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风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空调 新风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2.空调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电器设备。
3.目前,为了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空调还配置有新风功能。相关技术中,空调包括:新风风机和新风通道,当空调处于新风模式时,新风风机将外界空气驱动至新风通道中,进而输送至室内。
4.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新风风机通常安装于灌流风扇的下部,新风通道的出风口通常设置于距离地面50厘米左右的位置,导致空调新风的覆盖区域受限,难以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以克服现有空调难新风的覆盖区受限导致难以满足不同身高用户需求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包括:外壳、新风进风装置、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新风出风管道及驱动装置;外壳设置有新风出风区,所述新风出风区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装置用于将室外新风驱动至所述新风出风管道;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区域内的用户,并生成检测结果;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控制信号;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新风出风管道在所述新风出风区移动至目标位置。
7.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新风加热器,所述新风加热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加热器的启闭;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新风加热器开启时,所述新风进风装置用于将室外新风驱动至所述新风加热器进行加热,所述新风进风装置还用于将加热后的新风驱动至所述新风出风管道。
8.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加热器安装于所述新风进风装置的风机机壳。
9.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新风出风管道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区的一端。
10.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安装至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新风出风管道连接。
11.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分别连接于所述新风出风管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12.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出风管道包括:弹性管或伸缩管。
13.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进风装置包括:新风风机、风机机壳及新风进风管道;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机壳内,所述风机机壳安装至所述外壳,所述风机机壳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风管道连通,所述风机机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新风出风管道连通;所述新风进风管道穿过所述外壳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
14.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还设置有换热出风区,所述换热出风区设置有换热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区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区的下方。
15.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身高检测传感器;在所述身高检测传感器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身高检测传感器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身高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用户的身高信息,根据所述身高信息确定所述新风出风管道在所述新风出风区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16.本发明提供的新风空调,通过设置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新风出风管道及驱动装置,通过在新风空调的外壳设置具有新风出风口的新风出风区,如此,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检测单元在预设区域内检测到的用户的身高信息确定控制信号并发送至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新风出风管道在所述新风出风区移动至与用户身高相匹配的目标位置,使得新风从目标位置处的新风出风口输出,利于提高空调新风的覆盖区域,进而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18.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正视图(前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仰视图;
21.图4为将新风空调的外壳的底板隐去时的仰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立体示意图;
23.图6为将新风空调的外壳的相应侧板隐去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7为将新风空调的外壳的底板隐去时的立体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

