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食用油 放置 成品 装置 植物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食用油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烘烤、榨油、过滤、油拌等步骤,在这些步骤生产完成之后需要对生产完成之后的食用油进行储存,这时便会用到储油罐对其进行储存,而在储存过程中因为储存时间长度不同,所以如果对食用油长时间储存容易产生内部杂质积攒,使其积攒于储油罐的底部,容易造成食用油内部成分不同,也可能会阻塞出油口的出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物食用油存放时杂质容易积攒导致的出油以及成分不同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具有顶盖,顶盖上设有进油口,罐体的底部具有出油口,罐体内部设置有循环过油装置,所述循环过油装置包括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循环筒,所述循环筒的轴线与所述罐体的轴线一致,循环筒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以将循环筒悬置于罐体内部的支撑结构,所述循环过油装置还包括转动穿装于循环筒内的循环轴,所述循环轴的轴线与罐体的轴线一致,循环轴上设置有螺旋布置的循环叶片,所述循环叶片与循环筒转动装配以将罐体底部的食用油螺旋输送至罐体上方,所述顶盖的上侧还连接有与所述循环轴传动配合的循环电机;所述循环筒与所述罐体之间还设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包括一端固定在循环筒和/或罐体的侧壁上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并与对应的循环筒或罐体之间具有供油液流过的空间。
6.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有至少两个,各个引流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各个引流板与循环筒、罐体之间合围形成s型流道。
7.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引流板中其中一个的内端固定在循环筒的侧壁上,外端向下倾斜与所述罐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环空,另一个引流板的外端固定在罐体上,内端向下倾斜并与所述循环筒的侧壁之间形成环空。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循环筒的外侧壁上的支撑筒,支撑筒与罐体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相邻的两个连接杆之间的空间构成供食用油流过的通道。
9.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筒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循环轴的底部与支撑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装配,循环轴的上端与所述顶盖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装配。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生产后的成品植物食用油直接从进油口注
入罐体内,在食用油注入完成后,完成密封储存,而在经过设定的时间后,循环电机工作,带动循环轴转动,循环轴带动循环叶片转动的过程中,位于罐体的底部的食用油受抽引而进入循环筒内,并自下至上输送至循环筒的上端,之后通过引流结构向罐体和循环筒之间的环空中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引流板的引流,在食用油自上至下流动的过程中,食用油通过混合、翻转等过程后,进入罐体的底部,再次被抽引至循环泵内,以此往复循环,保证罐体内的食用油的各层部分的成分含量均一致,且由于罐体内的食用油始终处于翻转混合的状态,杂质不会堆积积攒,不会堵塞出油口。出油更加快速方便。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说明:1

罐体;2

顶盖;3

进油口;4

出油口;5

循环筒;6

循环轴;7

循环叶片;8

循环电机;9

轴承;10

引流板;11

环空;12

连接杆;13

支撑块;14

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1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植物食用油生产成品存储放置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上端具有顶盖2,顶盖2上设有进油口3,罐体1的底部具有出油口4,而该罐体1采用顶盖2和罐体1合围形成密闭腔室,该腔室内用于储存生产后的成品植物食用油。罐体1为圆柱状的结构,底部为向下凸出的弧形结构,出油口4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轴线中心位置处,方便出油,同时在出油口4上设置有阀门;进油口3偏心设置在顶盖2上,方便进油。
16.罐体1内部设置有循环过油装置,循环过油装置包括设置在罐体1内部的循环筒5,循环筒5的轴线与罐体1的轴线一致,循环筒5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罐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以将循环筒5悬置于罐体1内部的支撑结构,循环过油装置还包括转动穿装于循环筒5内的循环轴6,循环轴6的轴线与罐体1的轴线一致,循环轴6上设置有螺旋布置的循环叶片7,循环叶片7与循环筒5转动装配以将罐体1底部的食用油螺旋输送至罐体1上方,顶盖2的上侧还连接有与循环轴6传动配合的循环电机8,同时在循环电机8与循环轴6之间还连接有减速机14。正常工作状态下,循环电机8工作,带动循环轴6转动,循环轴6转动带动循环叶片7转动,进而带动食用油自下至上输送,完成罐体1内部食用油的循环混合。
17.另外,循环筒5与罐体1之间还设有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包括一端固定在循环筒5和/或罐体1的侧壁上的引流板10,引流板10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并与对应的循环筒5或罐体1之间具有供油液流过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引流板10的整体结构为圆台式外形、内部中空的板式结构,引流板10有三个,各个引流板10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各个引流板10与循环筒5、罐体1之间合围形成s型流道。
18.同时对于三个导流板的安装方式,相邻的两个引流板10中其中一个的内端固定在
循环筒5的侧壁上,外端向下倾斜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环空11,另一个引流板10的外端固定在罐体1上,内端向下倾斜并与所述循环筒5的侧壁之间形成环空11。这样依次间隔交错布置,从而形成上述的s型流道。
19.而对于支撑结构来说,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循环筒5的外侧壁上的支撑筒,支撑筒与罐体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2,相邻的两个连接杆12之间的空间构成供食用油流过的通道。
2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循环筒5的安装,在循环筒5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13,循环轴6的底部与支撑块13之间通过轴承9转动装配,循环轴6的上端与所述顶盖2之间通过轴承9转动装配。同时在支撑块13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方便食用油自下进入循环筒5的内部。
21.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流板10可以进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更多,而引流板10与罐体1之间的固定可以通过逐层焊接的方式实现,引流板10的倾斜方式可以采用弧形曲面倾斜。
22.在其他实施例中,循环筒5与罐体1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罐体1底部设置支撑台的形式代替,并在支撑台上开设流道。
23.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