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2: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晶体管的驱动电路,是通过在晶体管的控制极施加电压控制晶体管导通或关断。对于驱动电路来说,工作电压是决定驱动电路能否正常工作的一部分因素,因此需要向驱动电路提供合适的电压保证驱动电路的正常工作。
3.现有技术中,以图1中所示电路为例,通过6v ldo先产生一个对地的基准电压,然后通过一个n管源极跟随器(即图1中的q2)的形式产生低边驱动器(即图1中的drvl)的电源电压。如果对于一般的5v栅结构的晶体管,这个产生的电源电压可以是5v。同样对于高边驱动器(即图1中的drvh),先通过vdd

6v ldo产生一个对电源的基准电流,然后通过一个p管源极跟随器(即图1中的q1)产生高边驱动器的悬浮地电压信号。此种传统结构,在所需要支持的电源电压范围比较宽时,且电源电压比较低时,比如只有3v,由于阈值电压的影响(假设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是1v),源极跟随器要消耗1v甚至超过1v的电压裕度,这样实际产生的能给驱动器使用的电压就只有2v甚至更低。这样不仅降低了电路的性能,有的时候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电压适应性低、可靠性低的问题。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第一开关、第二电压模块、第二驱动模块以及第二开关;
6.所述第一电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电压模块用于:生成第一电压信号,并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第一电压变换,得到悬浮地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
7.所述第一电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极,所述第一电压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二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
8.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接入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以及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的通断;
9.所述第二电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电压模块用于:生成指定电压信号,并对所述指定电压信号进行第二电压变换,得到驱动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驱动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驱动模块;
10.所述第二驱动模块接入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连接地,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以及所述驱动电压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二开关的通断;
11.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极连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极;负载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极之间;
12.其中,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差匹配于所述驱动电压信号。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单元、第一电荷泵单元、第一跟随单元;所述第二电压模块包括第二稳压单元、第二电荷泵单元、第二跟随单元;
14.所述第一稳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一稳压单元用于:生成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
15.所述第一稳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极,所述第二稳压单元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
16.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单元,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降压信号,并将所述降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跟随单元;
17.所述第一跟随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跟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降压信号,得到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
18.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用于:生成所述指定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指定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
19.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和所述第二跟随单元,所述第二稳压单元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和所述第二跟随单元;
20.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单元,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定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对所述指定信号进行升压变换,得到升压信号,并将所述升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跟随单元;
21.所述第二跟随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跟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升压信号,得到所述驱动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驱动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驱动模块。
22.可选的,所述第一跟随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跟随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
23.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
24.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的第二端。
25.可选的,所述第一稳压单元和所述第二稳压单元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26.可选的,所述第一稳压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第一稳压晶体管、第二稳压晶体管、第一电阻;
27.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28.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端与所
述第一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的第三端连接地;
29.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地;
30.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
31.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地。
32.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模块还包括下拉电流源,所述下拉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地,所述下拉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
33.可选的,所述第二稳压单元包括第三电流源、第四电流源、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第三稳压晶体管、第四稳压晶体管、第二电阻;
34.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
35.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之间,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的控制极;
36.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的控制极;
37.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地;
38.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通过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连接至所述电源,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还连接至地。
39.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模块还包括上拉电流源,所述上拉电流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上拉电流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的第一极。
40.可选的,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对信号的变换包括比例变换或固定值变换。
4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所述的驱动电路。
42.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通过第一电压模块和第二电压模块生成第一电压信号和指定电压信号,并对两者进行电压变换,将变换后的悬浮地电压信号以及驱动电压反馈至对应的驱动模块,进而使得第一驱动模块能够正常工作,相比于部分方案中将生成的电压直接通过源极跟随器反馈至驱动模块,本发明中的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以及指定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支持较大的取值范围,经过电压变换后到达驱动模块的电压,均能够保证驱动模块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可以理解为,本发明对于电压的适应性更高,驱动电路的工作电压不会受到限制,同时能够保证驱动电路的正常工作,可靠性高。
43.本发明可选方案中,采用第二稳压晶体管和第四稳压晶体管,分别形成两个源极跟随器,进而第一稳压单元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稳压单元输出的指定电压信号可以随稳压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对第一电压信号和指定电压信号进行补偿,避免由于稳压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随工艺角和温度变化时,第一电压信号和指定电压信号产生较大波动。
附图说明
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5.图1是现有技术中中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
46.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
47.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二;
48.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三;
49.图5是现有技术中中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二;
50.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四;
51.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五。
52.附图说明:
[0053]1‑
第一电压模块;11

