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空救援专用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消防车 高空 救援 专用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救援专用消防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各种高楼大厦也越建越多。高楼大厦在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比如火灾。火灾事故一旦发生,高楼灭火和救援的难度较大,普通消防车难以达到救援效果。高空专用消防救援车就是一种专门针对高空救援的消防车,能够满足高空灭火和救人的需求,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11023746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空专用消防救援车,包括底盘、回转平台、举升平台、上梯结构、下梯结构以及顶部平台。底盘上加装有副车架;回转平台置于副车架上,二者依靠回转机构实现左右旋转;举升平台通过回转平台上的平台举升液压缸和举升平台剪刀架实现举升,上梯举升油缸的底端固定于举升平台上,上梯升缩梯和上梯旋转梯之间折叠连接或直线连接;下梯结构置于举升平台内或伸出举升平台,下梯旋转梯和下梯升缩梯之间折叠连接或直线连接;顶部平台置于上梯升缩梯前端,并设有消防炮。上述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梯架可左右进行140
°
回转,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高;单位时间内疏散的人员数量大,承载能力强;整车集成度高;自动化及安全性程度高。
4.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回转平台设置在底盘上,需要承担上梯结构和下梯结构的重量,因此体积比较大,重量也较重。另一方面,回转平台旋转时,上梯结构和下梯结构同时旋转,对空间要求较大,无法实时进行多角度方位调节,无法满足狭窄空间的多方位灭火和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救援专用消防车,将回转平台上升至上梯结构底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节省成本的优点;同时,能够带动上梯结构进行转动,实现上梯结构的360度转动,对空间要求较小,具有满足在狭窄空间内实现多方位救援和灭火的技术效果。
6.本发明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高空救援专用消防车,包括车架本体,设于车架本体上方的举升平台,设于举升平台上方的中梯结构和中梯举升机构,连接于中梯结构下端的下梯结构,还包括连接于中梯结构上端的上梯结构,所述上梯结构上端设置顶部平台;所述中梯结构与所述上梯结构之间设有回转平台,所述回转平台能够驱动所述上梯结构进行360
°
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有的两节梯架结构改变成三节梯架结构,不仅增加的梯架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回转平台设置在上梯结构与中梯结构之间,减小了回转平台的体积,降低了重量,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
9.回转平台驱动上梯结构转动,没有车架本体的阻碍,能够实现上梯结构的360
°

转,且对空间大小要求低,具有满足在狭窄空间内实现多方位救援和灭火的技术效果。
10.进一步,所述下梯结构包括第一下梯和滑动连接于第一下梯上的第二下梯;所述第一下梯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腿,使用时,所述支撑腿能够旋转至与地面垂直状态,支撑腿着地用以支撑所述第一下梯,所述支撑腿能够转动至第一下梯的两侧且与第一下梯平行。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梯结构设置成两段,支撑腿能够折叠,都是为了能够减小消防车在备用状态时的体积,方便消防车的出行。
12.进一步,所述第一下梯的两侧均设有加高扶手,所述加高扶手与所述第一下梯转动连接,在所述加高扶手与所述第一下梯之间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梯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加高扶手上;所述第一气缸伸缩杆的伸长,所述加高扶手的高度增加;所述第二下梯上设有同样的所述加高扶手。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高扶手能够增加消防人员爬梯时的安全性,加高扶手设置成可折叠形式,还能够减小消防车备用状态时的体积。
