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0: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成像数码消费产品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功能各异的镜头被不断挖掘迭代,以此来提升客户信赖和满意度。在这之中tof(time

of

flight)镜头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在市场份额中有序增长,表现出卓越潜力。
3.tof镜头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脉冲,利用获取的时间差或相位差进行反演,重现环境深度信息。相比结构光技术,tof镜头具有更出色的虚化能力,在计算时间和有效深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若该技术与大光圈相结合,将在同等光照条件下,拥有更快的拍照速度,并在深度扫描中突出成像主体,协同提升像质,在无人驾驶、ar建模、医疗监控和手势识别等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其次,小头部镜头设计便于隐藏,更加美观,顺应行业发展规律,可有效提升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光圈的镜头难以实现小型化。
4.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镜头存在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镜头存在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 0.3mm<dt11/fno<0.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
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sd之间满足:dt11/sd<0.3。
8.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的最大有效半径sr满足:sr<0.7mm。
9.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1/imgh<0.4。
10.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 dt11之间满足:2<dt41/dt11<3。
11.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8<ttl/(f*fno)<1。
12.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 之间满足:1<f/f123<1.2。
13.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6<(f3

f4)/(f1

f4)<1。
14.进一步地,第四透镜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滤光片,滤光片的带通波段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000nm。
15.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0.9<|r5/r7|<1.2。
16.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1<|r6/r8|<1.3。
17.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4<(r7 r8)/(r7

r8)<5。
1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与被摄物之间设置有光阑。
19.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2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ct1 ct2 t12)/td<0.6。
21.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 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满足:0.3<bfl/ttl<0.5。
22.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任意相邻两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 t34/∑at<0.1。
23.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0.4<(ct3 ct4)/ ∑ct<0.6。
24.进一步地,第二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 之间满足:0.8<ct2/et2<1.1。
2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0.4<sag21/sag31<0.6。
2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3mm<dt11/fno<0.5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1/imgh<0.4。
2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sd之间满足:dt11/sd<0.3。
28.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的最大有效半径sr满足:sr<0.7mm。
29.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 dt11之间满足:2<dt41/dt11<3。
3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8<ttl/(f*fno)<1。
31.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 之间满足:1<f/f123<1.2。
32.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6<(f3

f4)/(f1

f4)<1。
33.进一步地,第四透镜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滤光片,滤光片的带通波段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000nm。
34.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0.9<|r5/r7|<1.2。
35.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1<|r6/r8|<1.3。
36.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4<(r7 r8)/(r7