第一稳压单元;12

第一电荷泵单元;13

第一跟随单元;k1

第一开关;2

第一驱动模块;
[0054]2‑
第二电压模块;31

第二稳压单元;32

第二电荷泵单元;33

第二跟随单元;k2

第二开关;4

第二驱动模块;
[0055]
i1

第一电流源;i2

第二电流源;i3

第三电流源;i4

第四电流源;
[0056]
p1

第一稳压晶体管;p2

第二稳压晶体管;n1

第三稳压晶体管;n2

第四稳压晶体管;
[0057]
s1

第一晶体管;s2

第二晶体管;r1

第一电阻;r2

第二电阻;vdd

电源;
[0058]
ki1

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ki2

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
[0059]
ipd

下拉电流源;ipu

下拉电流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1]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62]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63]
请参考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模块1、第一驱动
模块2、第一开关k1、第二电压模块3、第二驱动模块4以及第二开关k2;
[0064]
所述第一电压模块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所述第一电压模块1用于:生成第一电压信号,并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第一电压变换,得到悬浮地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
[0065]
所述第一电压模块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和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一极,所述第一电压模块1还用于:生成第二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和所述第一开关k1;
[0066]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接入第一驱动信号(可例如图2中的in1),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1的控制极,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以及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k1的通断;其中悬浮地电压信号可以理解为第一驱动模块接地端的电压;
[0067]
所述第二电压模块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所述第二电压模块3用于:生成指定电压信号,并对所述指定电压信号进行第二电压变换,得到驱动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驱动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其中的驱动电压信号可以理解为提供给第二驱动模块电源端的电压;
[0068]
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接入第二驱动信号(可例如图2中的in2),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连接地,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的控制极,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以及所述驱动电压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二开关k2的通断;
[0069]
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一极连接地,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二极;负载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极之间(可例如连接图2中的out);
[0070]
其中,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压差匹配于所述驱动电压信号。
[0071]
其中的第一开关可以为pfet,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可以理解为pfet的栅极,第一开关的第一极可以理解为pfet的源极,第一开关的第二极可以理解为pfet的漏极;
[0072]
其中的第二开关可以为nfet,进一步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可以理解为nfet的栅极,第二开关的第一极可以理解为nfet的源极,第二开关的第二极可以理解为nfet的漏极。
[0073]
一种举例中,第一电压变换和第二电压变换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0074]
将信号的电压扩大或缩小指定比例;
[0075]
将信号的电压电平位移指定数值,例如增加指定数值或缩小指定数值。
[0076]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通过第一电压模块和第二电压模块生成第一电压信号和指定电压信号,并对两者进行电压变换,将变换后的悬浮地电压信号以及驱动电压反馈至对应的驱动模块,进而使得第一驱动模块能够正常工作,相比于部分方案中将生成的电压直接通过源极跟随器反馈至驱动模块,本发明中的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以及指定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支持较大的取值范围,经过电压变换后到达驱动模块的电压,均能够保证驱动模块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可以理解为,本发明对于电压的适应性高、可靠性高。
[0077]
请参考图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模块1包括第一稳压单元11、第一电荷
泵单元12、第一跟随单元13;所述第二电压模块3包括第二稳压单元31、第二电荷泵单元32、第二跟随单元33;
[0078]
所述第一稳压单元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所述第一稳压单元11用于:生成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
[0079]
所述第一稳压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以及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一极,所述第二稳压单元1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和所述第一开关k1;第二电压信号为第一电荷泵单元12、第一驱动模块2以及第一开关k1供电;
[0080]
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单元13,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降压信号,并将所述降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跟随单元13;
[0081]
所述第一跟随单元13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所述第一跟随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降压信号,得到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悬浮地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
[0082]
所述第二稳压单元3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所述第二稳压单元31用于:生成所述指定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指定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
[0083]
所述第二稳压单元3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和所述第二跟随单元33,所述第二稳压单元31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和所述第二跟随单元33;
[0084]
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单元33,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用于:根据所述指定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对所述指定信号进行升压变换,得到升压信号,并将所述升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跟随单元33;
[0085]
所述第二跟随单元3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所述第二跟随单元33用于:根据所述升压信号,得到所述驱动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驱动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3。
[0086]
以上实施方式中,通过电荷泵单元配合跟随单元,将稳压单元生成的信号进行降压变换或升压变换后,再经过跟随单元反馈至驱动模块,可以降低跟随单元消耗的电压对驱动电路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提高驱动电路对电压的适应性,即既支持较高的工作电压,有支持较低的工作电压。
[0087]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对信号的变换包括比例变换或固定值变换。
[0088]
进一步地,当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对信号的变换为比例变换时,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可以为n倍电荷泵,即对输入的信号电压扩大n倍;
[0089]
进一步地,当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对信号的变换为固定值变换时,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可以为增加或减少固定值的电荷泵,即对输入的信号电压进行电平位移。
[0090]
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跟随单元13包括第一晶体管s1,所述第二跟随单元33包括第二晶体管s2;
[0091]
所述第一晶体管s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所述第一晶体管s2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所述第一晶体管s1的第二极接地;
[0092]
所述第二晶体管s2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所述第二晶体管s2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所述第二晶体管s2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单元32的第二端。
[0093]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稳压单元和所述第二稳压单元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
[0094]
下面结合图1、4、5,对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进行详细阐述,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0095]
以5v栅的晶体管驱动器为例,假设源极跟随器(例如图4中的第一晶体管s1、第二晶体管s2)的阈值电压为1v,第一稳压单元为vdd

