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电子设备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3-10-27 13:36: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有阳极、阴极、和配置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含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发光性化合物,所述第二发光层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发光性化合物,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相互不同,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相互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1)的关系,由扩散方程式算出的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的扩散系数d1为3.0
×
10-9
cm2/s以上,t1(h1)>t1(h2)...(数学式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的扩散系数d1是基于透射光的瞬态pl光谱由扩散方程式算出的,所述透射光的瞬态pl光谱是使用将在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中添加第一磷光络合物而成的第一分析层与在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中添加第二磷光络合物而成的第二分析层层叠而成的扩散速度分析层,以激发光从所述第一分析层侧入射、所述透射光从所述第二分析层透射的方式测定的,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所述第一磷光络合物的三重态能量t1(c1)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x)的关系,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所述第二磷光络合物的三重态能量t1(c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y)的关系,t1(c1)>t1(h1)...(数学式x)t1(h1)>t1(c2)...(数学式y)。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磷光络合物为ir(ppy)3,所述第二磷光络合物为ir(piq)2(acac)。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有阳极、阴极、和配置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含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发光性化合物,所述第二发光层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发光性化合物,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相互不同,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1)的关系,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表面电势v1为-11mv/nm以下,t1(h1)>t1(h2)...(数学式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包含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所述第二发光层。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的最大峰值波长为500nm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的最大峰值波长为500n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最高已占轨道的能级homo(h1)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的最高已占轨道的能级homo(d1)的绝对值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2)的关系,|homo(h1)|-|homo(d1)|≥0.2ev...(数学式2)。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的三重态能量t1(d1)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3)的关系,t1(d1)>t1(h2)...(数学式3)。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μe(h2)与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μe(h1)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4)的关系,μe(h2)>μe(h1)...(数学式4)。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单重态能量s1(h1)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单重态能量s1(h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5)的关系,s1(h1)>s1(h2)...(数学式5)。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通过分子轨道计算所算出的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范德华半径为1.08nm以上。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的膜厚为2nm以上且20nm以下。14.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搭载了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阳极、阴极以及配置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形成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发光性化合物的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工序、和形成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的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工序,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相互不同,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在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工序和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工序中使用的所述第一主体材料和所述第二主体材料选自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1)和数学式(数学式6)的材料,t1(h1)>t1(h2)...(数学式1)d1≥3.0
×
10-9
cm2/s...(数学式6)在所述数学式(数学式1)和数学式(数学式6)中,t1(h1)为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t1(h2)为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2),d1为由扩散方程式算出的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的扩散系数。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的扩散系数d1是基于透射光的瞬态pl光谱由扩散方程式算出的,所述透射光的瞬态pl光谱是使用将在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中添加第一磷光络合物而成的第一分析层与在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中添加第二磷光络合物而成的第二分析层层叠而成的扩散速度分析层,以激发光从所述第一分析层侧入射、所述透射光从所述第二分析层透射的方式测定的,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所述第一磷光络合物的三重态能量t1(c1)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x)的关系,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所述第二磷光络合物的三重态能量t1(c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y)的关系,t1(c1)>t1(h1)...(数学式x)t1(h1)>t1(c2)...(数学式y)。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磷光络合物为ir(ppy)3,所述第二磷光络合物为ir(piq)2(acac)。1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阳极、阴极以及配置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形成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发光性化合物的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工序、和形成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的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工序,所述第一主体材料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相互不同,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相互相同或者不同,在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工序和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工序中使用的所述第一主体材料和所述第二主体材料选自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1)和数学式(数学式10)的材料,t1(h1)>t1(h2)...(数学式1)v1≤-11mv/nm...(数学式10)在所述数学式(数学式1)和数学式(数学式10)中,t1(h1)为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t1(h2)为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2),v1为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表面电势。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的最大峰值波长为500nm以下。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的最大峰值波长为500nm以下。

技术总结
一种有机EL元件(1),其具有阳极(3)、阴极(4)和配置于阳极(3)与阴极(4)之间的发光层,发光层包含第一发光层(51)和第二发光层(52),第一发光层(51)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发光性化合物,第二发光层(52)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第一主体材料与第二主体材料相互不同,第一发光性化合物与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相互相同或者不同,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2)满足数学式(数学式1)的关系,由扩散方程式算出的上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的扩散系数D1为3.0


技术研发人员:岸野贤悟 田崎聪美 西村和树 高桥良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3/10/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