r8)<5。
3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与被摄物之间设置有光阑。
3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39.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ct1 ct2 t12)/td<0.6。
40.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 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满足:0.3<bfl/ttl<0.5。
41.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任意相邻两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 t34/∑at<0.1。
42.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0.4<(ct3 ct4)/ ∑ct<0.6。
43.进一步地,第二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 之间满足:0.8<ct2/et2<1.1。
44.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0.4<sag21/sag31<0.6。
4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3mm<dt11/fno<0.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
46.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合理设计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以保证第一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便于进一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头部,并使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紧凑。合理搭配第三透镜的面型,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外像差,提高成像
质量,增加各视场相对照度。合理搭配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提高主光线芯片的匹配度,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通过限制dt11/fno的关系,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同时兼顾大光圈和小头部的设计特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同时拥有大光圈和小头部特性。合理配置f/epd 的范围,是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实现大光圈、高照度,快速识别成像的必要手段。
附图说明
4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8.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至图5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
50.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1.图7至图10分别示出了图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
52.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2至图15分别示出了图1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
54.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7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6中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
56.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7.图22至图25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
5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59.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5、滤波片;s9、滤波片的物侧面;s10、滤波片的像侧面;s11、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6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6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62.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63.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64.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65.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6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镜头存在难以小型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67.实施例一
68.如图1至图25所示,由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3mm<dt11/fno<0.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
69.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合理设计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以保证第一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便于进一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头部,并使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紧凑。合理搭配第三透镜的面型,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增加各视场相对照度。合理搭配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提高主光线芯片的匹配度,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通过限制dt11/fno的关系,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同时兼顾大光圈和小头部的设计特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同时拥有大光圈和小头部特性。合理配置f/epd 的范围,是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实现大光圈、高照度,快速识别成像的必要手段。
70.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 0.3mm<dt11/fno<0.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8<f/epd<1.96。
7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sd之间满足:dt11/sd<0.3。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成像面半像高的比例关系,可以有效地分担物方视场,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优选地,0.2<0dt11/sd<0.28。
72.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的最大有效半径sr满足:sr<0.7mm。通过合理控制光阑的最大有效半径的尺寸,能够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同时具有大光圈和小头部的特性,从而形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高速识别和优质外观的独特优势。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1/imgh<0.4。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比例关系,可以有效地分担物方视场,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畸变,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优选地, 0.25<dt11/imgh<0.36。
74.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之间满足:2<dt41/dt11<3。合理设计第四透镜与第一透镜的口径的比例关系,有助于改善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的面型,增加可加工性,并提高成像芯片各视场主光线入射角匹配度。优选地,2.2<dt41/dt11<2.8。
7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8<ttl/(f*fno)<1。合理限制 ttl/(f*fno)的范围,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的基础上,能够达到小头部和短光学总长的优点。优选地,0.8<ttl/(f*fno)<0.95。
76.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 f123之间满足:1<f/f123<1.2。通过将f/f123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合理分配前三片透镜的光焦度,有效校正轴外像差,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1.01<f/f123<1.15。
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f4之间满足:0.6<(f3

f4)/(f1

f4)<1。通过将(f3

f4)/(f1

f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消除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优化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和像散,从而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65<(f3

f4)/(f1

f4)<0.95。
78.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滤光片,滤光片的带通波段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000nm。通过将滤光片的带通滤波段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鬼像与杂光的风险,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对比度。
79.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0.9<|r5/r7|<1.2。通过将|r5/r7|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消除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优化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外像差,减弱杂光影响,从而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 0.9<|r5/r7|<1.15。
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1<|r6/r8|<1.3。通过将|r6/r8|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改善轴外像差,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同时使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还有利于成像面相对照度的提高。优选地,1.1<|r6/r8|<1.29。
81.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4<(r7 r8)/(r7

r8)<5。通过将(r7 r8)/(r7

r8)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芯片主光线入射角匹配度,加强各视场相对照度,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
地, 4.05<(r7 r8)/(r7