14.进一步,所述中梯结构包括第一中梯和第二中梯,所述第二中梯与所述第一中梯滑动连接且能够重叠,所述第二中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下梯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中梯与所述举升平台之间设有第二气缸,用以支撑所述第二中梯,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举升平台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转动连接在第二中梯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梯结构设置成两段能够减小消防车备用状态时的体积,第二气缸配合中梯举升机构实现中梯结构高度的改变,操作方便。
16.进一步,所述第一中梯与所述第二中梯上也设置了加高扶手,且与所述第一下梯上的加高扶手结构相同。
17.进一步,所述回转平台包括下支撑板,回转驱动组件和上支撑板;所述回转驱动组件设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所述回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回转齿轮和回转齿圈,能够驱动所述上支撑板转动,所述上梯结构与所述上支撑板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中梯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下表面与所述中梯举升机构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回转齿轮与回转齿圈转动,进而实现中部上支撑平台带动上梯结构转动,体积小、能耗低,操作便利且节约能源,能够在小空间内实现360
°
转动,方便救援。
19.进一步,所述上梯结构的下端与上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上梯结构与所述上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上梯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伸缩杆伸长时,所述上梯结构的水平角度减小,所述顶部平台的高度降低;所述第三气缸伸缩杆缩短时,所述上梯结构的水平角度增加,所述顶部平台的高度升高。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气缸能够控制上梯结构与水平面的角度,改变消防车的高度,对于小范围高度的调节,可以通过第三气缸的伸缩实现,无需启动中梯举升机构,减少能耗。
21.进一步,所述第二下梯的下端设有滚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能够减小第二下梯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方便移动和调节下梯结构。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将原有的两节梯架结构改变成三节梯架结构,不仅增加的梯架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回转平台设置在上梯结构与中梯结构之间,减小了回转平台的体积,降低了重量,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回转平台驱动上梯结构转动,没有车架本体的阻碍,能够实现上梯结构的360
°
旋转,且对空间大小要求低,具有满足在狭窄空间内实现多方位救援和灭火的技术效果;
25.2.第三气缸能够控制上梯结构与水平面的角度,改变消防车的高度,对于小范围高度的调节,可以通过第三气缸的伸缩实现,无需启动中梯举升机构,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3是下梯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1中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回转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1中c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32.图中,1、车架本体;2、举升平台;21、滑道;22、下梯驱动器;221、滑座;222、第一电机;223、第一齿轮;224、第一齿条;3、下梯结构;31、第一下梯;311、加高扶手; 312、第一气缸;32、第二下梯;321、滚轮;331、第二齿条;332、第二电机;333、第二齿轮;34、支撑腿;4、中梯结构;41、第一中梯;42、第二中梯;43、第二气缸;5、中梯举升结构;6、回转平台;61、下支撑板;62、回转驱动组件;621、驱动电机;622、回转齿轮;623、回转齿圈;63、上支撑板;7、上梯结构;71、第三气缸;8、顶部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空救援专用消防车,包括车架本体1,举升平台2,下梯结构3,中梯结构4,中梯举升结构5,回转平台6,上梯结构7和顶部平台8。为了方便消防车在道路上行驶,消防车的架体都采用能够折叠的方式。举升平台2设于车架本体1之上,举升平台2能够升降,使用此消防车时,举升平台2升高,将上梯结构7、中梯结构4和下梯结构3的整体高度抬高;不使用时,举升平台2降至最低,方便行驶。