3v lod、第二稳压单元为3v ldo,第一电荷泵单元为cpx

2(可以理解为第一电荷泵单元为逆变器,逆变器可以将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双倍降压),第二电荷泵单元为cpx2(可以理解为第二电荷泵单元的功能为将输入的电压信号翻倍);
[0096]
进一步举例中,当第二电压信号为3v时,3v ldo输出的指定电压信号为3v,通过第二电荷泵单元可以产生6v左右的升压信号,经过第二晶体管s2,反馈至第二驱动模块的驱动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相等,为3v;而vdd

3v lod产生0v的第一电压信号,经过第一电荷泵单元后得到

3v的降压信号,经过第一晶体管s1后,反馈至第一驱动模块的悬浮地电压信号为0v,与外部地的电压相同;
[0097]
再进一步举例中,当第二电压信号为5v时,3v ldo输出的指定电压信号为3v,通过第二电荷泵单元可以产生6v左右的升压信号,经过第二晶体管s2,反馈至第二驱动模块的驱动电压信号为5v;而vdd

3v lod产生2v的第一电压信号,经过第一电荷泵单元后得到

1v的降压信号,经过第一晶体管s1后,反馈至第一驱动模块的悬浮地电压信号为0v,与外部地的电压相同;
[0098]
又进一步举例中,当第二电压信号为20v时,3v ldo输出的指定电压信号为3v,通过第二电荷泵单元可以产生6v左右的升压信号,经过第二晶体管s2,反馈至第二驱动模块的驱动电压信号为5v;而vdd