r8)<4.98。
8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与被摄物之间设置有光阑。通过将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与被摄物之间,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设计成小头部的规格,同时还能够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兼顾大光圈的特性,实现高速成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视场角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光线收束能力,同时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光学成像镜头的头部的尺寸,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更加紧凑。
8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ct1 ct2 t12)/td<0.6。通过将 (ct1 ct2 t12)/td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分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尺寸优势;同时有效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厚度的敏感性,提高加工成品率。优选地,0.5<(ct1 ct2 t12)/td<0.56。
84.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满足:0.3<bfl/ttl<0.5。通过将bfl/ttl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视场主光线与目标芯片的匹配度,提升成像面照度并矫正场曲。优选地,0.3<bfl/ttl<0.4。
8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任意相邻两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at<0.1。通过将t34/∑at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厚度敏感性,提升加工良率;优化作用光线抬升角度,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相对照度。优选地, 0.03<t34/∑at<0.09。
86.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 0.4<(ct3 ct4)/∑ct<0.6。通过将(ct3 ct4)/∑ct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分配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提升光线会聚能力,矫正场曲;并有效优化透镜面型的平滑度,提高透镜的注塑成型良率。优选地,0.42<(ct3 ct4)/∑ct<0.56。
8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之间满足:0.8<ct2/et2<1.1。通过将ct2/et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有效提升第二透镜的注塑成型的良率,提高第二透镜的可加工性。优选地,0.82<ct2/et2<1.05。
8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0.4<sag21/sag31<0.6。通过将 sag21/sag31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有效优化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和彗差,确保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42<sag21/sag31<0.6。
89.实施例二
90.如图1至图25所示,由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
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3mm<dt11/fno<0.5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dt11/imgh<0.4。
91.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合理设计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以保证第一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便于进一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头部,并使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紧凑。合理搭配第三透镜的面型,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增加各视场相对照度。合理搭配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提高主光线芯片的匹配度,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通过限制dt11/fno的关系,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同时兼顾大光圈和小头部的设计特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同时拥有大光圈和小头部特性。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比例关系,可以有效地分担物方视场,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畸变,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92.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 0.3mm<dt11/fno<0.4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25<dt11/imgh<0.36。
9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sd之间满足:dt11/sd<0.3。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成像面半像高的比例关系,可以有效地分担物方视场,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优选地,0.2<0dt11/sd<0.28。
94.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的最大有效半径sr满足:sr<0.7mm。通过合理控制光阑的最大有效半径的尺寸,能够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同时具有大光圈和小头部的特性,从而形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高速识别和优质外观的独特优势。
95.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之间满足:2<dt41/dt11<3。合理设计第四透镜与第一透镜的口径的比例关系,有助于改善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的面型,增加可加工性,并提高成像芯片各视场主光线入射角匹配度。优选地,2.2<dt41/dt11<2.8。
9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之间满足0.8<ttl/(f*fno)<1。合理限制 ttl/(f*fno)的范围,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的基础上,能够达到小头部和短光学总长的优点。优选地,0.8<ttl/(f*fno)<0.95。
97.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 f123之间满足:1<f/f123<1.2。通过将f/f123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合理分配前三片透镜的光焦度,有效校正轴外像差,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1.01<f/f123<1.15。
9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f4之间满足:0.6<(f3

f4)/(f1

f4)<1。通过将(f3

f4)/(f1

f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消除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优化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和像散,从而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65<(f3

f4)/(f1

f4)<0.95。
99.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滤光片,滤光片的带通波段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000nm。通过将滤光片的带通滤波段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鬼像与杂光的风险,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对比度。
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0.9<|r5/r7|<1.2。通过将|r5/r7|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消除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优化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外像差,减弱杂光影响,从而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 0.9<|r5/r7|<1.15。
10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1<|r6/r8|<1.3。通过将|r6/r8|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改善轴外像差,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同时使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还有利于成像面相对照度的提高。优选地,1.1<|r6/r8|<1.29。
10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4<(r7 r8)/(r7

r8)<5。通过将(r7 r8)/(r7

r8)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芯片主光线入射角匹配度,加强各视场相对照度,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 4.05<(r7 r8)/(r7

r8)<4.98。
1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与被摄物之间设置有光阑。通过将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与被摄物之间,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设计成小头部的规格,同时还能够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兼顾大光圈的特性,实现高速成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视场角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光线收束能力,同时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光学成像镜头的头部的尺寸,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更加紧凑。
1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ct1 ct2 t12)/td<0.6。通过将(ct1 ct2 t12)/td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分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尺寸优势;同时有效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厚度的敏感性,提高加工成品率。优选地,0.5<(ct1 ct2 t12)/td<0.56。
105.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满足:0.3<bfl/ttl<0.5。通过将bfl/ttl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视场主光线与目标芯片的匹配度,提升成像面照度并矫正场曲。优选地,0.3<bfl/ttl<0.4。
10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任意相邻两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at<0.1。通过将t34/∑at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厚度敏感性,提升加工良率;优化作用光线抬升角度,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相对照度。优选地, 0.03<t34/∑at<0.09。
10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之间满足: 0.4<
e5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9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0。来自被摄物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120.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59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semi

fov为39.34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4.15mm以及像高imgh为2.07mm。
121.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22][0123][0124]
表1
[0125]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126][0127]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 是非球面第i