35.参照图1,举升平台2的上方正对中梯结构4,并通过中梯举升结构5实现中梯结构 4的高度调节。中梯结构4的上端与回转平台6连接,回转平台6的另一端与上梯结构7连接,实现上梯结构7的360
°
转动,角度调整灵活,操作方便。
36.参照图1,中梯结构4的下端与下梯结构3连接,使用时,中梯结构4与下梯结构3 呈直线型,下梯结构3接触地面,消防人员沿下梯结构3、中梯结构4和上梯结构7的顺序上升。
37.参照图1和图2,举升平台2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下梯结构3型号相适配的水平滑道21,滑道21内设有下梯驱动器22,下梯驱动器22包括滑座221,固定连接在滑座221上的第一电机222和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222上的第一齿轮223,固定在滑道21上与第一齿轮223啮合的第一齿条224。下梯结构3与滑座221转动连接,举升平台2的升降会改变下梯结
构3与滑道21之间的角度,举升平台2降至最低点时,下梯结构3与滑道21 接近齐平,将下梯结构3转动至与滑道21方向齐平,第一电机222启动,驱动第一齿轮 223转动,进而带动滑座221沿第一齿条224方向移动,同时将下梯结构3带进或推出滑道 21。
38.参照图1和图3,下梯结构3包括第一下梯31和滑动连接于第一下梯31上的第二下梯32,第一下梯31的上端与滑座221转动连接。下梯结构3还包括驱动第二下梯32滑动的下梯驱动组件,第二下梯32的下方中间位置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31,第一下梯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32,第二电机332的电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齿条331啮合的第二齿轮333。使用消防车时,第一电机222带动下梯结构3滑出滑道21,然后启动第二电机332,第二下梯32滑动至与第一下梯31呈最长直线型;使用结束后,第二电机332驱动第二下梯32上升并与第一下梯31重叠,然后举升平台2下降,下梯结构3 逐渐与滑道21平行,然后在第一电机222的带动下进入滑道21内,节省空间,减小消防车的体积。
39.参照图1,为了增加下梯结构3的稳定性,第一下梯3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腿34,使用时,支撑腿34能够旋转至与地面垂直状态,支撑腿34着地用以支撑第一下梯 31;备用状态时,支撑腿34能够转动至第一下梯31的两侧且与第一下梯31平行。
40.参照图1和图4,为了增加消防人员爬梯时的安全性,第一下梯31的两侧均设有加高扶手311,加高扶手311与第一下梯31转动连接,在加高扶手311与第一下梯31之间设有第一气缸312,第一气缸312的缸体转动连接在第一下梯31上,第一气缸312的伸缩杆转动连接在加高扶手311上;第一气缸312伸缩杆的伸长,加高扶手311的高度增加;第二下梯32上设有同样的加高扶手311。
41.参照图1,第二下梯32的下端设有滚轮321,用以减小第二下梯3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方便移动下梯结构3。
42.参照图1,下梯结构3向上,正对举升平台2上方的是中梯结构4,中梯结构4是梯架中的承重段。中梯结构4包括第一中梯41和第二中梯42,第二中梯42与第一中梯41滑动连接且能够重叠。第一中梯41的上端与中梯举升机构5转动连接,第二中梯42的下端与举升平台2靠近第一下梯31的一端转动连接。中梯举升机构5能够控制中梯结构4的升降,但只有中梯举升机构5控制时,第二中梯42与第一中梯41之间的滑动阻力会增加。因此,在第二中梯42与举升平台2之间设有第二气缸43,第二气缸43的缸体转动连接在举升平台2上,第二气缸43的伸缩杆转动连接在第二中梯42上端。第二气缸43与中梯举升机构 5相互配合,使中梯结构4滑动及升降更顺畅。
43.参照图1,第一中梯41与第二中梯42上也设置了加高扶手311,且与第一下梯31上的加高扶手311结构相同。
44.参照图1和图5,第一中梯41的上端与回转平台6连接,回转平台6包括下支撑板 61,回转驱动组件62和上支撑板63。下支撑板61与第一中梯41转动连接,且下支撑板61 的底部与中梯举升机构5连接;上支撑板63远离第一中梯41的一侧与上梯结构7转动连接。
45.参照图1和图5,回转驱动组件62设于下支撑板61与上支撑板63之间,回转驱动组件62包括驱动电机621、回转齿轮622和回转齿圈623。回转齿轮622的上表面与上支撑板63固定连接,回转齿圈623的下表面与下支撑板6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21带动回转齿轮622转动,进而带动上支撑板63和上梯结构7转动。
46.参照图1和图6,上梯结构7与上支撑板63之间设有第三气缸71,第三气缸71的缸体
转动连接在上支撑板63上,第三气缸71的伸缩杆与上梯结构7转动连接;第三气缸 71伸缩杆伸长时,上梯结构7的水平角度减小,顶部平台8的高度降低;第三气缸71伸缩杆缩短时,上梯结构7的水平角度增加,顶部平台8的高度升高。
4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