3v lod产生17v的第一电压信号,经过第一电荷泵单元后得到14v的降压信号,经过第一晶体管s1后,反馈至第一驱动模块的悬浮地电压信号为15v,此时反馈至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二电压信号与悬浮地电压信号的电压差为5v,第二驱动模块的驱动电压信号与地之间的电压差也为5v;
[0099]
对于图1中现有技术的驱动电路,当电源电压vdd为3v时,因为阈值电压的影响,源极跟随器要消耗1v甚至超过1v的电压裕度,经过源极跟随器q2后,反馈到驱动器的电压就只有2v甚至更低,驱动电路的性能就会降低,电路也可能会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0100]
对于图5中现有技术的驱动器,ldo将的输出端连接源极跟随器的漏极(例如图5中q1和q2的漏极),但由于图5中的驱动电路是开关驱动器,且没有外部电容给内部的ldo使用,如果只使用片上电容,由于容值有限,同时驱动器在开关的瞬间会有很大的电流毛刺,会对内部集成的ldo要求很高,电路设计比较复杂,电路的功耗也大,性能难以保证,且可靠性低;
[0101]
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采用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与跟随单元相配合,既充分利用源极跟随器产生电源时响应快的有点,有避免了电压裕度不足的缺点,实现电路的高电压适应性以及高可靠性,同时电路简单。
[01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提到的阈值电压1v、指定电压信号3v、5v栅的晶体管驱动器以及电荷泵为内部doubler的电荷泵,均为本发明中的一种举例,这些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范围和晶体管的耐压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0103]
请参考图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稳压单元11包括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ki1、第一稳压晶体管p1、第二稳压晶体管p2、第一电阻r1;
[0104]
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vdd,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p1的第一极,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p1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p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p1的第二极;所述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0105]
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ki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p2的控制极,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ki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晶体管p1的第一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流源ki1的第三端连接地;
[0106]
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p2的控制极,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第二端连接地;
[0107]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vdd;
[0108]
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p2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12,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p2的第二极连接地。
[0109]
请参考图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模块1还包括下拉电流源ipd,所述下拉电流源ipd的第一端连接地,所述下拉电流源ipd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晶体管p2的第一极。
[011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稳压单元31包括第三电流源i3、第四电流源i4、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ki2、第三稳压晶体管n1、第四稳压晶体管n2、第二电阻r2;
[0111]
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第一端连接电源vdd,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晶体n1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n1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n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n1的第一极;
[0112]
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ki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vdd,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ki2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稳压晶体管n1的第一极之间,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流源ki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n2的控制极;
[0113]
所述第四电流源i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vdd,所述第四电流源i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n2的控制极;
[0114]
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地;
[0115]
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通过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n2连接至所述电源vdd,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32还连接至地。
[0116]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压模块3还包括上拉电流源ipu,所述上拉电流源ipu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vdd,所述上拉电流源ipu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稳压晶体管n2的第一极。
[0117]
以上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二稳压晶体管和第四稳压晶体管,分别形成两个源极跟
随器,进而第一稳压单元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稳压单元输出的指定电压信号可以随稳压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对第一电压信号和指定电压信号进行补偿,避免由于稳压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随工艺角和温度变化时,第一电压信号和指定电压信号产生较大波动,进一步举例中,增加上拉电流源和下拉电流源,以提高电荷泵单元对于电压的适应性,即无论电源vdd的电压过高还是过低,均维持电荷泵单元的供电电压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保证驱动电路的性能以及可靠性。
[0118]
下面结合图6,详细阐述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
[0119]
以第二稳压单元为例,首先将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值vgs转换成电流并按照1.5倍的比例放大(即图6中电压控制电流源将电流输出的电流为1.5*vgs/r2',其中r2'为第二电阻的电阻值),然后和另一路固定的电流(例如图6中第二电流源输出电流为2.5/r1')合并后流入第二电阻r2产生基准电压(例如图6中反馈到第四稳压晶体管n2的控制极的电压为2.5 1.5*vgs)。然后也通过一个源极跟随器(即图6中的第四稳压晶体管n2)产生给第二电荷泵单元的指定电压信号(即图6中指定电压信号的电压为2.5 0.5*vgs),这样通过一个doubler电荷泵cp产生升压信号(即图6中升压信号的电压为5 vgs),然后再通过第二晶体管产生随工艺角和温度稳定的5v的驱动电压信号;第一稳压单元同理,不再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0120]
进一步地,增加上拉电流源后,当电源vdd的电压比较低时,电荷泵单元的消耗会变小,上拉电流源会将第二电荷泵单元的供电电压拉高,可以补偿前级电路裕度不够的问题,下拉电流源与上拉电流源的作用相似。
[0121]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文所述涉及的驱动器电路。
[012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