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4: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害虫 诱捕 装置 防治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2.害虫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农田、粮仓中都需要进行害虫防治工作。目前害虫诱捕器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味觉等特性,采用毒饵、光源等进行诱捕,被捕捉的害虫在收集器内,目前的诱捕装置的诱捕通道都是从收集器的侧面开孔,或从收集器的顶面设置漏斗,由于害虫在收集器内随机爬动或飞行,有可能从诱捕通道逃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害虫诱捕器中害虫可能逃出的问题,根据虫类向上爬行的特点,提供了一种害虫难以逃出的害虫诱捕装置。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捕虫通道,捕虫通道为中空的圆柱体,捕虫通道的侧壁底部设有通道入口,捕虫通道上部设有罩体,罩体的底面开孔且孔径大于捕虫通道的外径,罩体底面开孔处设有内筒,内筒位于罩体内部,捕虫通道插入内筒中。将中空捕虫通道设置在罩体下方,虫类具有在狭长空间内向上爬行的本能,使害虫根据这一本能在捕虫通道内或沿捕虫通道外壁向上爬入罩体内,并落在罩体底部,由于设有内筒,害虫无法从设置捕虫通道的开孔逃出,本设计根据虫类的运动规律设置捕虫通道,使被捕捉的害虫无法从捕虫通道中逃出,提高了诱捕装置的防逃脱能力,使捕虫效率大大提高。
5.优选的,捕虫通道的上部设有漏斗部,漏斗部的直径自上而下减小,漏斗部的顶端直径大于内筒的直径。使害虫更容易从捕虫通道上掉落,落入罩体底部,而且漏斗部位于内筒上方可以进一步防止害虫逃脱。
6.优选的,通道入口的内部两侧设有内角,内角设置在捕虫通道的内侧壁上,且尖部指向通道入口的内侧。进入通道入口的害虫不易退出。
7.优选的,通道入口设置三个,且沿捕虫通道的周向均匀设置。进入通道入口的正对方向为通道内壁,更容易使害虫向上爬行。
8.优选的,罩体的顶部安装有饵料盒。可以主动诱捕害虫。
9.优选的,罩体的顶部安装有诱虫灯。可以利用害虫的向光性进行诱捕。
10.优选的,捕虫通道的底端设有底板。便于放置使用。
11.优选的,底板的底面设有地钉。通过地钉可以使装置在泥土等松软不平的底面也可以安装牢固,适合在田间使用。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虫类在狭长空间内喜好向上爬的特点,将捕虫通道设置在罩体的底部,使被捕捉的害虫无法从捕虫通道中逃出,提高了诱捕装置的防逃脱能力,使捕虫效率大大提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饵料或者
诱虫灯,且在硬质地面和泥土田地都可以稳固安装,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
16.图3为图1中b

b向的剖视图。
17.图4为图1中c

c向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捕虫通道,3.罩体,4.通道入口,5.饵料盒,6.地钉,7.漏斗部,8.内筒,9.横梁,10.内角,11、诱虫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

4所示,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有地钉6,底板1上安装有竖直的捕虫通道2,捕虫通道2为中空的圆柱体,捕虫通道2的侧壁底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通道入口4,通道入口4的内部两侧设有内角10,内角10设置在捕虫通道2的内侧壁上,且尖部指向通道入口4的内侧,捕虫通道2的上部设有漏斗部7,漏斗部7的直径自上而下减小,捕虫通道2上部设有罩体3,罩体3通过横梁9与漏斗部7固定连接,罩体3的底面开孔且孔径大于捕虫通道2的外径,罩体3底面开孔处设有内筒8,内筒8位于罩体3内部,捕虫通道2插入内筒8中,漏斗部7的顶端直径大于内筒8的直径,罩体3的顶部安装有饵料盒5,罩体底部还可以注入杀虫液、黏胶等杀虫物质。
24.使用时通过地钉将本装置布置在农田中,害虫在饵料的引诱下在装置处聚集,并进入捕虫通道2中,由于内角10使害虫无法退出通道入口4,害虫在捕虫通道2中向上爬,到达漏斗部7的顶端后掉到罩体底部;或者害虫顺捕虫通道2的外壁向上爬,穿过内筒8,在漏斗部7的倾斜外壁上掉落入罩体底部。
25.实施例二
26.如图5所示,可将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饵料盒5拆下并替换为诱虫灯11,可以诱捕向光性害虫。
27.实施例三
28.如图6所示,可将上述实施例一、二所述的装置拆掉地钉6,使底板1的底面为一个
平面,可以放置在硬质地面上,可在仓库、住宅中使用。
29.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虫类在狭长空间内喜好向上爬的特点,将捕虫通道设置在罩体的底部,使被捕捉的害虫无法从捕虫通道中逃出,提高了诱捕装置的防逃脱能力,使捕虫效率大大提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饵料或者诱虫灯,且在硬质地面和泥土田地都可以稳固安装,适用范围广。
3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捕虫通道(2),所述捕虫通道(2)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捕虫通道(2)的侧壁底部设有通道入口(4),所述捕虫通道(2)上部设有罩体(3),所述罩体(3)的底面开孔且孔径大于所述捕虫通道(2)的外径,所述罩体(3)底面开孔处设有内筒(8),所述内筒(8)位于所述罩体(3)内部,所述捕虫通道(2)插入所述内筒(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通道(2)的上部设有漏斗部(7),所述漏斗部(7)的直径自上而下减小,所述漏斗部(7)的顶端直径大于所述内筒(8)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入口(4)的内部两侧设有内角(10),所述内角(10)设置在所述捕虫通道(2)的内侧壁上,且尖部指向所述通道入口(4)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入口(4)设置三个,且沿所述捕虫通道(2)的周向均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的顶部安装有饵料盒(5)。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的顶部安装有诱虫灯(1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通道(2)的底端设有底板(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面设有地钉(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捕虫通道,捕虫通道为中空的圆柱体,捕虫通道的侧壁底部设有通道入口,捕虫通道上部设有罩体,罩体的底面开孔且孔径大于捕虫通道的外径,罩体底面开孔处设有内筒,内筒位于罩体内部,捕虫通道插入内筒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虫类具有在狭长空间内向上爬行的本能,使害虫根据这一本能在捕虫通道内或沿捕虫通道外壁向上爬入罩体内,并落在罩体底部,由于设有内筒,害虫无法从底部开孔逃出,根据虫类的运动规律设置捕虫通道,使被捕捉的害虫无法逃出,提高了诱捕装置的防逃脱能力,使捕虫效率大大提高。提高。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 王尽松 姜晓刚 宋中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德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1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