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悬空采茶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1: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采茶 悬空

1.本发明属于采茶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空采茶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茶叶茶摘,主要还是依靠人工,而且是以老人居多,效率比较慢,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采茶机时由于种植茶叶的土地并不平整,泥巴比较多,有软有硬,软的地方轮子容易陷进去,而且地上还有杂草和树枝,轮子容易卡,同时在我国西部种植茶叶很多都是在坡地上种植,大型机械化的设备难以搬运上去,所以现有技术中的采茶机不能适用于这种地形,降低了采茶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空采茶机,解决现有技术的种植茶叶的土地并不平整,泥巴比较多,有软有硬,软的地方轮子容易陷进去,而且地上还有杂草和树枝,轮子容易卡的技术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悬空采茶机,包括移动组件,移动组件的一侧装设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输出端装设有采集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上侧装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之间滑动配合有移动架,移动架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一滑杆。
5.可选的,固定架的相对两侧和移动架的相反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移动架的相对两侧和第一滑杆的两端均装设有移动轮。
6.可选的,升降组件包括固定盒,固定盒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固定盒内部转动配合有转筒,转筒的周侧缠绕有牵引绳。
7.可选的,采集组件包括机箱,机箱的一侧开设有采集孔,采集孔的一侧装设有采集袋,机箱的一侧装设有采茶齿形刀,机箱的下侧装设有抽风组件,机箱的一侧装设有推杆。
8.可选的,采茶齿形刀包括固定齿形刀、两调节齿形刀、驱动组件、调节组件,驱动组件、两调节齿形刀和调节组件之间传动链接有链条。
9.可选的,固定齿形刀和调节齿形刀均包括上齿形刀、下齿形刀,上齿形刀下侧安装有限位凸起,下齿形刀上侧开设有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槽,下齿形刀上侧开设有凹口。
10.可选的,调节齿形刀还包括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滑块,滑块上侧装设有转杆,转杆周侧安装有第一飞轮,转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上部转动配合有第一连接杆。
11.可选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盘,第二电机的周侧安装有第二飞轮,第二转盘上部转动配合有第二连接杆。
12.可选的,调节组件包括两u型板,u型板包括两横杆、固定杆,u型板一侧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滑动配合在两横杆之间侧,两第二滑杆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三飞轮。
13.可选的,抽风组件包括扇叶,采集孔的下侧开设有多个出风口。
14.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的移动组件,能将采集组件进行悬空移动,从而减少地形对采集组件的影响,从而便于用户使用采茶机进行采茶,通过设置的升降组件,能方便用户根据茶树高度调整采集组件的高度,从而提高了采茶机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固定齿形刀,能快速的对茶叶进行采茶,从而提高了采茶的效率,通过设置的抽风组件能通过采集孔采集采茶的茶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采茶的效率。
15.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空采茶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滑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槽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组件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采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采集组件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采集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移动组件1,升降组件2,固定盒201,第一电机202,转筒203,牵引绳204,挂环205,采集组件3,机箱301,采集孔302,采集袋303,挂钩304,第一内腔305,第二内腔306,固定架4,滑槽401,移动架5,移动轮501,第一滑杆6,采茶齿形刀7,固定齿形刀701,调节齿形刀702,驱动组件703,调节组件704,链条705,上齿形刀706,下齿形刀707,限位凸起708,限位槽709,凹口710,滑动组件711,滑块712,转杆713,第一飞轮714,第一转盘715,第一连接杆716,第二电机717,第二转盘718,第二飞轮719,第二连接杆720,u型板721,横杆722,固定杆723,弹簧724,第二滑杆725,第三飞轮726,抽风组件8,扇叶801,出风口802,过滤网803,推杆9,支撑腿10。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19.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0.请参阅图1

