封闭的系统,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可制造并保持负压状态,将载冷剂导入处于负压状态的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直至达到规定的载冷剂预充注标准,启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载冷剂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循环流动,实现制冷。
47.进一步的,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在进行抽负压操作前,可以为全新未投入使用的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也可以为排出载冷剂后有载冷剂残留,但并不影响制造负压环境的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
48.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循环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以下步骤:
49.e.当监测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所处外部环境中的气体,由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泄漏口进入其内部的负压循环系统时,关闭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
50.f.导出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的载冷剂,检修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
51.g.检修完成后,重复步骤a。
52.具体的,当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发生微漏时,外界环境中的气体进入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发生气压的变化,此时立即关闭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并将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中的载冷剂导出收集,对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进行检修,及时修补发生微漏的地方,检修完成后,重新重复步骤a,可以及时的发现微漏,及时检修,避免造成外界环境中的设备损坏,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5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循环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b中,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或者为大于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气压的负压状态。
54.具体的,在步骤b中,外部环境的气压大于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的气压,形成外部环境与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的压力差。
5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循环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e中,监测外部环境中的气体进入负压循环系统的步骤包括:监测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的气压升高。
56.具体的,通过监测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部的气压升高,断定外界环境中的气体进入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发生微漏,结果判断更加直观。
57.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包括:
58.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包括表冷器组、热交换器组5、载冷剂循环泵8,以及串联在三者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14,载冷剂循环泵8能够驱动载冷剂在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中流通;
59.第二连接管路15及第一阀门6,第一阀门6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15上,第二连接管路15并联在载冷剂循环泵8的两端;第一阀门6具有在载冷剂循环泵8关闭时,连通热交换器组5与表冷器组的开启状态,以及在载冷剂循环泵8启动时,阻断热交换器组5与表冷器组的关闭状态;
60.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连接在第一连接管路14或第二连接管路15上,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在第一阀门6开启时,适于向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供给载冷剂,或收集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中的载冷剂;
61.在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第二连接管路15以及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的任意位置,设有适于将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抽至负压状态的负压形成口。
62.具体的,请参照图1,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包括表冷器组、热交换器组5、载冷剂循环泵8、第一连接管路14、第二连接管路15及第一阀门6,表冷器组、热交换器组5、载冷剂循环泵8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4串联在一起,载冷剂循环泵8为载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第一阀门6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并联在载冷剂循环泵8的两端,载冷剂循环泵8关闭时,第一阀门6可开启,连通热交换器组5与表冷器组,便于抽负压以及载冷剂的导入,载冷剂循环泵8开启时,第一阀门6关闭,避免在运转过程中载冷剂倒流;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与第一连接管路14或第二连接管路15相连,在第一阀门6开启时,向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供给载冷剂,或者
在发生微漏时,收集载冷剂;设置有负压形成口,便于对系统进行抽负压。
63.进一步的,表冷器组可包括多个表冷器1。
6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还包括:
65.压力传感器3,串联在第一连接管路14上,压力传感器3能够监测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变化;
66.控制模块,信号接收端与压力传感器3连接、控制端与载冷剂循环泵8的受控端连接;控制模块接收压力传感器3发送的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数据,载冷剂循环泵8接收由控制模块输出的关闭指令。
67.具体的,请参照图1,第一连接管路1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3实时监测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的压力变化,一旦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的压力增加,及时进行预警;压力传感器3与控制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3将控制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出关闭指令至载冷剂循环泵8,关闭载冷剂循环泵8。
68.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路14上设置有压力表2,可直观读取压力数值。
69.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还包括:
70.膨胀水箱4,膨胀水箱4的内腔与第一连接管路14连通,膨胀水箱4上设有液位显示标记;
71.浮球,位于膨胀水箱4的内腔,在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中的载冷剂进入膨胀水箱4时,浮球漂浮在膨胀水箱4中。
72.具体的,请参照图1,第一连接管路14膨胀水箱4,膨胀水箱4内设置有浮球,借助浮球可直接观测到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内的液位,随着载冷剂的注入,浮球在膨胀水箱4内上浮,浮球的位置即为注入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中的载冷剂的液位,浮球上浮到规定位置,完成载冷剂的注入。
7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包括:
74.载冷剂收集箱11,具有入口和出口;
75.载冷剂回收泵10,载冷剂回收泵10的出口与载冷剂收集箱11的入口连接;
76.第三阀门9,位于载冷剂回收泵10的入口管路上;
77.第二阀门12,位于载冷剂收集箱11的出口管路上。。
78.具体的,请参照图1,载冷剂供给/收集装置包括载冷剂收集箱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9、载冷剂回收泵10以及第三连接管路16,第三连接管路16连接载冷剂收集箱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9及载冷剂回收泵10;在第二阀门12与第三阀门9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17,且连接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抽负压时,将第二阀门12与第三阀门9均开启,便于装置内气体流通,制造负压环境;向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导入载冷剂时,开启第二阀门12,连通载冷剂收集箱11以及载冷剂循环泵8,便于导入载冷剂,载冷剂导入完毕,关闭第二阀门12;载冷剂自动循环回路中的载冷剂回流入载冷剂收集箱11时,第二阀门12保持关闭,避免载冷剂回流入冷剂自动循环回路,第三阀门9及载冷剂回收泵10开启,载冷剂流入载冷剂收集箱11。
79.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载冷剂回收泵10的载冷剂排出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
80.具体的,请参照图1,第一单向阀7设置在载冷剂回收泵10的载冷剂排出端,防止载冷剂逆流。
8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自动循环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载冷剂循环泵8的载冷剂排出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3。
82.具体的,请参照图1,第二单向阀13设置在载冷剂循环泵8的载冷剂排出端,防止载冷剂逆流。
8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