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8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
[0128]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

2.7607e

02

5.9268e

025.2082e

01

4.2215e 001.7870e 01

4.2066e 015.1681e 01

2.5867e 010.0000e 00s2

1.3091e

01

6.5722e

02

2.9097e

012.4702e 00

9.4200e 001.9224e 01

2.0110e 018.5054e 000.0000e 00s3

1.3534e

01

4.8265e

02

2.2988e 001.0449e 01

2.9939e 014.9995e 01

4.6017e 012.2229e 01

4.5913e 00s49.3860e

02

2.3878e

01

2.1976e

012.4865e 00

8.4696e 001.6356e 01

1.8100e 011.0365e 01

2.3589e 00s56.0111e

01

1.3587e 004.2823e 00

9.0078e 001.3735e 01

1.4061e 018.2632e 00

2.3131e 001.9915e

01s6

8.3124e

012.6810e 00

7.6394e 001.5915e 01

2.2603e 012.1025e 01

1.2043e 013.8079e 00

5.0428e

01s7

3.9135e

011.4780e

019.8027e

02

3.1604e

013.3989e

01

2.0152e

016.8489e

02

1.2413e

029.2790e

04s8

1.1594e

017.3221e

02

6.5414e

024.9219e

02

2.5952e

028.8961e

03

1.9079e

032.3181e

04

1.1866e

05
[0129]
表2
[0130]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
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5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其表示的是相对照度随视场角的变化关系。
[0131]
例子二
[0132]
如图6至图1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33]
如图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 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波片e5和成像面s11。
[0134]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滤波片 e5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9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0。来自被摄物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35]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58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semi

fov为39.65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4.05mm以及像高imgh为2.09mm。
[0136]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37][0138]
表3
[0139]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40]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

6.2891e

03

1.6569e

011.5802e 00

1.0527e 013.9951e 01

8.7982e 011.0361e 02

5.0603e 010.0000e 00s2

9.3842e

02

1.9106e

013.8974e

01

1.4675e 002.1356e 00

1.7715e

02

3.6870e 003.1699e 000.0000e 00s3

2.2585e

01

3.2007e

01

9.3443e

021.3487e 00

9.6673e 002.4857e 01

3.4032e 012.7670e 01

9.5988e 00s41.0778e

01

1.1401e 005.4080e 00

1.8031e 013.9411e 01

5.4109e 014.4541e 01

2.0249e 013.9551e 00s57.3262e

01

3.2503e 001.3997e 01

4.1580e 018.4831e 01

1.1228e 029.0765e 01

4.0669e 017.7457e 00s6

8.8339e

012.5861e 00

6.8531e 001.3888e 01

1.9836e 011.9080e 01

1.1460e 013.8064e 00

5.2801e

01s7

6.4776e

017.6177e

01

9.2315e

019.1150e

01

6.7961e

013.5472e

01

1.1962e

012.3087e

02

1.9185e

03s8

2.3478e

012.8932e

01

2.9835e

012.2314e

01

1.1820e

014.2555e

02

9.8040e

031.2907e

03

7.3158e

05
[0141]
表4
[0142]
图7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9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其表示的是相对照度随视场角的变化关系。
[0143]
例子三
[0144]
如图11至图15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45]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 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波片e5和成像面s11。
[014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滤波片 e5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9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0。来自被摄物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47]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5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semi

fov为37.50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95mm以及像高imgh为2.00mm。
[0148]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49][0150]
表5
[0151]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52]
[0153][0154]
表6
[0155]
图12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3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其表示的是相对照度随视场角的变化关系。
[0156]
例子四
[0157]
如图16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6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58]
如图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 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波片e5和成像面s11。
[015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滤波片 e5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9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0。来自被摄物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60]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4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semi

fov为40.97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95mm以及像高imgh为2.05mm。
[0161]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62][0163]
[0164]
表7
[0165]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66]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