外壳;11

新风出风区;12

换热出风区;13

滑槽;2

新风进风装置;21

新风进风管道;22

新风风机;23

风机机壳;3

控制单元;4

检测单元;5

新风出风管道;6

驱动装置;61

驱动电机;62

第一连接杆;63

第二连接杆;7

新风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27.目前,为了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空调还配置有新风功能。相关技术中,空调包括:新风风机和新风通道,当空调处于新风模式时,新风风机将外界空气驱动至新风通道中,进而输送至室内。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新风风机通常安装于灌流风扇的下部,新风通道的出风口通常设置于距离地面50厘米左右的位置,导致空调新风的覆盖区域受限,难以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
28.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通过设置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新风出风管道及驱动装置,通过在新风空调的外壳设置具有新风出风口的新风出风区,如此,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检测单元在预设区域内检测到的用户的身高信息确定控制信号并发送至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新风出风管道在所述新风出风区移动至与用户身高相匹配的目标位置,使得新风从目标位置处的新风出风口输出,利于提高空调新风的覆盖区域,进而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30.图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正视图(前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仰视图;图4为将新风空调的外壳的底板隐去时的仰视图;图5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将新风空调的外壳的相应侧板隐去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将新风空调的外壳的底板隐去时的立体示意图。
31.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包括:外壳1、新风进风装置2、控制单元3、检测单元4、新风出风管道5及驱动装置6。外壳1设置有新风出风区11,新风出风区11设置有多个新风出风口。多个新风出风口可呈点阵式分布。新风进风装置2用于将室外新风驱动至新风出风管道5。新风出风管道5相对于新风出风区11可移动,以能够与不同的新风出风口连通,进而使得新风能够从不同的高度排出,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32.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预设区域内的用户,并生成检测结果。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控制信号。驱动装置6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移动至目标位置,以使得新风能够从目标位置处的新风出风口排出。
33.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空调可以为柜式空调。新风空调的外壳1可呈柱状,外壳1的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可选地,外壳1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下壳体可以用于收纳空调压缩机等设备。上壳体可以用于收纳室内换热器等设备。
34.上壳体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及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前门板。前门板可以与侧板基本处于垂直状态。新风空调的换热出风口具体可以设置在前门板,且设置于前门板靠近侧板的区域,也就是说换热出风口可以设置于前门板靠近两个侧板的边缘区域。其中,上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的区域作为换热出风区12。
35.为了提高制冷效果,空调内机的前门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可选的,可以在前门板与两个侧板之间可以形成一定间隙,作为换热出风口。具体实现时,为了增大出风面积,在换热出风口处可以设置多个导风板,每个导风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多个导风板位于前门板与侧板之间,且沿机壳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便提高对从换热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的导向作用。换热出风口处可以设置有将换热出风孔打开或关闭的滑板。
36.下壳体可以设置有新风出风区11。当然,新风出风区11与可以有部分设置于上壳体。新风出风区11的具体位置、形状及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可选的,新风出风区
11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沿外壳1的横向延伸,新风出风区11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的延伸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新风出风区11沿外壳1的横向的延伸距离可大于或等于新风出风管道5朝向新风出风区11的一端的内径。
37.新风出风区11设置有点阵式分布的多个新风出风口,新风出风口可供进入新风空调的室外新风输出至室内。下壳体还设置有新风进风装置2及新风出风管道5,新风出风管道5连接于新风进风装置2与新风出风口之间。新风进风装置2用于将室外空气也即室外新风驱动至新风空调中并经新风出风管道5引导至相应的新风出风口输出至室内。
38.新风出风管道5连接有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可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控制单元3还与检测单元4电连接。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预设区域内的用户。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检测单元4的检测结果确定控制信号,并发送至驱动装置6,以使得驱动装置6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移动至目标位置,使得室外新风能从目标位置处的新风出风口输出至室内。如此,能够实现对新风出风高度自动调节,利于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
39.可选地,检测单元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身高检测传感器。在身高检测传感器为多个时,多个身高检测传感器可以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也即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以使得各身高检测传感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不同,从而实现对不同身高的用户的检测。
40.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多个身高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用户的身高信息,根据身高信息确定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的目标位置;根据目标位置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41.可选地,控制单元3可以根据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的当前位置及目标位置确定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及移动量生产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使得驱动装置6能够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沿移动方向移动相应的移动量直至到达目标位置。
42.其中,身高信息与目标位置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例如,不同身高范围对应于不同的目标位置。控制单元3可以根据确定的身高信息查找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表,从而确定该身高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
43.例如,身高检测传感器为两个,两个身高检测传感器分别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传感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其中,身高检测传感器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等。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本实施例此处对于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另外,在身高检测传感器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时,其实现过程与此相似,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44.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用户的身高范围进而确定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其中,沿竖直方向或者说沿高度方向,第一位置低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低于第三位置。