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悬空采茶机,包括:移动组件1,移动组件1与现有技术中的龙门架原理相同,移动组件1的一侧装设有升降组件2,通过升降组件2,能方便用户根据茶树高度调整采集组件3的高度,从而提高了采茶机的实用性,通过移动组件1能将采集组件3进行悬空移动,从而减少地形对采集组件3的影响,从而便于用户使用采茶机进行采茶,升降组件2的输出端装设有采集组件3;移动组件1包括四个支撑腿10,四个支撑腿10上侧装设有固定架4,固定架4之间滑动配合有移动架5,移动架5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一滑杆6掺杂有益效果和扩充。
21.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需要使用采茶机进行采集桂香22号品种的茶时,先根据茶树的高度调整采集组件3的高度,启动采集组件3,第二电机717通过第二转盘718和第二连接杆720带动固定齿形刀701运动,第二电机717通过链条705带动第二飞轮719转动,第二飞轮719带动第一转盘718和第一连接杆720运动,第一连接杆720带动调节齿形刀702运动,用户推动采集组件3,即可对茶叶进行采茶,扇叶801转动,带动风通过通过采集孔302,使采集孔302产生吸力,即可将采茶的茶叶进行收集。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22.通过设置的移动组件1,能将采集组件3进行悬空移动,从而减少地形对采集组件3的影响,从而便于用户使用采茶机进行采茶,通过设置的升降组件2,能方便用户根据茶树高度调整采集组件3的高度,从而提高了采茶机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固定齿形刀701,能快速的对茶叶进行采茶,从而提高了采茶的效率,通过设置的抽风组件8能通过采集孔302采集采茶的茶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采茶的效率。
23.本实施例的固定架4、移动架5均为矩形固定架,固定架4的相对两侧和移动架5的相反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01,移动架5的相对两侧和第一滑杆6的两端均装设有与滑槽401相配合的移动轮501,滑槽401为t型滑槽。通过将滑槽401设为t型滑槽,能减少移动轮501移动时从滑槽401内脱落的情况。
24.本实施例的升降组件2装设在第一滑杆6的下侧,升降组件2包括固定盒201,固定盒201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202,固定盒201内部转动配合有转筒203,第一电机202的输出端与转筒203的一侧固定连接,转筒203的周侧缠绕有牵引绳204,牵引绳204的一段安装有挂环205,采集组件3包括机箱301,机箱301的一侧开设有采集孔302,采集孔302的一侧装设有采集袋303,机箱301上侧安装有与挂环205相配合的挂钩304,机箱301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305、第二内腔306,机箱301的一侧装设有采茶齿形刀7,机箱301的下侧装设有抽风组件8,采茶齿形刀7装设在第一内腔305内,抽风组件8装设在第二内腔306内,机箱301的一侧装设有推杆9。通过转筒203转动,从而缠绕牵引绳204来调节采集组件3的高度,通过设置的推杆9,便于用户推动推杆9带动采集组件3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挂环205和挂钩304,便于用户将采集组件3进行安装或拆卸。
25.本实施例的采茶齿形刀7包括固定齿形刀701、两个调节齿形刀702、驱动组件703、调节组件704,驱动组件703与两个调节齿形刀702之间传动链接有链条705,固定齿形刀701和调节齿形刀702均包括上齿形刀706、下齿形刀707,上齿形刀706下侧安装有限位凸起708,下齿形刀707上侧开设有与限位凸起708相配合的限位槽709,下齿形刀707上侧开设有凹口710,凹口710呈键槽形,调节齿形刀702还包括滑动组件711,滑动组件711包括滑块712,滑块712上侧转动配合有转杆713,转杆713周侧安装有与链条705相配合的第一飞轮
714,转杆7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盘715,第一转盘715上部周侧转动配合有与凹口710相配合的第一连接杆716。通过设置的调节齿形刀702能便于用户根据茶树的宽度,通过滑块712来调节两齿形刀702的位置。
26.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703包括第二电机717,第二电机717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盘718,第二电机717的周侧安装有与链条705相配合的第二飞轮719,第二转盘718上部周侧转动配合有与凹口710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杆720。
27.本实施例的调节组件704包括两个u型板721,u型板721包括两个横杆722、固定杆723,横杆722周侧装设有弹簧724,u型板721周侧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杆725,第二滑杆725滑动配合在两个横杆722周侧,两个第二滑杆725之间转动配合有与链条705相对应的第三飞轮726,弹簧724的一端与横杆722固定连接,弹簧724的另一端与机箱301第一内腔305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704,通过弹簧724带动第三飞轮726,来使链条绷紧。
28.本实施例的抽风组件8包括扇叶801,扇叶801转动配合在机箱内部,采集孔302的下侧倾斜开设有多个出风口802,出风口802向采集袋303一侧倾斜,扇叶801转动配合在第二腔室306内,第二腔室306下侧装设有过滤网803。所述扇叶801的一侧装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扇叶801转动,使扇叶801通过出风口802箱采集孔302的一端吹风,使采集孔302的另一端产生吸力,对茶叶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的扇叶801,能通过转动带动风力从出风口802内吹出从而使采集孔302内产生吸力,通过设置的采集袋303,能对采集孔302吸引的茶叶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的过滤网803,能过滤扇叶801吸引空气中的杂质,从而减少了收集茶叶内的杂质。
29.具体的,本设备特别适合采集桂香22号品种的茶,因为这个品种生长过程相近,很少出现这里长那里短的现象,冒的嫩芽的高度基本相同,所以,正好用这个机器,直接一路采茶过去,采集的茶叶品质较高。
30.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