6.4503e

02

6.9857e

02

6.3162e

014.8699e 00

2.3272e 016.3773e 01

9.4400e 015.8208e 010.0000e 00s2

2.0206e

013.6102e

02

1.2365e 007.0839e 00

2.3800e 014.7243e 01

5.1122e 012.3263e 010.0000e 00s3

2.0563e

011.2516e

01

3.9180e 002.0094e 01

6.3167e 011.2016e 02

1.3187e 027.7434e 01

1.8959e 01s4

7.0408e

03

1.3304e

011.9513e

02

2.7397e

016.7154e

017.4452e

01

3.7190e 003.6829e 00

1.1439e 00s56.4114e

01

1.4444e 005.2837e 00

1.4529e 012.8236e 01

3.5260e 012.5901e 01

1.0062e 011.5870e 00s6

1.0190e 003.7123e 00

1.1460e 012.5518e 01

3.8955e 013.9382e 01

2.4784e 018.7027e 00

1.2954e 00s7

3.6062e

013.0821e

01

4.4544e

014.9770e

01

3.6510e

011.7137e

01

4.9898e

028.2272e

03

5.8675e

04s86.7802e

02

2.1402e

012.1062e

01

1.2183e

014.3696e

02

9.5379e

031.1320e

03

4.9559e

05

1.0684e

06
[0167]
表8
[0168]
图1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9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0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其表示的是相对照度随视场角的变化关系。
[0169]
例子五
[0170]
如图21至图25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图21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71]
如图2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滤波片e5和成像面s11。
[017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凹面。滤波片 e5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9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0。来自被摄物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 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
[0173]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semi

fov为41.21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4.25mm以及像高imgh为2.12mm。
[0174]
表11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75][0176]
表11
[0177]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78]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2.1039e

03

5.3903e

015.9077e 00

3.8047e 011.4476e 02

3.2132e 023.8439e 02

1.9137e 020.0000e 00s2

1.5732e

017.6834e

04

1.1364e 006.0667e 00

1.5896e 012.3621e 01

1.8548e 015.9876e 000.0000e 00s3

3.5728e

02

5.8027e

01

7.7308e

018.1510e 00

3.2659e 016.8038e 01

7.3732e 013.9759e 01

8.4196e 00s42.4885e

01

5.3508e

014.5442e

021.7441e 00

5.6366e 001.0214e 01

1.0792e 015.9901e 00

1.3369e 00s56.0341e

01

4.7463e

01

1.4614e 001.0550e 01

2.6191e 013.5407e 01

2.8001e 011.2160e 01

2.2296e 00s6

1.0672e 004.1967e 00

1.2904e 012.7155e 01

3.8145e 013.5197e 01

2.0335e 016.6276e 00

9.2524e

01s7

1.9938e

01

1.6891e

013.8422e

01

4.0227e

012.7347e

01

1.2605e

013.7399e

02

6.3250e

034.5867e

04s87.4201e

02

2.9936e

013.8402e

01

3.0303e

011.5745e

01

5.4353e

021.1990e

02

1.5275e

038.5474e

05
[0179]
表10
[0180]
图22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5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与相对照度的关系曲线,其表示的是相对照度随视场角的变化关系。
[0181]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五分别满足表11中所示的关系。
[0182]
[0183][0184]
表11
[0185]
表12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4。
[0186]
实施例参数12345f1(mm)4.74.23.84.66.0f2(mm)10.821.4

1066.727.36.9f3(mm)3.03.32.62.72.7f4(mm)

5.1

6.4

4.5

6.0

4.6f123(mm)2.392.522.292.282.22f(mm)2.592.582.562.412.50ttl(mm)4.154.053.953.954.25imgh(mm)2.072.092.002.052.12semi

fov(
°
)39.3439.6537.5040.9741.21sr(mm)0.690.680.680.620.67
[0187]
表12
[0188]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0189]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190]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191]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
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1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