45.具体的,在控制单元3确定第一检测结果及第二检测结果均为无效信号时,确定用户的身高低于第一距离所对应的高度,进一步确定该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为第一位置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在控制单元3确定第一检测结果为有效信号,且确定第二检测结果为无效信号时,确定用户的身高位于第一距离所对应的高度与第二距离对应的高度之间,进一步确定该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为第二位置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在控制单元3确定第一
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均为有效信号,确定用户的身高达到第二距离所对应的高度,进一步确定该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为第三位置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46.当然,关于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的目标位置的确定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47.在控制单元3根据检测单元4的检测结果确定预设区域内用户的身高低于第一距离所对应的高度,则控制单元3控制驱动装置6将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控制单元3根据检测单元4的检测结果确定预设区域内用户的身高位于第一距离所对应的高度与第二距离对应的高度之间,则控制单元3控制驱动装置6将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控制单元3根据检测单元4的检测结果确定预设区域内用户的身高达到第二距离所对应的高度,则控制单元3控制驱动装置6将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移动至第三位置。
48.可选的,新风出风管道5包括:弹性管或伸缩管。如此,在驱动装置6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朝向新风出风口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运动时,新风出风管道5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来适配距离变化,确保新风出风管道5与风机机壳23的连接可靠性。弹性管具体可以采用弹性胶管。伸缩管具体可以采用堆叠管。
49.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通过设置控制单元3、检测单元4、新风出风管道5及驱动装置6,通过在新风空调的外壳1设置具有新风出风口的新风出风区11,如此,控制单元3能够根据检测单元4在预设区域内检测到的用户的身高信息确定控制信号并发送至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能够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新风出风管道5在新风出风区11移动至与用户身高相匹配的目标位置,使得新风从目标位置处的新风出风口输出,利于提高空调新风的覆盖区域,进而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
50.由于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外空气通过新风出风口吹向老人、幼童或是成年人的膝腿部位时,容易导致风湿人群或老人或幼童等易感人群受寒。
5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还包括:新风加热器7。新风加热器7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控制单元3还用于控制新风加热器7的启闭。控制单元3可以用于接收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操面板或移动终端等设备发送的开启加热指令,根据该开启加热指令控制新风加热器7启动加热。控制单元3还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关闭加热指令,根据该关闭加热指令控制新风加热器7关闭,停止加热。
52.在控制单元3控制新风加热器7开启时,新风进风装置2用于将室外新风驱动至新风加热器7进行加热,新风进风装置2还用于将加热后的新风驱动至新风出风管道5。
53.可选地,请参照图4及图6,新风进风装置2包括:新风风机22、风机机壳23及新风进风管道21;新风风机22设置于风机机壳23内,风机机壳23安装至外壳1,风机机壳23的一端通过开口与新风进风管道21连通,风机机壳23的另一端通过开口与新风出风管道5连通。新风进风管道21穿过外壳1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新风进风管道21背离风机机壳23的一端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进风口包括端部开口和/或格栅孔。
54.其中,新风进风管道21与新风出风管道5分别连接于风机机壳23相对的两端,且新风进风管道21与风机机壳23同轴设置,新风出风管道5朝向风机机壳23的一端与风机机壳23同轴设置,以利于降低阻力。
55.新风加热器7可以设置于新风进风管道21或设置于风机机壳23。示例性地,新风加
热器7可以为加热管,加热管连接于新进风管道与风机机壳23之间。当然,在其它示例中,加热管也可以设置于风机机壳23与新风出风管道5之间。
56.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能够将加热的新风从所需高度吹出,使得加热的新风能够覆盖不同的高度范围,利于在室外温度较低时避免不同用户受寒,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对加热新风的需求,或者满足用户不同部位(如小腿、膝盖等)对加热新风的需求,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57.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照图4、图6及图7,驱动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及传动机构。驱动电机61安装于外壳1。传动机构连接于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传动机构用于将驱动电机61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传动机构连接于新风出风管道5朝向新风出风区11的一端,以带动新风出风管道5沿竖直方向运动。
58.可选地,驱动电机61可以为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传动齿轮安装至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传动齿条与新风出风管道5连接。驱动电机61及传动机构可以设置于新风出风管道5的左侧或右侧。新风出风管道5的左右两侧也可以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61及传动机构。
59.在其它示例中,传动机构可以包括丝杠及丝杠螺母。丝杠的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以通过丝杠螺母带动新风出风管道5沿竖直方向运动。
60.在其它示例中,驱动装置6还可以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中间件连接于新风出风管道5朝向新风出风区11的一端,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上下运动带动新风出风管道5朝向新风出风区11的一端上下移动。
61.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一连接杆62及第二连接杆63,第一连接杆62及第二连接杆63分别连接于新风出风管道5左右两侧。第一连接杆62与传动机构连接。外壳1内设置有滑槽13,第二连接杆63与滑槽13滑动配合,用于确保新风出风管道5沿竖直方向运动。
62.第一连接杆62及第二连接杆63可以呈柱状,具体可以呈棱柱状。第一连接杆62及第二连接杆63可以设置于下机壳。下机壳的结构可与上机壳类似。具体的,下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及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前门板,侧板及前门板的下端连接有底板。新风出风区11设置于前门板。驱动电机61可固定于侧板,具体可设置于侧板与前门板的连接处。滑槽13可以设置于下机壳的另一侧板,具体可设置于另一侧板与前门的连接处。具体实现时,新风出风管道5朝向新风出风区1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可与新风出风管道5粘接或熔接或过盈配合,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都与连接套连接,以利于确保新风出风管道5的密封性能。
63.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示例中,新风进风管道21、新风加热器7、风机机壳23及新风出风管道5相连接处均密封设置。
6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7.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